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教育之父劉真 ─ 台灣師資培訓的推手
2025/08/30 10:57
瀏覽844
迴響2
推薦78
引用0

【教育大師專輯】

劉真畫像(汪士倫繪)


教育之父劉真 台灣師資培訓的推手

劉真(一九一三年-二O一二年),字白如,安徽鳳台人,安徽大學畢業,曾留學日本,一九三七年中日開戰中輟返國。為著名教育家,曾任立法委員,省立台灣師範學院院長,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長,被譽為台灣師範教育之父,著作有《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自述》、《辦學與從政》等二十餘種。

 

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一聲砲響,有如一聲驚雷,讓刻正在日本深造的劉真留學夢碎,從教育世家出身也準備獻身教育志業的劉真的生涯規劃,也因這一聲砲響給全盤打亂了。

生涯規劃的意外

劉真,字白如,一九一三年生於安徽鳳台,父親從清末的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在家鄉創辦了一所小學,劉真是在一個充滿教育氛圍的環境下成長的。一九三五年劉真從安徽大學畢業後,即與在大學相識並結為知己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石德寬之女石裕清同赴日本深造。

一九三七年五月三十日與石裕清完成終身大事。是年七月七日日軍大舉侵華的「蘆溝橋事變」,揭開中日八年戰爭的序幕。瞭解政府對日長期抗戰的決心,夫婦兩人便束裝返國投身抗戰行列。

劉真夫婦被分派在南京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團部服務,酷愛寫作的劉真一時興起,寫了一篇題為「湖北中學聯合設立之教育的意義」的文章,投寄武漢的掃蕩報發表。沒想到就這篇文章,讓劉真意外的進入隨侍陳誠身邊的戎幕生活。

 

戎幕生活歷煉多

陳誠早年畢業於師範學校(入保定軍校之前),對教育問題極為重視,處於抗戰非常時期,時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陳誠也兼任省立聯合中學的校長,看到報上載有關於聯中問題的文章,格外注意,便發了通電報找劉真「一敘」。陳誠與劉真談過後,知道他的家世學歷及工作情況後,當即表示他身邊正需要一位侍從秘書。經過懇談,劉真當即表示願意追隨他多學習一點做人做事的道理。

劉真接到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部少校侍從秘書的派令,開始抗戰時期的戎幕生活。身為侍從秘書,工作可說是沒有時間性的,有時為了趕一篇重要文稿常致通宵達旦。有一次在飛行途中劉真受命在兩三小時內寫一篇駁斥汪精衞在南京籌組傀儡政權的講稿,自認文思甚慢的劉真不得不「急就章」寫了一篇「和平乎投降乎」約兩千字的文稿給陳誠過目,第二天全國各報都一字未改的發表了。

一九四一年,劉真自覺久任文字工作身心俱疲,頗思改調其他職務,獲得陳誠核准,終於結束了兩年多的戎幕生活。是年春季開始,獲湖北師範學院聘為教育學院的教授,在劉真的生命歷程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一九四四年冬學期結束前,突然接到陳誠自重慶拍來電報,要劉真辭去教育學院職務,前往重慶隨其工作,再度成為陳誠的侍從秘書。一九四五年日軍投降,抗戰勝利。一九四六年五月中央召開國民大會制定憲法,翌年元旦公布實施,依規定各省市開始辦理各項選舉,分別選出額定的國大代表、立法及監察委員。劉真非常意外的被推舉為立委候選人並高票當選,成為行憲後第一屆立委,不過後來接任台灣師範學院院長後即自動辭去立委職務。

 

接掌師院大刀闊斧

一九四九年民國三十八年四月間,劉真人在南京,突接台灣省政府電報,要他到台灣接辦當時因鬧「四六學潮」正停課中的省立師範學院。

師院成立於民國三十五年,首任院長另有他職未能專心辦學,缺乏周密遠大的規劃,其後由教育廳副廳長謝東閔兼理院務,學校才樹立了較穩定的基礎。劉真上任時,師院的規模非常小,全校只有兩排大樓、一個禮堂、一座體育館、一幢兼做教室和職員宿舍的七星寮,另外便是很少的幾棟學生宿舍。整個院區既沒有校門也沒有圍牆,只在學校傳達室入口處,掛了塊用普通黑色油漆寫著校名的木製牌子,予人的印象就是既擁擠又簡陋。

劉真多方了解後知道遷地重建校舍有其困難,但這難題不能早日解決則可能愈過愈難,師院將永遠沒有發展的希望。後來發現師院對面有一片農地經查這塊土地大部份均係公產,覺得事不宜緩,才接事第三天劉真便帶著公文和地籍圖到省府向陳誠主席報告請求撥用這塊土地,陳主席向來重視教育,迅即詢明有關法令問題後,核可師院按照法定手續申請撥用。經過詳細研究後,決定先建一座略具規模的圖書館,劉真認為圖書館是大學的靈魂,人類知識的寶庫,不應該因陋就簡,故不畏譏評,蓋了一座堪稱當時全省大專學校中規模最為宏偉的圖書館。

國民政府遷台初期社會環境尚屬動盪之時,共產黨更常藉一些職業學生亦即「匪諜」潛伏在校園進行滲透,可謂諜影幢幢,為穩定校園秩序,劉真制訂校訓「誠正勤樸」,加建宿舍讓學生儘可能住校,每日要參加升旗典禮做早操,他認為師院的性質與普通大專院校不同,對將成為人師的學生必須施行嚴格的身心訓練。為了讓師生信服,校長身體力行,在他主持師院及師大校務八九年間,除了公差或出國,劉真保持了「全勤」的記錄,做到了以身作則的最佳典範。

當然,劉真不會只在硬體上求發展,在學校師資的延攬上,更是殫精竭慮禮聘碩學名儒教授,以建立學術聲望,如教育系的楊亮功、英語系的梁實秋、藝術系的黃君璧、數學系的管公度等各系主任,可說都是教育界大師級的知名之士。此外還積極禮聘海外大師如錢穆、胡適等回國做短期講學。對外,則積極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締結合作關係,擴充學校資源以提高學校知名度。

後進師大國文系副教授也是名作家陳義芝說:「每當走入總圖書館,看到校史展區牆上一大串名字如溥心畬、梁實秋、黃君璧、劉真、余光中、許常惠、席德進、董陽孜等,總有不廢江河萬古流之感,鮮明的跡痕增添了台師大的光采。」

一九五五年師範學院升格為省立師範大學,劉真繼任為師大校長。劉真認為改制後的師大,應該兼負師範教育與大學教育雙重任務,亦即一面要注重健全師資的培養,一面要注重高深學術的研究,教師必須兼具古人所謂「經師」「人師」的條件,始克善盡教師的職責。

    在同時期的大學校長中,一般人會認為台大校長傅斯年的聲望遠在劉真之上,然據台師大教育系名譽教授伍振鷟的回憶,他說民國三十九年,前台大校長傅斯年受邀到師範學院演講,傅校長曾說:「要台大辦得好,必先辦好師院,因為台大的學生,是師院畢業生教出來的。」由此可見師大校長所肩負的責任之重。

劉真桃李滿天下,前考試院院長許水德、前教育部長郭為藩、吳清基、前教育廳長施金池、臺北大學首任校長李建興、兒童文學家林良等知名教育界人士,還有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等都曾是他的學生。許水德說:「我從政四十餘年,從基層教育局長到考試院院長,經過多項職務,立身處事,待人接物,都是依循著劉校長校訓『誠正勤樸』這個精神指標,全力以赴,均能順利完成任務。」

 

任教育廳長提升教師待遇

雖說治校這段日子遇到不少困難,總能一一迎刃而解,劉真非常「享受」待在師大這段心中充滿「教育之愛」的歲月。豈知一九五七年八月,來自教育部長張其昀的一通電話,又讓劉真陷入了困擾。省政府新任主席周至柔決定找他擔任教育廳長,雖然劉真一再推辭,最後還是不得不離開師大開始他的從政生涯。

接長教育廳後,劉真決定以「虛心」和「誠意」來負起行政責任,在處理公務及考慮問題時,總是抱著戒慎恐懼的態度,不妄作主張,不輕發命令。並從唐甄著《潛書》的「六善」篇中摘錄「發政如發矢,矢發不可復反,政發不可復收。」作為從政自勵自惕的座右銘。

劉真認為教育行政機關是輔導和協助學校解決問題的,要改變「權利」的觀念為「服務」的觀念,重視行政「效果」,減少官場的「形式」,使教育行政機關與學校的關係完全建立在一種合作的精神上。在教育廳五年多的時日裡,劉真推行許多新政,其中以初中職升學免試常識一科,雖遭到民代及參考書商等利益團體的強大壓力,仍於一九六0年毅然實施,有效遏阻當年盛行的小學惡補歪風。

另外劉真更苦心積慮希望能增進中小學教師的福利,於是成立了「台灣省公立中小學校教職員福利金籌集管理委員會」,舉辦各種嘉惠教師的福利事業,如加發教師研究費、大專院校助學貸金、師範生獎助金、教職員緊急災害補助等。並在萬難中興建教師會館,作為全省中小學教師度假、進修及康樂活動的場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日月潭及台中市兩所教師會館,非常受到教師們歡迎,讓早年待遇菲薄的教師們精神上獲得很大的慰藉。興建教師會館也受到不少誣蔑中傷,有朋友取笑他:「你創辦這許多教師福利事業,為教師做到了『自求多福』,但你自己卻是『自求多辱』啊!」劉真表示「凡對多數老師有利的事,即對教育有利,亦即對國家有利。」劉真更以平生待人接物的自勉語「有愛無恨」四字,寫給獻身教育的晚輩,被譽為「新聞教育」之父的鄭貞銘教授接奉這四字墨寶後,多年掛在書房奉為圭臬。

 

回歸學術研究著述立說

一九六二年十二月,省政府改組,劉真隨著周主席的辭職,終於「擺脫」了教育廳龐雜的職務。翌年,劉真接受政治大學校長劉季洪的邀請到政大教書,並擔任教育研究所長,總算回歸到他最喜愛的教學研究及著述立說的文教生活。一九八一年從政大退休後,劉真曾受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資政,並出任中山學術基金會董事長,以倡導學術研究及宏揚中華文化為宗旨,敦請國內外著名學人舉辦專題演講,以收砥礪學術之功效。每年定期頒發獎學金予台師大及政大博士生,獎勵高等教育研究。並邀請專人選編青年課外讀物,以提高青年寫作能力,認識中華文化。

劉真青年時期即靠投稿賺取學費,業餘創作不斷,著有《一個教育工作者的自述》、《辦學與從政》、《教育與師道》、《清白集》、《劉真選集》等二十餘種。

0一二年劉真以百歲高齡辭世,馬英九總統致贈「敷教德懋」匾額,以表彰有「臺灣教育之父」美譽的劉校長逾半世紀對台灣教育工作的付出與貢獻。

劉真一生清廉自守,雖居高位,厭惡貪贓枉法。有一次奉派到國外考察教育一年,蔣公特別囑咐他在國外不必太儉省,該用就用。返國後蔣公接見時問他旅費夠不夠用,劉真答以尚有美金三千餘元節餘,已悉數繳還國庫。蔣公不覺笑著對劉真說:「你還真省!」。劉真來台從公超過一甲子,未曾置產,一直都住在公家配給的房舍,其有為有守的節操行誼成為後世典範。

(原載2025年4月號 文訊雜誌)


 民國39年劉真全家福(取自劉真文集)

 

劉真的座右銘:「有愛無恨」、「教育就是奉獻,要教育別人,先教育自己」。

參考書目及資料:劉真著《勞生自述》、《劉真先生文集》、維基百科、師大校史館文資。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教育大師專輯
上一則: 無流派的教育家李鍾桂
下一則: 李金振與金大堀起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MLIN
2025/09/01 07:09
我小學同學

劉真  外省籍    住台北市金華街

當然是同名  否則我豈不百餘歲了大笑

「真」是好名字啊! 

他阿爸太會取名字了。好

* 六月 *2025/09/01 21:57回覆
1樓. 安歐門
2025/08/31 10:13

生於戰亂,才知平安是福,

生於平安,不知戰亂是禍。

您所言極是。 * 六月 *2025/08/31 23:0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