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以前就已經計畫今年退休。由於當時「麾下」還有將近 10 位未畢業的在職專班學生,需要我指導寫作論文;於是下定決心退休前兩年不再新收學生。
在職專班的學生由於工作繁忙,常未能及時於碩二結束時完成論文,上述學生就是歷屆學生拖延累積而成的。這些在職生的背景差異也比較大,一般年齡較長、職位階級較高者,文筆和學術程度也較好;但近年來也有年輕學生外文較熟捻、數理/數位能力比較傑出者,指導起來進步也明顯、、、不過即使是教過的學生,有些口頭報告十分生動但文筆毫無章法(或者是倒過來),因此收指導學生好像開盲盒一樣,常是運氣決定。
這兩年因為自己的健康常出狀況且時間有限,堅持不收新學生,原本這學期(今年二月至六月)只需教課即可。不料當我今年一至二月赴 NZ 移地研究時,有一位好幾屆前教過的學生 K,寫 email 來說即將復學寫論文,不過原指導教授無法繼續指導想改請我指導。學生提到之前休學的原因是因為父親過世大受打擊,目前已經整理好心態復學;此外也已經找好外系的一位指導老師 W,我只需要共同指導即可。
學生 K 來信時即將開學,我在 NZ 也已在打包回國的過程中,簡短地聯繫過外系教授;因為去年父親離開、對學生歷經父喪的心情我頗有感觸,讀學生的 email 也認為敘事有條理,而外系的教授 W 也應允作為主要指導老師,且以往我和 W 合作指導的經驗相當愉快,因此回信答應了學生 K。
學期來到春假過後、約在四月中旬,教授 W 和我偶遇閒聊時,不經意提到學生 K 對論文進度似乎頗有把握;在論文題目定案為跟美股績效相關後,教授 W 數次想查閱他的論文草稿,學生 K 均說已經大致完成,很快就能呈現論文全文。當時教授 W 認為,學生 K 如此自信,很可能是屬於程度非常好的學生;此外學生跟教授 W 自陳不熟悉文書處理軟體,加上我知道學生年紀較長 ─ 我沒有跟系辦細問他的個資,但知道他年近六旬 ─ 因此當時我倆根據經驗,推測學生很可能屬高階管理層級(平日都有秘書處理文書行程等),對學生的論文初稿均十分期待。
教授 W 基於愛才之心,跟學生 K 提到她有位研究助理尚有工作時數未完成,可以幫忙處理 MS Word 文書的排版等。學生 K 豪爽地回說他當時並不需要。我們猜想,可能學生的秘書會代為整理排版?因指導教授只需監督論文內容全為學生本人完成、寫作過程遵守學術倫理等,其他細節並不會多問。
到了五月上旬,教授 W 告知我,學生 K 說論文大致完成,想要在當月提口試。教授 W 說,想不到學生如此有效率,論文寫作約兩個月出頭即要提口試,是否我要同時閱讀學生 K 的論文初稿?當時我因尊重教授 W 是主要指導教授,於是請她先讀過學生論文提供建議之後,我再補充意見。
幾天後教授 W 正式約我見面,激動地跟我描述了約半小時後,我才明瞭學生 K 的論文初稿可說是一塌胡塗、、、簡單來說學生的論文不符合學術論文格式,缺少重要章節和參考文獻,內容和原訂題目不一致,根本是不知所云。
教授 W 痛心地說,她一再跟 K 強調絕對不可抄襲,但學生卻曲解為應當要閉門造車,書寫過程中完全沒有參考過相關學術論文(包括論文格式在內)。這時,我的噩夢就開始了。
我跟教授 W 說,因為 K 是本所的學生,經過她的同意後,之後改由我來主導指導。我會跟 K 進行線上會議,儘量在有限時間內帶他完成論文。教授 W 連說完全沒有問題!我們接著協調分工原則,學術的部份由我來督促,論文格式以及其他申請程序等,由教授 W來負責協助。至於學生 K 進行口試的時間,當然必須在我們都認為他的論文合規之後,才能提交申請。
於是從五月下旬開始,我跟 K 進行了約 10 次的線上會議;這當中也不時告知教授 W 學生的進度。其實學生 K 和我們過去的經驗完全不同:他幾乎所有 MS office 文書和運算軟體都不熟,數位能力更是有限、、、具體來說,他這兩項能力大概是我平均一般碩生的一成(可能都不到)。舉例而言,僅是要正常進行線上討論,就花了學生 K 整整四週的時間才搞定。這當中他無法登入會議室、他有影像無聲音(或反過來)、或是他看/聽不到我等等,還有筆電電源線損壞等等軟硬體問題不時交錯發生,搞得我七葷八素。幸好學生會使用 Line 通話和我跟他共享的雲端硬碟,我還是靠著他上傳到後者的論文檔批註意見/建議,再用前者通話解釋指導,硬撐了四週後、才能勉強開始探討學生論文的學術意涵。
至於為何我都是線上會議指導呢?因為學生說平時工作繁忙無法請假,他只有週末可以討論,而且口試也只能以線上進行。我一來不想週末專程到學校跟學生見面討論,一來想訓練學生進行線上會議以防止未來口試出現技術問題,於是採用線上指導。
此外和我們猜想學生 K 是大老闆層級不同,依據學生 K 的描述,他在金融機構職級似乎屬於初階人員,無法接觸公司購置的美股相關資料庫。但因論文應提出基礎的統計分析,我只好耐心地教他如何取得公開資訊進行計算。據我所知,一般金融機構初階人員工作上多需使用 MS office 軟體,據學生 K 說他在財金業界有多年經驗,那不就應該曾用過此類軟體、或是正在使用當中、十分熟悉才對阿?這些資訊都對不太起來。
到了七月上旬,我和教授 W 覺得學生 K 的論文要件大致具備,學期也即將結束,於是請他提出口試申請。沒想到,換成教授 W 的噩夢開始。簡單來說,首先系特助寄出申請口試的書面規定,又跟學生 K 在電話中解釋一次(同樣內容的口語版)。可是因為現在的申請均為線上進行,學生 K 瞭解的數位詞彙有限,因此他把書面規定寄給教授 W,請她協助解釋他不清楚的(許多)地方。不過數位能力的落差無法在短期內改善,也就是教授 W 自認為解釋得很清楚,學生的認知可能不同。後來,學生 K 的口試申請共橫跨了六天三次 (!) ;其中,首次申請被退回時剛好是週末,教授 W 跟家人出外旅遊時被學生連環問到十分困擾;隔週一申請文件錯誤第二次退件時,學生要求教授 W 提供助理到他工作地點協助,教授 W 覺得對方太過份拒絕(而且研究助理此時已去當兵
)。於是學生 K 只好在週二請假,到系辦請系特助放下手頭所有工作協助,才在第三次申請時成功通過、、、不過口試時間也因為申請程序延宕,只能改到七月下旬。
配合學生的時間進行線上口試時,因為他不太瞭解口委給予的意見,反覆確認等等,導致原訂最多進行 40 分鐘的口試,拖長到超過 100 分鐘。我因為不巧在口試前幾天於住家附近滑倒摔傷,服用強效的止痛藥勉強協助口試進行。好不容易(真的)接近結束時,教授 W 詢問學生 K,為何沒有紀錄口委的意見?未來要如何修改?當時我正冒著冷汗、覺得快要暈倒,但聞言反而高興地回答教授 W,因為系上要求提供線上口試的錄影檔,學生可以依照錄影檔的口委意見,進行修改。
就這樣,我終能讓在資訊不對稱下接收的「閉門弟子」順利進行口試。未來他修改論文並獲得兩位指導教授的認可後,還要在八月底以前完成離校的程序。教授 W 已先告知,離校程序更為複雜,但她過去已多次協助不願再幫忙,建議學生 K 預留 20 天來跑程序。因我只任職到七月底,相信學生也不便向我詢問程序相關的技術問題。這樣看來,我和教授 W 輪流做的噩夢,不得不接續交棒給可憐的系特助,她人在辦公室上班、躲不掉阿、、、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2樓. 安歐門2025/08/03 09:11
台灣的在職專班本來就是混學歷專用,
數以萬計的EMBA畢業生,幾本論文能看?
教授可憐,要不昧著良心放水,要不累死。
安兄,您的評論真是一針見血。
不過我指導過的 EMBA 學生中,也有極少數比一般碩生更為優秀。我自己認為,學生靠努力通過專業課程並不難,但並非每位都適合寫論文;如果能讓學生在資格考試和撰寫論文中擇一作為畢業要件,可能是比較好的折衷方式。
台灣高教體系學費凍漲、補助有限,開設 EMBA 班是系所的重要財源。我因本身的健康狀況,曾嚷嚷不想教授 EMBA 課程;但資深同事說,若未能開課收取其學分費,不但系上需減聘行政人員,可能連清潔系館費用都無法充分支應。
一聽到系上減聘人員我就頭痛、想到打掃系館更是背痛、、、後來只好乖乖繼續教課嘍。
Celine_銀行見聞:兩套密碼 於 2025/08/03 19:54回覆 - 1樓.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2025/08/03 07:56
看來是沒讀過論文。論文都沒讀過的人可以寫論文嗎?難懂。
讀過論文,該當知道論文的基本格式啊!
寫論文的基本功不就是查文獻嗎?論文中陳述的意見,只要不是自己研究所得,都要附上文獻,以示「有所本」,而非胡言亂語、憑空捏造啊!
帶到這種學生真累,根本不該給過啊!
是的無言兄,教授 W 拜讀學生的論文初稿後大為震驚,後來才請學生補上相關文獻(論文敘述也需隨之改寫
)。
因為學生 K 年紀介於我和教授 W 之間,原本對後者的建議並不服氣,認為她變相鼓勵抄襲
。和我以及班上的同學討論過後,才願意補上文獻。
因為學生 K 準備不足,教授 W 和我也曾勸學生本學期休學、拉長時間寫論文。但學生已繳交學費/學分費不願提休學申請,我們也只好儘量協助。
不論是授課或是指導學生寫論文,均有約 5% 的學生讓人特別操心。教書一職只能「但求無愧我心」,也特別感謝曾遇到特別優秀、甚或有緣成為忘年之交的學生們。
Celine_銀行見聞:兩套密碼 於 2025/08/03 19:34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