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北美館的大廳常常會放置一些當期展覽的藝術家作品,但這個Olafur Eliasson的懸吊風扇 著實特別精采,令我著迷,深思許久。
其實這可以算是一種現成物的延伸,一個沒有任何創作技法所附加於其上的現成物,不過就是商場裡隨處可以買到的電風扇。但不同的是,它被懸吊於大廳之上,始終嗡嗡地吹著,也因此以許多不規律的方式不停地搖擺旋轉。雖然這有複雜流體力學可以研究,但拆解其中的元素,看得見的部分不外乎就是一個轉動的風扇與固定的懸吊點。一個思動、一個主靜;前者努力地想要擺脫束縛,而後者卻是依附著堅固的大廳橫梁,固若金湯。
當這兩股完全不同的狀態被一根繩子結合,所創造出的奇幻就超過任何人的預:展現幾乎完全不會重複,卻又的確總是在某種範圍內的千變萬化。如果在晚上,關著燈,應該就看不清繩子卻只見得電扇按鈕中的微光,擺盪出任何人工或機器都無法重新複製的混沌光影,用嗡嗡嗡的低鳴訴說著熱情與冷酷之間的各種無奈.....。
但更重要的是那看不見的部份,也是一動一靜,就是大廳裡的空氣與重力。因為如果沒有空氣讓電扇的風扇得到反作用力,沒有重力維持他下落的力量來平衡,這個作品完全無法成形。而這些看不見的元素,冥冥中讓這個風扇不知所以的轉動卻始終無法掙脫,又不會下落或起飛。一切彷彿都是被限制的,但是又彷彿是那麼任意而無法預測。
這豈不像極了我們的人生?乍看之下好像汲汲營營,忙碌半生,但其實又很像重複環繞,年復一年。如果放大仔細觀看,其實每天不同,有時還會意外反轉,突然改變了路徑。但是最後繞了幾趟下來,似乎曾那麼接近回到原點初心,卻又突然走出不同的結果。我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是能動的,是不懈怠的,卻只是沒注意到那綁住我們的線與其固定之處。還有我們週圍那些看不見的社會文化氛圍,影響著我們的決定。但即使真的看到,卻又是遙遙不可企及,難以改變.... 如果不服氣,斷了這條連結,結果不但無法飛翔,更是失去了所有動力來源,硬生生落地砸毀。把那些在我們週圍,如空氣和重力一般看不見卻深刻影響我們的一切,始終都沒有改變。
或許,一切從來就不是我們所以為的那樣....。或許,這也是上主藉由這個藝術創作所給我們的一些啟示....
只可惜北美館目前所展他的其他作品,對我暫時就沒有那樣的吸引力,就先略過。有興趣者可以自行去看看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