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拜讀雲霞格主所撰的〈愛葫說〉,那是一篇很棒的文章。文中提及果實長者稱「瓠」,圓者稱「匏」,扁圓形者稱「扁蒲」,上下粗而中間細者稱「葫蘆」。本文擬從漢字的觀點,介紹「瓠」與「匏」的意義。
瓠,組字部件是「夸瓜」,念成ㄏㄨˋ。字義一是植物名,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性草本,葉互生,呈掌狀或菱狀心臟形,卷鬚分歧,夏日葉腋生白色單性花,雌雄同株,果實圓長,表面有毛,可食,亦可晒乾貯藏;字義二是姓氏。
匏,組字部件是「夸包」,念成ㄆㄠˊ。字義一是植物名,一種葫蘆,果實圓大而扁,晒乾之後可當涉水的交通工具,從中剖開亦可做盛水的容器;字義二是樂器名,古笙竽以匏為座,故此類樂器稱為「匏」,與金、石、土、革、絲、木、竹合稱為「八音」。
夸,念成ㄎㄨㄚ。當形容詞用,字義一是美好的;字義二是大。其餘字義皆省略不列。
瓜,念成ㄍㄨㄚ。當名詞用,字義是葫蘆科植物的總稱,種類很多,葉掌狀,莖末端卷曲,可攀爬蔓生,多開黃色花,果實可食用,如黃瓜、西瓜、冬瓜等。
包,念成ㄅㄠ。當名詞用,字義一是裝東西的袋子,例如「荷包」、「腰包」;字義二是氈製的圓頂帳篷;字義三是物體或身體上鼓起的疙瘩。其餘字義皆省略不列。
「瓠」字和「匏」字的共同部件是「夸」,雖然瓠瓜和匏瓜不是很大的瓜,但卻是美味的瓜。冬瓜、西瓜、絲瓜和胡瓜等皆是瓜,而且皆是長瓜,「夸」字加「瓜」字是「瓠」,意指長的葫蘆瓜。包字意指圓頂之物,「夸」字加「包」字是「匏」,意指圓的葫蘆瓜。
到谷歌網站做關鍵字檢索,得到的資料量,在「╱」的左邊是點選「所有中文網頁」,右邊是點選「台灣的網頁」。若查詢”瓠”得394萬╱34萬,若查詢”瓠瓜”得65萬╱12萬,若查詢”瓠子”得22萬╱2萬,若查詢”瓠仔”得5萬╱4萬,若查詢”匏”得97萬╱16萬,若查詢”匏瓜”得27萬╱3萬,若查詢”匏子”得3萬╱2萬,若查詢”匏仔”得5萬╱3萬。由以上的檢索可知,不管在台灣還是大中華,皆以使用「瓠」字或「瓠」字開頭的詞為多。
對照我們日常的口語用法,較少說單字的瓠或匏,通常是會加個「瓜」、「子」或「仔」字,說成瓠瓜、瓠子或瓠仔,或說成匏瓜、匏子或匏仔;就好像說到魚類,您會較少說單字的鱈,通常是說成鱈魚。雖然老祖先根據葫蘆瓜的外形,造出圓而長的「瓠」字,也造出扁而圓的「匏」字,但如今使用瓠字的機會多過匏字。因此,會說瓠瓜而少說匏瓜,瓠瓜一詞已經不再是專指圓而長的葫蘆瓜,也用來指扁而圓的葫蘆瓜。
[相關閱讀]
[參考資料]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7樓. lvguccibag20112011/08/23 15:08歡迎lvguccibag2011格友回應,很高興您喜歡此篇。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23 15:53回覆 - 6樓. 雲霞2011/08/23 15:07敬佩
哇﹗好有學問﹗
謝謝你這麼詳細的解說﹐讓人對漢字「瓠」和「匏」有了再進一步的認識﹐所附Google 圖片更加深了印象。
這些都彌補了”愛葫說“之不足﹐對此深感敬佩並致上十二萬分的謝意﹗
歡迎雲霞格友回應,之前不知您在此回應,故遲未回覆,今日突然看見,但已過了11天,尚請見諒。阿國覺得您才真有學問,所寫的〈愛葫說〉,媲美〈愛蓮說〉,讀了您該篇大作,受到啟發,本來只想寫一篇,可是因太長,故一分成二。最後,向您說聲謝謝您。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9/03 16:15回覆 - 5樓. 靈婆心語 人生待續2011/08/22 10:20有趣
我一直只知到瓠瓜是胡瓜
匏也是台語的ㄅㄨ仔
看了您的文章
才知道差別不同
原來語言有這麼多分別
歡迎靈婆格友回應。瓠瓜和胡瓜是不同的瓜類,瓠瓜別名葫蘆,可是此葫字是有加草字頭的。雖然文獻上說,匏是瓠瓜的閩南語發音,可是蒲字的發音更像,閩南語有稱葫蘆蒲,可是沒稱為葫蘆匏的。語言真的是很有趣,值得好好探索。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22 11:00回覆 - 4樓. 天涯孤鴻···花窗2011/08/21 10:55錯與沒錯?
以前對錯別字非常介意
現在用的google拼音輸入法23
很多簡體字和錯字
常常找字把頭髮都找白了,只好放棄~
歡迎天涯孤鴻格友回應,現在網路上的錯別字很多,反正大家大都看得懂,有時候還覺得寫成那樣很可愛,反正就是見怪不怪,就當成使用的是「拼音文字」,音同就好了。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22 06:47回覆 - 3樓. 烏拉瑰本尊在此2011/08/19 13:10匏瓜
這兩個字說實話﹐ 我好像似認又不認得﹐肯定記不住。想半天﹐想出一個方法來記﹐夸+瓜 的瓜長條﹐ 所以是常見的瓠瓜。夸+包的包圓形所以是匏瓜, 念袍音。
謝謝阿 國﹐ 從來不知道圓葫蘆就是匏瓜。
匏瓜:歡迎烏拉瑰格友回應,您對「瓠」字和「匏」字的區別很精確,可作為拙文的補充。另外,您附的匏瓜插圖,果實好大個,我老家每年都會種,可是沒結這麼大的匏瓜,您的附圖增加了拙文的可看性,感謝您。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19 17:30回覆 - 2樓. 思于2011/08/18 22:46說真的
下次再見這兩字
還是會搞不清楚
只好再多看一遍這篇文章
強記囉
歡迎思于老師回應,「瓠」與「匏」同樣指蒲瓜,兩字都有「夸」部件,長得很類似,還好「匏」字較少用,「瓠」字就可泛指長圓與扁圓的蒲瓜。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19 09:44回覆 - 1樓. 浮生2011/08/18 17:28您也很棒
UDN最可貴之處,在於這裡的格友都是深藏不露的修行者。感謝部落格牽線,讓大家有緣見識您的用心與努力,真是有意義的分享。歡迎浮生小民格友回應。阿國進到UDN部落格已兩年多,拓展了視野,增廣見聞,也結交了很多好朋友,覺得受益良多。謝謝您的稱讚,我會更加的努力。
王國良(阿國) 於 2011/08/19 09:4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