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漢字部首出現的位置,會有一定的範圍。但是對於「虫」部首而言,出現的位置,就沒有限定。屬於「虫」部首的漢字,「虫」字可能會出現二次,也可能會出現三次。所以說,部首「虫」是刁鑽的蟲蟲,實不為過。
經過歸納,虫部首可位於上、下、左、右、右上、左下和右下等七個位置,每個位置擬舉一至二個漢字做解釋,分述如下:
(一) 位在上方
(1) 蠱,念成ㄍㄨˇ,當助詞用,字義是誘惑。當名詞用,字義是一種極毒的害蟲。本字含有三個虫,第一個虫位在上方,第二個虫位在中左方,第三個虫位在中右方。
(2) 蟲,念成ㄔㄨㄥˊ,當名詞用,字義一是總稱動物,包括介、鱗、羽、毛、 裸等;字義二是昆蟲,意指蟲類的總稱。本字含有三個虫,第一個虫位在上方,第二個虫位在左下方,第三個虫位在右下方。
(二) 位在下方
(1) 蜜,念成ㄇㄧˋ,當名詞用,字義一是花朵分泌的甜液;字義二是蜂蜜,意指蜜蜂採擷花蜜所釀成的甜質;字義三是波羅蜜果木的名稱,果實呈橢圓形,可食。當形容詞用,字義是比喻甜美的。
(2) 螢,念成ㄧㄥˊ,當名詞用,字義是夏天出現的昆蟲,俗名螢火蟲,長於水邊,體呈黑褐色,夜間腹部會發燐光,能飛翔,會食害蟲,對農事有益。
(三) 位在左方
(1) 蚌,念成ㄅㄤˋ,也念成ㄅㄥˋ,當名詞用,字義是一種生於淡水中的有殼軟體動物,呈橢圓形,可食用,肉質鮮嫩甘美,殼內產珍珠,外殼可製器具。
(2) 蛻,念成ㄊㄨㄟˋ,當名詞或動詞用,例如蟬蛻,字義一是蟬所脫的殼;字義二是比喻解脫。念成ㄕㄨㄟˋ,當名詞用,字義是蟲類脫下的皮。
(四) 位在右方
(1) 融,念成ㄖㄨㄥˊ,當形容詞用,字義一是極光亮之貌;字義二是安和樂利。當動詞用,字義一是流通;字義二是調和;字義三是鎔解。當名詞用,例如祝融,字義是火神,引申為火災。
(2) 蝕,念成ㄕˊ,字義一是日月蝕,日光為月球遮蔽時稱為「日蝕」,月光為地球所遮蔽時稱為「月蝕」,目前媒體喜歡將「日蝕」寫成「日食」,將「月蝕」寫成「月食」;字義二是蟲蛀物,字義三是侵損毀壞。
(五) 位在左上方
從缺。
(六) 同時位在左下方與右下方
(1) 蠹,念成ㄉㄨˋ,當動詞用,字義是蝕耗財物。當名詞用,字義是啃齧(念成ㄋㄧㄝˋ)簿籍、木櫥、衣服的小蟲。
(2) 蠡,念成ㄌㄧˊ,當名詞用,字義是以熟乾的瓠瓜所製的瓢。念成ㄌㄧˇ,當名詞用,字義是一種吃木頭的蟲。
(七) 位在右上方
虺,念成ㄏㄨㄟ,當形容詞用,例如虺闋(念成ㄑㄩㄝˋ) ,字義是生病的樣子。念成ㄏㄨㄟˇ,當名詞用,字義是劇毒的蛇名,長二尺,外咬呈土色。
(八) 位在右下方
螣,念成ㄊㄜˋ,當名詞用,字義是食葉的青色小蟲。念成ㄊㄥˊ,當名詞用, 螣蛇,字義一是相術家口上的縱紋;字義二是像龍能飛的蛇。
總而言之,「虫」部首以位在左方或下方居多,位在上方或右方的不多,位在左上方則從缺;若位在左下方,就一定也會位在右下方,因為是兩個「虫」字左右並陳;至於位在右上方或右下方,則是很少數。
[相關閱讀]
- 2樓. 溫哥華 千里傳音2010/07/27 23:47受益良多
很多字,久不見矣。
感謝分享!
Victor..
漢字是珍貴的文化遺產,包含簡體字,使用人口高達十多億人,也是世界上唯一仍在使用的古老文字,裡面蘊含著智慧和趣味,值得大家去發掘,去體會,感謝Victor格友的回應。 王國良(阿國) 於 2010/07/28 16:59回覆 - 1樓. 思于2010/06/11 10:01總是因阿國的提醒
讓一些不曾注意的部首變化
變得清楚又有意思
我常查字典,發現裡面有很多的訊息,但因字典沒明說,需要我們自己去體會或歸納,每當有所收獲,都很想立即和大家分享,謝謝思于老師的回應。 王國良(阿國) 於 2010/07/27 12:07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