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榮光,無量下跌 @社群媒體的操弄、@假新聞、@脫歐
英國因應《里斯本條約》的規定,必須在今(2019)年3月29日脫離歐盟,這幾天英國下議院否決了英國首相梅伊所提的脫歐協議,讓脫歐進程不上不下,卡在那裡。「歹戲拖棚」(The Brexit protracted saga)這句話,可以形容自2016年英國公投決定脫歐後的處境。
對英國來說,可能引發提前舉行國會大選、梅伊再次面臨去年12月同黨對她提出不信任案的窘境、或重新舉辦一次脫歐公投等結果,但不管英國國會選擇何種方式,都緩不濟急,脫歐是脫定了。
會有這麼多紛亂的原因,自英國脫歐公投之後,英鎊面臨有史以來無量下跌、外資揚言撤出英國、老百姓生活用品漲價等後果,完全不是在公投選戰時支持離歐政客所講的。但我發現除了這些現實面,英國人最難以承受的是「被騙」(我曾在上報:英國與歐盟的離婚談判 傷心也傷經濟 提過)。
這個被騙的事實,在HBO與BBC共同創作的政治電影中,再次被強調、確認,讓英國人情何以堪。這也可以解釋為何英國首相的同黨議員寧願跑票,也不願支持脫歐協議。
脫歐(也翻成無理之戰)這部電影,由英國男星班尼迪克.康柏拜區(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禿頭的脫歐運動領導者多明尼克.庫明斯(Dominic Cummings),劇中演繹他如何利用科技找出搖擺不定的選民,透過假議題在社群媒體投放,左右他們的投票取向,進而在脫歐(Vote Leave)選戰中,扭轉頹勢,成功贏得脫歐選戰。沒有民意基礎的Cummings 卻絲毫不用負上政治責任。
《Brexit》(脫歐)電影中,男主角多明尼克.庫明斯(Dominic Cummings)跳脫傳統選戰格局,不打陸戰,全心挹注「空戰」,一家名為「AggregateIQ」科技公司疑似透過與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的連結與分析,找出在脫歐公投中立場搖擺不定的選民,進而投放假議題,造成脫歐的聲勢。
劇中也明確指出英國保守派的富豪Robert Mercer,挹注大量資金在Cambridge Analytica上,利用社群媒體操弄假議題與假新聞。更在劇尾結束之際打出字幕,指出Robert Mercer與Cambridge Analytica公司用相同手法,來操弄2016年美國大選,導致川普獲勝。
劇中提到多明尼克.庫明斯(Dominic Cummings)在「看如何成為新手爸爸」這本書時得到啟發,將競選策略從「take control」(掌控一切)改成「take back control」(拿回掌控權),訴求被移民剝奪工作機會、被全球化弄得失業的英國人,被歐盟侵犯主權的英國,重新找回昔日歷史的光榮與地位。我們不得不說,這真是一個打動人心的政治標語,成功有效的選舉策略。
但如何拿回控制權?脫歐公投中的假議題,在這部電影中呈現的,一是訴求脫歐後,要把每星期交給歐盟的3億5000萬英鎊,拿來補助英國的全民健保(NHS)。第二是會有連同土耳其在內的五個國家在2020年會加入歐盟,如果沒有脫歐的話,屆時會有超過520萬的新移民會湧入英國,激起英國人恐移民情緒。
圖: BBC 4
選舉時謠言滿天飛,選後事實證明,縱使脫歐後,也不可能把給歐盟的錢,拿來用在補貼全民健保與降低水電費用,更有甚者,脫歐後,英國還要交200~600億不等英鎊(英國與歐盟的算法不一)的分手費給歐盟。第二個謊言是520萬的移民是土耳其人口的十二分之一,這可能嗎?
《Brexit》(脫歐)電影,在英國國會審查脫歐協議的時間,於英國BBC 4的頻道播放,自然引起脫歐陣營的人士大肆抨擊,質疑這部戲的真實性與合法性;導演James Graham則希望這部電影能為英國這個國家帶來一些啟發,這也是電影、書籍微妙的軟實力,不論真假與否,可以有力地說服、勸說視聽大眾,形塑他們對政治議題的意見。
脫歐這個戲碼不僅是2019年國際政治舞台的重頭戲,而且歹戲拖棚,沒完沒了,英國智庫曾預估,最危險英國脫歐整體GDP會下滑6%,如果成真,這又成為選前脫歐陣營「拿回控制權」標語的一大諷刺,英國大國榮光將更一蹶不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