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從服從到混亂:中國文化中的服從性特質
2025/07/21 20:48
瀏覽412
迴響2
推薦4
引用0

中國人看似服從,其實服從的並不是規則、原則、制度,而是「人」。這種文化現象在歷史與現代都有深刻的影響,也直接解釋了為什麼在某些情況下看似「很聽話」的集體,到了需要大規模合作的時候,反而顯得極為鬆散、低效、甚至混亂。

一、不是服從命令,而是服從「誰下的命令」

中國傳統社會強調人際關係結構──父子、君臣、師徒、主僕,這些都不是根據抽象規則來建立,而是根據身份、親疏、上下之別。於是,「聽話」不是因為你講的話有道理,而是因為你是我爹、我主公、我老闆。

這造就了一種人格化的服從模式:

只聽我認的那個人(領袖)

不管原則,只講義氣、關係、忠誠

命令的效力不來自規則,而來自人

這樣的文化特徵,在面對小團體或私人關係時可能有效,但一旦規模放大,服從對象多元、指揮層次複雜,問題就出現了。

二、軍隊最能看出「人格服從」的問題

西方的制度型服從:

以艾森豪將軍指揮諾曼第登陸為例──他能協調來自美、英、加等國數十萬人、數千艘艦艇與飛機的行動,靠的不是人格魅力,而是高度制度化的軍令系統與跨軍種協同程序。人們服從「計畫本身」、「作戰原則」,而不是服從艾森豪這個人。越是龐大的集體,就越需要這種制度型服從。

中國的領袖型服從:

反觀中國歷史,無論是抗戰時期、軍閥時代,甚至解放軍早年,「人盯人」式的服從仍然是主流。例如:軍閥們只忠於自己的老闆,不聽中央指揮;軍隊之間缺乏協同,彼此防備多於合作;高層內鬥延伸到軍中,一令多解,甚至互相殘殺。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內部「自己人打自己人」的事件,屢見不鮮。不是不服從命令,而是「命令出自誰」才是決定因素。

三、為何制度服從難以建立?

這背後其實涉及文化與政治傳統的深層因素。這包括權威人格化的傳統:傳統儒家文化中,「君父一體」式的上下關係深植人心,使得權威總是依附在具體人物身上,而非制度之上。法律與制度的非中立地位:中國歷史中,法令往往是統治工具,而非保障公共秩序的中性原則,人民學到的是「看人行事」、不是「依法而行」。缺乏公民意識訓練:長期以來,國民教育重人情而輕規則、重忠誠而輕原則,這使得人們在面對集體行動時,難以形成自律與協同。

四、這種服從模式的危險性

表面上服從、實則混亂,是人格服從最大的問題。它容易導致以下後果:一旦領導者垮台,系統立刻失靈;多個領導之間難以整合,各自為政;缺乏制度訓練,難以建立真正的合作秩序;在外部壓力或危機中,內鬥大於抗敵。

我們看到的不是「缺乏紀律」,而是錯置的紀律:有紀律,但只對特定對象──而非對整個系統或任務本身。

五、今天的中國,也仍然面對同樣問題

在今日的中國社會與政治體系中,這種「對人不對事」的服從依然根深蒂固:官場講的是「聽誰的」而不是「按照規章」;職場上人們看的是「你是誰的人」,不是「你是否對事有貢獻」;軍中講的是「核心」與「絕對忠誠」,而非任務導向、專業協同。

這種文化即使在高科技與大國夢的包裝下,也無法真正推進制度化、現代化的治理與行動力。它終究會成為阻礙中國邁向現代社會的無形鎖鏈。

結語:制度的服從才有未來

中國的問題,不在於人們不願服從,而在於服從的對象主要是人,是特定人。也可以說,對中國人來說,權威只繫於具體的人,而很難繫於抽象理念。這就限制了服從的範圍。

當我們學會服從原則、程序、公共利益,而不是服從某個人、某個「領袖」、「大哥」時,才有可能走向現代社會真正的合作與秩序。

按:

中國社會的大集體,很難表現出良好、有高效能的集體紀律,很可能主要問題就是出在上述這種服從的特質。而且,這種特質背後很可能關聯到更一般性的態度問題,可能涉及一般中國人對抽象規則的態度。一般中國人重視直覺、直觀感受,對抽象規則較缺少感受性。抽象規則往下傳達,底下會演變出各種極不同的實際操作。從而,整體來看,就可能顯得混亂、不統一。所以,中國要真正展現出大國的力量,往往只能藉著對指令的簡單化,以及高壓的方式。這種統合狀態缺少韌性,容易在外力打擊下崩潰。明朝末年面對流寇與後金的挑戰,帝國大體就因上述問題而崩潰。

有誰推薦more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 :
2樓. bill
2025/07/22 09:09
工業革命前所有國家民族都是人治高於法治, 人治高於法治不是中國文化特色而是古代文化特色, 版主顯然很執著於把中共極權歸咎於中國傳統, 與其將中共極權歸咎於中國傳統倒不如歸咎於美國菁英階層更合理, 因為美國菁英階層四十年來縱容中共偷竊大量科技發展經濟才能鞏固極權統治至今, 版主與其沒完沒了攻擊中國傳統還不如去罵一罵美國.

批判不是全盤否定,而是理解文化如何被利用

我們可以愛護傳統文化中的藝術、文學、哲學,但這並不妨礙我們指出其中也有不利於現代民主與自由秩序的部分。中共之所以能長期維持其極權統治,並不只是靠暴力與科技,更仰賴某種深植人心的「順服習性」與對權威的情感認同。舉例而言:

中國人往往對「官」與「父」有類似的情感認同,這種父權文化使得反抗權威變得道德上困難。

與此對照,近代西方的法治精神,則建立在對制度的信仰,而非對領袖的崇拜。

中共之所以能藉由「黨就是母親」、「聽黨話、跟黨走」等口號滲透人民生活,是因為這些話語深深鑲嵌在中國古老的權威結構之中。

也因此,我的批判不完全是說要將中共極權「歸咎」於傳統文化,而是指出它如何「借力使力」,將傳統中有利於極權的部分放大再生產。

出岫閒雲2025/07/22 15:01回覆
1樓. 14
2025/07/22 06:07
皇帝 總統 制度 生養你的 都是人

你打小聽是不聽你老爸的話嗎?

他是一家之主

你老爸聽不聽他老子的話?

你從小是在你老爸的淫威打罵之下長大的嗎?

你家 是行無為而治?

天地君親師 都是狗屁

什麼是監護人?

現任總統 是在他鄙視認為是災難的憲法之下 拼命營的四成選票才當的選總統?

他聽不聽憲法 聽不聽最高民意立法委員的話?

你腦子錯位亂78遭

皇帝 總統 制度 生養教育你的 都是人

別東扯西拉 跟流氓綠黨一樣更甚 牡係款

君主 民主 是因服從亂 還是不服從亂?

如何導治 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