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李金振與金大堀起
2025/05/07 15:00
瀏覽241
迴響0
推薦36
引用0

【教育大師專輯】


李金振與金大堀起

李金振(一九四九年-今)生於福建省金門縣古寧頭南山村,在戰火中磋跎直到十六歲才從國小畢業。師範大學公訓系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三研所深造,於師範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曾任教成大,一九九七年,李金振奉派籌辦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在他積極策劃奔走下,於二0一0年成功轉型為國立金門大學。

一九八一年李金振自台大三民主義研究所畢業。同學在台北來來大飯店擺謝師宴,當他「循例」端茶送水,擔任「台灣經濟發展」這門課的教師李國鼎接過茶水時突然冒出一句話:「今天都包給飯店了,沒你的事了。」李金振愣了愣,旁邊的一位同學對李國鼎說:「他也是我們應屆畢業生。」

李國鼎恍然若有所悟,於是對李金振說:「我一定要為你做一件事情。」

原來,政務委員李國鼎是當年台灣經濟發展總設計師之一,常請和主題相關的專家如趙耀東、辜振甫等來演講,同學輪流端茶水,有次管茶水間的先生對李金振抱怨道:「你們茶杯拿去常不還,以後就你一個人負責拿,我只認你。」於是李金振默默地端了一學年的茶水,以致讓李國鼎一時間以為他是學校的工友。

就是這樣一段因緣,李國鼎「我一定要為你做件事情」的一個口頭承諾,讓李金振揚棄可能有一天成為「日進斗金、開名車住華廈」的補教界名師,在曾是烽火連天的戰地金門,平地拔起一座亮閃閃的「金」字招牌──「國立金門大學」。

 

大隻雞慢啼

一九四九年堪稱中國歷史上驚濤駭浪的一年,國民政府撤守台灣。十月廿五日共軍對國軍鎮守的金門發動攻擊,驚天動地的「古寧頭戰役」雖在不到七十二小時內結束,卻從此永無寧日,直到一九七八年兩岸才終止相互砲擊,讓居民得以喘口氣不用再在砲彈下顫慄維生。

古寧頭大戰後的十一月二十三日,李金振在南山村呱呱落地,是名附其實的戰爭之子。李金振父母育有八名子女,可謂食指浩繁,戰地民生凋敝,父親積勞成疾,生活異常清苦。在這種環境下,李金振無法正常受教育,一方面得時時躲砲火,一方面又不時要去街頭當小販叫賣地瓜、碗粿,或大清早到海邊採蚵剝蚵再挑到城裡賣,賺點小錢貼補家用。在環境拖磨戰火磋跎下,李金振書讀得「哩哩啦啦」(零零落落),小一就留了三次級,直到十六歲才從小學畢業。

童騃時期的李金振除了有眼疾耳疾,還經歷兩次大難不死,一次是頑皮學軍車倒退嚕跌入水井,幸被及時救起;另一次是搭軍中便車,小金振脖子上掛著裝滿要去賣的碗糕的鍋子,還未跨過車斗護欄,軍車突然啟動,他重心不穩就被甩到大馬路暈死過去。也是命大,在醫院躺了一個多月後撿回一條小命。

李金振讀小四時,父親病逝,開始半工半讀,課餘上山犁田,下海擎海蚵,成為家中生產力一份子。因繳不出伙食費還被攆出學校伙食團以致三餐不繼,穿著垮垮的救濟衣服上學,被譏為像大陸同胞,從此「大陸同胞」成了他的綽號。

李金振十六歲小學畢業,金門首開九年國教,李金振上了金城國中。高中畢業第一年考上私立中國文化學院新聞系,因學費負擔太重,隔年重考進公費的師大公訓系,那年代大專聯考文組錄取率只有百分之十三左右,李金振能擠入國立大學窄門殊屬不易,也因此常被鄉親笑謔說他是「大隻雞晚啼」。

 

萬年機要,換長官不換位子

李金振自師大畢業後,到金門高中擔任實習老師,是年與交往數年的筆友陳麗媛結婚。翌年到長榮女中任教,後來考上台大三研所。研三時甄選上台北中山女高專任教師,先後在三所高中教了四年的三民主義,累積出版了十六本參考書和多份講義,很受學生歡迎。校長對他非常器重,研究所畢業,至盼他繼續擔綱任教。然而李國鼎老師已經把他介紹給成功大學校長夏漢民,惟成大沒有講師缺,只能當助教,李金振面臨人生重大抉擇,是要留在備受禮遇的高中當名師,還是到成大當助教?最後他選了後者。

一九八一年,李金振決定到成大從助教做起,兼校長的機要秘書。為了把事情做好免得讓李國鼎老師「沒面子」,李金振專程向曾任台大閻振興校長秘書的學長洪玉崑求教,問秘書的工作到底在做些什麼?洪亦傾囊相授,告訴他舉凡學校的簡報、文宣品、校史館資料建置、典章制度草案的擬稿等等都得做。

後來夏校長升任國科會主委,希望李金振跟著去,李金振則選擇留在成大,夏漢民就把他交給下一任校長馬哲儒;馬哲儒校長再把他「移交」給下任校長吳京;吳京去當教育部長,又將他交給黃定加校長;黃定加之後交給翁政義校長。李金振成了五任校長移交清冊的一部份,亦即李金振的能力深受長官的肯定,其地位幾無人可取代,遂成了換長官不換位子的「萬年機要」。

另方面,李金振也力求學術地位的升等。一九八三年李金振已三十四歲,仍是成大的高齡助教,一九九三年李金振四十四歲升等為教授。馬哲儒校長說,十年內從助教、講師一路升到副教授、教授,李金振締造一種記錄,成大迄今無人能破,形成「李金振障礙」。李金振最大的特質就是對工作的狂熱,他認為「做一件事若沒有表現令人印象深刻,耳目一新的感受,那又何必多此一舉呢?」

 

創立金大,轉身跳投達陣

一天李金振和太太在成大校園散步,略帶志得意滿的口氣對太太說:「我一個農家子弟,今天能在頂尖大學當到教授,可謂此生無憾,人生如此,夫復何求!」李金振以為人生美好的仗已打過了,今後就是多發表文章、做學問,直到退休。

但是吳京的出現,卻改變了他的生涯規劃。李金振在教學、工作領域的專業及執行力,深獲吳京校長賞識,吳京當教育部長時,想給李金振一個創辦學校的機會,遂將他推薦給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校長黃廣志,負責籌設金門分部。

李金振初始甚感惶惑,創設金門分部,這是另一種新的挑戰,從校舍的規劃、科系的增設、老師的篩選到校地的取得等等,都必須作一完整的規劃與協調。妻子陳麗媛的顧慮則是若一旦決定,兒子在美國留學,她在台南工作,先生在金門,一家三口分散在三地,聚少離多如何是好?

吳京則不斷鼓舞強調:「身為金門人,返鄉服務是一件幸福又有意義的事。」

李金振終於下了決心,接下這項重任。他告訴妻子:「我們還年輕,等把學校辦好,以後的日子還長。」李金振最後的考慮其實是母親,母親的價值觀是「被人謳樂(誇獎),好過吃補。」此番回金門辦學,亦可略盡人子承歡膝下的孝道。

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李金振接任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主任。那一刻起,李金振就像個上緊發條的機器人,為了一圓金門的「大學夢」而奮鬥不懈。
   
李金振的第一課面臨的挑戰,是年八月二日金門分部舉行揭碑典禮,九月初務必與校本部同時開學,準備時間約一個月。首先他利用事先已借妥的金門農工職校實習農場作為分部的臨時校舍,當時只有十二位教師、四位職員,暑假期間全體教職員工開始工作。沒有辦公室,借用金門農工圖書館的一間舊報檔案室上班,沒有電話,辦公室的基本配備均付闕如。另外十萬火急的業務是教室課桌椅辦公室配備等採購,凡此都只能利用館外的公共電話連絡。凡事起頭難,一切只能克難行事。之後每年面臨學生自然增班,只好四處借用教室,金門分部可謂校舍大拚盤。

李金振則一人身兼三重角色,每週必須穿梭奔波三個地方──校本部、成大以及金門分部,回校本部是為了返校述職或出席會議,回成大是為了履行教授借調,每週至少排兩節課的義務。此外大部分時間均坐鎮金門分部,有時還要飛台北教育部洽公,每年至少飛台灣往返一百趟以上,真是心臟要夠強才行。

在李金振不斷奔波向中央及地方政府請命,不斷與居民溝通磨合,二00二年金門分部終於擁有了位於四埔林場屬於自己的校舍綜合大樓,不再寄人籬下。原本外界認為在金門設「高校」已經從「分部」獲得了部分滿足,但李金振並不以為然,他積極努力爭取,不論是校地開發、校舍興建,或者師資延聘、學生招募,他都「預設立場」把計劃書事先準備好,一俟適當良機即積極爭取,他深信機會是留給做好準備的人,果然,李金振在這方面常以絕佳創意在絕處迴旋逢春。

經六年的籌備,二00三年八月一日,金門分部奉准獨立設校,並升格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再歷七年的快速成長,二00年八月一日,奉准改名,轉型為國立金門大學,設有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理工、管理、健康護理等五個學院。直到他從金門大學校長缷任,十七年間逐一完成學生宿舍、學人宿舍、圖資大樓、理工大樓、多功能活動中心等建設。除此李金振也積極向金門旅外僑領募款,如馬來西亞楊忠禮、新加坡的黃祖耀、張允中、印尼的黃進益等,他們也都樂得捐資認養各學院大樓,共襄盛舉同為建構「金門大學」築夢。曾在金門當兵的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也不落人後,捐贈一百萬美元,供金門大學充實電腦、網路設備。如今若從高處俯瞰,一棟棟巍峨美輪美奐既現代又含有傳統閩式建築元素的金大校舍,簡直不敢相信這裡曾是荒煙蔓草,集亂葬崗、營區、砲陣地於一處的「狗屎埔」,如今已脫胎換骨成了為國造才的狀元地。

師資方面則從最早期的十二名專任教師,成長到目前的將近一百三十位,且其中有九成教師擁有博士學位,大師級的詩人鄭愁予、國際超導權威學者朱經武、傳播界之教父鄭貞銘等均為該校講座教授。金大學生人數也從最初始的一百四十人,一路跳躍式成長,目前逾四千六百人。在當今許多大學院校面臨招生不足額之窘境時,金大報到率卻超過百分百(其中陸生不受總額限制)。錄取級分數且節節攀升,二0一四年還首度從台大搶下一名滿級分榜首生黃建桐,寫下傳奇。

李金振在十三年內完成三級跳的創校任務,在學術界被譽為「轉身跳投得分」,也因此被冠以「魔法校長」的美譽。

 

承先啟後,魔法校長功成身退

相傳南宋理學大儒朱熹曾兩度到過金門講學,創立了燕南書院,奠定了金門文風鼎盛的基礎。「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這是金門人常掛在口中的名言。也因此造就了四十四位進士。李金振遂有繼承朱子教育的使命,他有個妙喻,認為金門本來是資優生,後來忙著為台灣擋子彈變中輟生,解除戰地政務後,才積極「補考」。成立一所自己的大學,對金門人來說意義非凡。

00年八月一日金門大學掛牌,李金振特地前往古區的燕南書院點燃香

火以示「薪火相傳」,李金振認為金大是克紹箕裘,因此把金大定位為燕南書院的復校而不是金大的創校,並決議把金門歷代進士追認為金大傑出「校友」。

0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李金振屆齡卸下校長職務,卸任後李金振一面回歸教職,一面受聘為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特別諮議、總監等職,致力於清大金門專班的創設及東南亞僑教的推廣,繼續以「智庫」角色為教育事業也為金門奉獻。

    李金振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位女人母親與妻子,先後於二00年及次年過世。回首前塵,他特別自責像欠了太太一世情,創辦金門大學成功之日竟是妻子謝世之時,她一生的使命好像就是陪著李金振完成這一件重大任務似的,想到這裡李金振內心有說不盡的傷痛,惟望三生石上再續前緣了。李金振的兒子李宗儒已學成歸國,任教於崑山科技大學,其專長是資訊工程與基礎醫學,擅長大數據科技。二0一六年頃獲教育部全額補助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受訓,不只可告慰亡妻,也算是李校長在忙著創設金大之外,最感安慰的事。

 

李金振的座右銘:吃苦當吃補、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

參考資料及書目:維基百科、李福井著《金大堀起》、李金振《金大堀起》筆記

作者與李金振校長攝於金大

作者與先生攝於金大

作者攝於金大校門口

俯瞰金大校園

金大校舍學生休閒廳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散文小徑
下一則: 如詩的行板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