ㄧ 個車隊的成立,第一個目的,就是要獲利,沒賺錢的公司,無法永續經營。
一個司機加盟車隊,就是要賺錢,若是加盟後賺得比自己跑車還要少,那就沒有加入的必要。
車隊與加盟隊員之間的關係,應該是魚幫水水幫魚,共同經營,互相幫助。
車隊搞好叫車媒介軟體,司機服務好乘客,這樣乘客叫車方便,來服務乘客的司機也讓乘客安心。司機依照政府規定向乘客收取車資,在車資的一部份中回饋給車隊,讓車隊養員工與提升叫車設備,有多餘獲利再發放給股東當紅利。
但是現在的車隊,養大了,大到不能倒,心也變得越來越貪婪。一個隊員,月費1500元,再加上一通任務十元,隊員任務接越多,繳交的月費也相對越高。更不用說還有其他的費用,什麼乘車券服務費,乘車券扣%,刷信用卡悠遊卡扣3%,車機250,大機,接電,搬家,送貨,什麼都要收一點。這些費用,一個月下來,都是不少的負擔。
當然,車隊向隊員收費沒什麼不對,因為車隊有付出,隊員也有收益,兩者共謀其利,本來沒什麼不對。問題是出在車隊本身的心態問題。
當一位乘客打電話給車隊叫車,是什麼原因?是因為叫車軟體方便嗎?還是因為車隊管理隊員很嚴謹?還是因為隊員普遍素質高,比較不容易踩雷?還是方便就好,不管哪家車隊,越快越好?還是車隊有打折,比較便宜?
或許什麼情況都有。問題是,車隊能不能把乘客叫車的任務,當成車隊資源,讓車隊來分配這通任務應該要給誰?這通任務不要給誰?現在車隊動手腳的跡象已經不用討論了,事實就是事實。儘管車隊官方說法一昧地否認,但事實上呈現出來的跡象,隊員也不是笨蛋。
當初加入車隊,車隊標榜的是公平派遣。而所有隊員也在公平派遣的情況下,努力的服務乘客。或許有些隊員會得罪乘客(各種原因,因為台灣奧客也是世界有名的),但教育司機,是車隊的責任。能教則教,不能接受就退隊,長期以來也都平平安安,相安無事。
自從UBER出現後,在全世界刮起了計程車界的騷動,在某些國家是暴動。因為UBER有一套似是而非的論述,這一套論述,被某些消費者接受。關於UBER的論述,就不在多談,因為有太多的事實證明UBE只是掛羊頭賣狗肉。但是UBER一開始進軍台灣時,用清一色污名化計程車的言論,用一竿子打翻一條船的言論,深深打動許多人的心,因此歧視小黃,輕視計程車這個產業。由於計程車是黃色的,特別顯眼,只要做出奇怪的舉動,違規的行為,就會有一群有心人,可能本身是UBER司機,或是UBER乘客,或是仇視小黃的人,就會跳出來用力的攻擊計程車這個行業,說得好像所有計程車司機都是這副德性,然後句末一定加上一句話(難怪乘客會選擇UBER)。
只要UBER在的一天,計程車就會被有心人攻擊,歧視,這個後遺症,目前依舊在發酵。
在UBER鬧的最兇的時後,政府為了給UBER一個台階下,仿造UBER的特性,發明了一個(多元化計程車)方案。結果,UBER也不是笨蛋,UBER發現多元化計程車司機必須擁有計程車司機的資格,也就是說除了必須擁有職業駕照,還必須有營業登記證。說穿了就是計程車司機。這是UBER無法接受的。因為UBER能夠在全世界打擊計程車,靠的是雄厚的資金與不公平的起跑點。在台灣,職業駕照好考,營業登記證難如登天。所以UBER跟本不領情,自己轉入與租賃車合作,條件自己定,價格自己定。
但是多元化就必須依照政府規定行事了。車隊發現,使用多元化計程車,對於車隊獲利更大,成本更小,於是車隊傾全力支持多元化計程車。把所有用APP綁定信用卡的任務,優先讓多元化司機承接,尤其是機場長途任務,更是丟給多元化,多元化接不了,才丟給小黃承接。
這引起了小黃的反感,因為小黃接不到長途任務,只能接多元不想接的任務。有時候接到任務後,馬上就被取消。所以近期退隊的司機特別多。我不知道是不是大車隊嫌隊員太多,所以想逼退一些受不了,心裡不爽的隊員離開。但很多司機不爽是真的。
車隊說了一句話,說要打造一支高級車隊。我不知道車隊宣稱的高級是什麼意思?是指車輛不是小黃所以高級?很抱歉,恕我難以接受這種說法。我身為一個合法的計程車司機,奉公守法的遵守國家規定,也是用心的服務乘客,難道只是因為車子是黃色的,就因此而低賤不高級?不應該這麼說吧!何況現在車隊有了多元計程車,把資源丟給多元優先承接,讓加盟的司機收入因此減少,車隊把任務當成自己的資產,為了省錢把機場任務給站班司機,綁定機場給多元承接。而不是與所有隊員公平分享。難道小黃司機幾年來的為車隊付出,會比突然加入的多元計程車少嗎?
一個派遣不公的車隊,還待得下去嗎?
真心希望車隊好好思考,是不是真的想全力支持多元化。如果是的話,那我只能退隊,因為多元,對司機未必有利。但對於車隊卻是利大於弊。
許多司機根本被車隊蒙在鼓裡,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只覺得收入變少了。
但我跑了幾天的多元化,就知道怎麼回事了。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