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風迷全球見證中華民族復興
一、 國家綜合實力強大增強文化傳播
《哪吒2》動畫電影最近在世界各地紅紅火火,一個腳踩風火輪、手持乾坤圈、腰纏混天綾的神話人物哪吒,在2025年新春頻創票房神話。從2月7日登頂全球影史單一市場票房榜,到2月15日票房突破110億元排名全球票房榜第11位,電影《哪吒2》實現了中國電影的歷史突破。《哪吒2》風靡全球的背後有三大原因,弟一,中國綜合國力愈來愈強大,近來各項科技創新包括機器人、機器狗、電動車、人工智能DeepSeek、六代機、電磁航母、兩棲艦及登月設備層出,令人目不暇給。加上免簽開放,大量外國遊客旅遊中國體驗到中國科技進步及文化精美,這些都是《哪吒2》揚威世界的底氣。第二,中國電影及動畫製作技術進步,《哪吒2》凝聚着4000餘工作人員、近140家中國動畫公司、2000個日日夜夜的創意和心血。以導演餃子為代表的創作團隊同心合力,創出一個展現中國國産動畫的新格局。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到“若前方無路,我便踏出一條路”,這些電影台詞道出的是中國國產電影的文化自信,彰顯中國人勇敢、無畏的精神力量。
第三,中國文化的淵遠流長提供了電影製作素材及精神底蘊。《哪吒2》是中華文化的又一次出海,向世界觀眾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領導世界。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開始愛上傳統文化並愛上自己國家。哪吒電影的出海讓中華文化的傳播氣勢更盛,《黑神話:悟空》以古典神話為基底讓玩家沉浸式體驗中華傳統文化魅力,《哪吒》系列電影巧妙融入三星堆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哪吒2》創作者堅持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寶庫中汲取靈感與養分,加強錘煉以新技術講故事的能力,既帶來創作新風向,也引領觀影新潮流。《哪吒2》成為中國文化力量在全球興起的一個里程碑,其成功反映了中國創意産業的蓬勃活力,文化遺産的持久魅力,以及中國故事吸引全球觀眾的廣闊前景。“哪吒”腳踏風火輪衝出國門,“悟空”揮動金箍棒走向世界,它們所承載的不僅是角色的命運轉折,更是一個古老文明在數字時代的旺盛生命力。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二、中華文化底蘊深厚是國家強盛根基
《哪吒2》是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全亞洲首部票房過百億的影片。同時,該片也進入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前兩名,成為前三名中唯一的非好萊塢影片。脫胎於神話故事的哪吒賣座的背後顯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及魅力。《哪吒2》用世界級的製作水準和深刻的文化內核,向全球觀眾展示了中國故事的獨特魅力。它表現的主題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對民眾是非常積極向上的一個鼓舞吧。在《哪吒2》中看到哪吒注重親情友情、反對強權的形象。特別是在哪吒成長過程中的那種細緻刻畫,引起了觀眾的共鳴,吸引了國內外和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另外《哪吒2》透過敘事和視覺對中華傳統文化符號進行了一個再創作和重新詮釋,讓中國的經典神話故事哪吒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這是中國傳統神話和民間文化的魅力。無論是小說、戲曲或影視裡哪吒的創編背後,一直沿襲的是中國文化的精神。例如對親情、友誼的重視和對保衛家園的這種英勇精神的歌頌。另外就是神話故事中對於個性自由、創造精神的這種追求,改變了人們對中國古代文化的一些刻板印象,體驗到了中華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哪吒2》的成功意義遠不止於票房,更是中國文化創新活力、魅力與實力的一次鮮明展現。
銀幕外,哪吒這一文化現象的討論持續熱烈。所有的創作並非憑空虛構,而是紮根於中國文化背景和土壤,導演餃子説,“文學經典是動畫電影最大的文化IP,應該成為創作的故事寶庫和靈感來源。”。《哪吒1》的主題是改變自我的命運,《哪吒2》則希望哪吒能改變世界。導演餃子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對電影的創作靈感來説本就是一座巨大的寶藏。很多電影,因此台灣去中國化就是自廢武功。《哪吒2》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展現了文化年輕化的表達,電影創造的神話背後,正是源遠流長的文化遺產。創作團隊對中國故事的深度挖掘,將經典的中華美學觀融入當代動畫電影創作之中,為創作者開闢了新的道路。哪吒的服飾造型、太乙真人的法寶、海底龍宮的建築風格、崑崙仙境的場景設計等,處處都彰顯出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侗族大歌、嗩吶、呼麥、大三弦、塤等豐富的民族樂器為影片配樂添彩。片中“結界獸”形象,來源於三星堆遺址和金沙遺址的青銅人像;法器天元鼎、石磯娘娘的銅鏡紋飾帶有青銅時代的古樸神秘感。《哪吒2》不僅展現了文化的傳承,也代表了一種精神的延續。哪吒故事之所以能夠代代相傳,就是因為他有着打破世俗偏見的反叛精神。從“我命由我不由天”口號,到“若天地不容,我便扭轉這乾坤!”的吶喊,哪吒所代表的追求自我、獨立自主的精神品質和文化符號,在影片中得到了進一步的深化和昇華。事實證明,越是植根文化的經典,就越具有長久的生命力。
三、《哪吒2》在技術層面反映出中國動畫電影高水平作能力
中國文化的無盡寶藏對於文藝創作是一筆巨額財富,但使用好這筆財富還需要技術硬實力。《哪吒2》除了故事精采創新,特效製作精良也是觀眾熱議的話題。特效和整部電影的製作方式及故事敘述的精妙做到了極致,從視覺特效來講,它的3D動畫以及數位繪景,還有很多角色的3D建模方面,都已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外國觀眾雖不易了解中國故事背景及文化特質,但動畫本身技術非常棒,視覺體驗非常好,讓觀眾認同視覺享受。《哪吒2》共有138家中國動畫公司合力製作,片中2427個鏡頭,其中特效鏡頭達1948個。影片中的每個特效鏡頭,每一幀畫面都是138家動畫公司、4,000多位中國動畫人的合力托舉。陸媒報導,《哪吒2》導演楊宇(餃子)說真正中國文化走向世界,還是要看作品本身,劇本、故事及角色能不能打動全世界的觀眾。在“海底妖獸圍攻陳塘關”這一場景中,登場的許多妖獸,在形象設計過程中,不僅考慮種族特點,有自己的“看家本領”,還要能夠體現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表達。特效研發做到觀眾沒見過的,能夠造成強烈的視覺衝擊的,或者說能夠有一種非常新穎的藝術表現形式,能給觀眾更多的美感刺激的,這樣的東西我們才覺得有做的價值。
《哪吒2》劇本描述的場景、製作規模和難度都是前所未見的,展現出中國動畫的新高度,即“科技+文化”的結合。製作注重細節,電影中的章魚和鯊魚曾經是將領,所以要有比較華麗的鎧甲,但他們被塵封數年,還得落魄,鎧甲上的鱗片會銹跡斑斑。此外,他們身經百戰,上面會有戰鬥的痕跡。製作團隊的理念就是,不能偷懶,動畫不要魔幻的模糊,要實打實的特效!技術上的突破,不僅體現在視覺效果提升,更在於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技術有機結合。哪吒的“煙熏粧”、小動作,乃至口中的打油詩等,很快吸引了一批青少年“粉絲”;太乙真人被設計為一位會説四川方言、帶有喜劇色彩的角色;土撥鼠、蝦兵蟹將等形象同樣豐富多彩。為了保證人物形象準確、畫面細節完整,全片70%以上的戲份,導演餃子都自己演過一遍,使動畫師能更精準地捕捉表演的層次感。《哪吒2》影片角色塑造是豐富立體。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