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下旬滑倒後,西醫看片子脊椎並無明顯新傷,建議我服用止痛藥並休息即可。我持續看中醫針灸,然而 6 週過去,雖然無動作時並無疼痛,但行走步數有限,每日大約四千步左右、臗部和下背部就會明顯不適或疼痛。在美的小犬覺得我恢復的進度緩慢,建議我嘗試進行「自費物理治療」。
(因為 NZ 不像台灣有全面健保,除了部份醫療項目如骨折等以外,一般不至於危及生命的治療均需自費。我家兩犬在 NZ 均遇到很好的物理治療師,因此向來鼓勵我嘗試。不過一來習慣了健保的低收費,二來在退休前工作繁忙,我之前遲遲未聽從兩犬的建議,直到 9 月初、、、)
小犬在網路上幫我找了三家評價不錯的治療所,我自行篩選後,找了一家離家較近,搭一般公車即可到達的治療所,於是開始了每週一次「徒手矯正」,兩次「運動治療」的復健過程,一晃眼到今天已經進行到第 9 週了。由於我自國一時發現筋骨問題,算算到現在已經過了四個甲子;經過治療師的耐心治療,進展雖不(可能)快速,但每日行走步數已經倍增至八千步以上,筋骨問題不再太過影響一般生活起居,實在很慶幸。
由於這段期間時常搭公車,遇到一些未曾遇過的奇人軼事,在此紀錄下來。
見聞之一:等等我姐
這天結束了徒手治療,正慢慢往公車站牌走去;感覺身旁有一陣風吹過,原來是一位看來頗年輕(三四十歲)的小姐,趕著進入乘客上車已結束,準備要關門離站的 A 公車。小姐一隻腳踏上 A 公車,詢問司機是否有到某站之後,又轉頭看到後面進站的 B 公車,竟然一派輕鬆地對 A 公車的司機說:「等我一下!你等我一下!」
這時我有些好奇了,眼見這位小姐往後作勢要上 B 公車後卻又改變心意,往回跑到 A 公車原先的停靠處,對著已經離站的 A 公車車尾招手、、、我原本心想 A 公車載了不少乘客,若要司機先生停下來等這位小姐決定,恐怕有些為難 (?!) 果不其然,A 公車並未等她,而是直接關門離站了。
A 公車離站後剛好前方路口是紅燈,於是停下來等待。我又眼見著此時決定務必要搭上 A 公車的小姐,穿越其他停等的車跑到公車的前門處,要求司機開門讓她上車。大概一分鐘過後,由於司機並未開門,小姐似乎有些洩氣地離開 A 公車的前門,回到站牌處等待。
當時我心想,可能自己比較少搭短途的公車,倒是第一次見到請公車司機等待的乘客。幸好這位「等等我姐」雖未能(在車道上有些危險地)搭上 A 公車,倒也沒有再堅持;後來我自己的公車到站,我上車後就不知後續如何,希望她儘快如願搭上下一班公車,順利到達目的。
見聞之二:行動派姐
這天是進行「運動治療」。因為物理治療老師願意同時帶兩位病人,我拉著母親跟我去,當作一般運動也是很有益處的。回程時我們已經上了公車,又有一位看似相當年輕(目測不到四十歲)的小姐,在公車關門離站前的最後一刻踏上公車,問司機說「有沒有到市公所!」
司機先生楞了一下回答說沒有到,但此時小姐未等司機回應、已經快速大踏步地至公車後方坐下。我一方面羨慕她矯健的身手,一方面疑惑地跟母親說,可是司機先生說沒有到耶?
因為物理治療所在 W 醫院附近,既有捷運站、又是許多公車必經之處。據我瞭解,經過該站的公車最接近 XX 區公所,YY 區公所稍遠一些,經過國道還能到台北市政府。例如我們搭的公車,會經過 XX 區公所,但這位小姐並只有提到「市公所」三個字,她究竟要去哪兒,還真讓人費解。
以我雞婆的個性,過去可能會走到公車後面詢問並協助。不過自從跌傷兩次之後,對自己在行進中公車上移動的能力,非常存疑。託母親的福,我今天也坐在「優先席」;但不巧今日的公車開得「風馳電掣」,速度快到進站時母親會倒在我身上、、、而我自己也在擔心,治療結束後剛吃過午餐,會不會因為搖晃暈車而出事。
這樣一想就沒有(也不敢)起身去詢問那位在 W 醫院最後上車的小姐。
更何況當小姐迅速走到公車後方時,我只隱約瞥見她穿長褲的身影,根本沒看見具體外型,要雞婆去詢問誰都不知道呢?
公車到達 XX 區公所站時,照例有不少乘客下車;於是我跟母親說,在 W 醫院最後上車的小姐應該是去區公所沒錯。母親也跟我討論因為站牌遷移,要稍微找一下才能順利到區公所等。
不久後公車進入山區,接近我們的下車站時,公車後方的座位上有一陣騷動。此時聽到一個女聲說,車子怎麼進入了山區?她要去某某地方(引擎聲太大聽不清楚),不是山上。幸好這班公車只會繞過一段山路,還會回到山下,其他人在跟女乘客解釋時,我才意識到,原來說話的人是 W 醫院最後上車的小姐,而且她的目的地是台北市政府阿!幸好這班公車雖然沒有到市政府,但是小姐回到山下某站,就有數班公車會經由國道至市政府,只希望她能順利找到嘍。
後來我心想,雖然我十分羨慕這位小姐身手矯健、行動俐落,她若能等到司機回話再決定入座或下車,應該就不會像這樣搭錯車了、、、吧。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寧靜姐2025/11/01 13:37
你現在住台灣嗎?
你的脊椎及髖骨好點嗎?妳還年輕,骨頭怎會這樣?
謝謝寧靜姐關心

為了便於陪伴雙親,我多數時間在台居住已超過十年了。
骨骼的部份,骨鬆的權威醫師做了各項檢測,結論是只知道身體長期發炎導致,找不出原因。我也只能儘量溫和運動,希望與其和平共處
Celine_公車見聞 於 2025/11/01 17:15回覆
剛上國一時,任職護士的姑媽發現我的姿勢有問題,就醫照 X 光片發現已是中重度的「脊椎側彎」。當時只有剖背手術的選項,併發症風險高,還要休學一年、、、
家中經濟狀況普通,父母親是中學老師,父親另兼兩職共同養活三代七口。籌出手術費用是不難,難在若動手術,無人能夠照顧我。
我是五年級生,家裡能讓我吃飽穿暖就學、不需打工已是幸運。因為側彎找不出特定原因,撐到成年即不會惡化;沒想到中年因為骨鬆問題,側彎惡化,是年輕時設想未及的。
Celine_公車見聞 於 2025/11/01 21:06回覆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5/11/01 07:25家中多舖地毯,或可減輕跌倒傷害。
謝謝無言兄建議

其實我近年都是出外摔跌(三次)
其中兩次在住家附近的人行道,因為天雨路滑摔跌;兩年前在上課教室使用講桌電腦時,從講台摔跌 ─ 教室採用磨石子地板方便清潔,聽說不少同事差點摔跤但反應較快而「倖免於難」。反觀家中使用的大片磁磚,反而防滑許多
Celine_公車見聞 於 2025/11/01 17:10回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