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荷花池
2025/07/26 13:37
瀏覽178
迴響0
推薦7
引用0
每年夏天,不管行程多滿,都要抽出一天趕去台北植物園,感受那方荷葉田田的靜謐。雖然這些年池畔端著大砲相機的人多了,讓我每次掏出手機取景都有些難為情,但一年最少一會還是持續履約。
今年端午節時,我如期赴約,看到遊客稀少,先是欣喜,但當推轉綠色旋轉門,轉個彎,看到光禿禿的池水映入眼簾,我不禁啊的一聲,心情瞬間萬分失落。怎麼會是這樣的光景呢?荷花呢?高低起伏的荷葉呢?
繞著荷花池走了一圈,只能敗興而歸了。
惆悵中,幸好今夏出版了陳麗雅的《荷花池的生態》,聊以安慰。
而且在陳麗雅離去兩年後,重出她的舊作,對我來說,也有特別的意義。
麗雅的自然繪本,從來都不僅僅是視覺上的饗宴,更是一幕幕生態教育的現場。她以細膩的筆觸與溫柔的敘事,帶領讀者走進這片荷花水域,感受四季更迭中生命的律動與自然的奧妙。
從夏日荷花盛開的熱鬧場景開始,蜜蜂、蝴蝶、蜻蜓紛至沓來,池水中布袋蓮漂浮如救生衣,水黽輕巧滑行,蜻蜓悠然飛舞,小烏龜曬太陽……每一頁都藏著一個生機盎然的小世界,讓孩子在閱讀中除了認識荷花,也認識了它的水生植物鄰居與造訪的昆蟲。像水蠆、田鱉、負子蟲、水螳螂等水生昆蟲對乾淨水源與安靜棲地都十分講究,潛移默化中也傳達了環境保育的重要性。
秋天來臨,荷花謝了,取而代之的是蓮蓬。而這時候也是候鳥飛來台灣的時候,南來的綠頭鴨築巢、孵蛋、育雛,荷花池成為生命延續的庇護所。
冬季則是沉靜的時刻,荷葉枯萎,動物們躲藏或遷徙,蓮藕儲存養分,為來年春天的復甦做準備。
這樣的季節敘事不僅讓孩子理解自然週期,也培養他們對生命循環的尊重與感知。
書末更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介紹荷花的構造與生長過程,從蓮子、蓮藕到花梗、葉柄,細緻的呈現植物的演化與繁殖機制。有鑑於多數人荷花、睡蓮傻傻分不清,書中還就兩者進行比較,教導孩子如何從葉形、花蕊、葉子離水面高度等特徵辨識。這些知識性的補充,讓繪本不只是美麗的故事,更是兼具科普功能的學習工具。
麗雅的畫風融合水彩、色鉛筆與廣告顏料,層層堆疊出細緻的質感與豐富的色彩。每一頁都像是一幅自然生態的縮影,畫面中藏有許多細節與巧思,讓孩子在反覆閱讀中發現新驚喜。
由於這書的畫稿完成有一段時日了,麗雅又是使用京和紙來作畫,這種紙質容易受潮,所以在編製的過程中,編輯花了許多時間除斑、調整。幸好成書後整體效果、層次還是非常豐富。
麗雅,即使你不在了,我仍然可以透過你留下的作品,聆聽自然的低語,感受生命的悸動。謝謝你的荷花池!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