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看大陸小說談“中醫”
2022/06/26 15:29
瀏覽1,575
迴響4
推薦9
引用0



之前寫了篇有關中醫的雜談,對中醫稍稍寫出我個人的感想,其中有些是語帶批評。最近,碰巧看到一部大陸的網路小說“中醫許陽”,寫得很好,很感人,是以中醫師為主人翁的大陸小說裡最吸引我的一部。



大陸網路小說裡,以中醫師為主人翁的還真不少。可惜,絕大多數一看就知道是亂編,寫作者並不懂中醫。不過,這部”中醫許陽“卻不同,作者顯然是個真懂中醫的人(應該他本人就是一位中醫師,而且不是混字號的)。他不僅真懂中醫,而且是真正擁抱中醫、對中醫有深切期許的一位。他的小說與其說是在通過幻想來尋求個人心理滿足,不如說是一種文化批判與反省,乃至自我期許。



他的小說裡也用到“開外掛”的科幻/靈異情節。所謂“開外掛”本來是指某些人利用電腦技術專門針對電腦遊戲進行一些修改後,達到充分有利於自己玩遊戲的作弊程式,但是,在幻想小說裡,這可能是對某人的人生進行的改變,也許是讓他獲得現實中沒有的、不尋常的知識、技術、經歷。雖然這種幻想有可能削弱故事的張力,但是,這部小說其實主要是想凸顯中醫在中國的困難、委屈處境,以及主人翁想要突破困境,為中醫開出燦爛前景的奮鬥歷程,而開外掛可以讓奮鬥歷程呈現更多階段性的變異。



小說作者顯然是個極睿智、有寫作才華的寫手。他刻畫當前中醫的委屈處境,非常讓人有感。即使他只是偶爾簡單幾筆述及男女之間的微妙情誼,卻也是非常動人。不過,這是題外話,我還是簡單介紹一下他關於中醫的一些說法,並提出我的一些聯想。



作者以主人翁的口吻,或者以旁白的形式,寫下許多對中醫的想法。



“经验医学,就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经验。师父用这个药治疗这个病,有效。他就把这个经验传给徒弟,徒弟以后也这么治。而循证医学对此是不信任的,为什么?因为你没有足够证据去证明。你只有单个的病例,并没有足够多的客观的临床证明。你用这个药治这个病,有效率是多少?治愈率是多少?不良反应有多少?你没有完整的临床记录,你没有足够的证据。所以循证医学一直觉得经验医学是不靠谱的,因为你传承下来的经验,万一要是错了,怎么办?所以必须要通过他们的临床论证,找到足够证据。“



”循证医学,很科学,有足够的临床实验做支撑,有对照有对比有实验数据,也有理论指导,这个结果,西医是承认的。“



"我对循证医学没有意见,对经验的质疑是有必要的,是应该要找足够证据来证明疗效,这个思路是很正确的。循证医学是个好东西,中医也应该用,但它在中医这里却出现了偏差...。“



”中医是治证的,不是治症的。“(按:這裡“證”似乎指“病因”,相對於症狀而言。“治症”應該是指“症狀”治療;“治證”則是指針對“病因”進行治療。)



”你(西醫)都否认我(中醫)理论了,然后还让我怎么证明?我说理中汤是治脾胃虚寒的,你告诉我,这个世界不存在脾胃虚寒,请你另外证明。你让我怎么办?这就是最典型的废医验药,全盘否定中医的理论,然后按照西医那一套来验药,能验出结果吗?“



”不是中药无效,你不懂中医理论怎么用中药啊?“



”就算你治好了,西医也是不承认的。因为单个的治愈病例,没有循证医学做支撑,原因是一样的。“



”想用中医救人,你就必须要有中医思维。你想用西医救人,就必须要做一个正经西医。”



”这个世界就是因为不同才会精彩的,而你这种强行结合不是更强了,而是更差了,你是在消灭中医,消灭这种因为不同而产生的优势。“



”中医要想复兴和崛起,只要一条路,也只有两个字,那就是疗效!也只有疗效!“



”这个民族,总有埋头苦干的人,也总有拼命硬干的人,总有为民请命的人,也总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场战争没有赢家,有的是只是前赴后继,不计生死。“



以上是小說作者表達地當前中醫的處境,以及作者自己的中醫的看法與期許。讀者很容易被感染,而對中醫的處境產生很深的同情。不過,我認為問題恐怕不能就這樣放過。我偏向認為中醫的處境其實是更嚴峻的。容我慢慢鋪陳我的想法。



容我試先從”療效“這個話題說起。



以”療效“為基準(來評價中醫或西醫),這種主張大體是可以接受的。問題是,我估計中醫也正是因為”療效“問題而漸漸被輕忽。相對於中醫,西醫絕不是一開始被引進中國就普遍被中國人所接受。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清朝康熙皇帝使用了奎寧丸治好了瘧疾。這個藥是由西方傳教士建議並提供的。但是,這個過程也並不是那麼平順的。開始的時候,大家還是很抵制西醫、西藥的。最後勉強試用,卻證明療效極佳。



但是,西醫並不是從此以後就能夠受到中國人普遍的接納。清末義和團鬧事,部分是拿西洋人在中國進行的醫療過程說事。有些過程被描寫為殘忍、血腥、惡意,以致激起民憤。



但是,事態很快就被扭轉過來。接下來更多的治療病例顯然證明了西醫的療效,而使得民國政府開始重西醫而輕中醫。我還記得,在約70年代中,名中醫師董景昌(?)因為抗議對中醫不利的法令而絕食自殺身亡,震驚台灣社會。只是,時過境遷,中醫還是照樣日趨下坡,大勢難挽。



這種趨勢對中醫確實不利,但是,一般人絕不是明知中醫療效好,卻偏偏要拒絕中醫。在此,我只能舉一些比較醒目的例子來稍作討論。在19世紀末,馬偕醫生來台灣傳教,而以治療牙患為號召手段。結果,吸引了廣大的就醫者與信眾。其實,馬偕並沒有醫師的專業資格,但是他循西醫的模式展開醫療服務,包括幫忙拔牙、治療腳瘡等,效果顯然很好,所以讓大眾信服,甚至因此接受了他的傳教。後世有許多人紀念他,也都尊稱他為馬偕醫生。



再舉一例。在20世紀初,日據時期的台灣,日本政府引進奎寧藥物,種植金雞納樹,以治療瘧疾;此外,還採取了若干現代化的公共衛生措施,於是在20年代,台灣死亡率明顯開始下降,並且長期持續。這裡,也許已經不完全是醫療的效果,但顯然也還是包括(廣義的)西醫醫療與知識效果,特別是對傳染病的防治。總之,西醫在台灣很快就打開了局面,贏得了信賴。而促使死亡率下降,可能也是使得當今相當多台灣民眾對日本殖民抱持好感的因素。需知,早期的死亡率下降,主要是非老人的部分。早期的死亡率下降,很可能意味著減少家庭的悲劇(人口轉型後期,死亡率下降可能比較是讓老年人變得更長壽,這意義可能不同)。



我的意思是:西醫在華人世界得以普及,並且佔據優位,主要理由恰是出於它的實際療效。療效關乎生死、關乎身體的痛苦,即使是底層的人民,也不會對此無視。他們會用實際就醫行動來做出他們的選擇。中醫的沒落主要是由此而來。即使有像義和團裡的一些人有肆意曲解西醫醫療的嫌疑,但是,這種人畢竟是極少數,最後,多數人還是走進了西醫的診室。



當然,西醫還有一套現代化的制度與之搭配,譬如醫院的組織,衛生所的設置、對健康相關的知識傳播、對流行病的整套防治體系等。重要的是,這些制度必須能夠和西醫的醫療理念配合。中醫的某些技術(譬如診脈)可能比較難客觀化,致難以轉化為制度(譬如如何設定醫師資格),或者通過制度來執行(譬如對醫療行為的管制)。



醫療歷程“客觀化”的可能性,影響中、西醫發展的可能性,也包括其知識、技術累積進步的可能性。從長遠來看,中醫發展停滯,西醫卻得以快速前進。



在此,客觀化的可能性還和“循證”(evidence-based)的可能性有關。作者表示贊成循證醫學,但是,能不能客觀化顯然會影響證據取得的可行性。中醫的醫療歷程難以客觀化,也就限制了循證的可能性。



作者似乎抱怨西醫在評價中醫的時候,應該依循中醫理論,如果是“废医验药”(否認中醫理論,逕行依據西醫理論檢驗中藥),全盘否定中医的理论,然后按照西医那一套来验药,能验出结果吗?他顯然認為如此對中醫並不公平。



但是,既然強調的是療效,要證明藥效,是不是也就應該從能不能痊癒為判準?至於究竟有沒有所謂“脾胃虚寒”這回事,難道不能由病患身體是否健康作為最後的判準來檢驗?病患如果絲毫沒有不適,似乎沒有理由硬要加給他“脾胃虚寒”之類的診斷。



也許有些疾病屬於隱患,並不是頃刻間會顯露。這的確會造成檢驗效果時判斷失誤。但是,如果真有這種情況,還是可以明確指出來,可以在檢驗過程裡加上時間的考慮啊!就好像抽煙會導致癌症,那很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情。但是,西醫並沒有否認這種可能性啊,事實上,這套因果命題還是由西醫提出的。



所謂循證,其實應該進一步說就是科學哲學裡討論的”實證主義”(positivism)精神。但是,一則,實證主義精神並不只是像作者所提到的那種眼光狹窄的檢驗做法;再者,實證主義的主張內容其實經歷長期的變遷(譬如19世紀有孔德的實證主義;在20世紀初又有維也納學派的邏輯實證主義;晚近則有所謂“新實證主義”),並且在西方經受到如詮釋學派、批判理論學派的嚴厲批評。



我不知道所謂西醫究竟是否因此也在檢討他們既有的實證主義思維模式,但是,實證主義本身其實是有可能被寬泛化解釋的,也就是不那麼呆板地去進行“循證”。從而,中醫應該也不是因此命定要被誤解、被貶低的。重要的是,要“論證”某種學說或技術的有效性,總是要努力提出一套能夠說服人的論據(包括批評經驗檢證如何不足的一套說法也需要提出論據),這個論據(不一定是經驗證據,而也可能是理論依據)本身至少要有高度的邏輯性。否則,就只能繼續牢騷滿腹,而終究難以被世界親睞。



要討論的層面很多。這裡無從真正深入,暫時就此作罷。我最要感慨的是,如果我們的某些原有文化確實優秀,卻因為西方勢力大而遭受不公平打壓,我們當然應該起來抗議,努力把不公平的情況扭轉過來。如果有人為此做出貢獻,我們大家也應該給予掌聲、鼓勵。最怕的是,我們終究還是掉入一種情感陷阱:為擁抱既有的事物,堅持走入誤區或堅持留在誤區裡。



這位作者非常有才華、非常聰明。但是,他的聰明如果是使他更容易找到說服自己堅持留在誤區的理由。那麼,這種聰明就反而誤了自己,甚至也誤了他人、誤了文化發展契機。



中醫需要為自己提出有效性的論據!“有效性”並不只是指“療效”,可以是更廣義的效度(validity)概念。但是,這個概念如何解釋,又如何被實現,也需要由中醫自己來清楚告訴大家。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時事評論 公共議題
自訂分類:時事評論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4) :
4樓. Taiga
2022/07/02 19:07
版主:「這位作者非常有才華、非常聰明。但是,他的聰明如果是使他更容易找到說服自己堅持留在誤區的理由。那麼,這種聰明就反而誤了自己,甚至也誤了他人、誤了文化發展契機。」

在西醫在流傳到世界各地以前,世界各地都有他們自己的傳統醫學,如印度有印度的醫學,阿拉伯有阿拉伯的醫學等等,在不同的環境下發展出來的東西,會各擅勝場,目前西醫在某些方面是領先很多,但其他地方的醫學並非一無可取。

版主不管是在討論政治或宗教或醫學,都以西方代言人的姿態出現,而且非常高傲,一副「我教你你還不聽」神情,真讓人啼笑皆非。譬如「他的聰明如果是使他更容易找到說服自己堅持留在誤區的理由。」這是什麼話?我不懂你為何一口咬定他是「站在誤區」裡頭。「誤了自己,誤了他人」?不客氣地講,干你屁事!「誤了文化發展契機」?他一個人會誤了文化發展契機,這麼大的一頂帽子,他戴得起嗎?
3樓. Taiga
2022/06/30 22:18
韓劇《大長今》主要就是在宣揚韓國傳統的飲食文化和醫藥文化。由該劇看起來,韓國人顯然有意要振興韓醫,韓醫和漢醫差距不大。中國大陸隨著經濟的日趨發達,傳統文化的復興屬必然之事,但必須假以時日。

話說我大學時,突然對「禪坐」發生興趣,有空時就練習之。有一日感冒,半夜睡不著覺,乃起床坐禪,打算乾脆不睡坐到天亮,過了約莫一個小時,忽然身體前後搖動,我沒有心理準備,嚇了一跳,慢慢地搖動停了下來,我倒頭睡著了。第二天早上醒來感冒好了,覺得呼吸很「深長」,覺得空氣可以直達小腹,上大號時,拉出了從未有過的那麼多的排泄物,而且是黑色的,據說就是所謂的「宿便」。

因為這個經驗,我對中醫裡的「經脈穴道」等等「沒有科學依據」的東西(人體解剖是看不出有所謂的「經脈穴道」這一類的東西),我是相信的。
2樓. 狐禪
2022/06/27 09:43
但是中醫 不科學(這是事實)不代表不好,不代表沒用。這也是反中醫者說錯之處。一個病人,給十個中醫看,會得到一致的結論和處方嗎?這才是問(謎)題所在。
1樓. 狐禪
2022/06/27 09:39

不呈現 失去療效 的統計和其緣故何在,是中醫的另一個巨大盲點。西醫並沒有忽視中醫的經驗,且找到原因何在。最好的例子就是 按時辰服藥,因為免疫系統的運作是有日夜週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