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站在十字路口的台灣核能發電
2013/03/02 20:42
瀏覽1,787
迴響7
推薦18
引用0

有一句名言曰:真理越辯越明」。這話我是不太同意的。因為,另外一句話,叫作: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比如說,從1848年共產黨宣言到現在,馬克思主義的影響還在餘波盪漾,未能定局。一個真理,需要辨論165年嗎?已經千萬人頭落地了,正義找回來有何意義呢?

因此,我對於核能發電與經濟發展兩個糾纏不清的命題,是不抱海晏河清的想法。主要在於經濟發展是硬道理,而身家性命之確保亦為基本需求。

也就是經濟發展(生理及安全需求)與恐懼核災意外(安全需求)起了衝突,眼下仍無完美的答案。我們也看到,即便美國有了震驚世人的三浬島的核洩事件,以及蘇聯的車諾比事件,但美國及蘇俄並未退出核電產業。因為實在沒有把握兼顧也。

 

當然,如果新的能源能夠加大力度開放,美國全面禁止核電是有可能實現的。最新的消息指出美國的頁岩油每千瓦發電成本已降為USD 2-4元。而核能發電則為USD 4-6元。國際能源總署指出,美國在2017年以前,因為頁岩油的加入市場,將取代阿拉伯成為最大的石油(含天然氣)出口國這個信息應當成為各國核電爭議不下的一個新的思考方向。總之,便宜的取代能源出不來,就不能奢言禁止核電。(註:美國的頁岩油氣價格USD 3.95元,約是目前國際行情的一半)

 

我們也看到大家都喜歡提的德國,將在2022年全面禁止核電。需知德國它敢全面禁核,是因為它可以從鄰近的法國購電,這些法國的電則多是由核能電廠輸出的。也就是德國禁止核電是以鄰為豁的。又如香港它當然也可以反核電,因為它可以買廣東省核電廠的電。這樣說,你可能就明白了。請問台灣可以購買鄰省(如福建省)或鄰國(如菲律賓)的電嗎?不要傻了。

 

我舉了一堆的理由,主要在說明核電政策非常複雜,它不是直線思考的。

 

另一方面,大家都說要先求核安,再談預算追加等等,這其實都是政客們胡說八道,欺騙人民的幹法。美國三哩島、蘇聯車諾比、日本福島三個核電廠,在運轉之前不都是保證核安100%沒有問題嗎?

 

需知,所有工安意外,機械因素與人為因素幾乎各佔一半即使核電商轉之前,你做了100%的安全檢查,等到真正商業運轉時,還是有一半的人為意外會發生的。莫非定律說:任何可能發生錯誤的事,就必將會發生錯誤因為人是無法控制的最重要因素。

 

從新能源不斷的開發,使得我們可以考慮從目前無解的思維泥淖中出來。試看人類文明的發展,它的時間軸與進步發展軸兩者成一種指數的關係。簡單說,從320萬年前的非洲人類祖先露西開始,到公元前八千年前兩河流域的農牧文明,它經過了約320萬年。再到了18世紀開始的工業文明,它經過了約1萬年。然後到電腦文明(1950年開始),只需要450年。再到網路文明(1990年開始),只需要40年。現在到了雲端及數位匯流文明(2000年開始),它僅需10年。

 

這就是指數意義之所在。因此以指數飛躍進步的科技發展思維,它應已找到部份解決方案。據悉美國的無人飛機全球鷹,它已可以連續七天不著路飛行你不覺得美國擁有什麼科技上的秘密嗎?如果這是真的,它將不下於第二次的能源革命。當然美國便宜的頁岩油氣出口,亦可以考慮在台電部份的能源替代思維之內。

 

總之,這個全球鷹的動能科技,原先美國它捏在手上,估計是因為怕打擊到現有石油及電業的利益。然而因為全球氣候改變得越來越厲害,捏在手裡不放的許多高新動能科技,將不得不提前釋放出來。

 

我估計3--5年內,就可以看到許多類似全球鷹的長時高效動能的科技商業化。所以,在未能以全民一致的共識解決這個難題以前,建議不妨將這問題再延後5年。核一、二、三電廠則可以延用,不必立即除役(:最早的核一廠一號機要到民國10712月才除役)。需知德國核電也是有次序,按部就班次第除役的,它的全面除役要到2022年才完成。

 

這兩天國民黨所主張的公投,由於公投法的限制及議題的操作,它通過當然沒有問題。但讓人感覺玩弄花樣。雖然民進黨執政時,也一樣玩弄這些賤招。但國民黨為何不走正道,學好樣子呢?按TVBS最新民調,反對核四與贊成核四的比率是5827。明白真正的民意嗎?

 

總之,事緩則圓,現在還不到最後攤牌關頭。我認為在5年內等待高新科技及便宜油頁岩氣進口以前,盡速取得真正的全民共識,並訂出一個類似德國核電除役的程序,作有次序的撤退,甚有必要。非核家園,依然可以完成。 

 

至於公投,我意就免了吧!因為,公投不是一切;公投過了,不代表核安也過了。事物是要看它的本質,而不是形式。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政治
自訂分類:政治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7) :
7樓. 祝福您
2013/03/05 15:10
頁岩油氣尚不足靠

版主 可去查看看 開採 頁岩油氣 會帶來更大的環保問題,成本並未將環境成本放入。

美國地廣人希或許問題較小,但我覺得 這可能是另一種陰謀。

德國廢核,但他要的電都從法國買。 法國則是 核電超級大戶。 所以其實德國還是用核電。

電的問題要克服 不是 三言兩語。

公投 只是 政客的 避風港


6樓. 擔仔
2013/03/03 20:12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福島核電廠原本設計有一套完整的緊急應變措施,但是地震加上海嘯以及東電公司的應變遲鈍,卻讓核安專家全都傻眼,地震後除了核能發電機組跳機外,因與外部電力系統連接的高壓電塔也垮了,所以用到了緊急柴油發電機。但因地震引來一個小時後的海嘯,而緊急柴油發電機又放置在地下室,所以海嘯淹水後,連柴油發電機也全當機了,整個核能電廠的電力系統完全中斷,但是反應爐補水仍可透過高壓蒸汽啟動蒸汽動力式渦輪機補充水,問題在於原設計是在反應爐純水用完後,可改用一般淡水(自來水),淡水不足再改用海水,但反應爐補進海水後等同是廢廠,非不得已的情形下不會斷然進入這最後程序。

因為淡水的貯量是足夠很多天來用,所以不管電塔倒了,緊急發電機淹了,都可以在幾天內搶救回來,最後讓核電廠恢復正常運作。偏偏海嘯帶來的海水使地下室的淡水全污染,僅剩廠房樓頂的少量淡水是不足應付的,當反應爐內水位過低危急時,東電公司的高層反對在反應爐注入海水,嚴重延誤補水的時機,使得反應爐內水分子蒸汽因高溫而分離為高濃度氫和氧,最後勉強補水降溫引發氫氧再度結合(氫氣爆炸),後果就一發不可收拾‥‥

比起歐美、日本的核安知識和技術,我們實在無法相信台電公司有更好的能力來處理核安,所以核四不該再硬蓋下去。



�X�B: 台灣人不會理盲地公投反核 - 隔洋觀台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timj/7353273#ixzz2MThg6MQU
5樓. David 好攝一族
2013/03/03 14:36
博君一笑

填鴨式的教育下,爭論不休?

題目為何不訂為

你贊成或反對興建核四?

第二

為何不將核四興建在大陸沿海,租個地就ok。反正只佔20%

4樓. OldMan - 風景線
2013/03/03 12:03
美國

還在建核電廠(http://blog.udn.com/timj/6108508)並不會因岩頁氣而改變。 新生產方式出的岩頁天然氣,能使美國能源自足,不靠進口,但太不會賣給台灣(即使台灣願意進口美豬),倒是美國媒因為天然氣的競爭而跌價,最近大賣給歐洲與中國。如果台灣願意建新型,不污染的火力發電廠,倒是可以進口煤炭發電!

你講的什麼鷹,不詳。 美國海軍,除了航母,許多軍艦潛艇,除了大保養,從不靠岸,也沒什麼新科技,就是核能嘛!

我知道科學家在研究Fusion, 是未來的能源,可是也是核能,台灣人還是會反對的(如你所說的宗教因素)。

科技,經濟都是硬道理,怎麼可以公投呢? 我想大多數的台灣人都了解,可怕的是政客與媒體愛炒,非把台灣搞成個理盲的社會。

3樓. Hilter
2013/03/03 11:58

 看問題要理性,而不要盲目。
2樓. 悠遊七海
2013/03/02 23:54
只是奇怪
公投不是一切;公投過了,不代表核安也過了。事物是要看它的本質,而不是形式。

讚!只是奇怪,為甚麼在江院長提出公投之前,反核人士大都要公投!也沒聽到反公投聲音!
反核人士基本上將反核當成宗教信仰,因此不管你如何做,他們只有一個答案。所以我總是說要看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形式。而且我希望雙方都不要翻來翻去。當然,現在還不到最後攤牌的時候。我對新科技有非常大的信心。 筍子2013/03/03 00:33回覆
1樓. 華碩
2013/03/02 22:32
問題不在公投,在預算

核四公投是假議題,哄哄百姓和貴婦的

真正的問題在核四追加預算 - 錢、錢、錢

沒有錢,核四怎能放燃料棒和商轉發電?

馬江是評估過的,只要題目弄個花招,

公投結果就會符合他們所希望的結果 - 繼續興建及運轉

此時,預算就不得不通過,也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之招

雖是險招,卻也是高招

反正我們沒有決策權,只能看戲

*****

此外,美蘇仍有核災的問題,只是隱瞞的死緊,算是國防最高機密。

Discovery 紀錄片裡面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