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一起認識 貿易 關稅-節錄編輯自維基百科
2025/04/11 13:28
瀏覽28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出口、進口產品是人力、資源的互補
經濟學中,貿易利得(英語:gains from trade,又譯作貿易得益、貿易利益、貿易的好處、貿易收益)是指經濟主體之間自願貿易的增加所帶來的淨收益。技術上,它是降低關稅或以其他方式自由化貿易帶來的消費者剩餘增量加上生產者剩餘增量。
經濟剩餘(英語:economic surplus)是用於經濟學的一種概念,可分為消費者剩餘、生產者剩餘,及兩者加總形成的總剩餘。
總剩餘(total surplus)是指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總和。總剩餘可以衡量社會的經濟福利。消費者剩餘是買者從參與市場活動中得到的利益,而生產者剩餘是賣者得到的利益。因此,常把總剩餘作為社會經濟福利的衡量指標。
自由貿易’多邊貿易談判; 自由貿易也是全球化的主體。自由貿易在經濟學上的概念包括免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例如關稅、進口配額等的國際貿易及服務;勞工及資金在國與國之間的自由流動;無保護本國當地企業,產品及生產因素等的法例、政策、補貼及稅項等;無政府對產權的特別保障等。亞當·斯密認為增加貿易除了是埃及、希臘、羅馬等地中海文化體蓬勃的原因,也是古代中國地區繁榮的原因。
自由貿易被認為是現今世界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因素所以有可能引致大型跨國企業、資本及財團壟斷市場經濟,因此擴大貧富差距,並導致本地的勞動階級失業。已開發國家的經濟歷史上,大都曾經推行貿易保護主義以保護本國的製造業,服務業及農業,當它們累積足夠財富以確保可從自由貿易得益,便開始積極推行自由貿易政策,並要求開發中國家同樣開放市場。英國在18世紀至19世紀中期便曾推行保護性的工業政策,當英國在經濟上擁有領先地位,便開始支持自由貿易。
美國憲法規定,不可以對商業活動設下任何阻礙,是通行於美國所有州分的。所以美國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實體。但在美國崛起之初也採取貿易保護主義。林肯便強烈反對自由貿易,在南北戰爭期間設下44%的關稅。直到冷戰前,關稅與貿易保護主義一直是共和黨的信條。此外,美國對亦有針對多種農產品的巨額補貼及價格下限,在1996年-2002年間平均每年補貼160億美元。
多邊貿易談判,所涵蓋的議題也更廣,包括:農業、非農產品市場開放、貿易與發展、服務貿易、貿易規則、貿易與環境、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貿易便捷化與爭端解決等。多邊貿易談判,主要以關稅談判為主,自第六回合開始加入非關稅議題,在第七回合(東京回合)更增加對其他貿易規範之廣泛討論及達成多項非關稅規約,如:補貼與平衡措施、技術性貿易障礙、輸入許可證發證程序、政府採購、關稅估價、反傾銷、以及肉品、乳品、民間航空器貿易之自由化協議。杜哈回合談判則是WTO成立以後第一回合的多邊貿易談判,所涵蓋的議題也更廣,包括:農業、非農產品市場開放、貿易與發展、服務貿易、貿易規則、貿易與環境、與貿易有關之智慧財產權、貿易便捷化與爭端解決等。杜哈回合貿易談判(英語:Doha Development Round),2008年7月29日正式宣布破裂。
自由貿易跟重商主義、孤立主義、貿易保護主義都是對立的。很多戰爭都緣於貿易,例如1840年的鴉片戰爭。
註:
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ATT 1944)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縮寫GATT),簡稱關貿總協定,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中,為規範和促進國際貿易和發展而締結的國際協定。

1930年代的全球經濟大蕭條被認為是導致二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導致經濟大蕭條的「貿易保護主義」在戰後也被提出反省,使得更加順暢的國際貿易、以及提高各國的開放政策能夠實現。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定的框架下,再加上國際貨幣基金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協助,許多國家在1947年10月簽署了關稅暨貿易總協定,並在隔年(1948年)正式生效。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原則是自由(第11條:將貿易限制措施轉為關稅,以及降低關稅稅率)、非歧視(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及多元化,必須在這三項原則下進行自由貿易往來。

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於1993年12月15日達成最終協議,決定成立WTO。1994年4月各國部長在摩洛哥馬拉喀什集會,簽署「馬拉喀什設立世界貿易組織協定」(Marrakesh Agreement Establishing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WTO依上述之設立協定於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總部設在瑞士日內瓦,以有效管理及執行烏拉圭回合之各項決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