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工作消失中?AI時代的跨領域與信仰探索之路 (2025年青宣投影片)
2025/07/10 20:28
瀏覽1,611
迴響0
推薦4
引用0

感謝校園福音團契的邀請,讓我第一次有機會分享自己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思考,也就是AI時代中年輕人工作可能消失與所需要調整的態度和方法。也請各方先進不吝指教。

關於這類世代正義的問題,我常覺得我們X世代與之前的世代真的是對不起我們現代的年輕人(21世紀後出生的Z世代與α世代):雖然我們創造了富裕的社會,但是自然環境越發惡化,資源越發枯竭,房價物價高漲、戰爭陰霾不斷,現在又加上企業開始使用AI取代入門的工作機會…。這真的是很令人憤慨的事情。(好吧,抱歉我也有分,屬於既得利益者之一。)

但是不管過去如何,新世代的未來畢竟是他們要面對的,我們只能盡量提供更多的機會與舞台,必要時給予些協助或建議。相信他們仍能在上帝恩慈的引領中,找出未來更有盼望的方向。以下我先總結幾個希望強調的觀點,其餘可見投影片內容。

1. AI引入的第四次工業革命,但其價值並非建立在「真實」的基礎,而是建立在人類對於「虛擬」的心理回應。因此AI的定位不應糾結於其本質問題(例如是否有意識,是否可以談戀愛等等),而是應該從其「用處」來思考,才不會迷惘。

2. 目前生成式AI的發展只是開始,打開通往通用型AI的門。而未來五年內我們將進入AI代理人 (Agentic AI)與物理AI(Physical AI)的階段:還有很多是我們現在難以想像的發展,而這卻將是我們年輕人畢業後所要面對的真實世界。(台灣的科技業因為強調硬體,受影響可能稍慢,但不會太久。)

3. 各種產業將因為導入AI而有結構性的轉變,人文社科領域不一定就比較吃虧,理工電資也不見得吃香。整體而言是「垂直(階級)壓縮」非「水平(領域)切割」。其中初階白領(包含軟體工程師)受的影響最大。

4. 生成式AI所開啟的後知識時代中,學生需要更主動的善用AI來規劃自己的人生,不應被動等待教師或學歷的認可。其中尤其需要具備思辨與架構掌握力,才能善用AI提升自己的價值。

5. AI時代的年輕人會需要的三種能力:專業知識、AI應用、溝通管理。應該儘量從自己的優勢開始,補充其弱勢的部分。因為企業導入AI後會更扁平,工作內容的變動也會更頻繁,會有助於讓自己成為不可或缺的人才。

6. 舉例來說,有資訊技術能力的學生如果只會寫程式,可能更容易被AI取代。應該補強應用領域的知識,讓自己可以發現或定義問題。而人社領域的學生可以透過Vibe Coding來協助自己了解產品開發或其他AI工具應用,善用AI擴展自己的能力。兩者也都須要有與他人溝通並專案規劃的經歷。

7. 跨域學習的策略:主專業 → 探索新領域 → 架構新知識 → 專案合作。其中探索新領域與架構新知識的時候,可以善用AI虛擬知識,讓自己成為可以與其他專業對接的人,進而主導跨領域的專案整合。

8. 從創造論來看,上帝創造的智慧遍佈萬有,領域劃分是因為人類自己的有限。但是AI本身就是人類形象的延伸,是最能協助跨領域的工具。因此在信仰上要把AI定位在協助人類實踐上帝託付(管理大地)的工具。

9. 從救贖論來看,基督徒應該效法基督,謙卑虛己,使用AI來「服事人」。也因為AI的使用讓許多領域的技術門檻降低,讓「品格」與「態度」等人性重要價值變得更為重要(不再有人因為專門技術或知識而不可取代)

10. 從盼望神學來看,AI公共化其實也是基督信仰與社會參與的交會點,推動社會共善的具體實踐。我們不應「害怕失去工作」而來學習AI,而是將AI視為參與上帝國度建造的工具,「帶有盼望的來實踐信仰」。調整自己的態度即是一種神學實踐的開始。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