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 夢境裡的地獄!在第幾層了呢?
地獄,一層又一層地往下走。這個隱喻,曾經在哪個西方的故事裡看到過呢?
沒錯,就是 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
上面這張劇照,顯示的是 Cobb 跟 Ariaden,在 Fischer 被 Mal 殺掉之後,不得不來到 Cobb 的夢裡,找 Fischer,也找 Mal,一方面解決承接 Saito business 的公事,另一方面也解決 Cobb 自己內在與家庭的私事,進行雙向的「意識手術」。

他們搭著電梯,一路往下,來到夢境第四層,也是Cobb最深的潛意識,內容是他與 Mal 曾經共同創造的夢中世界。Cobb 與 Mal 兩人,曾經一起在這個夢境裡,攜手共渡50年的人生。電梯到底,是海邊的沙灘(海市蜃樓的夢境啊),就是右邊這張照片的場景。因為夢境逐漸崩壞,夢裡的建築物,也跟著倒塌。
。。。。。。
回到夢境中的地獄。
如果還記得,《全面啟動》裡一直提到,若是沒有經過 kick 醒過來的話,不小心地被遺留在夢境裡,就會被困在宛如 limbo 的世界,終其一生都出不來,因為每深入一層夢境,時間就會成指數型地加乘。(電影開頭老年的 Saito,就是那個被困在 夢境 limbo 的實例。)右圖,是關於 Inception 裡,時間加成的計算方式(出處:請點)
(這裡有個有趣的詞,"kick",它有兩個意思,一個是大家都熟悉的「踢」,另一個是手槍的「後座力」。因為這個字的兩個含意,所以在影片中,若是要從某一層夢境,回到上一層夢境,除了可以利用「踢」醒的方式之外,另一種方法,就是以槍代勞。此外,在第二層夢境中的「失去重力」,玩弄的,就是失去「後座力」。少了相對物與對應力,於是無法製造 kick 的效果,而難以回到上一層夢境,因此還製造了不少緊張效果,因為若是回不去,就等於是進入 limbo 了。這真是個非常有創意的橋段。)
那麼,limbo,是什麼呢?它是 中古世紀天主教裡所認為的「地獄的邊緣」。在但丁的《神曲》裡,也有個 limbo,是進入地獄裡的第一層。
這裡,就先由《神曲》的《地獄篇》,慢慢走入,《全面啟動》的夢境創造法則。
。。。。。。
《神曲》是一首很長的史詩,但丁 由1308年開始撰寫,寫到他去世的那一年1321。
(右邊是 Michelino 畫的「但丁讀神曲」。後面的七層塔,畫的是通往天堂的「煉獄」,頭頂畫的是天堂裡的「九重天」,而左手邊一堆人往下走的階梯,則是通往地獄的大門。就在左手邊的大石頭底下,是地獄入口;右手邊所繪的,則是佛羅倫斯城的大門。兩個大門,地獄門,與城市門,遙遙相對,相當具有警世作用。這是一幅典型的文藝復興時期畫作。)
在《神曲》裡,共有三部,分別是《地獄篇 Inferno》,《煉獄篇Purgatory》,跟《天堂篇 Paradise》。雖然人人都期待上天堂,但是有趣的是,《地獄篇》卻是《神曲》裡最為栩栩如生,也最為受到大家喜愛的篇章。
原本,但丁想要走入的是煉獄,然後再朝向 天堂 走去,不過,因為尋無路可入,於是只能先由 地獄 進入,繼而才有機會,走進 煉獄(人間的鍛鍊),最後再有機會,可以上到天堂 參觀(也是預視他自己的 afterlife)。
天堂無門可入,非得由地獄進入,當然也是個隱喻,是一場認識 孰為善惡 的過程,也是每個人,認識自我的必然課程。
既然是要進入地獄,走入充滿罪孽的險惡環境,而且還要一邊省視自我、認識自我,若是但丁只是孤拎拎的一個人,肯定難以完成。
很幸運地,其實但丁一點也不孤單,整個旅程中,都有一位人生導師,相伴隨行,為他指點迷津。
但丁進入地獄的生命導遊,是 Virgil,是羅馬時期最偉大的詩人。 Virgil 會擔當但丁進入地獄的生命導師,其實是有原因的。首先,Virgil 剛好就住在地獄的第一層;其次,Virgil 其實是受到,代表「永恆祝福與喜悅快樂」的 Beatrice 所指示,必須帶著但丁遊歷地獄。

。。。。。。
當我們由希臘神話中的迷宮女神 Ariadne,再來重新看待《全面啟動》裡的 Ariadne,應該就可以發現,這兩者也有多方重疊與雷同之處。
《全面啟動》裡的 Ariadne,是個「夢境迷宮的建築師」,非常精於製造一層又一層的迷宮。而且,她也是個相當勇敢又有勇氣的女性,一同參與了全程都是男性,又充滿危機四伏的夢境之旅。Ariadne 代表了 機智 與 勇氣,而且,同時也是位氣質出眾、飄逸清幽的女性,就如同迷宮女神 Ariadne 一樣。
此外,《全面啟動》的 Ariadne 擔任的是一名 心理意識的助手。她安撫 Cobb,幫助他認識自己的弱點與罪惡感,看清 Mal 的真實面目,也陪伴著他進入心理迷宮的最深處,根除(extract)他內心理的怪獸(Mal)。她的勇氣、機智、與善於技巧,就如同迷宮女神 Ariadne 一樣,幫忙 英雄 進入迷宮,然後 給予指點 除去禍害。
。。。。。。
於是,透過 但丁 的精神指導 Beatrice,加上 希臘神話的 迷宮女神 Araidne,最後,終於可以理解,《全面啟動》在 Araidne 這個角色,到底有著什麼樣的計畫了。
顯然,Araidne 這個角色的設定,非常細膩,包含了許多隱喻,也賦予了許多任務:她既是母性的光輝,愛與指引,也是優雅飄逸的心理醫師,兼具勇氣與機智的結合,在 Cobb 最需要幫忙的時候,給予技巧性又工具性的幫忙。
。。。。。。
既然已經找到了 精神的指引,也就是 走入黑暗地獄的光明燈塔,現在,我們就可以隨著 Cobb 進入地獄,也慢慢地朝向 limbo 了。
關於 Cobb 進入夢境,就是走入地獄的隱喻,還要再從另一個神話故事連接起:也就是 奧非斯(Orpheus)地獄救妻(Eurydice)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是天琴座來源的故事。(右圖:"Dont Look Back," by Peter Paul Rubens, Orpheus and Eurydice (1636-1638))
奧非斯是太陽神阿波羅與謬斯女神的兒子。阿波羅自己是個文藝青年,加上來自謬斯女神的基因,Orpheus 當然是個天生的藝術家。他的天份,就在音樂。奧非斯是個七旋琴的音樂家,他彈奏的曲子,悅耳悠揚、宛如天籟,不只能讓野獸溫馴、花草流淚,還能讓石頭感動。
奧非斯深愛他的妻子,Eurydice。兩人深情相愛,還時時以音樂互訴情鐘。然而,不幸的是,河邊的一條蛇,咬了 Eurydice 的腳踝,毒性急發,很快地,Eurydice 就再見了。
深愛著 Eurydice 的 奧非斯,完全不能接受失去愛人的這個事實,傷心欲絕,一路彈奏著傷慟樂曲,來到了冥府。他決心向冥王海地斯(Hades)與冥后波西鳳(Persephone)求情(見右上圖的右邊兩位),希望他們能夠答應 奧非斯,讓他帶走心愛的 Eurydice。
受到 奧非斯 哀傷琴聲的感動,冥王與冥后都答應他的要求,讓他可以帶走代表永恆愛情的 Eurydice。不過,有一個條件,那就是:「一路上,Eurydice 必須走在 Orpheus 後頭,而 Orpheus 完全不可以往後看,唯有在到達地面之時,才能回頭。」
如果,Eurydice 即代表著「永恆愛情,真愛無限」,那麼,結局會是什麼呢?她回得到地面嗎?Orpheus 最終有救回他心愛的 Eurydice 嗎?而,《全面啟動》裡的 Cobb 跟 Orpheus and Eurydice 又有什麼關係呢?而且,最前面提到的 limbo 還是沒有解釋到呢!
。。。。。。
也是。
這一篇已經寫了好長,結果還是還沒寫完,從頭到尾,幾乎都是在講神話故事。到底是在瞎忙什麼呢?
只好先在這裡,做個小結論,其餘留給第三篇,再繼續解釋《全面啟動》裡的神話秘密。
《全面啟動》這部電影,其實不是一個很容易懂的故事。觀者,經過導演的擺弄,很容易地,就會深陷在夢境裡,完全走不出來,宛如 Saito 陷在 limbo 一般。其實,這也是導演的目的,就是要讓觀眾,在看電影時,同時經歷著 如夢似幻的經驗,以及虛實相間的模糊。甚至,他也想讓觀者感受看看,什麼叫做 深陷 limbo。
不過,若是從神話故事,一一地抽絲剝繭,就會發現,這個故事有很明確的方向,有很清楚的目的,而且,結局也很清晰。導演(也是編劇),心中早就有譜,到底這個故事,在層層疊疊的夢境與事實的交錯下,要走向哪裡,該停在哪裡。
有趣的是,除了虛實交錯,生死夢中的主題之外,這個故事最核心的主題,其實非常地基督教(very Christian),一個很前衛的故事,最終講述的還是一個西方很傳統的神學主題。
關於其餘的這些,只能請再耐心地等待下一篇:
《全面啟動》Inception 夢境裡的 原諒與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