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從烏克蘭六位民選總統(1991-2025)看選舉
2025/10/12 15:13
瀏覽82
迴響0
推薦2
引用0

烏克蘭獨立前,是蘇聯僅次於俄羅斯的最重要加盟國。無論從面積、人口、工業、農業、經濟、軍工業、和戰略地位都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因此,成爲西方和俄國極力爭取拉攏的對象。烏克蘭獨立後采用西式民主制度,三十四年間選出六位總統主政。這幾位民選總統的出身、政見、措施、和建樹,簡單介紹於下,並檢視烏克蘭獨立後的變化。

一,烏克蘭在前蘇聯的重要性 - 國力僅次於俄羅斯的加盟國

人口:1991年烏克蘭人口 5100萬,在蘇聯共和國中居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在歐洲各國中,僅低於統一後的德國,跟英國、法國相當。

面積:1991年烏克蘭面積略多于 60萬平方公里,在歐洲居第二,僅次於俄羅斯,大於法、德、英等大國。

政治地位:烏克蘭 1922年加入蘇聯,是創始加盟共和國之一;在蘇聯共產黨中佔重要席次;兩位蘇聯領導人赫魯雪夫(1953–1964)與布列日涅夫(1964–1982)皆出身烏克蘭;除了蘇聯之外,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蘇聯共和國中僅有的兩個聯合國成員國,可見其外交的地位重要。

經濟:烏克蘭是蘇聯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俄羅斯,貢獻約占蘇聯國民生產總值的 15–17%。

農業:烏克蘭平原肥沃的「黑土帶」,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之一;提供蘇聯約25–30% 糧食產量;小麥、玉米、甜菜、葵花籽油產量居蘇聯第一,被稱為「蘇聯的糧倉」。

工業:擁有蘇聯約 20% 的工業產能。主要工業區與領域包括:頓巴斯的煤礦、鋼鐵和冶金工業;第聶伯地區的火箭、鋼鐵、和軍工業;哈爾科夫的機械製造、電子和科研中心;尼古拉耶夫的造船厰;札波羅熱的鋁、機械、和汽車工業。

軍工業:是僅次於俄羅斯本土的蘇聯軍工體系的核心支柱,「南方設計局」是蘇聯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核導彈)的研製重鎮;馬達西奇 (Motor Sich)是世界級直升機、飛機渦輪引擎製造商;安東諾夫設計局 (Antonov Design Bureau)(基輔)設計了安-225等巨型運輸機;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是蘇聯最大軍艦造船基地之一,建造航空母艦與大型巡洋艦。

戰略地位:烏克蘭地處歐洲與俄羅斯的交匯處,歷史上長期被稱為「東西方的前哨」;南部臨黑海,掌控​​克里米亞​​周邊海域及進入地中海的航道;是俄羅斯天然氣輸往歐洲的傳統通道;戰略地位重要。

軍事地位:烏克蘭地處俄羅斯和歐洲的接壤境內駐有蘇聯約 20–25% 的常備軍部隊,包含:黑海艦隊,戰略導彈部隊基地(部署核彈頭),空軍基地與地面裝甲部隊, 是蘇聯防禦歐洲北約的前線地帶。


二,烏克蘭獨立後六任總統

烏克蘭獨立後,通過民主選舉,三十四年來選出六位總統,以下簡單的介紹每一位總統的出身、競選述求、主要措施、和成績。

第一任 - 克拉夫丘克 (1991–1994)  

出身背景:是蘇聯時代共產黨的老官僚,促使蘇聯解體的最重要推手之一,烏克蘭獨立後脫離共產黨,以無黨籍身份競選,並當選總統。

競選口號:「烏克蘭屬於烏克蘭人!」,「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自己的未來。」,「不再受莫斯科支配。」「民族自決,走向自由。」,「我們將建立獨立與繁榮的烏克蘭。」

主要經濟措施 - 市場化,私有化,和自由化:1)克拉夫丘克於 1992年在西方顧問建議下,實施“休克療法”,即取消政府對商品與服務的價格管制,任由市場決定價格,導致物價飛漲,1993年通膨率高達 10,000% 以上(世界紀錄之一),失業率高達 40%,出現「以物易物」現象,老百姓生活陷入困境。2)國營資產被廉價出賣給跟外國財團合作的少數人,獲取暴利,開始造就新興富豪階層,即“寡頭”。3)由於跟俄國關係不佳,失去俄國市場,大量工廠倒閉,3)任内經濟衰退,GDP 下降 60%。

放棄核武:1991年蘇聯解體時,烏克蘭繼承了約 1,700枚戰略核彈頭,雖然發射代碼掌握在莫斯科手中,但依然是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的世界第三大核武庫。克拉夫丘克在美國、俄羅斯、英國的壓力下,許諾放棄核武。1994年12月,庫奇馬上任後,烏克蘭與美國、俄羅斯、英國簽署了 《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烏克蘭將所有核武送交俄羅斯銷毀。美國、俄羅斯、英國承諾尊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邊界完整,不使用武力或威脅。如今看來,此舉讓烏克蘭放棄核武,換取了大國一張空頭支票。看了烏克蘭的例子,金正恩更有理由不放棄核武了。

                        

第二任 - 庫奇馬 (1994–2005)

出身背景:來自烏東工業區領導,曾任克拉夫丘克總統任内的總理,主張與俄保持合作。 

競選口號:「穩定才是最重要的。」,「工業復甦,經濟強盛。」,「合作,而非對抗。」,「改善人民生活。」,「改革為了未來。」

主要經濟措施:1)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繼續推行「休克療法」式的經濟改革,包括1996年通過新憲法,吸引外資、緊縮財政、取消價格管制、推行私有化。2)爲了壓制通膨,1996年發行新貨幣格里夫納,烏克蘭的通膨率急遽下降,1997年已降至10%,重建了人民對貨幣和政府的信心,算是庫奇馬的貢獻。

貪腐:庫奇馬大規模的將國有資產私有化,過程中圖利親戚朋友。例如,2004年以 8.5億美元將烏克蘭最大鋼鐵廠克里維里鋼鐵廠(Kryvorizhstal)賣給自己的女婿平丘克(Viktor Pinchuk)和富豪雷納特·阿赫梅托夫(Rinat Akhmetov)的財團。一年後尤莉婭·季莫申科總理任内認爲 2004年的交易價格太低,收回重新拍賣,以 48億美元將克里維里鋼鐵廠時賣給外資阿塞洛米塔爾,顯見庫奇馬在 2004年的交易中,的確涉及圖利自己的女婿。雖然收購鋼鐵廠沒有成功,平丘克靠著岳父的政治關係取得大量國有資產與市場特權,建立包括鋼鐵、媒體、與銀行業的龐大商業帝國,成為烏克蘭首富之一,至今在烏克蘭仍然是炙手可熱,和難以忽視的公眾人物。

壓制媒體,暗殺記者:由於自身貪腐,財富與政治權力挂鈎,打壓揭露弊端的媒體,甚至涉嫌在錄音帶醜聞 (Cassette Scandal) 中暗殺記者 Gongadze。


第三任 - 尤先科 (2005–2010)   

出身背景:是銀行家,1993年担任新成立的烏克蘭國家銀行董事長,曾經采取有效措施,穩定物價。他是發行“格里夫納”貨幣,和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談判的關鍵人物,1999-2001年擔任總理職務,是 2004年橙色革命的主導人。

競選口號:「人民的力量!」,「烏克蘭選擇自由。」,「我們的道路是歐洲。」,「清除腐敗,還人民公正。」,「團結就是勝利。」

主要措施: 加強與歐盟合作;推動司法與政府透明化;提出多項反貪策略,但與總理尤莉婭·季莫申科內鬥嚴重,政局不穩,經濟成長停滯,反貪腐措施不力。到2010年卸任時,尤先科的支持率僅約 5%,是烏克蘭史上最低之一。 

推行“烏克蘭化”:尤先科側重於强化烏克蘭民族認同,支持在公共領域獨尊烏克蘭語。這些措施讓很多俄羅斯裔公民感覺受到歧視,加劇了烏克蘭東西部的社会裂痕。

貪腐:尤先科妻子凱瑟琳(烏克蘭裔美國人)於 2001年成立 Ukraine 3000 基金會,為成立兒童未來醫院,預計經費 1.125 億美元,於 2006 年開始募款,2016 年時顯示專案未成,醫院建設停滯,但募款繼續進行。直至今日,還不能證實兒童醫院已經完工營運,募款與款項用途缺少公開審計,最可能大家都選擇忘記,失望而不追究了。尤先科的長子安德里·尤先科(Andriy Yushchenko)在父親上任後不久,開始以豪車如保時捷等代步,住在基輔最昂貴地段公寓,有報導稱他每月開銷高達數萬美元,收入來源不明。


第四任 - 亞努科維奇 (2010–2014)  

出身背景:亞努科維奇在1990年代擔任頓涅茨克州副州長和州長,和當地工業和能源巨頭關係緊密,是「頓涅茨克集團」的主要成員,親俄。

競選口號:「烏克蘭——為人民服務。」,「穩定與秩序。」,「更高薪資,更好生活。」,「強大的經濟,強大的國家。」,「重建社會信任。」

主要措施:​​中央集權,例如民選州長改由總統直接任命;走親俄路線​​,擱置與歐盟的基礎設施合作;推動對重工業(如鋼鐵、煤炭)的稅收減免和補貼,強化東部傳統工業區的優勢。​​

貪腐:亞努科維奇是烏克蘭史上最貪腐總統之一。2014 年亞努科維奇因鎮壓反對勢力,導致大規模流血而下台,逃亡俄羅斯後,民眾發現他在基輔郊外的豪華莊園(Mezhyhirya)佔地 140 公頃,園内有動物園、直升機停機坪、私人遊艇碼頭、金箔馬桶等豪華內裝。亞努科維奇的兒子亞歷山大(Oleksandr Yanukovych)的名為「家族」的集團,大規模掠奪國有企業的資產,承包政府大型公共工程與採購,估計他們家族轉移到海外的資金超過 70 億美元。


第五任 - 波羅申科 (2014–2019,2014年5月就任)   

出身背景:波羅申科於 1990年代蘇聯解體後收購國有糖果廠並創立「如勝公司」,發展成東歐最大的糖果集團,被譽為「巧克力大王」,其後商業版圖擴展至汽車製造、媒體、造船等領域,成為烏克蘭最具財力的寡頭之一。2014年 2月亞努科維奇被解除總統職務逃往俄羅斯,2014年 3月俄羅斯軍隊進入克里米亞後并入俄羅斯。在俄國侵略背景下,波羅申科打出抗俄、走向歐盟和北約的旗幟,贏得選舉。

競選口號:「軍隊!語言!信仰!」,「強大的烏克蘭。」,「走向歐盟與北約。」,「國家安全就是未來。」,「自由需要保衛。」

主要措施:建立反貪機構(NABU);推行銀行業與財政改革;與歐盟簽署免簽協議;重建軍隊。

貪腐:波羅申科與其盟友 Ihor Kononenko 所控制的一家重工企業 Kuznya ,在政府裝甲車和軍用車輛採購中涉嫌抬高價錢,利益輸送;反貪調查無實際作爲;其糖果企業 Roshen 關係企業涉嫌在英屬處女群島等地設立離岸公司 “Prime Assets Partners”以避稅等。  


第六任 - 澤連斯基 (2019– )  

背景:演員出身,2015年因爲主演電視劇《​​人民公僕​​》聞名,其後以素人身份打入政壇。

競選口號:「僕人式政府。」,「結束舊政治。」,「我不是你們的敵人,我是你們的選擇。」,「打破體制,還權於民。」,「一個新的烏克蘭,為人民而不是為寡頭。」

主要措施: 強化反寡頭法制;領導抗俄,獲得西方支持;建立電子採購系統;推動司法改革。

冒進:就任總統後,積極推動將「加入北約和歐盟」寫入憲法,作爲國家戰略方針,逾越了俄國的紅綫,是引爆俄烏戰爭的主因之一;戰爭爆發後,澤連斯基更加尋求北約國的安全保障,多次拒絕和平協議。在他領導下,戰爭帶來大量傷亡和經濟崩潰,民眾承受巨大痛苦。澤連斯基和每一個鼓吹戰爭的政客一樣,不惜將大量青年(甚至中老年人)送上戰場,但他們和他們的子孫絕不會拿著武器上前綫禦敵。自十九世紀以來的兩百年間,親自上戰場領軍作戰的大國領袖只有兩位,即歐洲最後一位「親征」的元首拿破崙一世(1800–1815期間),和 1919–1922 領導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凱末爾。如有疑問,可查核。

貪腐:戰時權力集中,多起高金額軍事裝備採購須通過總統辦公室審批,缺乏透明度;他的高級幕僚如 Oleh Tatarov 曾涉貪腐案, 調查不了了之;2025 年澤連斯基一度簽署「削弱反貪局獨立性」法案,引發數萬人抗議,最終撤回,顯示貪腐傳言不是空穴來風;統治集權化,言論自由受限制。


三,烏克蘭獨立至今(1991-2025)國力的變化

人口:由於戰亂,估計有約800萬人外逃,國内數百萬人流離失所,數十萬人傷亡,出生率降至歷史新低,2024年烏克蘭政府控制地區人口減少到 3700萬。

領土:獨立跟俄羅斯發生衝突後,克里米亞和烏東地區被俄國控制, 600萬平方公里領土減少了約五分之一。

政治地位:國力一落千丈,淪落爲大國博弈中的棋子,無力左右自己的命運。

經濟:獨立三十餘年來,經濟衰退,GDP年平均實質下滑(1991-2024)​​​​約 -1.5% 至 -2.0%​,

農業:農業總產值​​勉强維持年成長 +0.5% 至 +1.0%​,但失去最大的客戶蘇聯,失去克里米亞後,外銷海運屢遭挫折。

工業:總產值​​​年平均實質下滑 -3.0% 至 -3.5%​,如1992年粗鋼產量約 4,180 萬公噸,​​2023年下跌到約 ​​620萬噸。

造船:尼古拉耶夫造船廠曾經是蘇聯乃至歐洲最大、最重要的造船廠,蘇聯所有的航母,包括核動力航母,均出自該廠。中國的「遼寧號」航母前身「瓦良格號」也是在此建造。1997年建成最後一艘船隻下水後就處於停工狀態,​​2018年 7月破產,如今已處於​​廢棄​​的狀態。

航天業 - 安東諾夫航天設計局以製造世界上最大飛機​​安-225「夢想式」運輸機​​而聞名於世,2014年後失去俄羅斯市場後陷入困境,位於基輔的主要生產設施已長期停頓,處於休克狀況。全球僅有一架的​​安-225運輸機​​於 2022年在​​基輔附近的機場​​被摧毀,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大量流亡國外或轉行,導致核心技術能力萎縮。

航天業 -「南方設計局」是蘇聯洲際彈道飛彈(包括核導彈)的研製重鎮,烏克蘭獨立後繼續研發相關設備,但在烏、俄軍事衝突的背景下,資金、材料、供應鏈、設施設備維護、安全等都是巨大壓力,難以發揮早年的功能。

航天業 - 馬達西奇 (Motor Sich)是世界級直升機、飛機渦輪引擎製造商,由於與俄羅斯的戰爭,已失去傳統俄羅斯市場,公司總部所在的扎波羅熱地區遭受戰火破壞,在技術、人才、供應鏈受阻的環境下,維持研發和生產面臨重重挑戰,所屬的航空公司(Motor Sich Airlines)在 2022 年因戰爭關閉烏克蘭空域,其商業運航幾乎全面停擺。 

軍事地位:從核武第三大國變成無核國家,被拔了大牙;丟失克里米亞,失去對黑海航運的控制權;原本是蘇聯防禦歐洲北約的前線地帶,轉變爲俄國和西方衝突的戰爭熱區,戰爭使得老百姓民不聊生。

外債:從獨立時接近零,增加到超過1800億美元。

財政:2025年的軍事開支將佔國家總支出的60%,烏克蘭未來10年的戰後重建成本超過5千億美元,約為烏克蘭2024年 GDP的2.8倍,從何而來?


四,選賢與能??你相信嗎?

烏克蘭獨立後,實行民主選舉,選出六位總統領導國家。每一位都是以動人的口號和有效的競選策略,獲得選民認可,當選總統。但就任後,或眼高手低、或貪腐枉法、或呈勇妄動,將國力一步步削弱。這六位民選總統競選口號中最常用的詞:和平,自由,獨立,團結、反貪,改革,强大,繁榮,美好未來,加入歐盟/北約等,個個打動人心,獨立以來不僅沒有一項達成,甚至距離越來越遙遠。如今烏克蘭已經成爲一個破碎國家,僅僅重建就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短期内翻身的機會是零。這些帶領國家走向衰敗破碎的領導,不用擔責,下台走路即可,有些帶著幾輩子用不完的財富當寓公去了。下台了,就不是我的事了,你是要怎樣?

從烏克蘭的案例,可見贏得選舉和治國是兩回事。相信民主選舉可以產生賢能的領導人,就好像期望趙孟頫育出一群駿馬,或張大千種出一池墨荷,行得通嗎?烏克蘭不是單一的案例,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不必細説。我也試過説服自己,能選舉的人就能治國,但總沒有成功。突然想起 Chagpt,何不向它求助 ?以下是它解説的概要:

“「善於選舉」與「善於治國」雖然都屬於政治能力的一部分,但實際上需要的是兩種不同的才能與思維模式。”“兼具兩種能力,即能「靠選舉上台」,又能「靠政績留下」的人稀少。”

民主選舉制度可以選賢與能??你還相信嗎?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下一則: 馬祖南竿八小時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