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喜歡『蝙蝠俠對超人:正義曙光』,甚至比喜歡『復仇者聯盟』更多一些。

班艾佛列克其實演得很不錯,沒有同電影評論說得那麼沒層次。亨利卡維爾也是,把超人的感覺演得很真實,比早期的狄恩肯恩的系列影集更好一些。
不是影評,電影好看到我不想寫影評,只想寫感想。
---以下大雷---
蝙蝠俠是雙親被殺的孤兒,長大後為了復仇成為了蝙蝠俠,儘管是抱持著暴戾氣息的夜行俠客。可事實上他很清楚知道法律跟犯罪的分野,所以蝙蝠俠起初的設定就是『幫忙逮到壞人,但不擔任法官的工作』。這種追求人性本善的個性也成就了他的悲劇性格,以及最終要孤身到老的宿命(阿福應該會比他早離開)。
劇中有一幕,蝙蝠俠走過羅賓的鎧甲並看望兩眼,上頭是小丑寫的字:『Hahaha! Jokes on you, Batman.』。參照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設定,小丑本身其實是個性格扭曲、對善惡沒有偏好,只是對行俠仗義的蝙蝠俠單純覺得不爽而已。但小丑知道,蝙蝠俠不當法官,也許會意外殺死壞人、或是為了脫身而開槍,但他卻不會抱持著針對性的態度去殺死某個人。
小丑對此很不爽,所以他努力地挑釁蝙蝠俠。傷害他的女友、傷害原本可以成就他和平高譚美夢的檢察官,甚至是之後想盡辦法幹掉羅賓。小丑的目標非常簡單,除非是我殺了你,或是蝙蝠俠你動手殺了我。但無論是哪一個選項,小丑都是贏家。一當蝙蝠俠克制不了怒氣、親手殺害小丑之後,代表他原本的正義面貌會被自己親手撕裂,代表他『不殺』的原則會破壞掉。小丑要得不是正義或邪惡的伸張,只認為混亂是人類世界的本質,即使是高談闊論、擁有強大武力的蝙蝠俠也會動手殺人。
而蝙蝠俠徹頭徹尾認為自己是一個夜間警衛,不是法官,也不是神祉能輕易決定一個人的生與死。這是蝙蝠俠自認為的正義──直到他看到了『超人』。

超人的能力太驚人了,他跟薩德將軍的一戰根本不是酒吧門口前的鬥毆,而是能影響整個大城市的安危。就像兩個小鬼在螞蟻窩前面跺腳一樣,普通人類想逃都還不夠時間。蝙蝠俠隨即就認定了,超人不是人類,而是『偽神』。
依照蝙蝠俠好管閒事的個性,認為一定要把超人拿下,才能還給人類一個安全的環境 (但似乎沒顧慮到,如果再來一個薩德將軍的話...)。超人本質是好的,所以儘管他對蝙蝠俠或布魯斯偉恩有著麼麼,但態度是有些放牛吃草的。如果蝙蝠俠出狀況,超人也會毫不猶豫地去解救他,這就是超人的本質。
但蝙蝠俠不了解超人也是『不殺』原則的服膺者。縱然有著超越眾人的能力、但他本身在原生設定與父母的教育下,他對人類的保護心靈遠比蝙蝠俠更廣、更用心。蝙蝠俠如果是執法者,超人就是執法者兼救援者。超人的良善只有他女友跟家人明白,但大多數人類只看到他異於常人的能力,儘管大多數人見證了他對人類世界的付出,但仍有少部分的人對於超人有所畏懼。
如果一個人有如此強大的能力,你很難不相信他會一步步成為世界的獨裁者。
如果蝙蝠俠不殺人是因為相信人性本善,行刑權終究要交給法治。那麼超人不殺人就純粹是因為憐憫,憐憫人類的作為跟苦難。如同哲學家羅素說的:「對人類苦難無可抑扼的憐憫。」
總之,在中繼投手雷克斯路瑟的推波助瀾下,綁架了超人的老母親,讓蝙蝠俠與超人終有一戰。蝙蝠俠靠著祖母綠(氪石)的加持下,終於扳倒了超人。
就在蝙蝠俠轉眼就要殺死他的同時,ㄟ,不是說蝙蝠俠不殺人嗎?是的,但蝙蝠俠太清楚自己完完全全不是超人的對手,如果不一次殺死他,可能會導致後患無窮 (所以我們可以期待DC電影版的小丑可能會被蝙蝠俠幹掉)。轉眼就要拿祖母綠長戢刺穿超人時,蝙蝠俠聽見超人喊著瑪莎的名字,他愣住了。後來由露意絲連恩的解釋才知道,那個瑪莎是超人的地球老母。
蝙蝠俠也才醒了過來,原來他是被利用了,原來超人也是有地球母親的,原來超人對死亡沒有畏懼、而唯一的執念是希望蝙蝠俠能去搭救他的母親。
當蝙蝠俠發現超人不是以『偽神』的身分來到地球,而是同他一樣是有著人類心靈的同時,蝙蝠俠瞬間就認同超人了。所以他搭救瑪莎肯特時,告訴她:我是你兒子的朋友。蝙蝠俠並不在意超人的非凡力量(所以他敢挑戰超人),只在乎超人所代表的偽神身分,而當蝙蝠俠知道他也是人類的一員時,正義聯盟就組成了。

這部電影的重點,只是要告訴觀眾──正義聯盟組成的由來。當兩個人從夜間開始結盟之後,正義的曙光將會從雲端升起。而神力女超人的出現,只是為了另一部系列電影而出現的女配角,但她演得真的很不錯。
最終的落幕,是超人掛了,蝙蝠俠要求神力女超人把水行俠、閃電俠等人找回來。因為他知道雷克斯路瑟後頭還有更強大的毀滅者會上場。但事實上超人沒有死,死掉的是克拉克肯特。
超人會由另一種形式復活,好歹他也是正義聯盟的領頭,隨便就領便當還得了,但克拉克肯特必須死。包含布魯斯威恩、雷克斯路瑟等人都知道瑪莎跟露意絲連恩的存在,這些親人只會讓想傷害超人的罪犯找到威脅的把柄。但如果無法把摯愛的人藏起來,最好就是把這個克拉克個體的存在抹煞掉(除非下一部電影是另一個罪犯頭,導演才會用另一個模式讓兩人都復活)。
這部電影叫《Batman v Superman: Dawn of Justice》,乍看之下是兩個人的對決,但其實是講正義聯盟組成的由來。蝙蝠俠曾經一度想要殺害超人,以換得人類寧靜安全的環境(邏輯很怪),但當他發現超人本身也是地球人、人類的一員時,蝙蝠俠才驚覺超人對他沒有任何惡意(來迎戰不是為了對殺)、才發現原來超人也有心靈上的弱點,一瞬間把超人的神格化降到成『完人』等級,這也是為什麼,後來漫畫中蝙蝠俠面對超人總是自持著輔佐的腳色。
當我們思索起正義的樣貌時,常會想起正義是解救他人、還是除暴安良,還是如康斯坦丁自以為的『如果我把對人類世界有害的東西打入地獄,是否就代表我是正義使者、是屬於善良、值得上天堂的人』。
除暴者,永遠比不過救援者。蝙蝠俠認同超人,因為超人願意救援所有人,即使是世界和平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