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20060118教育論壇:評小六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
2008/07/25 09:35
瀏覽90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觀諸近年來媒體報導,社會上似有不少人認為台灣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有日趨下降的現象,各界對此也提出了許多建言,包括了由學者專家倡議發起的「搶救國文教育聯盟」,此外,據94524日中央社報導,教育部亦準備成立「國語文教育專案小組」,委請學者專家專案研究,整體評估各級學校的國文教育,通盤檢討與研議改進措施。搭著這班搶救學生國語文能力的輿論風向,台北市教育局於941213日實施了全市六年級學生的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

在討論學生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之前,或許有二個問題應先予以釐清,即現階段中小學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是否確實降低了?而如果確實降低了,則其主要原因為何?

要探討學生的國語文能力是否降低,首先要先定義何謂「國語文能力」,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基本理念」指出,「本國語文」「旨在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應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並能使用語文,充分表情達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解決問題。及培養學生有效應用中國語文,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賞、創作,以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對國際思潮。並激發學生廣泛閱讀的興趣,提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中華文化精髓。同時引導學生學習利用工具書,暨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以此觀之,所謂的國語文能力至少涵蓋了聽、說、讀、寫、作等基本能力,準此而論,究竟學生何種國語文基本能力降低?顯然值得再做討論。或許一般人所要表達的應該是,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普遍不足吧。值得討論的是,如果學生的中文寫作能力普遍下降一事屬實,那麼,其主要原因為何?

歸納起來,影響學生國語文程度之內外變因很多,單以學校教育的因素來說,至少有以下變數:師資素質、課程節數、教材教法、學生自身的因素等。顯而易見地,在上述各類原因中,這些年來產生劇烈改變的就是授課節數,光以國語文授課節數而論,民國83學年度的「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規定,國小低年級每週共有10節國語課,中高年級則有9節,總計國小六學年十二個學期,每週的國語課總節數高達112節。但依民國90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規定,「語文學習領域」的「合理節數」佔「領域學習節數」的20-30%外,表面上,這樣的比例並未少於舊課程,問題是,「語文學習領域」除了「國語文」外,還包含了母語課程(閩南語文、客家語文、原住民語文)與英語課程,以台北市各國民小學為例,扣除各學年必修的母語與提前至小一開始上課的英語課程,換算實際節數,國小低年級的國語課每週僅剩下5節,中高年級每週亦僅有6節。

亦即是說,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各學年的國語課每週減少約35節,現在每週授課節數不到舊課程的六成,換算起來,國小每學年減少的國語文課程達120節至200節之譜,若以九年一貫實施前後比較,學生於國小六年的國語課節數竟然減少了880節,在這樣的課程結構限制下,就算老師們花費更多時間準備教材,同學們也更加認真學習,恐怕還是無法彌補課程節數縮減所帶來的衝擊。

回到今天討論的主題,台北市教育局所進行的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對於提升學生國語文程度是否有所助益?按照以上討論,答案似乎是再清楚不過了,因為學生國文程度下滑的主因,並非出在師資與教法,根本原因乃是國語文上課節數大量減少所致,不設法解決此一根本問題,即便加強檢測也是無濟於事。或許教育局的用意正是意圖藉由施測凸顯學生國語文程度低落的事實,以為研議中的增加授課節數案營造正當性。對此,吾人已多次於本論壇做過討論,教育局應該做的是通盤檢討總體課程結構,而非投長官所好任意增減課程。

有關本案,台北市教師會屢屢接獲會員反應,多數老師對於教育局欲實施檢測卻缺乏溝通說明與相關配套,表達了反對的態度。準此,台北市教師會業已於94129日,與教育局達成以下共識:一、為使台北市教師會充分了解本市施行國語文能力檢測之內容及程序,教育局將於近期內檢送相關資料予教師會。二、施測成績保密,不予公布。三、有關施測程序與施測結果之運用與檢討,教育局將邀台北市教師會參與。我們將持續關注本案後續發展。(20060118台灣立報教育論壇)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