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文明的盛世容顏,世界新七大奇蹟1【世界文化遺産】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北建築群Great North Platform)
2025/02/24 05:01
瀏覽603
迴響0
推薦25
引用0

你如果看中美洲的地圖從墨西哥東南方分隔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由北向南一直延伸到太平洋畫一個和《猶加敦半島》等寬的長方形,這個長方形會包括了現在屬於墨西哥的《猶加敦半島》,貝里斯和瓜地馬拉的全境,以及宏都拉斯和薩爾瓦多的西部。這個長方形所涵蓋的範圍對中美洲而言相當重要,因為這個區塊正是影響中美洲至深的《馬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地界,《馬雅文明》也是在西班牙人入主中美洲之前這個區塊唯一為後人所知的前哥倫布時期古文明。

史學家將《馬雅文明》分為多個時期,包括了西元前8000-2000年的《遠古期》Archaic,西元前2000年-西元250年的《前古典期》Preclassic,西元250-950年的《古典期》Classic,西元950-1539年的《後古典期》,以及和《後古典期》重疊,在西班牙人入主中美洲時期從1511-1697年的《接觸期》Contact period。《馬雅文明》以它先進的文字書寫系統,數學,曆法,天文,建築,和藝術的成就而聞名,但是和晚了它許多於15-16世紀在南美洲掘起的《印加帝國》Inca Empire比起來《馬雅文明》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分散於各地的城邦。它没有一個統治全區的中央政治體系,所以你很少聽到有人叫它《馬雅帝國》,這些城邦之間也往往會互相征戰。現存出名的馬雅遺址裡包括了在《古典期》興起,位於瓜地馬拉的《提卡爾》Tikal和位於墨西哥的《卡拉克穆爾》Calakmul都是《古典期》強而有力的馬雅城邦。《古典期》末期的內戰和不明原因的棄城導致人口北遷,這也讓墨西哥《猶加敦半島》上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在《後古典期》成了當時《馬雅文明》北部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城市。

很多人都聽過《印加帝國》在祕魯留下來的《馬丘比丘》Machu Picchu遺址。這些《馬雅文明》在《古典期》和《後古典期》所建的城邦比《馬丘比丘》這座建於15世紀的《印加帝國》首都歷史更為悠久(《印加帝國》存在的時間對應到中國的朝代大概不過就是明朝中葉從明成祖攻陷南京開啟的永樂年間一直到明世宗的嘉靖年間)。既便是在《古典期》末期和《後古典期》興起的《奇琴伊察》也還要比《馬丘比丘》早上數百年,但是規模却完全不亞於《馬丘比丘》。

《奇琴伊察》之名在馬雅語裡是「伊察人的水井口」At the mouth of the well of the Itza之意,這個名字從現在在《奇琴伊察》仍然存在的數座天然井也可以看出端倪,反映出來的也是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水源的千古不變事實。《奇琴伊察》是《馬雅文明》由伊察人在北部所建的最大城邦,從現存的遺址裡我們仍然可以窺見它的規模:它並不是只有一座建築遺址,而是像羅馬現存的《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一樣是一整座城市的遺址。《奇琴伊察》在198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UNESCO登錄,它在2007年時瑞士一個協會舉辦的一場網路投票裡甚至被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蹟》New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之一,可見它在世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不管是《印加帝國》也好,是《馬雅文明》也罷,西班牙人的到來通通終結了這些在中南美洲的古文明。從16世紀以降這些古文明逐步被西班牙殖民勢力所征服。17世紀末期西班牙伯爵馬丁·德烏爾蘇阿Martín de Ursúa於1697年攻陷伊察人的都城《諾赫佩滕》Nojpetén,也攻陷了最後一座馬雅城邦。一般學者也將1697年視為《馬雅文明》的政治勢力正式結束的時間。有不少的馬雅人後裔如今仍然存在於中美洲這個區塊,但是在經過數百年的西班牙殖民統治之後僅有少數的馬雅宗教信仰和傳統被傳承下來。這也是像《奇琴伊察》這種大型馬雅城市遺址的重要性。它們讓我們看到了《馬雅文明》的盛世容顏,也讓我們看到了那個在西班牙人來到中南美洲之前在這塊土地上一度曾經擁有的輝煌璀璨。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的大門口處一塊《奇琴伊察》在1988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UNESCO登錄的紀念碑。你如果是自己開車來《奇琴伊察》的話有些地方要注意:第一個是你從快速道路下來之後的那一條路上就會有很多看起來很像工作人員(有些胸前還會掛著類似工作証的東西)的人揮著旗子要你停車。那些人都不用理他們,他們只是要招攬一些有的没有的生意。第二個是等到你進了《奇琴伊察》大門外的那條路之後還是會有很多人揮著旗子要你停車,在這裡你就要作出選擇。《奇琴伊察》的停車場很小,所以你如果太晚來的話往往等著要進停車場的車子會排得很長。在《奇琴伊察》外的這條路上這些人招攬的是私人停車場的生意。這些私人停車場通常會比《奇琴伊察》的停車場略為便宜一點點,但是你停完車之後要走一段路進去。我們當天早上是天還没亮就從《馬雅海岸》Riviera Maya走付費的快速道路走了2個多小時過來,來的時候園區才開門不久,那個時候直接進官方的停車場還不難,所以没選外面的私人停車場。

【北建築群Great North Platform】

《奇琴伊察》相當大,光是一般觀光客來的這個區域就包括了《北建築群》Great North Platform,《藏骨塔建築群》Osario Group,《紅屋建築群》Casa Colorada Group,和《中央建築群》Central Group數個大區域,這還不包括關閉了長達20餘年作考古研究和修復工程一直到2023年9月才再度正式對外開放,但是並没有全面開放而是採取預約制的《老奇琴》Old Chichen (Chichen Viejo)。我這次來墨西哥純粹就是有人硬塞進去的長週末慶生之旅,原本以為主要的行程就是待在渡假村裡把它吃好喝滿,睡飽睡好的耍廢之旅,結果來了之後不但租了一輛車,還被大老遠拖來看《奇琴伊察》這座登錄在《世界文化遺產》上的重量級《馬雅文明》遺址(說好的渡假呢~泣)。整座遺址走完走到鐡腿(干,人家根本是一整座城市的遺址),走到超想把安排這趟旅行的美國人送去給馬雅天神獻祭(咦)。你如果像我們是像我們一樣從渡假勝地《坎昆》Cancun或是《馬雅海岸》Riviera Maya開車過來作一日遊的話要預留足夠的時間才能夠把整個《奇琴伊察》走透透。本篇先來看《北建築群》部份的遺址。

【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卡斯蒂略金字塔The Castle (El Castillo)】

《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不但是《奇琴伊察》最出名的遺址,也應該是墨西哥最具代表性的古蹟之一,因為在講中文的世界裡很多人直接就叫它《墨西哥金字塔》(真没禮貌,墨西哥還有很多其它的金字塔耶)。當西班牙人第一次看到這座龐大的建築物時將它稱為「城堡」Castillo,這也是它另一個名字《卡斯蒂略金字塔》The Castle (El Castillo)的出處。這座階梯式金字塔型的神廟四面有階梯,階梯的石護欄下雕有羽蛇之頭。階梯的上方則是一座四方型的神廟。它最特別的是每座階梯有91階,這4座階梯再加上最上方的神廟剛好總共有365階,恰恰是馬雅曆法裡一年的天數(驚)。每年的春分和秋分之時落日在北面的階梯上所投下的光影就像是一條蛇滑下階梯也讓在地人相信這也代表了羽蛇神從天而降。

在那個時代的馬雅建築常常會把更大型的建築蓋在原有的小型建築之上。這座《羽蛇神金字塔》據推測是第三層的建築,裡面至少還有兩座更早期的神廟。1930年代時墨西哥政府開挖這座金字塔在內部發現的另一座小型神廟裡除了有一座人形祭器石雕《查克穆爾》Chacmool之外還有一張鑲了玉石的美洲豹形石椅。除了這些層層相疊的神廟之外在2010年代時考古學家也發現金字塔的下方有一座大型的天然井,類似在《奇琴伊察》北邊的《聖井》Sacred Cenote (Cenote Sagrado)。這些天然井正是這裡「伊察人的水井口」At the mouth of the well of the Itza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之名來源。它們不但提供了水源,在馬雅人的信仰裡更是通往他們叫作「可怕之地」Xibalba (place of fright)的地府之門。所以這座金字塔的建造地點也有特殊的意義。

遊客在以前可以登上金字塔。不過因為金字塔的階梯相當陡峭,在2006年發生了一位遊客失足墬落身亡之後為了保障遊客的安全和維護古蹟,之後就不再開放讓遊客登塔了。隱藏的神廟自從2006年後也已經不再對遊客開放。事實上現在在《奇琴伊察》的古蹟大多只能從外面看,裡面都不對外開放。

《羽蛇神金字塔》的解說牌。

《羽蛇神金字塔》是一般觀光客進來《奇琴伊察》第一座會看到的建築物,也是整個園區裡最重要的建築物(就是老娘今天很忙没空跟你前戲,我們直接來的意思~喂)。從大門進來之後看到的是金字塔的南面。

它的西面。其實西面才是金字塔的正面。你如果看上面的神廟的話西面的門比其它三面的門都大,也是神廟的正門。

西面的階梯整修得最完善。金字塔在以前仍然開放讓遊客登塔時應該走的就是這支階梯。

西面的階梯下也是目前四面的階梯裡唯一有羽蛇神頭的一支階梯。

從西北方看金字塔。

北面的階梯保存狀況就没有那麼好。

從東南方看金字塔。

東面的階梯狀況也不佳。

大金字塔和小販賣的小金字塔紀念品同框的景色。你如果在這裡買這種金字塔紀念品回家的話至少買的是一座神廟,不像在埃及買的金字塔紀念品是一座墳墓(笑)。

很多遊客都喜歡用這個角度取景金字塔(不讓你登上金字塔的話也没其它招了~不然咧)。

【大球場The Great Ball Court (El Gran Juego de Pelota)】

你如果以為古馬雅人像我們現代人一樣是每天爆肝工作的社畜那你就錯惹,人家可是很懂得玩樂的人咧(手插腰)。考古學家目前已經在《奇琴伊察》發現了13座球場,其中以這座《大球場》The Great Ball Court (El Gran Juego de Pelota)的規模最大。這座球場是美索美洲規模最大,也是保存得最良好的球場,周圍還被神廟包圍,包括了建在東牆的上下兩座《美洲豹神廟》Temple of Jaguars (Templo de los Jaguares),在北邊的也叫作《鬍鬚男神廟》Temple of the Bearded Man (Templo del Hombre Barbado)的《北神廟》North Temple (Templo Norte),以及在南邊一座更大,但是已成廢墟的《南神廟》South Temple (Templo Sur)。包括《大球場》在內的這些球場往昔都是玩一種叫作《美索美洲球賽》Mesoamerican ballgame的蹴球賽。當代人對這種《美索美洲球賽》的比賽規則細節並不十分清楚,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它玩的是一種以橡膠製成的圓球。這種球賽正式舉行時通常是宗教儀式的一部份,而且和活人獻祭有關,因為在《奇琴伊察》這座《大球場》裡的牆上有球隊隊員的雕刻,其中有輸球一隊的球員被斬首然後從頸部噴出來的血液變成蛇的雕刻(驚~哥還是乖乖地回去當我的爆肝社畜好惹)。

《大球場》的解說牌。

這座球場在《羽蛇神金字塔》所在廣場的西北方。

球場相當的大,簡直就像我們當代的足球場。它的北側是《北神廟》。

南側是《南神廟》。

東側是一座高牆以及上下兩座《美洲豹神廟》。

西側没有神廟,僅有一座高牆。

在東西兩側的高牆上均有蹴球賽用的石造球框。

高牆下的羽蛇神石雕。還給我吐舌頭勒,這也太萌。不過球場裡的羽蛇神石雕是近代重雕的。

原品在球場的大門旁展示。

這座球場裡最驚人的應該是它有關球隊隊員的浮雕。浮雕就在東西兩側高牆的底座上。

浮雕基本上描述了兩隊面對面的球員。

每隊各有7名球員。

兩隊中間是有骷髏頭的圓碟象徵比賽裡的球。

在球場裡有球員的浮雕不奇怪,但是恐怖的是它描述了右邊這隊輸了之後被砍頭獻祭的場景。在那個圓碟右側那隊輸球的球隊第一個蹲跪著的球員頭已經被砍掉了,他的頸部以六條蛇代表噴出來的血(抖)。

他的頭勒?左邊那隊贏球的球隊第一個隊員一隻手持著刀,另一隻手裡提著的就是那個被砍掉的頭(再抖)。

這個同樣的浮雕主題在兩側的牆上重復了不少次。

不過雕刻的細節略有不同,像是這個圓碟裡的骷髏頭長得就不一樣。

【美洲豹神廟Temple of Jaguars (Templo de los Jaguares)】

《大球場》The Great Ball Court (El Gran Juego de Pelota)的東牆和上下兩座《美洲豹神廟》Temple of Jaguars (Templo de los Jaguares)連結在一起。《下美洲豹神廟》Lower Temple of the Jaguars (Templo Inferior de los Jaguares)面朝球場之外,裡面有一座類以在《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裡發現的美洲豹形石椅,不過顏色和裝飾都已失,這也是這兩座神廟被稱為《美洲豹神廟》 的原因。《上美洲豹神廟》Upper Temple of the Jaguars (Templo Superior de los Jaguares)面朝球場,它有兩座巨大的柱子描述了羽蛇神,裡面有戰爭場景的壁雕。

《下美洲豹神廟》的解說牌。

在《大球場》入口處的這幢建築上層是《上美洲豹神廟》,下層是《下美洲豹神廟》。《下美洲豹神廟》面朝球場之外,

神廟裡的美洲豹形石椅(這應該是當代的複製品吧)。

《上美洲豹神廟》面朝球場之內。《奇琴伊察》現在所有的遺址都不能遊客進去了,只能從這個距離看。

【北神廟North Temple (Templo Norte),南神廟South Temple (Templo Sur)】

在《大球場》The Great Ball Court (El Gran Juego de Pelota)北邊的《北神廟》North Temple (Templo Norte)因為裡面的浮雕人像面容上像是長了鬍子而被稱為是《鬍鬚男神廟》Temple of the Bearded Man (Templo del Hombre Barbado)。和《北神廟》隔著大球場遙遙相對的則是規模更大的《南神廟》South Temple (Templo Sur),但是《南神廟》現在已成廢墟。

《大球場》裡的神廟解說牌。

在球場北邊的《北神廟》。神廟不能進去,所以也看不見那個鬍鬚男。

在球場南邊的《南神廟》

【骷髏平台Platform of the Skulls (Plataforma de los Cráneos)】

在《大球場》The Great Ball Court (El Gran Juego de Pelota)的東邊有一座T字型的《骷髏平台》Platform of the Skulls (Plataforma de los Cráneos),這裡的牆上有Muul Tzek的雕刻。馬雅人的Muul Tzek就是其它地方的Tzompantli,指的都是在美索美洲一種將骷髏頭以木柱成排地串起來然後公開展示的裝置,展示裡的骷髏頭通常是戰俘或是被獻祭的人的頭骨。這種骷髏架不僅僅是在《馬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裡存在,在北邊墨西哥境內起步比較晚的《托爾特克文明》Toltec Civilization或是《阿茲特克文明》Aztec Civilization裡也都看得到,所以它代表的也是當時在美索美洲裡不同區域文化的相互影響(究竟為什麼要有這種文化交流~抖)。不過《奇琴伊察》這座骷髏牆和其它骷髏牆雕刻不同的是這裡浮雕上的骷髏頭是垂直串起的,不像一般其它的雕刻大多是以木棍橫向將骷髏頭串在一起(《馬雅文明》的設計師想走不一樣路線的美學設計概念~喂)。

《骷髏平台》的解說牌。

它的中間是一座大平台。

大平台上有精美的雕刻。雕刻裡不斷重複的主題是戰士和老鷹。

但是戰士不是僅僅是普通的戰士,而是手裡提著人頭的戰士。

老鷹也不是普通的老鷹,而是捉著人心在吃的老鷹。

在大平台的兩側就是骷髏牆。骷髏牆蠻大的,牆上就是這樣一排又一排的骷髏。

平台上的戰士砍了人頭之後最後都串到這裡了吧,動線很流暢(抖)。

這些骷髏牆的規模太大了,感覺不同匠師雕出來的骷髏頭風格也不一樣。

這一部份的骷髏頭是走卡通系列的吧(笑)。

【老鷹及美洲豹平台Platform of Eagles and Jaguars (Plataforma de Águilas y Jaguares)】

在《骷髏平台》Platform of the Skulls (Plataforma de los Cráneos)的南側是《老鷹及美洲豹平台》Platform of Eagles and Jaguars (Plataforma de Águilas y Jaguares)。它的風格很類似《骷髏平台》,名字出於平台四週的浮雕描繪了正在啃噬人心的老鷹及美洲豹(抱頭~胃蝦米《馬雅文明》的雕刻都要這麼勵志啦)。

《老鷹及美洲豹平台》的解說牌。

平台的樣子。這座平台的台階上方均有羽蛇神的雕刻。

平台上的雕刻則以正在啃噬人心的老鷹及美洲豹為主題。

四面都有類似的重複雕刻。

1875年時考古學家奧古斯都·勒普隆Augustus Le Plongeon曾經在《老鷹及美洲豹平台》內部發現了一座人形祭器石雕《查克穆爾》Chacmool,據信這也是當代考古學家發現的第一座《查克穆爾》石雕。《老鷹及美洲豹平台》旁就有一座類似的《查克穆爾》,不過這應該不是當時發現的那座。從照片上看來當時發現的那座狀況比這座好。

【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 (Plataforma de Venus)】

在《老鷹及美洲豹平台》Platform of Eagles and Jaguars (Plataforma de Águilas y Jaguares)東側和它相鄰的《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 (Plataforma de Venus)也是一座四方型的平台,四邊一樣有登上平台的階梯,階梯上也一樣有巨大的羽蛇神蛇頭雕刻。這兩座平台相當類似,一般相信兩座平台都和祭典或是儀式的舉行有關,有可能是舞蹈或是戲劇的表演平台。

《金星平台》的解說牌。

平台的樣子,跟《老鷹及美洲豹平台》很像。一樣有四面的階梯,階梯上方也一樣有羽蛇神的雕刻。

兩座平台最大的差別是平台上的浮雕。《老鷹及美洲豹平台》上的浮雕以啃噬人心的老鷹及美洲豹為主題,《金星平台》上的浮雕是在晨曦裡代表金星的人鳥蛇一體天神Kukulkan (Quetzalcoatl)和代表金星的紋飾。

平台四面的8座浮雕都是一樣的主題。

《金星平台》和《羽蛇神金字塔》同框的景色,這座平台就在《羽蛇神金字塔》的北側。它和《羽蛇神金字塔》以及更北邊的《聖井》Sacred Cenote (Cenote Sagrado)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

【大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Large Tables (Templo de las Grandes Mesas)】

在《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東側的建築北邊從《大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Large Tables (Templo de las Grandes Mesas)開始。這座總共有4層的金字塔型神廟因為長得像一張大桌子而得名。就像《羽蛇神金字塔》是把新的神廟蓋在舊的神廟之上一樣這座《大桌子神廟》也是蓋在之前的另一座神廟之上。

《大桌子神廟》的的解說牌。

神廟的樣子。它的正面前方被一棵大樹擋著,所以其實也只能從這個角度看。

【武士神廟Temple of the Warriors (Templo de los Guerreros)】

《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東側的建築群以《武士神廟》Temple of the Warriors (Templo de los Guerreros)最為顯著。《武士神廟》是一座大型的金字塔型建築,它因為有武士浮雕的柱子和描述戰爭場面的壁畫而得名,在神廟的上方有一座人形祭器石雕《查克穆爾》Chacmool。《武士神廟》蓋在一座比它更早的神廟《查克穆爾神廟》Temple of Chacmool (Templo de Chacmool)之上。當考古學家們在1920年代挖掘出《查克穆爾神廟》時它因為長期被埋在下面而保存良好,不過一旦神廟被挖掘出來之後受大自然的風化狀況也逐漸惡化。

《武士神廟》的解說牌。

照片裡可以看到《武士神廟》和它北邊的《大桌子神廟》。

神廟的正面。

它前面的廊柱群。神廟並没有開放讓訪客上去。

【千柱群Group of the Thousand Columns (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

在《武士神廟》Temple of the Warriors (Templo de los Guerreros)的側面有很壯觀的廊柱群被稱為《千柱群》Group of the Thousand Columns (Grupo de las Mil Columnas)。這些廊柱的分佈分為兩組:南北向那組廊柱因為在西邊所以被稱為《西柱群》West Colonnade (Columnada Oeste),東西向那組廊柱因為在北邊所以被稱為《北柱群》North Colonnade (Columnata Norte)。

壯觀的《西柱群》。

一對情侶穿越《西柱群》。

穿越《西柱群》之後可以看到《北柱群》和散落一地的柱石。

《北柱群》原來階梯護欄的一座羽蛇神頭。

這些廊柱群甚至一直延伸到東北方被稱為《東北柱群》Northeast Colonnade (Columnata Norteste)。《東北柱群》在往昔是一座獨立的建築。

【千柱廣場Square of the Thousand Columns (Plaza de las Mil Columnas)】

被《西柱群》West Colonnade (Columnada Oeste)和《北柱群》North Colonnade (Columnata Norte)包圍的是《千柱廣場》Square of the Thousand Columns (Plaza de las Mil Columnas)。

《千柱廣場》的解說牌。

廣場上一座有著浮雕的廊柱。

【雕柱宮The Palace of the Carved Columns (El Palacio de las Columnas Esculpidas)】

《雕柱宮》The Palace of the Carved Columns (El Palacio de las Columnas Esculpidas)因它豐富的雕刻而得名,尤其是陰刻的技法讓它成為東側這一帶最重要的建築之一。

《雕柱宮》的解說牌。

《雕柱宮》裡的柱子。只能從這個距離看其實也看不出柱子上有什麼雕刻。

它的前面倒是展示了原來在門楣上的一段雕刻。

這段門楣上的雕刻最狂的是上面的那些圈圈叉叉。不會吧,以前的馬雅人就會玩井字遊戲Tic-Tac-Toe(驚)?

【小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Small Tables (Templo de las Pequeñas Mesas)】

《小桌子神廟》Temple of the Small Tables (Templo de las Pequeñas Mesas)的格局有點類似《武士神廟》Temple of the Warriors (Templo de los Guerreros),在中央階梯之後都有雕著武士的柱子支撐著屋頂,神廟的前方也都有人形祭器石雕《查克穆爾》Chacmool。在上個世紀末期才開始作考古挖掘的《小桌子神廟》在清理遺址時發現了一座由人型雕刻支撐的祭台。它現在的這個《小桌子神廟》之名就是由這座祭台而來。

《小桌子神廟》的解說牌。

遺址裡一截雕有武士的神廟原柱子。這座遺址可能要多用一點想像力才能看出它原來長什麼樣子(笑)。

【市場The Market (El Mercado)】

在《武士神廟》Temple of the Warriors (Templo de los Guerreros)這一區的最南邊是《市場》The Market (El Mercado)。這座建築內有被廊柱環繞的中庭,早期的西班牙人認為它的功用可能是當時《奇琴伊察》的公共市場因而叫它《市場》。不過當代的學者一般認為它作為宗教用途的可能性比作為商業用途的市場可能性大得多。

《市場》的解說牌。

這座建築基本上以有屋頂的迴廊環繞著中央一座比較低的中庭,所以這些廊柱都是原來迴廊的廊柱。

這座建築原來是不是市場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它附近現在倒是有很多賣紀念品的小販(笑)。《奇琴伊察》裡這些賣紀念品的小販超多的,而且他們並不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賣,而是整個園區裡到處都是,想來也是付費給園區拿到許可權之後才可以在這裡擺攤。

【一號白路White Road Number One (Sacbe Number One)】

在《奇琴伊察》的城市最北側有一座出名的天然井《聖井》Sacred Cenote (Cenote Sagrado),而在《聖井》和《羽蛇神金字塔》Kukulcan Temple (Templo de Kukulcán)之間連結這兩個地方的便是這條《一號白路》White Road Number One (Sacbe Number One)。這種叫作sacbe的《白路》在很多馬雅人所建的城市裡都可以看得到,它有一定的建築工法。這條通往《聖井》的《一號白路》長270公尺,寬9公尺,是《奇琴伊察》最大的一條路。它從《羽蛇神金字塔》北側的《金星平台》Venus Platform (Plataforma de Venus)開始筆直向北延伸到《聖井》。

《一號白路》現在基本上就是一條兩邊都是賣紀念品攤位的「商業街」。

各式各樣的木雕。說實話,這裡的木雕有的還蠻漂亮的,而且它們不是工廠大量生產的木雕,而是這裡的小販自己雕出來的木雕,所以也蠻有特色的。我一路就看到不少小販在顧店時手也没閒著還在雕木雕。

你還可以買一條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的毯子回去蓋(抱頭)。

【聖井The Sacred Cenote (El Cenote Sagrado)】

《奇琴伊察》所在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是一座石灰岩平原。這座半島上没有任何的河流或是湖泊,但是它有很多大型的天然井將地下水層曝露到地表外,這些天然井叫作cenote。在這些天然井中位於《奇琴伊察》城市範圍最北邊的這座《聖井》The Sacred Cenote (El Cenote Sagrado)是規模比較大的一座。它的直徑達到60公尺,從岸上到水面的懸崖有27公尺高。這座《聖井》是馬雅人朝聖的地方,包括在《奇琴伊察》之外其它地方的人也會來這裡朝聖。在乾旱時馬雅人會向《聖井》裡投下祭品以祭拜神靈。當代的考古學家在這口天然井裡挖出了無數當時的祭品,包括了金飾,玉飾,銅片,陶器,貝殼等等,然後最勵志的是還有小孩和成年人的骨骸,顯示當時的馬雅人也會將活人丟進這座《聖井》獻祭(默默地倒退三步,哥已經不是童男之身應該没有資格當祭品了吧)。1894年時美國駐《猶加敦半島》的領事及考古學家愛德華·赫伯特·湯普森Edward Herbert Thompson買下了包括《奇琴伊察》在內的這一片農場並且花了30年的時間挖掘《奇琴伊察》的遺址。他一度將《聖井》的水抽乾並且在這座天然井裡挖掘出大量的馬雅文物。這些文物最後大多都運回美國並且賣給了在波士頓屬於耶魯大學的《皮博迪博物館》Peabody Museum。

《聖井》的解說牌。

在《聖井》旁也有和宗教儀式有關的建築遺址。

《猶加敦半島》上的這種cenote基本上就是石灰岩地質的土石坍塌之後將地下水層暴露出來的天然井。

地址:97751 Yucatan, Mexico

網址:https://www.chichenitza.com/

延伸閱讀: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文明的盛世容顏,世界新七大奇蹟1【世界文化遺産】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北建築群Great North Platform)

延伸閱讀: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文明的盛世容顏,世界新七大奇蹟2【世界文化遺産】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藏骨塔建築群Osario Group, 紅屋建築群Casa Colorada Group, 中央建築群Central Group)

延伸閱讀:墨西哥《馬雅海岸》-加勒比海海岸上的馬雅貿易古城 圖盧姆Tulum

延伸閱讀:義大利《羅馬》-【羅馬攻略1】穿越時空,走在凱撒大帝走過的路上【世界文化遺産】 古羅馬廣場Roman Forum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西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歐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南美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東南亞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中東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非洲

延伸閱讀:懶人包-跟著大頭熊玩世界文化遺產 大洋洲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AndyTsaiGB

來和大頭熊臉書換帖當個酒肉朋友啦!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