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聞,最火紅的,莫過中華電信把費率降到499元吃到飽不降速,導致直營門市大排長龍。其實這一點也不意外,台灣人嘛!追求的是所謂的CP值,就是便宜又大碗,說白了,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
台灣人不會想到品質,數量與價格之間的關係,往往第一時間只想到價錢與數量,再考慮品質問題。
在計程車業界,乘客常講一句話:(都是一樣的價錢,我當然要搭好一點的車子)。若真是如此,也無可厚非,在同樣的收費標準下,計程車司機只要把車子買新的,大台的,乾淨的,就能財源滾滾而來乘客載不完。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只能告訴你,才怪。
在多元化計程車之間流傳一句話(多元開雙B被當傻逼),許多人聽信業務說的話,以為多元很好賺,花了大錢買了高級轎車,結果,收入遠不如預期,又要負擔龐大的貸款,保養維修費用,有些司機阮囊羞澀,想跳回小黃跳不回來,只好暫時先開下去,以後再作打算。
但是我們想想,多元的車子不是比較高級嗎?怎麼乏人問津呢?多元司機自認為比小黃高級(有些司機會有這種心理,但不是每一個都是,將來會探討這一方面的問題),服務比小黃好,車子比小黃新,比小黃大,比小黃乾淨,怎麼乘客好像不太買單,把多元取消的不要不要的,讓多元司機疲於奔命?我在想,應該有多種因素。乘客害怕多元不合法(誤以為是UBER),等待時間太長,怕價格太貴(怕因為搭到高級車要加價,多元司機多少都會遇到乘客問,會不會比較貴),或是其他我不知道的原因。
在現實生活中,計程車業界,有許多競爭對手。除了計程車與計程車司機之間的競爭,計程車車隊與車隊之間的競爭,還有與租賃車合作的UBER,違法的白牌車賴群組。
在眾多競爭者之中,幾乎都在削價競爭,都是在打折。
UBER在空車率高時,比計程車便宜,在空車率低時,比計程車貴,UBER車資很不透明。在輸入距離計算車資時,消費者不會知道比計程車貴還是便宜,只能依靠平時搭計程車的經驗來判斷便宜還是貴。
有計程車車隊在打折,是不公開的秘密,其實大家也都知道是哪一家車隊在打折。反正車隊一定會叫隊員簽切結書,說是隊員自願的。自願個屁,不接受就沒CASE接,能不接受嗎?還不是被逼的。有些不能接受的司機可能就退隊或是不加入這種打折的車隊。
白牌車,不用說,一定比計程車便宜。若沒有比計程車便宜,搭計程車不就好了,幹嘛搭違法的白牌車?
那多元呢?其他家車隊的多元幾乎是在節稅用的,在開業餘的,我就討論最大家的多元好了。這家車隊在5月1日開始,多元除了以往的信用卡綁定優先派遣外,車隊還增加了現金,代駕,乘車券,接電,等等。這種做法讓在同車隊的小黃大跳腳,因為搶走太多任務,使得小黃在空中點的排班任務時間大大的拉長,甚至頭班等超過一個小時不出車,營收也大幅縮水。
我想在這個月底前,會有很多隊員受不了而退隊的。
咦!那車隊的多元有沒有打折呢?沒有喔!因為車輛成本比小黃高,營業額的15%還要被車對抽走,司機利潤已經夠低了,車隊怎麼敢打折?但是沒打折就沒有競爭力,其他的都在打折,就你多元不打折,乘客又不買單,怎麼辦?車隊只好動手腳,拼命地做一些小動作,在自家的APP上動手腳,引導乘客搭乘多元,或是乘客明明只想叫附近的小黃,想快一點搭到計程車,APP卻吿知乘客附近沒小黃,然後派遣較遠距離的多元計程車給乘客。車隊這種強迫推銷的銷售手法,引起了不少消費者的反感,甚至打電話到車隊客服抱怨。
有些多元司機為了想多賺一些錢,不想讓車隊抽這麼兇,私下洗乘客,甚至在臉書上公開打廣告,九折。還是高級賓士車喔!這就夠有兢爭力了吧!司機這麼做其實是可預期的。車隊抽司機的營業額的15%,乘客用APP叫多元可沒少付一毛錢,只有爽到車隊。司機私下打九折,乘客少付10%車資,司機少被抽5%,兩者都有利,幹嘛讓車隊抽這麼狠?血汗啊!
綜合以上的分析,各位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貴或者是便宜,是以什麼為基準?對啦!就是政府的公告定價為基準,就是小黃的計費錶的跳錶金額為基準。價格比小黃貴就是貴,比小黃便宜就是便宜。
即使來的車子是高級雙逼轎車,收費比普通小黃貴,但是司機利潤少,消費者還是覺得貴。
如果來的車輛比小黃低階,像是TOYOTA VIOS或是喜美CITY,(這種車款在計程車業都很少看到了,在台北市最普遍的是WISH,或CAMRY,現在休旅車當計程車也越來越多,還有油電車,都價格不扉。) 收費比小黃便宜,乘客還是覺得便宜。
消費者在眾多考量下,車輛高級與否,司機路線熟悉度,叫車方便度,車隊司機整體素質,都比不上削價競爭來得實際。只有便宜,消費者才能實際感受到划算。因為省下來的錢真真實實地放在自己的口袋。
但這種消費者的社會集體行為,也造成了台灣社會整體的薪資停滯不前甚至下滑,因為業者賺不到錢,政府稅收又重,只好降低員工的收入,公司才能獲利。員工薪水低所以貴的消費不起,只好消費較便宜的。
整個社會在惡性循環當中。
這就是當前的台灣現況。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