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使用 ChatGPT,不得不佩服它的分析力。數秒内,即指出把習近平比希特勒的邏輯錯誤。
---------------
把習近平比作希特勒,從邏輯、歷史與道德層面來看,都涉及多種錯誤。這種比較常見於政治宣傳或情緒化批評,但它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 歷史錯位(Historical Inaccuracy)
希特勒是納粹德國的領導人,主導了二戰、種族滅絕(特別是猶太人大屠殺),造成數千萬人死亡。他的政權以極端民族主義、侵略戰爭與種族清洗為核心。
習近平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其施政方式與納粹政權有本質差異,無論在政策內容、治理結構,還是歷史背景上都不同。儘管習近平政府也被批評限制言論自由、打壓異見、侵犯人權(如新疆問題),但這與納粹主導的大規模屠殺和全球戰爭不可類比。
2. 道德等量謬誤(Moral Equivalence Fallacy)
將兩個行為性質、後果或動機完全不同的人物視為等同,是一種「道德等量謬誤」。這會淡化歷史上真正的極端惡行(如納粹罪行),也讓現實政治批評變得失真,失去應有的道德重點與說服力。
3. 類比謬誤(False Analogy)
這是一種邏輯謬誤,把兩個情況因為表面上的相似點(如權威領導、言論控制等)就視為本質相同,忽略了它們背後的動機、歷史背景與後果。這種錯誤類比不但無助於理解現實政治,還可能激化誤解與仇恨。
4. 政治溝通效果差
這種比喻會讓嚴肅的政策批評失去重心,使討論淪為情緒攻擊,降低原本可能有效的論證力。它也容易讓不認同這種比喻的人關閉傾聽的可能性,導致對話失敗。
結論:
把習近平比作希特勒是一種歷史與邏輯上的錯誤。若要批評中國政府的政策或行為,更有效且誠實的方法是基於事實、具體分析政策影響、引用可信資料,而非借用極端歷史人物進行煽動性對比。
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ˇ
(附二畫評)我對習近平的看法:他的的確確是位能人!該給的credit 得要給。
1.
(刊於2010年北美世界日報),或可用來表現習大大的壓力山大,15年了,他還挺在那兒!
2.
(刊於2013年北美世界日報) 12年了,習大大仍在奮鬥,非常非常厲害!致敬!
這世界的所有經濟理論早就崩潰了,只剩骗術。我想許成鋼之流的“經濟學家”,大概在水下12秒就會掛了。說得一嘴理論的"學者“,都是纸上談兵的學習者,而非實戰者。
如何生存,如何讓每個百姓都能吃飽,考驗每個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對於習大大及其菁英團隊的努力,我予以肯定。
---------------------
(在他處的留言記錄)
民主自由只有一種形式?
2025/05/11
1. 前文您問:“滿足哪些歷史條件,國家才能自由化?“我反問:“真理,正義,自由”的人類集體存在模式,可曾真正落實在人類歷史上?“您尚未作答。
整個西方文明史就好像周伯通自個兒左手打右手,現單就以“主體”(Subject)這個名詞來看西方哲學的“互打”演變,再來談“自由”的定義吧。
主體的概念先是由亞里士多德提出,他說“人是一種理性的動物“。希臘社會逐渐形成以人為本的主體性哲學,著重於主體的自主性。然而,長達千年的中世纪,人的主體性逐渐被神學所抑制,一直從文藝復興到啟蒙時期,新興資產階级取得話語權,高举人文主義,高呼”自由,平等,博愛“才又確立了人的主體性地位,扳回一城。
之後,就實現 “理想國”了嗎?到了後工業化社會,人的主體性随着資本主義的發展,愈趋不堪,接下來就是無產階级革命的反擊了。
從笛卡爾,康德,黑格爾,馬克思,尼采,到拉康,福柯,德里…. 光是這個“主體性“的名詞定義,西哲們就充份演繹了周伯通式左右手互搏的錯亂。
你要談“自由“?請先表明是以誰主張的”主體性“為立場,當你預設好對自由的語境,以上的大哲們就會給你南辕北辙的答案。那麽再談geist (精神)與宗教的spirit,可會有結論?這個看似開放性的討論,只會是原地打轉。
讀哲學,有其樂趣,一旦被繞進去,就不妙了。尼采精神分裂了,他難得清醒地說道:真理並非客觀存在的,而是人創造出來,甚至是為了權力意志的需求而必須創造出來的。
以之來看宗教神學亦可。你問,那麽我為何還如此堅信基督?讀哲學的唯一好處,就是它讓我看到以人為主體所發展出來的“理性“是多麽幼稚,脆弱與充满偏見。而人若要與最高層次的聖靈交通,就必須培養出辨别人類語言的假智,才能避開誤區與陷阱。
行文至此,我必須說,西方哲學裏最講直觀的,莫過於馬克思主義了。它的無神論,摒棄所有人為的“神神叨叨“,直指受造物自身。這樣說來,這反倒成為以直觀來”理解“神的最佳途徑了。
(之前的留言)
5/10/2025
這個題目很大,格主僅憑某位網红簡述歐洲學者的一本書,就 “非常佩服“,令人不禁對閣下向來引以自豪的critical thinking的深度感到憂慮。
16世紀才出現Utopia(烏托邦)這個名詞,最早或可溯及希哲Plato的《理想國》的概念。拉丁文的意思是“烏有之鄉”--不存在的地方。
這個類指名詞,幾乎推動了所有西方的文化思想的實驗與實踐。從文學,藝術,哲學,宗教,乃至經濟,科技… 都可看到Utopia 和Dystopia(反烏托邦)的角力。整個西方文明史就好像周伯通自個兒左手打右手。
無辜的是那堆被亂拳所傷的寡國小民和原住民,非死即傷,而他們原本已有,或正在發展,屬於自己的烏托邦。
你問:“滿足哪些歷史條件,國家才能自由化?“
我也抛出個問題:“真理,正義,自由”的人類集體存在模式,可曾真正落實在人類歷史上?
(别再以希臘城邦為例,那被世代哲學家捧上天,神化了的一小撮貴族,不能代表實質的國家,與全體人民)
------------
2.
(5/4/2025 我的留言記錄)
格主深受法蘭克福學派“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的影响,應也知這個學派主要的構建理論就是來自於馬克思主義,“解放人類”,達到自由訴求,尤其是其理論的“旨趣”。
無奈的是,該學派歷經三代的演變,自以為涵盖西方主流哲學,如黑格爾,弗洛伊德…卻成了一支為反對而反對的雜牌軍,對破壞旣有秩序高度熱情,卻没有能力有實際建樹。
阿多諾(Theodore Adorno)可謂是該學派的第三代的代表,其鼓吹的美學至今仍被許多藝術家奉為圭臬,他的哲學,簡言之,即是一種“否定辯證法”。黑格爾和馬克思雖也是在求否定,但較有變通,否定的否定,可以導致肯定。
Adorno則不然,他死磕到底,他的否定是绝對的否定,是永不含任何肯定的否定。當一派學說走到這份際上,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破壞,就只會是更深的破壞。
藝術家可以随意糟蹋前人的作品求自以為的創新,而一個國家能禁得起這樣的折腾?
貴文提到“ 歷史情境的巨大差異”這句話,您旣然可以接受阿根廷的歷史情境,為什麽就對中國的苦難無動於衷?總是一個勁兒將她往死裏打,不願正視其努力成果?全球有哪個國家能在這麽短的時間裏,提升十四億人民的生計?
而中國才剛要站起來,全世界就壓着她的頭,要她跪!
看到中國的表現,我常忍不住紅了眼眶。
中國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與進程,幸好領導者具辨别力的智慧,未放任西方那類“三手”革命理論肆虐,爽了理論家,滿足少數人的破壞慾,把全民帶向深渊。
---------------
3.
(5/16/2025 留言記錄)
《思痛錄》的發行,或可視為中國共產黨的“Confession”—一種對過去錯誤的懺悔與反省。
文革太惨烈,家家户户都有受難者,包括現在的領導人。所幸中國的人文底子太强,自省力也够,因為受過罪,了解人性,這才能在短短的數十年,振衰起敝,焕然一新。這種歷經苦難後的“民族復興”將會是成熟的可大可久。
MAGA, 不也在推動“國族復興”?遺憾的是這個國家没受過罪,富過三代的她只知道去反省别人,以致她的人道主義充满偽善。
也推荐一本類自傳紀實小說《American Tragedy》,作者Theodore Dreiser 是位美國作家,他與福克纳同受文學界重視。然而,福克纳得了諾貝爾文學獎,而德萊賽的作品一度被禁,被圖書館焚毁,只因他的作品直面美式物質主義對人性的侵蝕,被認為帶着“共產主義”思想,
成熟的讀者讀了《思痛錄》,會由衷讚許中國擺脱過往的亮麗蜕變。而被好莱坞式官宣餵養的人,則會執著於她的不堪過往,不願,無法,也無力,深刻反思造成文革悲劇的大時代脈络,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美國學者薩克斯,讓有識者對美國升起一线希望。
(註:《思痛錄》在微信可自由下載。)
2025/05/16 12:01
怎麽格主還在說“現在據說只有盜版書?” 你是選擇性地讀留言嗎?
現在再重貼前留言。
這個微信會不會是假的?豆瓣居然也找得到書。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keyword=%E6%80%9D%E7%97%9B%E5%BD%95
我是在微信上讀的,或許也是盗版的吧?
那麽中共該打屁股,怎麽可以這麽不極權,随随便便就讓人讀到?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刁卿蕙2025/05/24 07:02
(紐約時報報導)哈佛不能再招收國際學生,現有外籍生也必須轉學。由於川普政府祭出的國際學生禁招令,數千名哈佛學生的學位和未來,連同構成哈佛認同與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都陷入極大的不確定感之中。
----------
簡直不敢相信,一個國家可以堕落得這麽快!
- 4樓. 刁卿蕙2025/05/23 08:32
(2025/05/17 我的留言記錄)
格主謂:“因為陶淵明沒把話說透”
--------
大方無隅,大音希聲。
幸好詩人没陷入語言迷障,這才留給我們那麽通透的人生觀。
人若不先從自己的内在省思,所有流於形式的“道歉”,只會演變成少數政客提款機。
拆了某人铜像,必會激發另一群人的不满,史實便宜行事地被轉型正義。族群就是這樣被撕裂了。不管任何體制,任何國家,大多數人只會受詭辯術所迷惑,從此活在僵固的意識型態中,社會因之動蕩不安,前車之鑑啊。
就讓天安門上的肖像,留在那兒吧,或可視其為另類的里程碑。随着人民智識理性提升,他的影响力自然而然就會随風而逝。没必要再崛起的當兒,拆自己的台,攪動大江大海的悲情,引發仇恨海啸。(真理,並不會愈辯愈明,從這格格子的留言,就可知了)
格主提到非洲人民,我想聽聽諸君的看法。那塊被西霸殖民吃乾抹净的可憐黑色大地,在中國投资大把人力經费建設後,可有起色?
讀《思痛錄》,智者當痛定思痛。
那個時代,幾乎每個人都是受害人,有意無意,甚至也成為加害人。
原諒自己,也原諒他人。放下仇恨,修正偏見,打開視界,向前走!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出自魏晋陶渊明的《歸去來兮辭》
翻譯:認識到過去的錯誤已經不可挽回,知道未來的事還來得及補救。)
刁卿蕙 於 2025/05/23 08:37回覆 - 3樓. 刁卿蕙2025/05/23 08:21
與意識型態僵固者是無法對話的,真理不會愈辯愈明,只會在原地打轉。
令人感嘆的是台灣大多數年輕人,早早就被訓練“非黑即白”二元思考,把自身限入封閉的框架。
再附一則,關於“綠共”標籤之說:
(5/3/2025)我的留言記錄
貴文標題的用的“鏡像”,可是Simulacrum(類像,擬像)?這字在藝術界,尤其後現代主義很愛用,是西方最重要的哲學命题之一,因為它觸及 representation(再現)的危機。
繪畫/雕刻如此,語言學上更是容易以操弄符號直接來取消真實與客觀,流於虛無,以致人們無法確信自己能以語言准確地來“再現”現實。
我們可以這麽理解:“民主主義”與“共產主義“,在思想付諸文字符號後,就已各說各話,衍生無盡的各式解讀,再加上時空變遷,早已不具原初的定義。
到現在還執著於“民主自由“和”共產主義“這八個字的人,其實已掉進一個與現實無關的封閉系统,他們依這兩個名詞的表面意義來建構自己的思想,自我强固意識型態,並以之來制约主體對客體的再現與理解。
格主的近期系列文章已充分演绎了Simulacrum 的陷阱—一種“仿真邏輯”的强化語境,結果就是進一步脱離現實。
我本人亦不認為“綠共”這詞可再現“民主進步黨”的沉淪,但這是呈現給那些認定“共產黨”就是代表罪惡,被這根深柢固語境所制约了人們,一種 “擬像”的語言。
以較容易被了解的類比擬像,來打破另個牢不可破的擬像—民主是神聖的--或許,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鬆動那種對“名詞”的執拗,較接近現實吧?
- 2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5/05/23 07:21可試試馬斯克的GroK。它有點嘍嗦。有一次,特別要它回答精簡一點,它還是洋洋灑灑寫了一頁多。其他如perplexity, claude也可試試。多試幾個,有時它們答案會相差不少。
- 1樓. 刁卿蕙2025/05/22 16:52
When the debate is lost, slander becomes the tool of the loser.
當辯論失敗時,誹謗就會成為失敗者的工具。---蘇格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