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研究所2019年的入學考題,問Misinformation 與 Disinformation 這兩者有何不同?
Dictionary.com也把‘misinformation’列為2018年的熱門字彙。
Misinformation vs. Disinformation 兩者有何不同?
一、從字典看字義:
Misinformation vs. Disinformation Dictionary.com定義: misinformation :有意或無意散播錯誤的資訊; disinformation :刻意散播有偏見、經過操弄的論述、扭曲的事實,或是政府置入性的宣傳(propaganda)。
misinformation :翻成假訊息、假資訊
disinformation :翻成不正確的資訊、錯誤的訊息
Dictionary.com進一步舉例: 緬甸政府刻意指責羅興亞人是恐怖主義份子的仇恨言論與官方宣傳,這是錯誤的訊息:misinformation, ( 但我認為緬甸政府是刻意散播假新聞,變成disinformation)
聯合國國際文教組織(UNESCO):也是相類似的定義:
Misinformation: 並非有意圖造成傷害的「錯誤的訊息」。
Disinformation: 刻意傷害某人、團體、組織或國家的錯誤的訊息。
從字典的字義來看,misinformation 與disinformation很像刑法中,區分故意與過失,在於有無意圖;本質都是散播錯誤的訊息,但差別在於意圖。
所以綜上所述,我想把 misinformation :翻成假訊息、假資訊、不實資訊
disinformation :翻成錯誤資訊、不正確的訊息
二、misinformation> disinformation
從中文來看「假」這個字;假可以是虛假、虛情假意,因此隱含了刻意等意圖;就是英文中的disinformation. 但是從紐約時報、BBC、金融時報的用法,卻發現用misinformation 這個字,因為包含了民眾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轉傳假訊息,因此misinformation 範圍大於disinformation.
三、培養媒體識讀的素養 大量、即時訊息透過網路傳播,加上內容農場轉載、FB演算法造成的同溫層效應,形成資訊破碎化現象,更提供空間讓有心人士予以變造訊息內容,形成似是而真的言論,達到傷害特定人或群體的目的。
台灣為了抑制假訊息的傳播,出現了許多民間的第三方事實查核機構,創辦「趨勢科技防詐達人」、「Cofacts真的假的」、TFC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MyGoPen、美玉姨。
我認為,避免被FB的演算法操算,被內容農場誤導,最好選擇有公信力的質報與主流媒體,來做為認識社會發生什麼事的來源;而不是每天滑臉書、看IG,久而久之,真的會與「真實的世界」愈來愈遠。
誰有責任為民眾判斷網路訊息的真假嗎? 專家學者最後歸結到,這些事實查核平台可以幫助讀者更容易判斷假訊息,但無法代替讀者判斷,最重要還是讀者自己要有解讀假訊息,也就是媒體識讀的能力。
最後,我覺得Cofacts創辦人Billion,年紀雖輕,卻說出很有哲理的話,從小我們沒有被教導區分「事實」與「意見」,事實只有真的、假的;但意見關乎立場,無關對錯。不是事實,就是misinformation;經過操弄、變造的事實,基於特定的立場與目的,所傳播弄虛造假、以假亂真的訊息,就是disinformation.
推薦閱讀
1. 辨別「假新聞」的10個訣竅。
2. 如何避免被謠言與假新聞所騙。
3. 謊言vs. 真實 打擊假訊息:防詐達人、Cofacts
我認為置入性行銷、政客為己宣傳的偏頗言論、刻意散播的謠言,都應該是disinformation是參考BBC這一篇文章: 肺炎疫情中製造傳播假消息的七種人。英文版。然而BBC 等媒體會認為這些錯誤的訊息是misinformation,因為在社群媒體散播謠言、轉傳這些訊息的人可能不是故意的 。因此,真的要轉傳分享時,還是要自己先媒體識讀一下,「我現在分享的,是不是假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