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台北開會之前與名作家鄧譪梅通電話 告訴抵台日期,她當即答以那天中午文訊雜誌社 舉辦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文藝雅集」,如果能趕上參加她會立即通知主辦單位把我和張小筠我的名字予以登錄 ,因為參加的人 數高達五百人之多,所以必須預約由主辦單位安排座位並準備名牌,結果當天下午鄧姐即 電 郵告之已登記完成,同席的有名畫家國立師範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梁秀中,歌唱作曲家陳晨曦,名作家丹扉,康芸薇,王慈憶,王賢忠,鄧譪梅及國立藝術大學的袁家瑋。算起來都是老朋友所以同席聚賀其樂可期。
文訊雜誌所舉辦的雅集行之有年,只要我在台就必定參加,舉辦地點也多 有移動,記憶所及有中山南路的國民黨中央黨部地下室,有中山北路四段的三軍軍官俱樂部。最近則已移轉至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庭園會館的宴會餐廳,地方更為適中佈置更為廣闊而且有寬廣的表演舞台供與會者使用,故而甚得好評。我第一次參加時是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地下室,那天和留美老友趙寧博士同席相談甚歡﹐誰 知 不 久他即 因 病 辭世 令我感傷萬分。最近一次則是 前 年與陳若 曦同席 ,原有名作 家司 馬 中 原 但他因病未到老友失之交臂緣慳一面未能見面甚為惋惜。因為報到時間是上午十時所以飛機抵達時只有回居所稍事休息即乘計程車驅車直往會場。到 時後與封社長德屏握手寒暄,回到席次時王賢 忠及鄧譪梅夫婦及其他人員早已在席,但是不時會有文友們過來互動招呼,有的多年不見都非常珍惜這次的活動聚會互道别後。當然也會有幾位好友巳須靠著輪椅代步也有一些已經作古令人唏噓。
主辦單位非常周到,報到時有節目紙一張,上面印有當天的節目表,後面則是席次分布圖,一共有三十七桌的附圖分布全塲。最可貴的是每桌有參與者的名字讓你一目了然今天到場的文藝界人士。或是你認識的文友的桌次可以按圖尋人,這也是當天全場都洋溢著歡笑的主要原因和此次活動的最大目的。但是在安排的桌次上主辦單位是稍費苦心,盡量將詩人和 散文作家排在一起,音樂家和藝術家歌唱家坐在同桌。由於 文化藝術是沒有省籍情結的所以大家都相 聚甚 歡不分 彼此。我 在名單上發現有趙天儀的名字所以興奮萬分,因為他是我六十五年前省立台中一中的同班同學,和李敖,林靜竹都是齊邦瑗老師的學生。去年母校慶百年建校纪念,齊邦瑗,趙天儀,李瑞騰,楊渡,馬為義和 我都是百年歷史的撰稿人之一。趙天儀後來在台大任教曾 任哲學系教授及主 任多年由於浸潤在現代詩潮中 所以也是有名的新詩「笠社」發起人之一,和 同 是台中一中同學的台籍詩人陳千武名 重台灣詩學界 。我詳讀名單發現原藉大陸的詩人和台藉詩人全部一網打進,可見文訉雜誌的用心良苦,也見證了文訊雜誌社的擔當重任亳無厚此薄彼之分。
至於節目的安排更是四平八穩,由長榮交響樂團合作演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家共同推出了饗宴的節目以助文人雅士的古典情懷。一曲夜來香和桃花江雖未讓人感到柔腸寸斷的地步然而對於我們這些遠道歸來的游子卻也感觸良深。而 燒肉粽的傳唱卻又勾起淡淡的哀愁和憂心。更未想到的是燒肉粽的原 始 歌唱者郭金發卻在兩天後在舞台上演唱時因心肌梗塞過世。從此燒肉粽成為絕響,文訉的安排唱他的歌豈非異數。
除此之外節目另外安排了「作家關懷列車」的影片播放,其中包括訪問婦女恊會的邱七七大姐,和兒童文學家林良及我稱大姐的東北老作家鮑曉暉等。而甚為感動的尚有「懷念作家」的詩歌朗誦紀念近年來故世的詩人陳千武,辛鬱,商禽 及周夢蝶等。
最後的文友歡唱有聯合副刊的編輯主任宇文正及主持人朱國珍和名聲樂家晨曦的英文名歌演唱為雅集畫下句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