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
堂吉軻德-賽凡提斯
2025/03/30 22:20
瀏覽32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編輯自
楊絳:堂吉訶德究竟是可笑的瘋子,還是可悲的英雄呢?
-聯經 思想空間
堂吉訶德是個沒落的小貴族或紳士地主(hidalgo),因看騎士小說入迷,自命為遊俠騎士,要遍遊世界去除強扶弱,維護正義和公道,實行所崇信的騎士道。他單槍匹馬,帶了侍從桑丘,出門冒險,但受盡挫折,一事無成,回鄉鬱鬱而死。
註:
騎士道
中世紀歐洲上層社會的一種精神文明,它是以個人身份的優越感為基礎的道德與人格的表現,積澱著西歐民族遠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積極因素,繼承了古代歐洲部落文明至早期工商業文明歷史以來的尚武精神。
在中世紀,騎士們是國家的精英階級,作為騎士有保衛教會及國家的責任。在戰爭來臨時,騎士必定身先士卒保護弱小,與日本的武士道有相似之處。除此之外,騎士亦有對野蠻地區進行文明教化的責任。騎士精神包括了英勇無畏、勇於犧牲、崇尚榮譽、憐憫弱者、誠實守信、謙卑禮貌、擇善固執、大公無私這些美德。騎士精神對於歐洲民族特性有很大的影響,歐洲人許多道德修養皆源於它,構成了當中的紳士文化及歐洲文化中的貴族色彩。
騎士精神的追隨者;堂吉珂德的瘋狂使命,認為騎士階級的模仿能改善現狀。
騎士十誡:
1. 信任教會;
2. 捍衛教會;
3. 尊重弱者並給予保護,
4. 忠於國家;
5. 不畏敵;
6. 毫不留情地與異教徒作戰;
7. 在上帝的指引下履行封建職責;
8. 忠於言語;
9. 無私奉獻;
10. 永遠以正義與善良對抗不公與邪惡。
堂吉訶德表面的誇張滑稽貫徹於思想感情。哭喪著臉,披一身雜湊破舊的盔甲,待人接物總按照古禮,說話常學著騎士小說裡的腔吻;這是他外表的滑稽。思想感情和他的外表很一致。認為最幸福的黃金時代是人類只像森林裡的素食動物,餓了吃橡實,渴了飲溪水,冷了披上動物毛羽,可以禦寒。他所要保衛的童女,是「像她媽媽那樣貞潔」。死抱住自己的一套理想,滿腔熱忱,儘管在現實裡不斷地栽跟頭,始終沒有學到一點乖,堂吉訶德的嚴肅增加了他的可笑,同時也代他贏得了更深的同情和尊敬。
堂吉訶德有血有肉的活人,確是個古怪的瘋子,也會看到許多人和他同樣的瘋,或自覺和他有相像之處;正如桑丘是個少見的傻子,也會看到許多人和他同樣的傻,或承認和他有相像之處。堂吉訶德不是怪物,卻是典型人物;古怪增進了性格的鮮明生動。
米蓋爾.台.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s, 1547-1616)一輩子只是個傷殘的軍士、潦倒的文人。小說雖然享有盛名,賽凡提斯並沒有獲得實惠,依然還是個窮文人,在高雅的文壇上,也沒有博得地位。
堂吉訶德,是一個瘋癲可笑的騎士。奇情異想的西班牙紳士自命為騎士,騎著一匹瘦馬,帶著一個侍從,自十七世紀以來幾乎走遍了世界。
西班牙人對塞萬提斯和《堂吉訶德》的理解; 「不學無術」, 奉為有學識的思想家和偉大的藝術家, 是個才子,是西班牙最逗笑的作家。塞萬提斯在這部小說裡時時稱頌兵士的美德,如勇敢、堅毅、吃苦、耐勞等等,這也都是騎士的美德,都是他所熟悉的道德和修養,也是他和堂吉訶德共有的品質。塞萬提斯英雄胸懷,是堂吉訶德向獅子挑戰的膽量。寫出堂吉訶德英雄氣概。
塞萬提斯或許覺得自己一生追求理想,原來只是堂吉訶德式的幻想;滿腔熱忱,原來只是堂吉訶德一般的瘋狂。堂吉訶德從不喪氣,可是到頭來只得自認失敗,那時的失望和傷感,只有像堂吉訶德一般受盡挫折的塞萬提斯才能為他描摹。塞萬提斯嘲笑堂吉訶德,也彷彿在嘲笑自己。
英國小說家斐爾丁強調了堂吉訶德的正面品質。世人多半是瘋子,他們和堂吉訶德不同之處只在瘋的種類而已。斐爾丁在《堂吉訶德在英國》,表示世人比堂吉訶德還瘋得厲害。戲裡的堂吉訶德對桑丘說:「桑丘,讓他們管我叫瘋子吧,我還瘋得不夠,所以得不到他們的讚許。」
堂吉訶德的另一個面貌是嚴肅的道德家,有很強的理性和想像,是一個可深深敬佩的人。嚴肅的神情是最講道德、最有理性的瘋子。堂吉訶德的言論只要不牽涉到騎士道,都從理性出發,教人愛好道德,堂吉訶德的瘋狂只是愛好道德帶有偏執。
堂吉訶德象徵沒有判斷、沒有辨別力的理性和道德觀念,感覺所證明的結論不符合他的想像和理性,就把自己的感覺撇開不顧。桑丘恰相反,象徵沒有理性、沒有想像的常識;兩人合在一起,是完整的智慧。
侍從桑丘,初看他傻,漸漸看出痴中有黠。受到主人的恩惠感激不忘,明知跟著個瘋子不免吃虧倒楣,還是一片忠心,不肯背離主人。桑丘成堂吉訶德的陪襯,桑丘不僅陪,不僅襯,是堂吉訶德的對照,好比兩鏡相對,彼此交映出無限深度。堂吉訶德抱著偉大的理想,一心想濟世救人,一眼只望著遙遠的過去和未來,竟看不見現實世界,也忘掉了自己是血肉之軀。桑丘念念只在一身一家的溫飽,一切從經驗出發,壓根兒不懂什麼理想。一個腳踏實地的人,只為貪圖做官發財,受給眼望雲天的幻想者煽動,跟出去一同冒險。他們儘管日常相處而互相影響,性格還是迥不相向。堂吉訶德從理想方面,桑丘從現實方面,兩兩相照,言行都增添了意義,平凡的事物就此變得新穎有趣。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為固然滑稽,卻不如他和桑丘主僕倆的對話奇妙逗趣耐人尋味。
鋤除強暴阻止罪惡;堂吉訶德的故事叫人知道這是徒勞無功的;堂吉訶德一心追求正義,他的美德使他成了瘋子,落得狼狽不堪,故事之可笑正顯示了世事之可悲可嘆,所以《堂吉訶德》是一切故事裡最傷心的故事;要去伸雪冤屈,救助苦難的人,獨力反抗強權的陣營,要從外國統治下解放無告的人民;這些崇高的志願不過是可笑的夢想。
只憑一匹駑馬,一副破盔甲,一個瘦弱殘軀,卻去攻打現時的緊要利害關頭。堂吉訶德有不可動搖的信仰,堅決相信,超越了他自身的存在。永恆的、普遍的、不變的東西;這些東西須一片志誠地努力爭取,方才能夠獲得。堂吉訶德為了他信仰的真理,不辭艱苦,不惜犧牲性命。人生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堂吉訶德所以珍重自己的性命,無非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活著是為別人,為自己的弟兄,為了鋤除邪惡,為了反抗魔法師和巨人等壓迫人類的勢力。只為他堅信一個主義,一片熱情地願意為這個主義盡忠,世俗把他當作瘋子,覺得他可笑。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