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憾事恨糊塗,今日禪修了舊吾。
豈奈人間知犯罪,長疑誰肯辨無辜。
在課程的最後一天,內觀中心會有一張意見表,要求學員對內觀中心作建議。因此,可能的缺點,學員應都會反映。然而,如果我是主其事者,我會覺得建議不嫌多,可行不可行,由主其事者來判斷。因此,我也來雞蛋挑骨頭,談談幾點小建議,作為這一系列文章的結尾。
首先,就飲食的部分來說。
這有它的道理,然而十日下來,我廋了
我去的第一天晚上。晚餐食物,只有沒加任何調味料的白麵條和酸菜湯,以後每天晚上只有喝米漿和西瓜或芭樂等水果。此外,其他餐點也多有炸、鹵的東西,這似乎不完全符合飲食健康的原則。
像酸菜、米漿都是再製品,炸、鹵的東西,總不如蒸、水煮的東西健康。多些蔬菜,少些辣椒和炸、煮的東西,不僅對健康有益,也對修行有益。禪修的食物,需要悅性食物,而多些悅性食物,不見得會增加中心的開支,但是對身心都可以有增上的作用。
其次,就住的部分來說,我聽一些去內觀的朋友說,他們都沒有睡得很好。這有許多原因。然而住宿環境,也許也是一個原因之一。
我的看法是,對初學者來說,白天可以在禪堂和關房「忍辱」,晚上最好給予學員有好的睡眠。所以每一間關房都應有窗戶,應通風良好,都應有一個電風扇,這不僅對睡眠品質有益,使隔天的禪修效果良好,也對學員的健康有益。
在台中縣新社鄉的台灣內觀中心,男眾關房,由於兩個房間共用一個窗戶,因為紗窗只能照顧一邊,如果一邊開窗,另一邊就沒有流通空氣。在噪熱的夏天,空氣品質不佳,再加上四個房間共用一個天花板的電風扇,有些人要開電風扇,有些人不開,常常轉轉停停,溫度無法掌握,很容易感冒。
此外,在關房禪坐的時間,也相當多,內觀中心應考慮關房也可以借到坐墊,這是惠而不費的事情,應很容易辦得到。
再者,就課程方面來說。我認為前面九天的課程設計,有它的特色,然而最後開放話禁那一天,應有公開分享心得的設計。最近遇到一位朋友,她是上櫃公司的總經理,她看我比較廋,問我發生什麼事?我說去參加內觀廋的。她說她也去參加一期,我問她感想如何,她說她沒有繼續每天內觀,因為我們往往要由別人的眼中來發現自己的思考和觀察死角。她嫌這樣的課缺乏互動,看不到自己,也不知自己的修行是否對,所以另外參加別的課程。
此外,我也遇到另一位企業界老闆,他也參加過台灣內觀中心十日內觀的課程,然而他目前另選擇「動禪」,而沒有每天再修內觀。我覺得
我認為這有可能和最後一天,沒有另設計課程,使學員最後都可以聊起自己的心得,使學員和學員間可以彼此分享心得,可以在未來互相聯絡,彼此砥礪有關。畢竟,這樣的內觀修行,是需要集體的朋友,沒有呼朋引伴,往往就會如煙而散。
最後的小建議是,在第九天,內觀中心曾放映
以上是我的淺見和建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