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社論/閃兵、不倫與吸毒:偶像墜落的價值座標
坤達(左起)、小杰、修杰楷、陳柏霖和書偉因第二波閃兵案遭拘提到案。本報資料照片藝人閃兵愈爆愈多,涉案藝人已達十八人。檢方六月起訴了一波,前天起訴第二波,求刑二年八月。檢方痛批藝人為公眾人物,享有高度媒體關注與名聲所帶來的社會紅利,對青年世代具有相當影響力與示範作用,竟蓄意規避兵役,嚴重悖離社會期待與公民應盡責任。不過,被起訴的藝人,有的打算演唱會照唱,有的退出節目不到一個月就準備復出,顯得相當諷刺。閃兵藝人在鏡頭外演出了一場社會價值的對撞。
近來台灣演藝圈風波頻起,從多位知名藝人閃兵、王子與粿粿的婚外戀,到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涉嫌捲入台灣網紅謝侑芯在馬國猝逝案,娛樂版和社會版幾乎接軌。輿論怒聲如潮,但亦有鐵粉出面護航。這些看似茶餘飯後的八卦,其實折射更深層的不安:若一味崇拜偶像卻不辨是非,將動搖社會的價值座標。
公眾人物肩負社會責任,本該潔身自好,未料卻爆發一連串逃避兵役、婚內不忠、甚至牽涉刑案的事件。社會似乎不再以「道德」為衡,而以「利益」為準。藝人犯錯之後的懺悔也成慣例:開記者會、拍道歉影片、鞠躬三次、聲音哽咽。但這種「懺悔」往往更像一場精算過的演出;「演出者」焦慮的不是錯誤本身,而是擔憂人設崩壞後的流量與代言下滑。
閃兵揭示了義務制度的不公,婚外不忠顯示道德的崩落,涉毒又牽涉命案是刑事犯罪。這些看似演藝圈的失控,其實是反映社會價值的大幅滑落,更令人憂心若追隨者繼續把這些藝人當偶像崇拜,反映其是非善惡價值再也沒有清楚的界線。
政治圈的示範更為荒謬。曾是閃靈樂團主唱的林昶佐,曾以焦慮症為由躲過兵役而遭質疑,卻因政治路線正確,不僅當上兩屆立委,更搖身一變成了駐芬蘭代表。執政者一邊高喊「保家衛國」號召青年,一邊示範「逃避有用、閃兵無妨」,甚至能持節駐外代表國家,何其諷刺。
南韓「臉蛋天才」車銀優事業正盛,毅然入伍,日前以軍人身分主持亞太經合會(APEC)晚宴,有顏值又有擔當,讓南韓民眾大感光榮;台灣藝人「國民老公」許光漢與「不老男神」林志穎,也都在聲勢巔峰時履行兵役。真正的明星,不靠包裝,而靠榮譽與責任。相比那些找藉口逃避,或將背叛包裝成「真愛」的偶像,差距不只是人氣,而是人格的重量。
學校教導誠信,但現實獎勵的是能拗、能演、能躲的人。政治圈的話術,已成為娛樂圈的教戰手冊。民進黨立委王定宇的「八千房東」事件,從否認、辯解到強詞奪理,堪稱典範。當權勢人物能靠嘴脫罪、仕途無礙;當謊言變得無害,逃避被視為機智,失德不影響利益,整個社會的信仰體系便已鬆動。當政商名流違義失德仍可封官、代言不減,我們憑什麼期待藝人自覺肩負公眾責任?粉絲又怎能不迷失於造神的光暈?
最怕的是,當社會不再相信道德有意義,錯誤就不再是錯誤,而只是一場「形象危機」;只要公關處理得宜,風波過後照樣代言、照樣上節目、錢照樣入袋。要讓社會重拾誠信,須靠制度與榜樣。逃兵應罰、失德當負責、犯罪更該懲。否則,「誠信」只是口號,「責任」只是懷舊詞。
逃兵與外遇若只是個人問題,那只是醜聞;但若社會默許、制度縱容,便是社會價值的崩壞。既然政治人物在乎選票,藝人要的是鈔票,就用選票及鈔票力量,引導他們做出符合正確價值的行為,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證明選民或粉絲都不盲從,共同尋回社會價值的羅盤。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