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賣蘇式湯麵的名店裡頭,比起老字號的「朱鴻興」來說,「同得興」應該算是後起之秀吧。它的老闆肖偉民自稱「姑蘇麵癡」,在1995年開了第一家麵店,到了1997年才掛上了「同得興」的店名。肖偉民有次在接受訪問時說店名裡的「興」出自蘇州老字號麵館用「興」字的傳統,而「同得」則是希望作麵的人和吃麵的人能「同德同心」把蘇州一碗麵發揚光大。它的年紀雖然很輕,不過就是有本事作到名氣可以和老店「朱鴻興」平起平坐,「舌尖上的中國2」都專門來追踪過這碗麵。
蘇式湯麵是江淮一帶很典型的「蓋澆麵」,也就是把名為「澆頭」的配料和麵與麵湯分開。吃這麵的老規矩多。高陽筆下的紅頂商人胡雪巖當他樹倒猢猻散之後,和古應春到老同和去吃飯時寫了胡雪巖回憶年少時點麵常說的「切口」:「揀瘦,去皮,輕面,重洗,蓋底,寬湯,免青。」也就是湯多或是麵多,肉的肥瘦,青菜擺不擺都有一定的術語。老蘇州人吃蘇式湯麵甚至講究到有所謂的「頭湯麵」,也就是早上店家剛開門,用剛換過的第一鍋清水所煮出來的第一批面條。煮了一整天的滾水裡麵粉的含量高,「頭湯麵」講究的就是煮出來的麵不把麵湯給帶濁了,這說實話還真的有點道理。
蘇州人愛吃麵,常常把湯麵拿來當早餐吃。很多麵店早上開門,下午就關門了。「同得興」從早上7點開門,下午1點就關門了,想吃要注意一下時間。它的位置在十全街和滾綉坊之間,橫跨了一條水道。十全街的大馬路上以前應該是有個南門的,不過我這次來找了半天没找著,最後還是繞到後頭滾綉坊上才找著它們的東門。
我生來是個麵控,到了蘇州當然是卯起來吃麵。這次兩天之內連吃了「朱鴻興」和「同得興」兩家名店,如果真的要比較,我覺得我個人偏愛「同得興」更勝於「朱鴻興」。「同得興」的麵條煮得比較彈牙,我也比較喜歡它們的湯頭。不過你如果兩家都没吃過的話,其實其中任何一家也都能打敗一竿子的麵店。玩蘇州,除了訪園林之外,這碗舌尖上的蘇州真的是絶不能錯過的好麵一碗。
在滾綉坊上的東門。
餐廳的位置橫跨了一條河道,在河道上的那條走道也是它們的。以前在十全街上應該有個南門,不過我這次來没看到那個門。
門上的店招。
裡面的樣子。有二層樓,這是一樓。
旁邊靠窗還有一排小廂房。今天剛好坐到小廂房裡。「同德興」的用餐環境比「朱鴻興」進步一點,坐下來後有一張單子讓你圈點,不用自己跑到櫃檯去點。
今天吃的。「同得興」的麵可以選紅湯面底,白湯面底,或是蔥油開陽拌麵,然後選澆頭。當然你要勾選多種澆頭應該也没人管你,反正每樣澆頭的價格不一樣,隨你點的算錢就是了。今天紅湯,白湯各來一碗。青菜不算澆頭,是另點的。
紅燜肉。紅湯是醬油底的湯頭。
炒鱔糊。我覺得「朱鴻興」的「鯽魚背」已經疊得很漂亮了,没想到一山還有一山高,「同得興」的更是漂亮。
「同得興」和「朱鴻興」我都蠻愛的(就跟你說我是麵控嘛!)不過真要比的話,我覺得「同得興」的麵條煮得比較彈牙,湯頭也更勝一籌。
跟我一起旅行的人好可憐,常常要被我用惡勢力逼迫作這些有的没有的動作。
照片中本店的地址:
蘇州市姑蘇區十全街624號 (南門)
蘇州市姑蘇區滾綉坊13號(東門)
延伸閱讀:【蘇州細麵系列I】澆頭下的好風光 朱鴻興Zhonghongxing
延伸閱讀:【蘇州細麵系列II】舌尖上的蘇州 同得興Tongdexing
下一則: 中國《蘇州》-【蘇州細麵系列I】澆頭下的好風光 朱鴻興Zhonghongxing
- 捷克《布拉格》-時代的眼淚:延續1911年以來的百年捷克麵包甜點故事Cukrarna Mysak
- 捷克《布拉格》-以東方碗盤打造水晶燈,一日歐洲上流美貴婦體驗【世界文化遺産】 克拉姆-葛拉斯宮Clam-Gallas Palace
- 捷克《布拉格》-波希米亞資產階級的滋味【米其林一星】La Degustation Bohême Bourgeoise
- 捷克《布拉格》-布拉格最大的都市綠地之一以及迷你巴黎鐡塔【世界文化遺産】 佩特任山Petrin Hill
- 捷克《布拉格》-莫札特曾經演奏過管風琴的最美巴洛克教堂【世界文化遺産】 聖尼古拉斯大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Lesser Town), 聖尼古拉斯鐘塔St. Nicholas Bell Tower
- 捷克《布拉格》-預約私人導覽一窺絶美百年圖書館【世界文化遺産】 斯特拉夫修道院Strahov Monastery, 斯特拉夫修道院圖書館Strahov Monastery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