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家國同構的倫理結構與對人格權威的順服:再論中國文化傳統
2025/07/22 16:10
瀏覽522
迴響6
推薦5
引用0

藍田先生提出「工業革命前所有文明皆以人治高於法治」的觀點,這在人類歷史上確實有其普遍性。然而,我的重點從來不是要將人治視為中國獨有的問題,而是要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某些深層制度性傾向——例如對人格權威的順服、家國同構的倫理結構、個人對社會網絡的高度依附——如何成為中共極權得以延續與深化的重要文化資源。

這不是「抹黑中國」,也不是「美化西方」,而是針對文化中那些與極權互構的特質,做出必要而嚴肅的反省。

一、順服的對象不同,造就制度意識的差異

中國文化中的服從傾向,往往是指向具體的人(父親、長官、皇帝),而非抽象規則本身。對上級的順從,不是因為其行為合乎法理,而是因為他是「我父」、「我官」、「我主」。這種人格化的權威結構,使得制度與程序成為次要,進而削弱現代法治精神的發展。

而在西方,尤其是受基督宗教深刻影響的社會中,即便權威存在,順從的對象逐漸轉移到某種「超越社會」的抽象原則之上。這不僅限制了權力的濫用,也開啟了制度性法治、普世價值與社會契約的空間。

二、基督宗教與文化背景對制度的潛在塑形力

我之所以常談及基督宗教,並非出於傳教意圖,而是因為它對西方制度文化發展造成了兩項深遠影響:

第一,政治與宗教的二元分離。

在基督宗教中,「凱撒的歸凱撒,上帝的歸上帝」這一命題開啟了一種權力結構的分層,進而防止了價值的全面一元化。宗教信仰與政權忠誠並非必須重疊,這對個人良知的獨立性產生保護作用。

第二,宗教信仰使人有可能超越社會網絡,服從更抽象的倫理律令。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倫理規範深植於親屬關係與人際網絡中,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等格言,皆以社會角色為倫理出發點。而在基督宗教背景中,雖不否定社會倫理,但更強調人在上帝面前的獨立人格與責任。這讓人即便身處群體,也能發展出一種不依賴社會關係的價值判斷能力。而這種能力,是制度信仰的文化根基。

換句話說,西方的順服,更多是服從於抽象的、超越性的原則(如神、法、契約),而不是服從於具體的社會角色或群體壓力。這樣的文化心理結構,使西方社會更容易接受制度至上,而非人治優先。

三、美國縱容中共,是外因而非文化根源

我不否認,過去數十年美國部分資本家與政治精英為追求經濟利益,縱容中共壯大,這值得批評。

這裡也許應該注意一個關鍵人物,美國中國研究權威費正清。恐怕,美國政府對中國的立場,在相當程度上是受到了他的觀點的影響。多年來,我也持續在思考費正清教授的國共立場及其作用。費正清在美國的中國研究學術圈,有一言九鼎的地位,但是,他的觀點與立場究竟有沒有偏頗?他是否值當作為美國中國研究的權威?坦白說,我至今也沒有答案,但是,我還是偏向認為他錯估了中共的性質與存在意義。當六四事件發生以後,有台灣記者(大概是比較偏向國府的人士)問他是否仍然支持中共。這可能帶有質問的味道。而費正清的答覆是說,這就好像夫妻關係,難免會有起伏。換言之,他並沒有因此對中共產生徹底否定的評價。

總之,對美國政府人員來說,長期以來,並沒有一種徹底否定性的評價,因此也就當然可以策略性地處理雙方關係,當美國需要中國壯大時,就援助中國,設法使中國壯大。但是,是否因此培養了一個尾大不掉的敵對勢力,就很難說了。對我來說,我倒是不曾懷疑美國與中國大陸的合作關係。總之,這對中國人民有好處。我對此並不反對。當然,有些大陸人因此很快就開始耀武揚威,這就讓人遺憾了。


但無論如何美國提供的這種「外援」,其實無法解釋中共極權何以在中國社會內部根深蒂固。如果沒有中國社會內部文化上的順服性格、制度無意識、缺乏公民社會的傳統基礎,中共不可能靠外援穩固其權力結構至今。

美國菁英助力中共,是如風助火;但若中國文化中沒有助燃的材料,這場火也燒不起來。

四、文化反省,是真正的自由起點

我並不是全盤否定中國傳統文化,而是認為,若希望真正終結中共極權的結構性條件,就不能停留在表層的反共口號,而必須回頭檢視:是什麼樣的文化結構,使這個政權得以與人民長期共存、彼此適應?

這樣的反省不該被視為自我厭惡,而是對自身文化最深層的負責。畢竟,只有願意直面自己文化陰影的人,才可能創造出真正不同的未來。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6) :
6樓. 魔師帆正東
2025/08/31 13:35
選黨主席承諾!羅智強:停砍年金所得替代率

國民黨立委

羅智強日前

宣布競選國

民黨主席,

今(31)日

拋出「三箭

捍衛軍公教

警消尊嚴」

,包含立即

停砍年金所

得替代率、

要求行政院

依法編足《

警察人員人

事條例》預

算、編足《

軍人待遇條

例》預算。

羅強調,承

諾若當選主

席,一定讓

軍公教警消

不再被污名

、不再被欺

負。

羅智強今天

在臉書發文

指出,軍人

浴血奮戰保

台,警消衝

鋒陷陣守護

人民安全,

公務員肩負

國家政策推

行,教師培

育社會人才

,都是台灣

安定繁榮的

基石。然而

,民進黨執

政卻踐踏軍

公教尊嚴,

污名化退休

軍公教,貼

上「米蟲」

標籤,違反

「信賴保護

原則」與「

法不溯及既

往」,大砍

退休金,讓

年邁的退休

軍公教陷入

「越老越窮

」的困境。

他直言,「

這不是改革

,而是羞辱

!這不是進

步,而是背

叛!」

羅智強強調

,若當選國

民黨主席,

將立即停砍

年金所得替

代率,並以

此作為擔任

立法院新會

期黨團書記

長的優先法

案。他也會

強力要求行

政院依法編

足《警察人

員人事條例

》預算。

本土劇何豪傑帥兒奪獎!意外爆出 外祖父曾輔佐吳敦義

吳主席 是 馬、王 都能接受的人選,是 國民黨內的

最大公約數。

吳敦義主席 應該參選 黨主席 、參選總統 才是 啊!

要相信老母娘是唯一正法
5樓. bill
2025/07/25 13:34
版主把中共及中國傳統連結起來的前提是中國傳統連續一貫且單一封閉, 然而這前提並非事實, 例如五胡亂華前後的中國社會就有很明顯的文化斷層談不上連續一貫, 漢語從漢字起源殷商王朝開始就從未統一成單一語言並不斷受到阿爾泰語系侗台語系苗瑤語系的影響也談不上單一封閉, 版主不斷強調中國傳統被中共極權利用顯然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 然而這種自信似乎讓版主自視高人一等難以接受他人意見, 例如五毛言論大多鬼扯也偶而也有百分之一的正確性不能全盤否定, 更何況不屬於五毛的言論.
4樓. 出岫閒雲
2025/07/22 22:27

藍田先生引述了許多人類學、歷史學的資料,非常博學,佩服!但實際上還是可能犯了幾個邏輯謬誤與論點錯置。

你的回應其實並未正面回應我文章所談的核心問題——也就是中國人心理文化中「家國同構」的內在邏輯如何與極權主義共生的問題。

我從未主張中國家庭倫理是極權統治的唯一或直接根源,也沒有要簡化歷史演變過程。我關心的重點是:儒家孝道文化與社會結構塑造出了一種「服從權威者即是道德」的心理傾向,而這種傾向如何在中共統治下被重新編碼與強化,導致「愛國」與「愛黨」高度重疊,甚至被視為一種孝順的延伸。

3樓. 出岫閒雲
2025/07/22 22:17

現在的問題不是「孔子怎麼想」,而是現代中國人是否仍以孝道式的倫理順從權威、把國家當父親。中共正是利用這種情感,使「不愛國(黨)=不孝」的情緒動員變得有效。

孝道被內化為倫理義務,其核心是「服從長輩」;若國家象徵為「父」,則對國家權威的批判容易被視為道德上的叛逆。這正是極權體制得以穩固的文化條件。

2樓. 出岫閒雲
2025/07/22 22:16

我先簡單回應藍田先生。

即使早期是「族天下」,也不影響我們指出後來歷史發展中,家族倫理逐漸轉化為國家治理邏輯的事實。換言之:你講的可能是歷史起源(起點),而我講的是文化結構(現象)。兩者層次不同。

而你似乎避談當代極權與文化心理間的關係,會把重點模糊化。

1樓. Taiga
2025/07/22 21:40
版主:「順服的對象不同,造就制度意識的差異」

世界各地各有各的文化,它們因環境不同,所以就發展出不同的樣貌。它們之間沒有好壞之分,沒有高下之別。這就好比你有三個孩子,他們秉性各不相同,如果其中一個功課特別好,考上醫學院,成了醫生,這時你天天揪另外兩個的耳朵說,你們倆得好好「反省」啊,你們倆得「直面自己內心的陰影」啊,否則沒有未來啊!你要真這樣做的話,你會毀了另外的兩個孩子,搞不好他們原來可以成為音樂家、文學家,都被你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