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在想,「中秋節」這個名稱到底和什麼有關,後來發現和「節氣」有關,而農曆「春節」也和「節氣」有關,真是如此嗎?請看本文之解說。
本文所舉的例子是2010年。春季的節氣依次是(1)立春 (2)雨水 (3)驚蟄 (4)春分 (5)清明 (6)穀雨。農曆「春節」固定在農曆12月29日或30日,春節就是春天的節日,按理說應是春暖花開,但春節以冷天居多,為何會如此呢?因為春節會位於立春(今年農曆12月21日)的前後, 故名為春節,而立春是春季的第一個節氣,立春的前一個節氣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今年農曆12月初6) ,立春離大寒很近,故農曆春節當然會冷。應注意的是,國曆一年畫分成24個節氣,而農曆一年是12月,也可能是潤年13個月,故以上所提的立春和大寒的農曆日期並非固定不動的,但春節在農曆上的日期卻是固定的。
「清明節」就是春季的第5個節氣「清明」,一般而言是國曆4月5日,但也可能是4月4日或4月6日,以前先總統蔣公的逝世紀念日定在清明節,紀念日會是上述三天中的一天,這是很特殊的地方。
夏季的節氣依次是(1)立夏 (2)小滿 (3)芒種 (4)夏至 (5)小暑 (6)大暑。「暑假」涵蓋著小暑(國曆7月7日)和大暑(國曆7月23日),暑假的名稱因有著小暑和大暑而得。
秋季的節氣依次是(1)立秋 (2)處暑 (3)白露 (4)秋分 (5)寒露(6)霜降。「初秋」的節氣是立秋和處暑,「中秋」的節氣是白露和秋分,「深秋」的節氣是寒露和霜降。今年的白露是農曆8月初1,秋分是農曆8月16日,「中秋節」都固定在農曆8月15日,剛好位在白露和秋分兩個節氣附近,故真是名符其實。
冬季的節氣依次是(1)立冬 (2)小雪 (3)大雪 (4)冬至 (5)小寒 (6)大寒。「寒假」是在小寒(國曆1月5日)之後,涵蓋著大寒(國曆1月20日),寒假的名稱因有著小寒和大寒而得。
以前學校有「春假」,可是後來被取消了;鼎鼎大名的「聯考」也被取消了,改成「基測」、「學測」、「指考」或「統測」等名稱,讓大家不容易分辨清楚。未來如果有人想要將「暑假」與「寒假」改個名稱,例如改成「熱假」與「冷假」,「夏假」與「冬假」等,可能需要先修改「節氣」的名稱。筆者認為節日與假期真的跟「節氣」有關,您是否有興趣拿2011年的日曆來合,看看符不符合?
[相關閱讀]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ez2010/12/31 01:56這些節日與假期都跟「節氣」有關
24節氣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統計的具體成果
感恩好文分享喔~~
感謝ez老師回應,一般而言,日曆都會標上節氣名,但月曆則有的會標,有的不標。若能標註24個節氣,將有利於人們對於季節的掌握,從而應用在工作上、學習上和生活上。 王國良(阿國) 於 2010/12/31 22:53回覆 - 1樓. Y安2010/12/27 22:28謝謝分享
5日一候,3候1氣,因此每15日一個節氣,曆書還真厲害。
感謝Y安格友回應,告訴大家節氣的知識,我也覺得曆書很厲害。節氣雖然貼近國曆,但春節和中秋節卻是定在農曆,經過分析,發現這兩個節日與節氣相符合。
王國良(阿國) 於 2010/12/29 23:5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