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出世界第一艘高速無人潛水器「藍鯨」
一、中國推出世界第一艘高速無人潛水器藍鯨號
根據歐亞時報報導,中國藉巨大的技術飛躍推出了世界上第一艘高速無人潛水器「藍鯨」。藍鯨號潛水器於2024年6月開始建造,4 月 28 日在珠海下水,計劃於2026年全面投入運營。該潛水器的開發是智慧海洋設備發展的重大進步,也是中國海洋技術的重大成就。藍鯨號可在水下停留30天,並能承受極端天氣條件。珠海雲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可潛無人艇項目總工程師吳國鬆稱這是全球首艘能深入台風中心的高速可潛無人艇實船。藍鯨號水面航速達36節,水面續航可達數百公裡,可實現數十米深的下潛和水下航行,能在水下靜態懸浮一個多月,隨時響應突發任務。最有突破意義的是,它能在台風來臨前潛入水下躲避風浪,台風經過中心位置附近時,通過搭載的探空火箭和探測設備,探測海洋氣象數據,提供第一手資料。該船上的人工智能(AI)決策系統將使運營效率提高三倍。藍鯨號長11米重12噸,結合了海底船隻和高速水面艦艇的能力。它可以以高達36節的水面速度行駛數百公里,這與軍艦或美國海軍魚雷相當。由於其模組化設計,藍鯨號還可針對各種活動進行改裝,這使其更優於傳統的無人潛艇。該船在 15 天內繪製了 3,000 平方公里的地圖,比傳統科考船快五倍。
通常,無人船用於深海勘探、海洋學研究、氣象學、水下測繪、攝影、水採樣和基礎設施檢查,包括海底電纜和其他水下資產的維護。但它們也可用於軍事目的,如佈設水雷、水下監視和反潛戰。近年來,中國開發了一系列無人水下船隻,其中一些過去曾部署在有爭議的南海。今年 1 月,菲律賓回收了一架標有「HY-119」的潛艇無人機,疑似屬於中國。印尼也曾發現中國的水下無人機。據信,解放軍擁有50,000至100,000枚30多種不同類型的海軍水雷,這些水雷可用於入侵台灣。中國解放軍海軍擁有60多艘常規潛艇和12艘核動力潛艇,但它們難以隱藏。相比之下,藍鯨號易於隱藏,因此構成了解放軍強有力攻擊工具。大型無人水下航行器特別適合秘密佈雷,這涉及在淺水區部署炸藥,這可能會損壞或癱瘓毫無戒心的軍艦的龍骨。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藍鯨號比潛艇更小且運行更安靜,因此它們可以躲避固定的水下系統並且難以追踪,使其成為重大威脅。
二、藍鯨號對美國航母產生重大威脅
藍鯨號新型海洋智慧裝備,既能在水面以每小時30至40節的速度疾馳,也能在水下幾十米深處靜靜潛伏一個月以上,其技術性能和作戰具備潛力堪稱「劃時代」突破,不僅是中國海洋科技的一次飛躍,更是全球首艘高速潛艇具備潛力堪稱「劃時代」突破。與傳統的無人艇或無人潛水器不同,「藍鯨號」首次打破了水面平台與水下平台之間的技術壁壘,實現了一艇雙模、跨域運行。先前國際上主流的無人艇大多具備一定的隱蔽性和機動性,但普遍存在抗風浪能力弱、自持力差、智能化程度低等短板。而「藍鯨號」不僅能夠快速奔襲、靈活躲避,更能夠在任務結束後迅速潛入水下,長時間靜態蟄伏,等待新的指令,形成真正意義上的水下刺客。其革命性的技術突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雙模動力架構:在水面航行時採用噴水推進器,在水下則轉為鋰電池驅動的磁流體推進器,這種低噪音推進技術大幅降低聲吶偵測機率。其次是智慧壓載水系統與流線型耐壓殼體的融合,實現在不同深度與工況間的穩定切換。再者就是搭載的AI自主導航與決策系統,其深度學習演算法可在複雜海況下完成自主路徑規劃與任務調度,使得「藍鯨號在執行長時、多變任務時的表現遠超傳統平台。
從軍事用途來看,在當前無人化戰爭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具備水下長時潛伏與集群協同能力的無人艇,將成為未來海戰的重要一環。當數百艘藍鯨號悄悄部署於太平洋重要航道,憑藉其出色的隱蔽性和水面高速響應能力,可在第一時間對來襲艦隊實施偵察、干擾甚至打擊,徹底打亂對手部署節奏。即便不直接參戰,它們所 的心理威懾也足以迫使敵方海軍將大量資源投入反潛、偵察和防禦,改變其行動策略和戰術佈局。從戰略層面看,藍鯨號代表了中國在海洋智慧裝備領域從「追趕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變。過去,美國長期在無人潛航器(UUV)和水面無人艦艇(USV)領域保持優勢。但這次藍鯨號下水,打破了這項技術壟斷,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可潛高速無人艇」賽道。未來,如果能實現規模化量產,建構「藍鯨號」集群化作戰體系,其帶來的水下戰略威懾能力將極具壓制性。透過星鏈通訊、量子加密、無人平台協同多維聯動手段,「藍鯨號」甚至可與衛星、無人機、載人艦艇建構海空一體的作戰網絡,實現從偵察預警到協同打擊的閉環能力。
三、台灣應發展低成本無人艦
無人水面及水下艦艇是繼無人機後又一影響戰爭的新武器,海軍艦艇非常昂貴,而且台灣買不到神盾級的新式戰艦。政府要自製潛艇事實上困難度很高且是一個錢坑,目前也遭遇了困難。而無人艦成本低,又無戰士生命之憂值得大力發展。動力網站前曾報導中國的珠海雲無人船,這種排水量超過2000噸的大型船隻可以攜帶大量無人機、無人水面艇和無人潛航器,可充當各種無人武器和監視系統的指揮樞紐。歐亞時報稱中國的無人艦可能為未來採用集群作戰鋪路。美國近年來圍繞涉台防禦的軍事兵棋推演中強調了無人機群的巨大價值。近年,中國大陸製造的無人機暢銷世界,而中國的無人艦艇也開始展露頭角。由於無人船艇技術是未來海上作戰的前沿技術之一,中國在各種國際航展均有展出。中國大陸是無人機艦製造大國,受到俄烏戰爭的啟示,無人機艦大量使用於台海戰爭的可能性大增。美國雖一直強調不對稱戰爭,但並沒有提供台灣先進的無人機技術,台灣最好還是自己建立低成本的攻擊無人機蜂群及無人水面水下艦艇。最近解放軍無人機頻繁騷擾台灣海域,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均淪入中共手中,台灣花大把鈔票去買美國的過時骨董軍艦無法克敵又無助於我國本土的造艦技術實在是很笨的國防政策。
台灣若想以小博大,發揮不對稱作戰的精神,就該自行發展便宜、技術層次低的無人機艦,可以發揮以小搏大的戰果。無人艦艇有許多用途,從海上運輸和水環境監測到海洋工程和調查,軍事上用途更廣,可在海域巡邏並執行軍事任務。近年,中國大陸製造的無人機暢銷世界,而中國的無人艦艇也開始展露頭角。無人艇天行一號是由中國自主研發的,速度極快可達到51節,被西方軍事家譽為“世界上最快的無人艇”。台灣海峽的制空權及制海權均淪入中共手中,台灣的二十多艘戰艦多是購自美國過時的派里級及諾克斯級無法與解放軍海軍匹敵。台灣若想以小博大,發揮不對稱作戰的精神,就該自行發展便宜、技術層次低的無人艦艇。當然,技術突破只是第一步,真正將其轉化為軍事應用能力,還需面對生產標準化、協同控制演算法、低成本製造等一系列挑戰。中國若將「藍鯨號」廣泛部署,將對控制台灣海峽產生重大影響。藍鯨號的研製成功震動了世界海軍和海洋科研界。它的出現,不僅是對未來海洋戰場的重新定義,更是對國家戰略裝備體系一次具有開創性的補強。總結而言,「藍鯨號」的意義遠不止一艘艇的下水,它是中國在海洋無人化、智能化、體系化建設中的重要一步,是技術、戰略和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