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四則卦辭和三百八十六則爻辭
爻位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畫,六畫成一卦。每一畫,就是一個陰陽,稱它作「爻」。
陰爻代表靜止、不動,而陽爻代表活動、動態。 在易經中,陰爻用虛線(--) 表示,陽爻用實線(—) 表示。
陰爻:
代表:: 靜止、不動、被動、接收、陰柔、月亮、大地。
象徵:: 靜態、陰柔、隱蔽、低調、守護。
陽爻:
代表:: 活動、動態、主動、創造、陽剛、太陽、天空。
象徵:: 動態、陽剛、積極、主動、進取。
陰爻和陽爻是易經中重要的概念,用來表達天地萬物的相對性和互補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交融,萬物得以生長。
八卦的構成,也以陰爻和陽爻來區分,呈現了天地萬物的不同狀態。
乾卦(☰): 全陽爻,象徵天,代表動、創造、進取。
坤卦(☷): 全陰爻,象徵地,代表靜、不動、包容。
艮卦(☶): 上陽下陰,象徵山,代表靜止、停止。
兌卦(☱): 上陰下陽,象徵澤,代表交談、滿足。
震卦(☳): 上陰下陽,象徵雷,代表震動、開始。
巽卦(☴): 下陰上陽,象徵風,代表柔順、進展。
坎卦(☵):代表「水」。上下兩支陰爻代表不動的地,可以聯想為兩岸,中間是陽爻,表動,可以聯想為流動的水。是江河的圖象。代表危險、困難。
離卦(☲): 代表「火」。一個火焰,中間的部分相對來說是不動的,旁邊的火光便閃竄不停,中爻為陰爻,表靜,上下爻是陽爻,表動。週邊動而體中靜,是火的圖象。代表光明、亮。
六個爻的位置,從最下面到最上面分別叫做:初、二、三、四、五、上。
爻有陰陽;陽稱九(九為老陽),陰稱六(六為老陰)。每一爻的稱呼都會包含爻位和陰陽(六和九),每一個爻位稱呼;
初、上兩位是以「爻位+陰陽」(初九、初六、上九、上六)的方式表達,而其餘爻位則是以「陰陽+爻位」的方式(九二、六二、九三、六三、九四、六四,九五、六五)。
《繫辭傳》說:「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變者也。」「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事情的變化是以爻來顯現,聖人為它加入爻辭之後,藉以斷定吉凶的變化。
周時的卜卦;「筮法」),是用數學的演算,最後得到六、七、八、九四個數。而其中,只有六、九兩個數做為應驗。把六、或九的爻為「變爻」,意謂此爻言變化者也。卜到的數字由內而外(或由下而上)的順序依次為七、九、七、七、八、八,那麼這個卦的變爻就在九二這一爻。其餘數字為七或八的不用理會。大壯卦的九二爻辭, 「九二,貞吉」。
易經中,對於每一爻的吉凶悔吝已有文王所作彖 詞;《易經》中統論卦義的文字
可供查閱。不過,爻位的吉凶仍有些許規則可循,是學爻象的原因。
吉凶法則中,第一個原則是直接依據六個位置來判定; 二五多吉,三爻多凶,四爻多懼。
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無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初爻較難測知,上爻則較容易。二、五爻通常較吉,三多凶,四多懼。二和五這兩個爻由於分別位於下卦和上卦的中間,因此也統稱為「中爻」,中爻不但符合中庸之道,也是下卦和上卦的「主」爻,因此多屬吉。特別是五位,如果又是陽剛的九,那麼就是「九五之尊」,指的就是陽九居於五位,是最尊貴的。相較於第二爻,第五爻居於上,以古時的思想來說,就是皇帝所居的帝王之位;上位則太過,過猶不及。相較於五之尊貴,以九五配之則為九五之尊,二由於位處下卦,因此以六居之更佳,因為這是較低的位置也是陰位。
《彖傳》或《象傳》經常會看到「中正」一辭,一定只出現在二或五這兩爻,而且幾乎都是九五及六二,因為九五和六二不但中庸,還當位(就是陽居陽位,陰居陰位)。其中的唯一例外只有艮卦六五說「艮其輔,以中正也」。
註:
當位
六個爻位中,屬奇數者為陽位,有初、三、五;屬偶數者為陰位,有二、四、上。
若是陽爻居於陽位,或陰爻居於陰位,則是「當位」;若是陽爻居陰位,或是陰爻居陽位,則是不當位。
通常來說,當位者吉,不當位者凶。
王弼在「周易略例 ‧ 辨位」一文中認為,象无初上得位失位,初、上兩位是一卦的「始終」,就是開始和結束,因此其爻位不應當以陰陽來定義它;初上者,體之終始,事之先後也,故位无常分,事无常所,非可以陰陽定也。爻辭爻位原理只是在推斷吉凶時可能會用到的諸多可能原理之一,並非一套原理一體適用。
主爻(卦主)
一卦之主的觀念; 六爻相錯,可舉一以明也。王弼提出了「以寡統眾」、「以靜制動」的原則。夫少者,多之所貴也;寡者,眾之所宗也。一卦五陽而一陰,則一陰為之主矣;五陰而一陽,則一陽為之主矣。「以寡統眾」具體來說,一卦六爻中若有五個陰一個陽,那個陽爻就是主爻;反之,若是五陽一陰,那陰爻就是主爻。
師卦的九二,或是
夬卦的上六,都是以寡統眾的例證。
所謂的「以靜制動」具體來說是指「中爻」,也就是二或五,二為下體的中爻,而五則是上體的中爻。
原則主要在於乾坤兩卦以及陰陽呈陰2陽4或陰3陽3分配時可用以決定何者為主爻。例如乾為九五,坤為六二。
兩陰四陽或兩陽四陰的情況,一方面一樣可採用「以寡統眾」的原則,以兩個較少數者的其中一爻為主爻,兩個爻中若有其一是居於上卦或下卦之中位,那麼居中者可優先為主爻;如果沒有較少數的陰陽,一樣以中爻為主爻,這是所謂的「以靜制動」之道。
王弼的〈卦略〉中則有第三個原則是卦義來決定主爻。
36. 明夷卦 (地火明夷)
為闇(暗)之主,在於上六,初最遠之,故曰「君子于行」。五最近之,而難不能溺,故謂之「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三處明極而征至闇,故曰「南狩獲其大首」也。明夷是黑暗,上六是最黑暗的一爻(因距離下卦離明最遠),所以是卦主。
明夷字義為光明隕落,光明消失,黑暗、災難,亂世的意思。卦象為明在地中,光明藏在地底下,黑暗的意思。離也可以象徵聰明、智慧、才能,坤為群眾。那麼明夷就是聰明、智慧、美麗都被埋沒在群眾裡,這是一個是非不分,沒有道理的世界。與明夷相反的則是晉,火地 晉卦是太陽在地面上,日出、白天、才華出眾之象。
爻位的各種交互作用
承乘比應
乘承說的是比鄰兩爻之間的關係,「乘」指的是駕御在上,「承」則是承載在下。
基於陽尊陰卑的觀念,陽上陰下,就是陽乘陰,陰承陽,此為順,為吉;反之,若是陰上陽下,則為陽承陰,陰乘陽,為逆,為凶。不過在十翼之中,陰陽經常都是以柔和剛來稱呼,以陰為柔,以陽為剛。兩爻之間的順逆關係有時候也會以「應」來稱呼,但為了與以下內(下卦)外(上)卦相對應爻的內外「相應」區別,會稱之為「比應」,比是指兩爻相鄰。如果兩爻沒有「比應」,也會以諸如「近不相得」的用語來稱呼。
噬嗑卦六二
噬膚,滅鼻,无咎。象曰:噬膚滅鼻,乘剛也。
意思是:咬食肥肉,鼻子沒入,沒有災難。 經文意思是:咬肉吃,鼻子陷入肉中,六二身為大夫之位,吃肉時太貪婪了,竟然把鼻子陷到了肉裡面。吃東西顯得不文雅。 不過只是形象問題,沒有什麼大的過失,所以沒有災難。 由於六二凌駕於初九之上,所以有乘剛的形象。 一般來講,陰乘剛指女奪夫權。 這個六二身居偶位為得位,又能夠居中,可見還是有道德的。 可是其乘駕於初九之上,所以爻辭中描寫的吃肉的“貪”,實際上是暗示六二對初九之“貪”。 也就是說六二太想控制住初九了。
困卦六三
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
象曰:據于蒺蔾,乘剛也,入于其宮,不見其妻,不祥也。
被困在亂石中間,依靠有刺的蒺藜爬出來,回到家中,看不到妻子,兇險。 象辭意思是:依靠蒺藜爬出來,是因為陰柔乘駕於陽剛之上。 回到家裡看不到妻子,這是不祥之兆。
震卦六二
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驚雷震動,有危難」,六二爻淩駕於初九之陽剛的上面,故可能出現危險。受到危險的衝擊,但是六二屬於陰爻居柔位,得中且正,自身又沒有什麼過失,雖然因震動而丟失財錢,但是大家都在忙於保命,無人顧及財產。 待平靜之後,一切恢復如常,喪失的財物可失而復得。
豫卦
豫卦卦辭:「利建侯,行師。」;有利於建立諸侯的偉大功業,有利於出師南征北戰。彖辭解釋說:「豫,剛應而志行。」此處剛指的是九四,「剛應」則是指九四與初六相應。主要強調的就是“順”,在順的前提下“動”。
遯卦
遯卦彖辭曰:「遯亨,遯而亨也。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剛當位而應」指的是九五爻,陽爻居陽位,所以「當位」;又與六二相應。《象傳》:「遯,君子以遠小人。」遯卦就是君子遠離小人。
相應
易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上下卦;上下兩卦之間,初、四;二、五;三、上等三組相對應位置的兩爻,若是一陰一陽,則謂之相應;反之,若是兩爻都是陰,或是兩爻都是陽,則是不相應。相應者為吉,不相應者為凶。
山水蒙
蒙卦卦辭說:「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彖辭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此指的是九二爻和六五爻相應,因此亨。
卦象內水險、外艮止,險而後止。陰為蒙昧者,陽為能啟蒙昧者,因此爻的吉凶應當以有沒有得到陽爻的救濟做為判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說為脫,即除去、脫去。桎梏為刑具,腳鐐和手銬。用說桎梏,用以脫去刑具,釋放罪犯的意思。前言說「利用刑人」,既然應當使用刑罰,那麼釋放罪犯而不用刑罰,當然就不利,所以說「以往吝」。用說桎梏,以往吝民心草昧時就應當嚴加治理,切勿姑息養奸,宜於使用刑罰做為警戒。如果這時縱容罪犯,任其發展,則未來會有悔吝。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九二下卦坎中,剛中而應於六五,為蒙卦主爻。蒙卦諸陰爻為有待啟發的童蒙,九二則是可啟發童蒙者,童蒙所求教者。剛中而居下,變而成坤,坤地為包容、廣生,因此為包容之象。與六五應,故納婦吉。剛中,故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包容童蒙,吉。娶媳婦吉,兒子能夠承擔家庭責任。具有包容及中庸之美德。卜婚姻大吉,適於娶媳婦;有能幹的兒子能夠幫助持家。
九二下卦坎中,剛中而應於六五,為蒙卦主爻。蒙卦諸陰爻為有待啟發的童蒙,九二則是可啟發童蒙者,童蒙所求教者。剛中而居下,變而成坤,坤地為包容、廣生,因此為包容之象。與六五應,故納婦吉。剛中,故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因女子見到有錢男人就失身,這女的沒什麼好的, 不宜娶為妻。《象》曰「行不順也」意指女子行為不端正,所以不要娶女。六三失位,乘九二又與上九相應,為近逆而遠應。爻動下卦成巽為亂,全卦變蠱,為女子不安於室之象。
巽卦
山風 蠱
六四,困蒙,吝。《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受困於蒙昧,有悔吝。
四為多懼多凶之位,又互體為坤,四居坤之中,與蒙昧小人為伍而遠君子之象。陽代表光明與君子、大人,是能夠啟發與救濟童蒙者,蒙卦四個陰爻唯獨四與陽爻無所接觸,亦無比應,因此稱「困蒙」。《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唯獨六四遠離君子。實,即陽。
六五,童蒙,吉。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天真之童蒙,吉。由於能保有赤子之心,純真而自然,雖蒙昧,但吉人自有天相,傻人有傻福。
六五以柔處中,下與九二相應,上承上九,變而上卦成巽,巽為謙遜之象,又居互體坤卦之中,故《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處蒙之時,具有柔順中庸而卑下之德性,能夠為兩個陽九所救濟,是童蒙之吉者。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擊蒙:打擊、擊破蒙昧。有覺醒之意。
上九已經是蒙卦最後階段,應該走出無知蒙昧,打破童蒙的無知,一切應化為主動。但不能當盜賊去做不義之事,反而應該積極打擊盜賊。上九為陽剛,因此具有打擊童蒙之力。
萃卦
萃卦彖辭曰:「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指的是九五爻,位於上爻的中間(剛中),又與六二爻相應。
萃,亨,王假有廟。利見大人,亨,利貞,用大牲吉,利有攸往。集會(溝通),君王來到宗廟。利於見大人,亨通。利於貞定,使用大的牲禮,吉。有長遠的利益。
趨時
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卦講的是「時間」,而爻是順應時間而做改變的。卦表達的是一個「時勢」,而爻表達的則是順應時勢的變化,也就是「時機」。
每一卦特性的不同,爻的所處不同位置,也代表不同的時機,不同時機也決定了吉凶。如「比復好先,乾壯惡首;明夷務闇,豐尚光大」,指比卦和復卦以先為吉, 而乾卦在先者不好;明夷卦宜低調,豐卦則反之。
比卦 (水地比)
卦象為五個陰爻向一個陽爻親近、比附,有眾臣親近、輔佐君王之象。
卦象又有水潤地之義。坎本為水險,但其險位在下(坎為溝瀆、川谷,都是取其低地之象),坎卦在外本就有險去之義,亦有屏障防禦的作用,今又可潤下卦之坤地,因此為「樂」。何晏曰:「水性潤下,今在地上,更相浸潤,比之義也。」
九五為比卦卦主,而五個陰爻,特別是下卦坤的三畫陰爻,象徵的是小方國、群臣、群眾、百姓(坤為土、為邦、為眾)。九五之尊高高在上,群眾莫不臣服,向上親比奉承(陰在陽下為承為順)。因此比卦的「親比」是一種尊卑分明的下對上關係,也是一種不平等的國際或人際關係:小國臣服於大國,弱者向強者靠攏親近,陰順陽,小從大,下附上。下屬討好上司、晚輩取悅長輩、百姓順從官員。
比復好先;比、復兩卦的吉道是要積極主動,掌握先機,這與乾、需,及大壯等一類陽剛之卦「忌首」有很大的不同。為人臣者輔助、親近君王,絕對要當仁不讓,不落人後,不宜姍姍來遲,推託禮讓,這也是初爻為吉而上爻為凶的原因。但在此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立場,如《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所說,「擇善而從之曰比」,不要因為想要奉承上意而背離自己,如六三因此而「比之匪人」。
六三,比之匪人。比不對人,親近到的是沒有實權的人。與小人為伍,結交的盡是損友。六三以陰居陽不當位,三又是多凶之地,再加諸外卦中所對應的為上六,上六不但與六三不相應,而且高而無位,並不是該親比的對象。六爻中唯有九五才是眾陰應當親近者。因此六三處境,是完全奉承錯人。爻辭沒有說吉凶,但《象傳》說:「比之匪人,不亦傷乎!」。
上六,比之无首,凶。
《象》曰:比之无首,无所終也。上六爻靜而不動則處坎險之極,動則成巽為不果,因此已是身陷險境而難以自拔之象。巽在易傳中解釋為伏,引申為順服,服從的意思。
巽卦
時間順序來說,初爻為始,上爻為後。初至四爻皆已比附於九五(象徵國君、大人),唯獨上六居於最後,且凌駕於九五之上,為遲遲而未能歸順者,即「後夫凶」的「後夫」。又上六高而無位,以陰柔居頂,陰乘陽為逆,且乘駕的又是九五之陽。完全背離親比之道,大凶。
復卦 (地雷復)
復的卦義由陽爻歸來而得,也是《彖傳》說的「剛反」,引申則有改過遷善,浪子回頭之意。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復卦雖出入平安,無災無難,看似利於出行。但《象傳》説:「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卦爻辭是就事之吉凶而論,《象》則是就「順天時」而論,處復之時,宜於閉關靜養,休生養息。
復的卦義由陽爻歸來而得,也是《彖傳》說的「剛反」,引申則有改過遷善,浪子回頭之意。卦象為雷在地下,雷為動、春天、生機,生機藏在地底下,萬物冬眠之象。一元復始」的吉祥語就是源自於此,意指最下方一個乾元歸來。只是「一元復始」正是冬至最為寒冷之時,諸事不宜,所以復卦象傳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先王在冬至之日會關閉關閘,商旅暫不通行,君王不省察地方。看來和「一元復始」比較應景的時節應是冬至吃湯圓,不是春節春暖花開。
乾 元亨利貞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潛龍勿用,陽在下也。見龍在田,德施普也。終日乾乾,反復道也。或躍在淵,進无咎也,飛龍在天,大人造也。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為首也。
潛龍勿用,陽在下也;潛藏的龍,切勿有任何作為。當養精畜銳的時候,凡事應當靜待時機,不宜行事,切勿躁進。
初爻為「地下」的位置,故曰潛龍。易卦有六爻,最上面二爻為天,下二爻為地,中二爻為人。初爻為「地下」,二爻為「地上」。初九陽氣潛藏在地下,故曰「潛龍」;九二爻為地上,龍在地上故曰「見龍在田」。龍也可解釋為「寵」,潛龍即潛在的榮寵,初九榮寵未明,因此不宜動作。九二榮寵已見,那麼當然利於見大人。
大壯卦 雷天大壯
大壯,利貞。
《象》曰:雷在天上,大壯,君子以非禮弗履。「雷在天上」,本就是一種極強而有力的狀態,物極必反,而要預為之戒;反映在人的行為上,便不要恃強傲物,一切行事都要守禮。所謂「大壯」,是見卦象呈過強的趨勢,因而提出訓誡。君子應該不去做那些不符合常理、禮節和正道的事情。
彖》曰:大壯,大者壯也,剛以動,故壯。大壯利貞,大者正也。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見矣。大壯卦由震卦和乾卦組成,上「震」下「乾」,「震」為雷,「乾」為天,所以說「雷天,大壯」。
古人想像中雷是會潛伏的,因此隨卦說「澤中有雷」,復卦說「雷在地下」;古人的觀察中,雷是出於地的,所以豫卦說「雷出地奮」,雷本身所呈現的現象,是很有威力的,可以說是「壯」,現在,雷已上至於天,聲威可知。因此,雷和天,合成便是一個「很壯」的象。「雷在地中,則陽氣潛藏,出地則陽氣奮發,在天上則陽氣甚盛,是『大壯』之象也。」(《周易集說》)有人把「壯」解作「衝撞」、解作「傷害」。「君子以非禮弗履」。強大的力量,是用來做克己的工夫的。假如一個人聲勢顯赫,能做到處守禮;必須要有一股很強大的克已力量,才能做到「非禮弗履」。履,踐履,就是去做的意思。「人之克己,能如雷在天上,則威嚴果決,非禮在所必去矣。」「自勝者強」(《周易本義》)。「自勝」,就是自己能克制自已。碰到過強的便加以抑制,不使走向極端,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環。
明夷卦 地火明夷
明夷為例,明夷是指亂世,它的吉道為「務闇」,就是越是不見光躲得越好越偏向於吉,越能免於浩劫,因此與下卦離(代表光明)越是沒有關係,越是遙遠者,越偏向於吉。同樣的,遯卦為小人當道君子逃離之時,因此逃得越遠越外面越吉,一直到最上爻則叫「肥遯,無不利」。
天山 遯
豐卦 雷火豐
豐卦卦象下離明而上震動,明以動,明和動相得益彰,可光可大,所以有盛大之象。雷電齊發,自古有「執法」的意象,因此《象傳》說:「雷電皆至,豐。君子以折獄致刑。」豐卦為上震下離,噬嗑卦則是上離下震,兩卦都是雷電齊發。豐卦是明以動,說「君子以折獄致刑」;噬嗑(ㄕˋ ㄏㄜˊ)卦是動以明,說「利用獄」。兩卦皆有明、動的特質,所以都適於做懲奸除惡、使用刑罰的任務。得豐卦事情可以高調行之,不要畏首畏尾,要光明正大地去做。同時必需以明快的判斷與執行力把握事情的最佳時機。又《雜卦》說:「豐,多故也。」事情盛大,則難免狀況多,所以還必需要有事情多而雜的準備。
火雷 噬嗑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