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4/24在亞美尼亞(Armenia)大屠殺106周年之際,正式認定1915年發生的此一悲劇為「種族滅絕(Genocide)」,是首位美國在任總統做出這樣的宣告,這個宣告其實不意外,拜登2020年競選時便已承諾;對發生在一百多年前事件的宣告,其實連遲來的正義都算不上,但拜登此舉,不可避免的立即引發土耳其怒火,土國外交部表示,不接受外國人教訓土國歷史;美國也立刻關閉在土耳其三個城市的領事館兩天,不難看出此事件背後之複雜難解。
亞美尼亞是位在高加索(Caucasus)南部的一內陸小國,儘管幾個月前,曾因領土問題,跟其鄰國亞塞拜然(Azerbaijan)兵戎相見,其實仍是國人最陌生的國度之一,個人對亞美尼亞一向關注,源自多年前旅遊時一段偶然的經歷;2001年四月杪至荷蘭阿姆斯特丹旅遊,特別抽空到海牙一遊,會去海牙主要想去看看國際法院,念頭是中學歷史課本上所提,民初元老外交家顧維鈞曾任國際法院法官及副院長一事;沒想到當天在國際法院大門外,卻看到意外的一幕,有人紮營抗爭,雖然人不多,兩頂帳篷,貼了一些標語,但在國際法院重地抗議,似閻王面前耍大刀,是有甚麼深仇? 頗令人驚奇;但抗爭者口操流利英文,態度誠懇,帶點祈求眼神,那一幕儘管已是20年前的往事,仍深烙腦海,令人印象深刻。
但對抗議標語說「Turkey must be tried. (土耳其需被審判)」一事,則沒甚麼概念,其中一個個子不高的成員,耐心跟我們解釋他們抗爭的理由,隱約聽出他們來自亞美尼亞,在控訴土耳其一戰期間,屠殺了他們無數同胞,之後並且拿了一份文件,要求我簽名支持;事情來得有些突然,但對背景一無所知,連亞美尼亞在哪裡都不很確定,我只能回說「對事件並不了解,不便表示意見。」,不難看出他失望的表情。
後來才了解,一戰期間,鄂圖曼帝國對其轄下的亞美尼亞人屠殺,並強制實施種種不人道的措施,造成大量亞美尼亞人死亡,史家估計從1915年至1923年,死亡總數約在100~150萬;現在亞美尼亞的人口三百萬,150萬人已近半數,即使加上散居世界各地,總數估計約800萬的僑民,150萬也幾乎達20%;專家一般認為,亞美尼亞大屠殺是20世紀第一個種族滅絕事件;一戰後鄂圖曼帝國走入歷史,其繼承政權(Successor State)的土耳其政府,拒絕承認這事件是由官方發動的預謀屠殺,一般認為土耳其之所以頑強否認,是擔心相關賠償問題;加上土耳其位居亞歐交界,戰略地位重要,國際之間縱橫捭闔,大國都以本身的政治利益考量為先,對土耳其多所忌諱,得過且過;截至目前,加上美國,雖然已有32個國家承認其為「種族滅絕」,其中包括美、加、英、德、法及蘇等大國,美國也有49個州承認,多處立有紀念碑。
亞美尼亞可說是個命運多舛的古老小國,其實其歷史可以追溯到紀元前六世紀,歷史上亞美尼亞曾經強盛過,疆域也遠超過今日的大小,一度包括今天的高加索和土耳其東部的廣大區域,後來在外族入侵和壓迫下,領土不斷縮小,1922~1991成為蘇聯旗下的加盟共和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宣告獨立,目前面積約是台灣的五分之四,人口約330萬,首都葉里溫(Yerevan)。
亞美尼亞信奉東正教,屬廣義的基督教,西元301年就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是世界第一個將基督教定為國教的國家;聖經裡大洪水之後的諾亞方舟,其登陸地點,傳說就位在葉里溫之南60多公里,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伊朗交界附近的亞拉拉特山(Mt. Ararat),海拔高達5165公尺,該山也是亞美尼亞人心目中的聖山,一直是國徽中的圖案,但主峰其實在土耳其境內。
亞美尼亞現在的人均所得(Per Capita GDP),世界第一百名左右,不是很突出,但其科技底子其實還算紮實,電腦設計自動化(EDA)的美國大廠Synopsys及Cadence,其軟體是全球積體電路(IC)設計不可或缺的工具,重要性不言可喻,這兩家公司在葉里溫都設有規模5~600人的分公司,專注研發;另外俄羅斯曾創下米格機神話的米高揚設計局,米高揚本人即出身亞美尼亞。
國際無道義,從亞美尼亞的「種族滅絕」事件,不難看出。
▲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人口超過一百萬,遠處白雪皚皚的兩座山,分別為小(Little,左)及大(Greater,右) 亞拉拉特山,卽為聖經中大洪水退後,諾亞方舟的登陸點,被視為亞美尼亞的聖山,但其實頂峰已在土耳其境內。(摘自Wikipedia)
▲亞拉拉特山腰,一座始建於西元七世紀,目前樣貌是1662年改建的霍爾維拉普(Khor Virap)修道院,是亞美尼亞遊客最多的朝聖地點,亞美尼亞國家教會創立者-啓蒙者格列高利(Gregory the Illuminator),之前曾被拘禁在此地14年,亞美尼亞是世界上第一個定基督教為國教的國家;該修道院距離現在亞美尼亞、土耳其邊界,只有一百公尺。(摘自Wikipedia)
▲2001年到荷蘭旅遊,當年照片翻拍,亞美尼亞人在海牙的和平宮前,紮營抗議土耳其屠殺其無數同胞的場景,所懸掛布條隱約可見Turkey must be tried字樣。
▲荷蘭海牙的和平宮(Peace Palace),是聯合國下轄國際法院所在地,聯合國另一下轄的仲裁法院也在和平宮,亞美尼亞人紥營抗議處為照片下方大門右邊。(摘自Wikipedia)
▲1922~1936年,外高加索聯邦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位置圖,該共和國是蘇聯的初始加盟共和國之一,蘇共歷史上著名的領導人史達林即出身喬治亞,1936年之後,彼此貌合神離,分裂成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共和國。(摘自Wikipedia)
▲亞美尼亞的放大位置圖,是個不靠海的內陸國,相鄰國家包括喬治亞、亞塞拜然、伊朗及土耳其,首都為葉里溫。
▲左邊為蘇維埃亞美尼亞(1936~1991)時期的國徽,右邊則為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後的國徽,亞拉拉特山側影都出現在中央位置,不難了解該山在亞美尼亞人心中聖山的地位。(摘自Wikipedia)
▲▼葉里溫一座小山上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廣場空拍圖(上),其中12片板狀圍繞的圓形建築,代表亞美尼亞被土耳其奪走的12個省份,圓形建築中間有盞終年不熄的永恆之火(下)。(摘自Wikipedia)
▲2021/4/24紐約曼哈頓舉行的紀念亞美尼亞種族滅絕106週年遊行。(摘自網路)
▲洛杉磯市中心北方約16公里處的格倫代爾(Glendale)市容(上),洛杉磯是亞美尼亞海外僑民的大本營之一,2017年的統計約有22萬人,其中1/4住在格倫代爾,不只市議會亞美尼亞裔居多數,也出過多位亞美尼亞裔市長,跟小台北、小東京一樣,格倫代爾是小葉里溫。(摘自Wikipedia)
▲格倫代爾的亞美尼亞式主座教堂,該教堂也是美加地區的總堂。(摘自Wikipedia)
▲▼格倫代爾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碑(上),另外洛杉磯市中心東方約13公里處的蒙提貝羅(Montebello),有居民6.2萬,38.3%是亞美尼亞裔,該市的Bicknell公園,也立有另一座亞美尼亞種族滅絕紀念碑(下),蒙提貝羅距離有小台北之稱的蒙特利公園市不遠。(摘自Wikipedia)
- 15樓. 被困在城堡裡的長髮公主2021/08/12 11:18
- 14樓. 1/22021/05/08 17:20
感謝您分享這個對台灣人來說,非常陌生的歐洲小國。多年前,我只從吸血鬼與狼人的電影中知道亞美尼亞這個國家,沒看電影還不知道。當然,去年他們與亞塞拜然的衝突,讓我們很多人更認識了他們,而我也從近幾年的化石研究中,為了瞭解高加索地區才知道地圖上的他們,儘管如此,對他們依舊是陌生的。
今日從您的介紹更了解了關於他們的一些歷史,真的是很棒的資訊。
謝謝1/2;高加索種族宗教複雜,其實自古以來就兵燹不斷,上個月(4/23),國家音樂廳來了個出身南奧塞提亞(South Ossetia)的俄羅斯女高音,南奧塞提亞大概絕大部分台灣人都沒聽過,是個未被世界大部分國家承認小國,人口才七萬多人。
南奧塞提亞的祖先是阿蘭王國(Albania),就是史記大宛列傳中提到的奄蔡,三國時代魏略西戎傳也説:「又有奄蔡國一名阿蘭,皆與康居同俗」;阿蘭王國後來在13 世紀,被蒙古征服,其中約有三萬人被徵召,東遷北京一帶,成為蒙古皇帝的親衛軍,也參加征服南宋之戰,與中華民族關聯之多之早,超乎我們想像。
我正在寫一篇「來自陌生國度的女高音(暫定)」的格文;除了南奧塞提亞,高加索還有兩個類似地方,Abkhazia及Nagorno-Karabakh,前者及南奧塞提亞,就是2008年俄羅斯進兵喬治亞的起因;而後者也是不久前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兵戎相見的起因。
Charles Lin 於 2021/05/16 11:40回覆 - 13樓. 環保阿嬤金鳳姨2021/05/03 15:05午安
輕輕的寫下一紙問候,淡淡的灑落一份牽掛,悄悄的送您一份祝福,願我的好友幸福安怡,心情好好,快樂多多!^
感謝環保阿嬤,祝福平安順利。 Charles Lin 於 2021/05/04 16:05回覆 - 12樓. Retiredbum2021/05/03 11:53我旅居美國紐約皇后區時,住所巷口不遠就有一座亞美尼亞教堂,教堂門口立了一塊大碑,上面鏤刻這段歴史。謝謝Retiredbum兄。
根據資料,美國約有50萬亞美尼亞僑民,除了格文所提加州,美東的紐約和波士頓也有不少。
另外俄羅斯的亞美尼亞僑民約有120萬,主要應是亞美尼亞當初是蘇聯旗下的加盟共和國。 Charles Lin 於 2021/05/04 16:04回覆 - 11樓. Taiga2021/04/30 22:25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是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帝國,其立國時間相當於中國的元、明、清三朝加上民國初年。
亞美尼亞是帝國轄下的一個少數民族,位在帝國東北和俄羅斯接壤。十九世紀末廿世紀初年,帝國走衰,被稱為「西亞病夫」,和當時的大清帝國的「東亞病夫」東西遙相呼應。
見帝國搖搖欲墜,亞美尼亞人趁機爭取獨立,獲得旁鄰俄羅斯帝國的支持。為了懲罰亞美尼亞人和確保邊疆安全,帝國政府強將亞美尼亞人流放,流放地在帝國的米索不達米亞平原,雖是平原,實是沙漠不毛之地(有水的好地方早有阿拉伯人居住)。
這個強制流放的過程餓死、凍死、病死不少人,這就是所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
就亞美尼亞人的觀點來看,當然該抗議、該示威、該爭取世人同情。但就土耳其人的觀點看,你們勾結俄羅斯要造反,把你們流放已經夠客氣了。
所以有人說,「國際政治沒有對錯,只有輸贏。」亞美尼亞人押寶俄羅斯,認為俄國基於同屬基督教的情誼,應會幫助他們,結果並未實現。今日台灣的台獨份子將賭注全押在美國身上,我們會走向亞美尼亞之路嗎?靜待下回分解。謝謝Taiga詳細資料,尤其最後幾句,更值得令人深思。
誠如所言,國際政治無所謂對錯,無所謂正義,各國考量的是輸贏,利我與否?久遠的不談,20/21世紀的庫德族、賓拉登(蘇聯入侵阿富汗)、伊拉克海珊(兩伊戰爭)等,都是「有利待之若上賓,無用棄之如敝屣」的例子,歷史斑斑可考。
今天新聞都有報導,台灣難得登上「經濟學人」的封面,標題確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這個形容並非我們所期待的印象,似乎也不是民眾對當前情勢的感受;經濟學人並不是八卦刊物,文章有其一定程度,雖然也不能說全無謬誤之處,當然我們也希望「經濟學人」說的不是真的,但目前台灣也確實在十字路口,如果一旦選擇錯誤,後果確實堪憂。
Charles Lin 於 2021/05/03 20:42回覆 - 10樓. 花鼠妹2021/04/30 12:52
- 9樓. 花鼠妹2021/04/30 12:49
非常贊同7樓的觀點.
多數的國人對亞美尼亞這個國家很陌生,提供2012年在土耳其東部旅遊所與亞美尼亞相關的照片.
第一張的教堂位於土耳其東部汎城(Van)的Akdamar島上.
第二、第三照片是舊時亞美尼亞的古都阿尼(Ani),距離卡爾斯(Kars)約50公里處.
謝謝花鼠妹珍貴的照片。
我特別去搜尋Ani,Kars及Akdamar相關資料。
雖說亞美尼亞也信奉東正教,但教堂形式,跟有火焰或洋蔥頂的俄羅斯東正教堂,是有不小差異;15世紀末葉,莫斯科大公娶了東羅馬末代皇帝的姪女,自此之後,俄羅斯統治者開始以東羅馬繼承人,東正教守護者自居,將莫斯科視為繼羅馬、君士坦丁堡之後的「第三羅馬」。 Charles Lin 於 2021/04/30 14:08回覆根據資料,一戰之後,戰勝方的協約國,與戰敗的鄂圖曼簽了塞爾夫條約(Trety of Sevres),花鼠妹去過的汎城((Van)及Kars等土耳其的土地,都要還給亞美尼亞;但土耳其的凱末爾帶領土耳其民眾大力反抗,最後成功了,還簽了洛桑條約,前面的塞爾夫條約被完全推翻,對亞美尼亞而言也是一場夢一場空。 Charles Lin 於 2021/05/04 16:22回覆 - 8樓. 安歐門2021/04/30 12:32
人類世界,從來沒有正義,只有弱肉強食,燒殺擄掠,
美國、俄國、中國、英國、法國、、,都一樣貨色,誰也別說誰。
大概可以說是五十步笑百步,一丘之貉。
另外,拜登身為美國歷史上第二位天主教出身總統(第一位是甘迺迪),應該也有兩黨間,搶佔道德高度的考量。 Charles Lin 於 2021/04/30 13:17回覆 - 7樓. BJ周2021/04/29 22:23
亞美尼亞是20世紀3大種族屠殺案之一
可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並未承認此事
因為土耳其跟亞美尼亞之間的歷史相當複雜
不像日本侵華的南京大屠殺那麼簡單
而美國近期做出正式認定也並非為了正義
原因是土耳其跟俄國走得太近造成威脅
美國也有滅絕印地安種族的惡跡紀錄
譴責土耳其實在是項莊舞劍罷了
對亞美尼亞人也起不到甚麼實質作用
至於認定屠殺的多是西方列強
也多是基於利益才會出聲
謝謝BJ精闢的亞美尼亞種族滅絕補充資料,國際無道義,都是以本身利益考量,這也是活生生的例子。
亞美尼亞大屠殺,如妳所知,亞美尼亞原屬鄂圖曼帝國,一戰時鄂圖曼加入協約國,宗教的不同,本就有嫌隙,加上政府懷疑亞美尼亞是一戰同盟國-俄羅斯的內應,成見日深,終致大屠殺的發生。
如格文內提到,截至目前 有32個國家,承認亞美尼亞清洗,是種族滅絕事件,絕大部分是西方國家,倒是俄羅斯,本身也是當事國的對立方,早在1995年就已承認。 Charles Lin 於 2021/04/30 13:13回覆 - 6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21/04/29 21:25二十幾年前我隨台灣的第一個旅行團去過,也遠遠的看到高山上發現諾亞方舟的地方(已是土耳其境內)。經過該區斷層裂谷公路時,通過一大段從「火山玻璃」區開出的路,還撿回了好幾塊「火山玻璃」。20多年前就已去過亞美尼亞,那您是這方面的先知,以前未曾聽過「火山玻璃」。
跟台灣半導體業關係匪淺的Cadence及Synopsys,大概十年前就去了;電子時報的黃欽勇社長,是電子業策略規劃専家,多年前就去過亞美尼亞考察電子業,跟政府高層有所接觸,米高揚出身亞美尼亞一事,最早就是聽他說的。 Charles Lin 於 2021/04/30 13:06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