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中旬學期結束,不太需要常去學校之後,我開始自行下廚煮食。我有幾位朋友是家庭主婦,這對她們來說是家常便飯,但對約 30 年前結婚後就開始長途通勤工作、偶而煮麵給全家吃的我來說,還真是新鮮事、、、
而且在疫情之前,我每年在假期以前就要安排好工作上的瑣事,才能順利出國開會。回想那段日子雖然充實,在飛機上看著其他乘客看書或觀賞影片、我卻只能練習開會時的 presentation, 其他時間也必須要用來寫論文準備發表,實在很不是滋味。
今年暑假比較不同,因為我留在國內治療臗部;預計兩年後退休,也不用再絞盡腦汁推導 model 撰寫 paper、、、同時又因為我 post-Covid 腸胃狀況不佳、外食總是遇到狀況肚子絞痛 ─ 我自從去年 9 月染疫、自我隔離那一週掉了 1 kg 之後,體重持續以每兩個月減少 1 kg 的速度在下降。當時我想,自煮比較能夠掌控食材和添加物,至少吃得健康、安心一些。
大概開始自煮兩週以後,靠著我自行 Google 烹飪方法、和 Ed 上次回台幫忙購置的壓力鍋、微波爐、以及我用全聯點數加價換購的不沾鍋等幫助,因為我煮的菜愈來愈香,先生從一開始偶爾要求共餐,變成幾乎每餐「捧場」。
剛開始先生要跟我共餐,我看他吃得津津有味,頗有成就感。但是漸漸我發現,原本我煮一次白飯可以吃四餐、煮一次有肉有菜的餐點可以連續吃兩餐;食量正常的先生加入共餐以後,變成我幾乎每天都要煮午晚餐。
當初買下這山腳下的公寓住房,公婆有贊助頭款,我們也準備了一間含衛浴的孝親房。當時婆婆說,以後公公和她來跟我們住,會像老家一樣找 helper 來幫忙煮食,廚房不用太大;廚房和餐廳面積縮成一半、可以多規劃一間臥房。當時公婆贊助的頭期款比我出的(全部存款)還多,實在不敢違逆婆婆意見、、、可是後來發現,夏天在採光罩旁的燠熱廚房煮食,幾乎要中暑。
即使有廚房的格局限制,我還是在酷暑下自煮了三個月。到了 9 月之後,我有次跟先生提起,中午我們吃麵,簡單一些就好;先生提議我準備好配菜和湯之後,他爬山結束後會回家下麵。結果呢,先生因為遇到有趣的山友,聊天聊到忘記時間,結果中餐還是由我包辦。後來又有一次、我因為臗部緊繃引起背痛,請先生下廚煮水餃。結果先生一邊看盤一邊用還未開的溫水加熱水餃,水餃竟然不太熟,害得我還要重新蒸過才敢吃、、、
於是在一週以前我跟先生說,抱歉我自煮只能供自己食用。其實我並非不歡迎他共餐,實在是每天自煮兩餐,又熱又累太過辛苦。反之先生因為習慣了跟我共餐,進餐時間還沒到就嚷餓要吃飯;偶而請他回家簡單煮個麵、他竟然忘記此事,而且因為連續安逸了三個月,下廚能力退化到連水餃都煮不熟,這、、、
也許未來退休之後,我能夠重新規劃廚房動線,也可能享受自煮、全家共食的樂趣?今年夏天的小小實驗,從一開始的頗感有趣、演變成後來的無奈責任,是我始料未及的。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5樓. 繽紛2023/09/19 06:20
我家的開放式廚房好小,只有大同電鍋和炒鍋,但也能讓我變出一桌菜。
我從不懂削皮,不懂摘菜的二愣子,嘗試到能煮出家人喜愛的家常菜,也幫我累積了健康的本錢。
這兩年,左手腕骨折雖仍歪扭,但已漸漸有力氣,我常在家做飯,腸胃也乖巧多了。
外食再美,也美不過三天;太多油炸,加工繁複的食品,還不如我清洗乾淨,快炒三分鐘的一盤菜。
但我起床晚,只用咖啡麵包打發早午餐,煮個晚餐算是輕鬆愉快的事。
謝謝繽紛姐姐來訪留言,原來您也是能變出一桌菜的自煮一族
我年輕時只顧著衝事業時常外食,現在才瞭解自煮的好處。
今天剛好跟先生提起,我們自疫情之後每天吃水煮蛋,因為沒有時間排隊選購平價蛋,只(能)向信任的業者購買較高價蛋、、、這樣反而不擔心吃到過期蛋,也是自煮的好處之一。
謹祝您闔家健康愉快心怡 ~~~
Celine_中醫治療臗部紀錄 於 2023/09/20 10:32回覆 - 4樓. 小小茉莉2023/09/18 17:34
Celine下午好
我的廚藝雖不精 我卻是很喜歡下廚煮
現在女兒不在家 家裡只剩下我們夫妻共進晚餐 我還是煮
不過老公要我別煮了 外食簡單又方便 而且在家裡煮都吃過量 因為我吃得少 他吃多 他的大肚腩像懷胎5月一樣 超難減
茉莉下午好
您太謙虛了;之前看到您分享自煮滿滿一桌菜,隔著螢幕都能感覺到香味
我一餐只煮一肉一菜,有時菜肉合在一鍋,先生還是吃得盤底朝天(明顯狗腿)
我有時學期中住校,先生就是包子、餃子、加上 pizza 打發三餐。相較之下,自煮還是比較有滋味
Celine_中醫治療臗部紀錄 於 2023/09/19 15:05回覆 - 3樓.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2023/09/18 02:38廚房的環境很重要.當然能夠好好煮一頓與家人共享起碼對我而言是一種幸福.凡事往正面思考會讓自己快樂些.
謝謝小彩兄來訪留言
因為忙於工作,我向來廚藝不精。目前為了自身健康而煮;覺得比想像中有趣,但尚未提昇到家人幸福的層次。
回想在 NZ 大犬 Pete 飲食禁忌比較多,在家自煮多是他擔任主廚。我跟前跟後幫忙切菜洗碗,吃時讚不絕口(是真的好吃),當時只怕他罷工、、、蠻狗腿的
Celine_中醫治療臗部紀錄 於 2023/09/18 16:59回覆 - 2樓. 寧靜姐2023/09/17 20:52
妳老公賞臉吃妳煮的是福氣啦!我老公味覺非常敏感,且不吃蔥蒜等,很挑剔,且隔餐不吃,浪費我許多食物,因此我現在都買外面的回來吃,但外面的小餐廳也被老公嫌的只剩一、兩家可買。此外,老公餐餐要湯,但沒有一家會專門賣湯的,只能買牛雜湯。
你的廚房裝個抽風機吧,天氣真的太熱了。
寧靜姐,其實我們家四個人在 NZ 都會自煮,彼此有默契,如果誰開口批評就換他/她煮
;外食很貴,我們只能偶一為之。
回台之後,pre-Covid 時期是先生比較挑食;我染患 Covid 後腸胃敏感,加以許多原本煮食清淡、CP 值又高的餐廳停業,變成住家附近我能夠外食的餐廳,只剩下一兩家呢
能吃就是福,還真有些道理
Celine_中醫治療臗部紀錄 於 2023/09/18 07:35回覆 - 1樓. AL2023/09/16 19:36要自煮,廚房要改裝,又熱又不通風,小心煮到中暑中風!
Dear AL, 我回台已經 8 年,自認為被訓練到相當「耐熱」
但是亞熱帶的溫度還真要小心!我自煮時都會記得補充水份,因為煮一餐就好像上了一堂熱瑜珈課、、、難怪體重愈來愈輕
Celine_中醫治療臗部紀錄 於 2023/09/17 16:01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