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AI科技於青少年危機預防、心理諮商與社會情緒學習的應用與影響(投影片)
2025/08/31 13:37
瀏覽1,419
迴響0
推薦5
引用0

感謝台灣精神專科教育醫學會黃宗正理事長(臺大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與前臺大心輔中心主任)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在其學會8/30/2025的學術研討會中分享這個我已經也思考許久的主題。感謝會後也有許多醫師教授並相關領域的官員給予相當正面的肯定,有許多實際議題的討論與未來合作的想法。

以下是此次演講的投影片內容,與一個我在會中放映的短片。我也簡單摘要一些重點如下,提供給有興趣多了解的朋友參考。由於自己本行是物理相關研究,對AI、心理或教育等瞭解還是很膚淺片面,以下的內容必定有許多不足之處,也請各方專家或朋友不吝指教。

感謝清華大學心諮系李昆樺老師的合作,清大物理系林媫柔、陳致寧、清大資工系張雅惠同學的參與,以及清華大學人文社會AI應用與發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助理阮羿寧的專業指導。

演講摘要

在這個演講中,為了更正確AI評估對於心理或精神層次的影響,本人首先花了比以往多的時間介紹AI近期或未來的發展,這是因為AI對我們心理的正負面影響也不會只有目前常見的問題,還會因為AI繼續的發展而改變。其次,AI對青少年心理影響有個矛盾尷尬的地方,在於AI出現之前我們的工業革命已將人類的身體感與心靈自由產生剝離,導致人類被自己「物化」或「異化」,讓心靈陷入過往所沒有的孤獨與無助。因此,當AI能模擬人類文字或語音情緒,讓使用者因其隱密性而更自然表達感受,可以算是對科技社會中的重要慰藉。但是這也可能導致其內心狀況與現實世界有更大的差距,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或心理狀況不健康者因此有嚴重情感依附或增加與現實界的衝突。

對此,本人認為關於AI應用於一般的青少年,可能不能只有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陪伴型AI,還需要有引入社會情緒學習(Social Emotional Learning, SEL)概念的AI設計,包括引入更多AI角色互動、設計小型社會的互動常遊戲等等方式,使之可以協助青少年重建其內在的「世界模型」,以至於可以更有信心與力量來與真實世界互動,而非只能等到心理狀況惡化而帶來更大的遺憾或負擔。或許這才是一個更為健康正向的AI心理應用,可以歸屬於自我傷害防治的初級預防部分,有待未來更多人才與產官學界的投入。

而從二級與三級月房的角度來看,本此演講也有簡要說明我們目前所嘗試的作法:首先使用社群網路的貼文資料加以標註並訓練AI,研發高風險訊息的預警系統,希望後來有機會應用的時候可以減少憂鬱自傷事件的發生或嚴重化。然後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也將低度危機的貼文來模擬自動留言的AI天使,「樂樂」,可以用符合台灣地區青少年口吻的角度即時留言回應給心情不好的貼文作者。而我們也用中重度的貼文用來訓練諮商個案模擬系統的「憂憂」,使之搭配系統指令而模擬不同樣態的高風險學生,提供給心諮系學生或相關的校園輔導人員來練習輔導對談。當然,以上這都還只有很初步成果,未來也需更多資源投入與相關領域專業人士的參與。

補充資訊:AIFR團隊應用AI技術於網路自我傷害防治與心理輔導的工作簡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j0nFr0w1R0。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