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訪時間:August 2010 & 2024
我們常造訪美國,目標是遊遍所有的國家公園和州政府大樓。疫情打斷了旅行計畫,2024年重遊美國,和前一次已相隔五年。我的美國著名景點系列以美國國家公園為基礎,之前寫了峽谷圓環、西岸縱橫、大西北區和中西地區四個專題,如今來到東部地區。這裡沒有氣勢磅礡的名山大川,故而國家公園不多。其中比較知名的是位於東北角緬因州的阿卡迪亞國家公園,早在1919年便已成立。公園雖然佔地不大,但瀕臨大西洋,擁有山巒、海岸、森林和湖泊等多樣地貌,景觀豐富。
這是我們第二次到訪阿卡迪亞,一進緬因州的遊客中心便被一座國際化的路標柱吸引。但是越看越納悶,這些城市怎麼這麼近呢?原來這些都是緬因州的城鎮,頗為有趣!阿卡迪亞國家公園就在巴爾港(Bar Harbor)旁邊,巴爾港風景優美,是著名的度假城市,也有不少名人居住在此。我們初訪阿卡迪亞時曾經前往,也在一家很有懷舊氣氛的餐廳品嚐了該州著名的龍蝦。
▲紅圈為此次專題涵蓋的國家公園。
▲看到路標的玄機嗎?
▲巴爾港的大砲已有百年歷史。
▲很有特色的餐廳。
▲大快朵頤。
阿卡迪亞國家公園最主要的區域是沙漠山島(Mount Desert Island),也是多數景點的所在。我們從東北方入園,沿著公園環形道路(Park Loop Road)南行。此次重訪阿卡迪亞,所到之處人潮洶湧,停車一位難求,和前一次到訪有天壤之別。人滿為患的程度彷彿演唱會,令人難以置信。
第一站是收費站附近的眺望點(overlook),這裡的遊客較少,開闊的海景十分舒心。海中帆影點點,點綴了對面狹長島嶼上的蛋礁燈塔(Egg Rock Lighthouse)。岸上也有新奇的植物,長相像紅色的玉蜀黍。回到環形道路,很快就見到許多車在等候車位,原來到了沙地海灘(Sand Beach)。從岸邊遠觀,海灘上的遊客頗多。這裡的海岸經過歲月的洗禮,呈現層層疊疊、厚度相若的石塊。下一個景點是著名的雷鳴洞(Thunder Hole),吸引眾多遊客佇足。路旁有階梯一路往下,讓遊客可以近距離感受海水的力量。海浪一波波衝擊岩岸中的狹長水道, 不停侵蝕海岸且發出巨響。漲潮前的1-2小時最有機會經歷如雷灌耳,拍岸的浪潮可高達40呎(12公尺)。我們之後又在水獺點(Otter Point) 停留,看到船隻卻未見水獺。
▲國家公園東北方入口。
▲孤帆遠影。
▲像不像紅色的玉蜀黍?
▲遠眺沙地海灘。
▲層層疊疊的海蝕岩。
▲俯瞰雷鳴洞。
▲近觀雷鳴洞。
▲聽濤拍岸。
▲水獺點。
喬登池(Jordan Pond)被山巒圍繞,秀麗的景色乃拜冰河所賜。湖水純淨,通常能見度為44 呎(13.4 公尺),有時甚至深達61 呎(18.6公尺),為全緬因州最高紀錄。湖面映出群山的倒影,萬籟俱寂,彷彿全世界都在這一瞬間停止。喬登池徑(Jordan Pond Path)環湖一圈3.2哩,平坦易走,沿途可以飽覽山光水色。
我們另外走了兩條步道,它們均位於雷鳴洞附近。巨頭步道(Great Head Trail) 來回1.9哩(約3公里),而哥安山步道(Gorham Mountain Trail)則來回1.8哩,兩者均值得一去,後者還可居高鳥瞰沙地海灘。凱迪拉克山(Cadillac Mountain)高1,530呎(466公尺),是美國北大西洋岸最高的山。從10月初到3月初,這裡是美國本土最早看見日出曙光的地點。從山頂遠眺公園東北岸的法國人灣(Frenchman Bay),大小島嶼羅列灣中,彷彿近在咫尺,是凱迪拉克山的特色景致。
▲喬登池靜謐的美。
▲巨頭步道一景。
▲從哥安山步道俯瞰沙地海灘。
▲法國人灣平靜無波。
▲從凱迪拉克山頂看到大小島嶼。
既然到了緬因州,不妨順道去西科迪頭(West Quoddy Head)走走。我們之前去過美國本土最南端──佛羅里達的西嶼(Key West);西科迪頭則是美國本土最東點。我們的GPS到這裡不太靈光,好不容易看到商家的招牌,標榜美國最東的紀念品店,下車問了路才找到西科迪頭。遠遠看到紅白相間的燈塔,這就是美國最東的建築物,從1808年即屹立在此。燈塔前有塊石碑,碑上有緬因州和燈塔的圖樣,中間寫著美國最東點。不過據說確切的最東點,其實是岸邊的礁石。
此次到緬因州,意外在自由港(Freeport)發現了一家很不麥當勞的麥當勞。它的外觀是灰色的兩層樓房,建於1850年,於1980年代改為麥當勞。店外種有花花草草,還有長椅,簡直像座小公園。該店還提供季節限定的龍蝦堡,在當地頗有名氣。
▲用地理優勢打廣告。
▲美國大陸最東點。
▲據說岸邊礁石才是確切最東點。
▲猜猜這棟房子是什麼?
▲答案揭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