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雅海岸》Riviera Maya上的《圖盧姆》Tulum是一座出名的《馬雅文明》Maya Civilization遺址。《馬雅文明》並不是一個統一的王國,而是由不同的城邦組成的政治體系。這座在《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東岸的馬雅城邦在《馬雅文明》晚期的13-15世紀達到極盛,是一座面對加勒比海的港口城市。它也是馬雅人居住的最後數座城市其中一座,一直到西班牙人進入墨西哥之後仍然有馬雅人住在這裡。不過它在16世紀的末期就因為不明的原因而被棄城。
《圖盧姆》Tulum這個字在馬雅文裡是「牆」的意思,這座城的名字出於它被三面城牆所環繞(另一面是海)。它的位置在《馬雅文明》裡佔盡地利,因為它可以作為陸路貿易和海路貿易樞紐。它在現代的觀光業一樣也是佔盡地利。和其它在《猶加敦半島》上出名的馬雅遺址像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UNESCO登錄,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比較起來《圖盧姆》的規模小得多,但是它的位置就在出名的渡假勝地《馬雅海岸》上,離《坎昆》Cancun也很近,所以它也成了住在這附近渡假村的觀光客很熱門的觀光景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所謂的《圖盧姆》是一座當代的城市,我們來玩的則是在這座城市的北部通常被稱為《圖盧姆考古遺址》Tulum Archaeological Site或是《圖盧姆遺址》Tulum Ruins的地方。這個《圖盧姆考古遺址》不論是票制或是裡面的景點動線都有點混亂(墨西哥的日常),往往讓遊客很迷惑,網上的資料也不好找。這篇順便花點時間解釋。
【外圍商場】
《圖盧姆考古遺址》Tulum Archaeological Site有一座蠻大的停車場,從停車場進來之後會先穿越一座戶外商場。
這座戶外商場不小,有無數的商店和餐廳。
一座供人照相的《圖盧姆》Tulum標誌。
商場裡有人在表演墨西哥的傳統慶典活動表演Dance of the Flyers (Danza de los Voladores)。四個人爬上高桿之後脚上綁著繩子就這樣一路倒吊迴旋直至落地為止。不過這種活動起源於墨西哥中部,和《圖盧姆》所在的《猶加敦半島》Yucatan Peninsula好像也没有太大的關係,這就好像在台灣花蓮看到泰雅族的表演一樣(笑)。
這裡超愛這種立牌耶。
【票制及入園限制】
過了外圍的戶外商場之後在那裡先買第一關的票。這個《圖盧姆考古遺址》裡除了《圖盧姆》的古城之外還包括了一連串的海岸沙灘,古城只是其中一部份。你在這裡買的票可以讓你進到園區裡所有的沙灘,但是不包括古城。你到了古城之後還需要再買進古城的票。在外面這裡的票可以用信用卡買,但是古城的票只收現金,你如果没有現金的話商場裡有提款機記得先提款。另一個要注意的是古城開放的時間,它從早上8點開放到下午5點,但是實際上在3點以後裡面就不會再賣古城的門票給你。對於這點哥有深刻的體驗,因為我原本打算一天之內把《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和《圖盧姆》兩座馬雅遺址玩完,但是從《奇琴伊察》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回到《圖盧姆》時已經過了3點,停車場外的工作人員知道我們要進古城之後就不讓我們進去了,只能隔天早上再來(泣)。還有一個我來之前並不知道的規定是這個園區禁止帶塑膠製品進去,在第一關這裡的大門就會檢查背包,包括塑膠瓶裝水或是以塑膠袋包裝的零食乾糧都要丟掉。你如果有這些東西的話留在車上不要帶進來。
這是整個《圖盧姆考古遺址》的地圖。古城只是下面海岸上一小塊長方型的區域,在外面買的票還可以讓你去海岸上其它一連串的沙灘(不過一般的觀光客應該只是為了古城而來的)。
在第一關買了票之後會幫你戴上兩個紙手環。我不知道為什麼手環需要兩個,反正工作人員要幫你戴上你就給他們戴就是惹(完全放棄了解它們票制背後的邏輯~厭世)。
【接駁車及第二張票】
過了第一關的大門之後要到古城的售票處和遊客中心還有一段距離,在這裡你有兩個選項:你可以自己走路過去,也可以搭接駁車。走路大概是10分鐘左右。我們最後搭接駁車去然後回來的時候走回來。要進古城的話就是在古城的售票處和遊客中心這裡再買票。
接駁車長這個樣子。
古城的售票處和遊客中心。古城的票在這裡買,遊客中心裡也有一間書店。
遊客中心上有一座觀景平台可以遠眺古城。
從古城的售票處和遊客中心這裡買了古城的票和驗票之後你以為就直接就進古城了嗎?並没有。它們現在都讓觀光客從古城北邊的門進去,所以你要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會到真正古城的城牆和城門。不過這段路還蠻漂亮的就是惹。
附贈一張古城的地圖(下方的海岸是東邊,上方的遊客中心是西邊,右邊是北邊,左邊是南邊)。這座古城總共有5個城門:北邊2個,南邊2個,西邊1個,圖中的紅色標誌標出了古城的5個城門。西邊的城門其實最靠近遊客中心,不過它們並不讓你使用那個門,這也是為什麼你要繞右邊那條藍色的路線到北邊入口的原因。現在的觀光路線一律從北邊進去,從南邊出去。
【城牆The Wall (La Muralla)】
《圖盧姆》在靠加勒比海的一面有懸崖峭壁作為天然屏障,在靠陸地的三面則築有城牆作為防衛系統。這裡的城牆有3-5公尺高,8公尺厚。和海岸平行的那一道牆大約有400公尺長,其它的兩道牆有170公尺長。在城牆的西北角和西南角並且築有瞭望碉堡。這些城牆顯示出當時在這裡的馬雅人對於《圖盧姆》防衛系統的設計有多麼的先進和精密,這也讓《圖盧姆》成為《馬雅文明》裡防禦工事作得最完備的城寨之一。
一座解說城牆的石碑。
這是北邊的城牆和入口。
這是南邊的城牆和出口。以前的馬雅人身型應該比較小,城門好小。
進了城牆之後就是古城的部份。古城現在整理得很漂亮,像座公園。
【東北之屋House of the Northeast (Casa del Noreste)】
古城的西側有一整排的遺址,進來之後第一座會碰到的遺址是這座《東北之屋》House of the Northeast (Casa del Noreste)。
《東北之屋》是一座門牆猶存的遺址。
《東北之屋》的門柱。
【大平台The Great Platform (La Gran Plataforma),平台羣Platforms (Platforms)】
在《東北之屋》的南邊是《大平台》The Great Platform (La Gran Plataforma),《大平台》的對面則是其它的《平台羣》Platforms (Platforms)。
《大平台》基本上就是一座石造的基座。
《大平台》的對面又是其它的《平台羣》。
【首領宮殿The Palace of the Great Lord (El Palacio del Gran Señor)/House of the Halach Uinic (Casa del Halach Uinic)】
《首領宮殿》The Palace of the Great Lord/House of the Halach Uinic (El Palacio del Gran Señor/Casa del Halach Uinic)是古城裡除了神廟之外最豪華的住宅建築,裡面包含了數間房間以及由石柱支持起的屋頂。它的規模也顯示了這裡在往昔住的是《圖盧姆》最重要的統治階級人物。
《首領宮殿》的解說石碑。
它的正面。
大門之上有一座降臨之神The Descending God (El Dios Descendente)的馬雅天神石刻。降臨之神最常見的形象是頭下脚上的降臨姿勢,在《圖盧姆》的建築裡是不斷出現的雕刻主題。這座降臨之神的石刻應該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一座。
《首領宮殿》蠻大的。
也仍然還可以看出來裡面數間房間的隔間。
它的背面全景。
【廊柱之屋House of the Columns (Casa de las Columns)】
在《首領宮殿》的南側和《首領宮殿》相對的是《廊柱之屋》House of the Columns (Casa de las Columns)。《廊柱之屋》之名來自於屋裡仍存的廊柱羣。它和《首領宮殿》之間隔了一個院子,一般相信它的用途是讓住在《首領宮殿》裡的首領和政府官員工作之處。
《廊柱之屋》的全貌。
它一角的殘垣。
這裡的保存狀況不如《首領宮殿》來得好。
【壁畫神廟Temple of the Frescoes (Templo de los Frescos)】
《壁畫神廟》Temple of the Frescoes (Templo de los Frescos)是一座兩層樓的神廟。這座神廟據推測也用來作為觀察太陽的運行的天文台。它的外牆上也有降臨之神The Descending God (El Dios Descendente)的浮雕。在第一層的神廟裡現在仍然保存有描繪了馬雅天神的壁畫,這也是它被叫作《壁畫神廟》的原因。不過在《圖盧姆》的遺址現在都已經不讓一般的觀光客入內參觀,所以也看不見裡面的壁畫。
《壁畫神廟》的解說石碑。
它的全貌。
神廟前的一座石碑,上面刻什麼已經看不出來惹。
神廟角落的天神面部石刻。
這座神廟應該是《圖盧姆》裡雕刻和壁畫保存得最好的神廟之一。
你如果注意看的話神廟的上層外壁上布滿了紅色的手印作為裝飾。
手印一直延伸到側面來。
小小的神廟門廊好可愛。
神廟橫飾帶上的裝飾,可以看到頭上脚下的降臨之神The Descending God (El Dios Descendente)雕刻。
這裡的降臨之神頭部已經殘缺了。祂的兩側還有兩尊比較小的降臨之神。
【儲水室之屋The House of the Chultun (Casa del Chultún)】
在《壁畫神廟》西側和神廟面對面的是《儲水室之屋》The House of the Chultun (Casa del Chultún)。chultun這個字在馬雅語裡指的是一種建在地下用來收集雨水的石室,這座房子的名字就是因為它的西南角有一座這樣的儲水石室而得名。
《儲水室之屋》的解說石碑。
它的正面。
前面的門廊由兩根石柱構成。
它的背面。這個背面朝西,所以它的儲水石室應該就在右手側某個地方。
【高級住房區與祭壇Elite Habitational Area with Altar (Area Habitacional de Elite con Atar)】
這一區南邊的《高級住房區與祭壇》Elite Habitational Area with Altar (Area Habitacional de Elite con Atar)是整個社區包含了可以祭祀用的祭壇,是以前馬雅人精英階級「上流社會」的居住之處。
《高級住房區與祭壇》的解說石碑。
這是一整區的住宅區,也是馬雅人上流美的豪宅區耶。
【住房平台Habitational Platform (Platforma Habitacional)】
《住房平台》Habitational Platform (Platforma Habitacional)是以前典型的平民房舎基座。馬雅人一般平民的房子没有像之前看到的重要人物住所一樣有石牆,通常就是在石造的平台上以木頭和草打造牆和屋頂,所以目前都只有石造的平台存留下來。
《住房平台》的解說石碑。
人家的基座也還是有石造台階的耶。
【天然井之屋The House of the Cenote (La Casa del Cenote)】
《圖盧姆》在東側海岸線山崖上的一系列遺址在北邊由《天然井之屋》The House of the Cenote (La Casa del Cenote)開始。《猶加敦半島》由石灰岩組成,而這種天然的cenote天然井在《猶加敦半島》上很常見,馬雅人往往把它們當作聖井。這座《天然井之屋》因為它被蓋在一座cenote天然井之上而得名。考古學家也在這座遺址裡發現了往昔居住者埋在這裡的遺骸。
《天然井之屋》的解說石碑。
《天然井之屋》建造在山崖之上,要爬坡上去看。
它後半部的房屋結構。
下面就是那座cenote天然井。
爬上去之後可以看到前半部的房屋。
前半部房屋的側面,這座在山崖上的房子有海景第一排的絶佳位置耶。
【風神廟Temple of the Wind God (Templo del dios del Viento)】
在《天然井之屋》南側的另一座山崖上是《風神廟》Temple of the Wind God (Templo del dios del Viento) 。《圖盧姆》是建築在海岸上的一座城寨,航海也是居民的主要謀生方式之一,在這裡有一座《風神廟》應該也不意外吧。
《風神廟》的解說石碑。
從《天然井之屋》這邊的山崖眺望《風神廟》。
遊客現在只能從這個距離看《風神廟》了。
從《風神廟》這裡隔著海灣可以看到《圖盧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神廟《城堡》The Castle (El Castillo)。
【迷你神廟Miniature Temples (Templos Miniatura)】
《圖盧姆》這條海岸線上常會看到以大型神廟縮小比例而建的迷你版神廟。這些《迷你神廟》Miniature Temples (Templos Miniatura)多半作為在宗教儀式裡放置祭品的祭壇或是香案。
《迷你神廟》的解說石碑。
在《風神廟》前就可以看到這種《迷你神廟》。
【降臨之神神廟Temple of the Descending God (Templo del Dios Descendente)】
《降臨之神神廟》Temple of the Descending God (Templo del Dios Descendente)是一座建在高台上的神廟。它所在的高台在往昔是另一座神廟,不過被填實作為這座《降臨之神神廟》的基座。這座神廟因為在門楣上有一幅降臨之神The Descending God (El Dios Descendente)的浮雕而得名。在《圖盧姆》你會一直聽到這位叫作降臨之神的馬雅天神,祂也是在《圖盧姆》的建築上不斷出現的雕刻主題。這位在英文有時候會被翻譯成The Diving God的降臨之神在馬雅人的信仰裡和天文,氣候,農業,以及誕生有關,馬雅人相信它會從太陽降臨為地球施肥,所以祂最常見的形象便是頭下脚上的降臨姿勢。
《降臨之神神廟》的解說石碑。從石牌上中間的圖畫你可以看出降臨之神一般被描述的形像。祂的雕刻其實在之前其它遺址的大門上也出現過。
照片裡左側的那幢建築便是《降臨之神神廟》。
【石碑神廟Temple of the Stele (Templo de la Estela)/初始系列神廟Temple of the Initial Series (Templo de la Serie Inicial)】
在《城堡》The Castle (El Castillo)之前的兩座神廟在北邊的是《降臨之神神廟》,在南邊的則是《石碑神廟》Temple of the Stele (Templo de la Estela)。《石碑神廟》之名來自於在神廟附近被發現的一塊石碑,這塊石碑現在是《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的收藏,被稱為是《圖盧姆1號石碑》Tulum Stela 1。這塊石碑上的紀年是西元564年,它在被發現之時讓考古學家迷惑不已,因為一般相信《圖盧姆》主要建於西元900年之後,為此考古學家一度以為《圖盧姆》建造的時間比先前相信的時間更早,而這座神廟是最早建的神廟之一,所以這座神廟往往也被稱為是《初始系列神廟》Temple of the Initial Series (Templo de la Serie Inicial)。不過現在一般的考古學家相信這塊石碑其實是從別的地方移來《圖盧姆》的。
《石碑神廟》的解說石碑,上面有當時發現的那塊石碑的圖樣。
《石碑神廟》很小,也難怪考古學家會誤以為它是《圖盧姆》最早建的神廟之一。我在照相的時候没有很注意看,後來看照片時才發現那個小窗戶裡有一隻鬣蜥耶!《圖盧姆》這邊的鬣蜥還蠻多的,看到了不少隻。
【城堡The Castle (El Castillo)】
《城堡》The Castle (El Castillo)是《圖盧姆》最主要的神廟。當代認為這座《城堡》的建造分成了兩個階段:最早建的是下層的部份,然後後來又在上層建了主要神廟的部份。《城堡》下層的階梯兩側各有一座小神廟,在上層的主要神廟正門由兩座樑柱分成了三個入口。當代認為這座《城堡》除了作為神廟之外它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是當夜幕降臨之時《圖盧姆》的居民會在神廟裡點燈指引出海的人回航,所以它也同時扮演了當時在加勒比海海岸上燈塔的角色。
《城堡》的解說石碑。一般觀光客並無法接近神廟,所以也只能從這裡的繪圖看它的格局。
從古城的西側看《城堡》。
《城堡》的正面真的就只能這樣遠遠的看(泣)。
它和《石碑神廟》同框的景色。
《城堡》的側面。
超級大的一座神廟,難怪會被稱為是《城堡》。
它背面向海的一面。
《城堡》這裡有一座階梯可以下到下面的沙灘去,不過我來的時候已經没有開放讓觀光客下去了(泣)。
好可惜,下面的沙灘超美的說。
海岸上的礁石和綠意。
蔚藍的加勒比海。
從《城堡》這裡向北看可以看到《風神廟》。
由一隻鬣蜥的視角看《風神廟》。
《圖盧姆》的野花和《城堡》對映。
延伸閱讀:墨西哥《奇琴伊察》-馬雅文明的盛世容顏,世界新七大奇蹟1【世界文化遺産】 奇琴伊察Chichen Itza (北建築群Great North Platform)
延伸閱讀:墨西哥《馬雅海岸》-加勒比海海岸上的馬雅貿易古城 圖盧姆Tulum
想追蹤文章按這裡就對了!
下一則: 墨西哥《馬雅海岸》-料理鐡人在故鄉的墨西哥菜新演繹Axiote Cocina de Mexico
- 捷克《布拉格》-喝捷克啤酒體驗捷克傳統菜的熱門酒館Lokál Dlouhááá
- 捷克《布拉格》-以東方碗盤打造水晶燈,一日歐洲上流美貴婦體驗【世界文化遺産】 克拉姆-葛拉斯宮Clam-Gallas Palace
- 捷克《布拉格》-漫步舊城廣場,體驗唯美布拉格3【世界文化遺産】 舊市政廳Old Town Hall, 天文鐘Astronomical Clock
- 捷克《布拉格》-漫步舊城廣場,體驗唯美布拉格1【世界文化遺産】 舊城廣場Old Town Square, 胡斯紀念雕像Jan Hus Memorial, 黑死病紀念柱Marian column
- 捷克《布拉格》-跟隨莫札特和愛因斯坦的足跡,最美的巴洛克圖書館和天文塔【世界文化遺産】 克萊門特學院Clementinum (Klementinum)
- 捷克《布拉格》-分店開到新加坡去的布拉格必吃煙囪蛋糕冰淇淋Good Food Coffee & Bak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