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頤和園 昆明湖畔鳳戲龍珠的舞台”仁壽殿”.
2017/05/09 12:48
瀏覽1,016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咸豐光緒袁世凱肢解了東方的龍,鳳凰攤手折翅,東方百年苦難.

  自光緒十七(1891)年起慈禧就長住頤和園,成為她生活、理政、接見外賓的主要地點.特別是從1903年起,慈禧每年大部分時間在頤和園度過.為了升朝理事,接見大臣,特在東宮門和萬壽山東部辟出一塊以仁壽殿為中心的政治活動區.

頤和園的外朝內寢

仁壽殿

 在頤和園東宮門內,是園中坐朝聽政的正殿.乾隆時名為勤政殿,光緒時重建,改為現名,慈禧和光緒會見大臣、處理政務的地方.殿為東向,面闊九間,單檐卷棚歇山頂,兩側有南北配殿,前有銅麒麟、壽星石(俗稱風水石),東為仁壽門.殿北有水井「延年井」,殿後為巨大的獅子林假山,仿蘇州獅子林,堆山所用的劍石、石筍圓明園正大光明殿後假山遺物.

 

樂壽堂

水木自親  

  緊靠昆明湖的5 間穿堂殿水木自親是樂壽堂的宮門.門前有1 座石造雕欄碼頭,是慈禧太后從水路出入頤和園上下船的地方.碼頭上2 根高達丈餘,頂部呈半圓形的燈杆,屹然挺立, 每夕燈亮時,照耀水面,宛如皓魄當空.殿的兩側各有一條長長的白粉牆,牆上裝飾著形狀各異的什錦玻璃燈窗,透過各式窗框南望,是一幅幅各具風致的湖景畫面.臨湖駁岸裝有漢白玉雕欄,雕欄粉牆弄影于碧波之上,與山影相襯,明淨嫵媚,別具風情.1908年8月,清政府開通了頤和園水木自親至西苑(中南海)來薰風門東配殿的電話專線,中國歷史上第一條皇家御用電話專線,專供慈禧太后、光緒皇帝使用,使頤和園成為當時中國政治、軍事及外交指揮中心.也是清宮中最早安裝電燈的地方之一,是個科技殿.鑒於通信為政軍要務處理神經,進一步建設了北京通訊系統.

  從水木自親宮門進入,就到達了樂壽堂前開闊豁達的主庭院,院中點綴著一塊巨大的山石青芝岫,很自然的成為宮門內的照壁.堂前對稱地成雙排列銅鹿、銅鶴、銅瓶等宮廷小品,取意為“六合太平”,庭院內栽植玉蘭、海棠、牡丹等花卉品種,稱「玉堂富貴」,植栽配置顯得開朗、清麗、典雅而又有濃重的生活氣息.

  始建於乾隆年間,光緒時重修,清漪園時是一座佛堂,頤和園時是慈禧太后的寢宮.樂壽堂在宜芸館的西北面,是“內寢”建築的主體,為一組前後2 進,左右各有跨院的大型四合院落,院中以低矮的遊廊聯接各建築物,分劃庭院空間.樂壽堂平面呈“十”字型的單層建築,屋頂採用了前後勾連搭的處理,使整個建築並不顯得體量過巨.整個院落由水木自親宮門、樂壽堂、後罩殿、東西配殿、東西跨院、遊廊及值房等組成.

永壽齋-沙豬製造失能沙豬的宅邸.

  由正殿、配殿、跨院、耳房組成,院西牆還有道垂花門與樂壽堂相通,方便李蓮英隨時服侍慈禧.

 德和園大戲樓

 頤和園中看戲的地方,原為乾隆時期的怡春堂.樓高21米,三層,結構與圓明園同樂園清音閣和避暑山莊清音閣相同(與紫禁城暢音閣不同的地方在於其外形是卷棚頂,且覆灰瓦),是清朝最大的戲樓之一,坐北朝南,三層舞台間有天地井相通,舞台造景特技設備音效比美現代劇場.南側有兩層的扮戲樓供藝人整裝候戲,選用道具戲服,北建物為慈禧看戲用的頤樂殿,北向廊舍火道口,冬日暖氣造成入口,最北建物為慶善堂,慈禧候戲看戲整裝方便小憩廳舍.東西佈看戲廊, 光緒也坐在廊上陪看,兩廊不設門窗,是賞王公大臣’一品官員及貝勒看戲的地方,可以創造休閒話題.德和園之東為「東八所」(壽膳房、壽茶房、壽藥房)、養花廠和武備院等服務性院落,現被隔出頤和園,改為頤和安縵酒店.

  大戲樓上層匾額為「慶演昌辰」,意思是良辰吉日為祝壽而演出.中層匾額是「承平豫泰」.意為太平盛世之際,以音樂歌頌功德.下層匾額是:「歡臚榮曝」,意為歡樂的演出、光榮的獻藝.

宜芸館

  在玉瀾堂北面,東臨德和園,西邊靠近慈禧太后居住的樂壽堂;乾隆時是藏書之所,光緒時改為皇后住所. 修這座宮殿,主要是乾隆皇帝想建一個供自己讀書和藏書的地方,而取名“宜芸”,據《續博物志》裡記載:“芸香辟紙魚蠹,故藏書台稱芸台.”“芸草”是一種植物,其能散發出一種“異香”,這香味能殺死各種蠹蟲,特別是書蟲,藏書家都特別喜歡用這種芸草來驅書蟲,同時,這芸草散發出的陣陣香氣搭配上書的氣味,稱得上是“書香”,故“書香門第”一詞最早來源於此.

  院門為垂花門,稱宜芸門,門內側牆壁上有10塊石刻,是乾隆帝摹寫的名家法帖,原藏於惠山園內,重建時移此.正殿共有八間房,前後有門,室內寬敞,有精美的落地雕花隔扇,東西兩邊各有配殿五間.正殿為宜芸館,東配房稱道存齋,西配房稱近西軒,均沿用乾隆時舊名.玉瀾堂與宜芸館之間為庭園,太湖石堆砌的假山陪襯,稱獅子林.西有夕佳樓,名取于陶淵明《飲酒詩》中“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句. 戊戌政變後,往玉瀾堂的通道被磚牆切斷.

  宜芸館北門有飛閣復道通至德和園戲台.稱廊橋;此橋位於德和園(大戲樓)西側,在大戲樓西牆與宜芸館後院東牆之間夾道的北盡頭,始建於光緒年間,稱其為“廊橋”,是因為該橋的橋面是封閉式回廊.回廊是慈禧的專用通道,將大戲樓與慈禧的居所樂壽堂相連接.為了方便下人行走,在大戲樓西門和回廊相接處建成天橋形式的交叉通道.沿德和園西牆和宜芸館後院東牆之間的夾道北行,可見盡頭處的廊橋.廊橋橋面走到盡北頭,出廊橋迎面是一米多高的石頭牆.封閉式回廊緊接著大戲樓.封閉式回廊是專門為慈禧去看戲而建的.

玉瀾堂

  在仁壽殿西,始建於乾隆十五年,後重建,成為皇帝在園中居住的地方. 玉瀾堂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正殿玉瀾堂坐北朝南,東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三個殿堂原先均有後門,東殿可到仁壽殿,西殿可到湖畔碼頭,正殿後門直對宜芸館.玉瀾堂大門前有兩塊大石頭,人稱“母子石”.據民間傳說,因為光緒搞維新變法,這兩塊石頭是慈禧為了發洩對光緒的仇視,下令將香山的兩塊母子石移來這裡,示意頑石尚有母子之情,責駡光緒忘恩負義而不及頑石. 玉瀾堂原為一四通八達的穿牆殿,光緒皇帝曾經被囚禁於此,因此殿北的後門用磚牆砌死.前院東配殿名霞芬室,西配殿為藕香榭,兩殿的門內亦可見圈禁光緒帝的圍牆,是一處重要的歷史遺蹟.正殿地磚上原有坑窪洞痕,為光緒帝被囚禁時用手杖擊地發泄而成.玉瀾堂後庭園西側另有夕佳樓,樓西為鄰水過道,蜿蜒曲折,稱為「九道灣」.

 霞芬室東向匾“和風清穆”,慈禧皇太后御筆. 慈禧17歲入宮時,寫字’認字不全.咸豐皇帝兩大愛好;美女、書法.慈禧先靠美貌這一樣特長吸引了咸豐皇帝的注意.慈禧向學,苦練書法,閱讀古書,時常跟咸豐皇帝切磋技藝,到22歲平步青雲成為懿貴妃,應了“機會留給有準備的人”.到了咸豐六年(1856年),咸豐寄情聲色,疏於國事,許多奏摺的批閱都是由咸豐皇帝口授,慈禧代筆批閱奏摺,從此開啟了她對權力的欲望之門,為她後來權傾一方、垂簾聽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知春亭

  位昆明湖東岸'玉瀾堂南的島上,得春知春拔頭籌.

廓如亭

  中國歷史建物建築面積最大的亭,建築面積130平方公尺.清漪元東堤無圍牆,亭成制高點.視野清晰無礙,景緻"廓如"是畫.八角重檐頂,可稱八角亭.亭內懸掛乾隆 御制詩及古名著摘抄.

  上圖摘抄為文心雕龍·宗經 第二段

  現代話是:易經》是專門研究自然的道理的,講得精深微妙,可以在實際中運用;所以《系辭》中說:《易經》的意旨深遠,辭句有文采,說的話符合實際,講的事理卻比較難懂.孔子讀這部書時,三次翻斷了繫竹簡的皮繩,可見這部書是聖人深奧哲理的寶庫.《尚書》主要是記言的,只是文字不易理解;但如懂得古代語言,它的意義也就很明白了.所以子夏讚歎《尚書》說:它像日月那樣明亮,像星辰那樣清晰.”這無非是說,《尚書》記的很清楚明白.《詩經》主要是抒發作者思想情感的,它的文字和《尚書》一樣不易理解;裡邊有《》、《》等不同類型的詩篇,又有等不同的表現方法,文辭華美,比喻曲折;諷誦起來,可以體會到它溫柔敦厚的特點,所以它最能切合讀者的心情.《禮經》可以樹立體制,它根據各種事務來制訂法度,其中的條款非常詳細周密;執行起來,有明顯的效果;未錄後段為: 采掇片言,莫非寶也。《春秋》辨理,一字見義,五石六鹢,以詳備成文;雉門兩觀,以先後顯旨;其婉章志晦,諒以邃矣。《尚書》則覽文如詭,而尋理即暢;《春秋》則觀辭立曉,而訪義方隱。此聖文之殊致,表里之異體者也。

  現代話為:任意從中取出一詞一句,沒有不是十分可貴的.春秋》這部書在辨明道理上,一個字就能顯示出讚美或批評來.例如關於石頭從天上落到宋國的有五塊六隻鷁鳥退着飛過宋國都城等記載,是以文字的詳盡來顯示寫作的技巧;又如關於雉門和兩觀發生火災的記載,是以排列先後的不同來表示主次的意思.其中有些記載,用婉轉曲折、含蓄隱蔽的方法寫成,那的確是相當深刻的.總起來看,《尚書》的文字看起來似乎深奧一些.只要尋找出所講的道理,還是易於領會的;《春秋》的文字很容易明白,但要探索它的含義,卻又深奧難懂.由此可見,聖人的文章豐富多采,文辭和内容各有特色.

:文心雕龍·宗經

宗經》是《文心雕龍》的第三篇。它和上一篇《征聖》有密切的聯繫;因爲聖人的思想是通過經典表現出來的,所以學習經典就是學習聖人的必要的途徑.“征聖宗經劉勰進行文學評論的基本觀點.

全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經書的基本情況,特别強調其巨大的教育意義.

  第二部分介紹五種經書的主要寫作特點及其成就。

  第三部分說明必須宗經的原因:從經書和後代作品的關係來看,劉勰認爲各種文體都從經書開始;文能宗經,就有六種好處,否則就會出現楚漢以後過分追求形式的流弊.  劉勰對儒家經典推崇備至,認爲經書的内容是永恒不變的真理,顯然是錯誤的;認爲各種文體都源於經書,只隻要向經書學習,寫文章就有六大優點,這些說法也是不完全正確的.但他強調儒家經典的教育作用,把經書的寫作特點歸結爲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以及以内容爲主的六義說,對於當時趨於華靡的文壇風氣,是有一定的務實意義的.

南湖島

  南湖島位於昆明湖東南側,昆明湖西堤以東、萬壽山以南的湖水之中,占地一公頃多.南湖島與萬壽山遙相呼應,起著豐富水面景物的作用.整個島嶼呈圓形,島上有龍王廟、鑒遠堂、澹會軒、月波樓、雲香閣等.南湖島北部是用山石疊成的假山.假山上建有涵虛堂和嵐翠間,為島中的主體建築.涵虛堂是一座兩卷殿,南面有露臺,繞以石造雕欄.島東南處有著名的十七孔橋相連東堤.它與西堤外湖中的鏡治閣和藻鑒堂兩個小島一起,象徵神話中海上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南湖島也叫“蓬萊島”.清代時,此處是帝后們賞月和觀看水師表演的地方.

十七孔橋

  兼有蘇州寶帶橋與北京盧溝橋的特點,橋上雕有神態不同的石獅共544隻,各石獅威猛兇武,形象生動。橋長150米,寬8米,呈拱形,有十七個不同大小橋洞.

廣潤靈雨祠

  俗稱 龍王廟,原是西湖東界長堤上龍神祠,乾隆築堤拓湖刻意留下這片高地,稱南湖島.整修龍神祠為廣潤祠,是祈雨場所.為國為民祈雨靈驗,遂再親提"廣潤靈雨祠".按祭祀規制,每年夏季清宮指派大臣到廣潤祠拈香行禮,以求龍王保佑及時下雨潤澤天下農田.清漪園歷史上,乾隆六十年六月十四日,年過八旬的乾隆皇帝在廣潤祠龍王爺前祈雨靈驗,當晚便大雨滂沱.第二天,乾隆皇帝親臨廣潤祠向龍王爺當面謝雨,並將祠廟增號為「廣潤靈雨」.祠前碼頭為光緒時慈禧水路入園進香專用.山門前廣場東西均立牌坊.匾書;凌霄虹彩鏡月等.

 涵虛堂南面月臺下面是八字形轉角台階,沿台階可下到南面平坦陸地上的宮門——涵虛門,此門為垂花門形式.

 涵虛門左、右對稱兩座樓,東名雲香閣,西名月波樓.雲香閣前院有龍王廟(廣潤靈雨祠),廟門外廣場上東、南、西各建一座四柱沖天木牌樓.月波樓院前穿堂殿名為澹會軒,軒前院有五間臨水而建的大殿名鑒遠堂.島上的建築除涵虛堂聳立在北面的山峰之上,其餘的建築都坐落在山南平緩的陸地上,並形成了以涵虛堂為中心,東西兩組相互顧盼的院落格局.

涵虛堂

  與佛香閣南北對應的三層閣樓建築望蟾閣(意為賞月最佳處),它是乾隆十九年(1754年)修建清漪園時仿照武昌黃鶴樓而建的.望蟾閣是在冬天施工建造的,所以在昆明湖注水之後,望蟾閣的地基開始逐年下沉,最後乾隆皇帝不得不在望蟾閣建成後的第十九年,也就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就對望蟾閣進行大修.由於望蟾閣的體量太大,加之自身重量難以承受昆明湖的風力,最終它還是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壽終正寢了,被嘉慶皇帝拆改為一層的涵虛堂.望蟾閣從建成到拆除僅僅存在了59年.涵虛堂是觀看昆明湖水操的地方,乾隆檢閱香山健銳營的水軍演練,慈禧亦觀閱水師學堂操演.光緒重修時改為單層建築.樓下有石洞和碼頭.

雲香閣與月波樓

  月波樓始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為清代帝后觀雲賞月建物.'法聯軍毀之,光緒29(1903)重建.

  屬於清漪園早期建築.乾隆禦製月波樓詩中有注「鑒遠堂之後為月波樓,登樓則後湖之水在我幾席.月夕湧金,蕩漾堤影,蒼茫幾不知前後湖矣」但此湖光瀲灩的月下美景乾隆並未目睹過,因此在其詩中出現「湖上層樓號月波,月波之趣竟如何?」為後人留下了想像空間.

鑑遠堂

  在龍王廟西面,始建於乾隆十五年(1750),乾隆皇帝在i750年所作《鑑遠堂詩》序中有:''祠旁建屋數宇,開窗縱目,一碧萬頃,題匾”鑑遠堂”.當初建造鑑遠堂,是為皇帝前往龍王廟祭祀龍王時更換禮服、用茶點和稍事休息之用.咸豐十年(1860),鑑遠堂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在原址上重建. 戊戌變法前, 光緒皇帝曾以此處作為駐蹕園中時的書房,後因怕雷,故不敢接近“龍王”,便把書房遷回玉瀾堂中.光緒二十四年(1898)戊戌變法失敗後,鑑遠堂曾一度成為大阿哥溥儁讀書的地方.每到夏天,由老師崇綺在這裡教其讀書.

  鑑遠堂是一所兩進帶跨院的庭院,坐南朝北,前殿為面闊五問的殿房,名鑑遠堂. 南面臨水,南北各顯五問,前出廊,歇山捲棚頂,繪蘇式彩畫. 匾額“德音惟馨”、“經道緯德”、“輝音峻舉”,楹聯:“竹塢移琴穿徑遠, 松亭覓句過橋遲.”兩山有遊廊二十九間.

  澹會軒是第二院的北房,面闊五間,前後簷廊,南北穿堂,硬山頂,有四吻獸,繪蘇式彩畫. 北面匾額“鴻風懿採”,楹聯“碧通一徑晴煙潤,翠湧千峰宿雨收”. 南面匾額“風日娛懷”,楹聯“ 晚晴鷺立波心玉,春暖魚拋水面綸”. 軒東、西各有兩間耳房. 西耳房北過道庭院西有一座復建於光緒年間的垂花門東有一座月光小門,垂花門西連一所由南北四座值房組成的小院,值房門外湖岸邊欄杆中開,迎門有一座供船停泊的石砌碼頭. 每當夕陽西下,門掩黃昏,該處可現“門泊東吳萬裡船”的詩境.

 澹會軒名稱與頤和園後山「澹寧堂」取意相似,青山本來寧靜體,綠水如斯澹泊容.乾隆五十八年禦製澹會軒詩「有情能無會?其會不一矣.會於動逐物,會於靜近理.澹者靜之類,會於斯為美.曰美亦絮言,試觀軒前水.顏淵事四勿,蓋合澹會旨.」水中蘊涵動、靜、物、理,動由物生,理因靜得;四者合一,方為澹會,恬澹的景色促成內心的感悟.

 

 

 

 

全站分類:休閒生活 旅人手札
自訂分類:不分類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