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是給予還是分享?
2025/05/15 08:16
瀏覽166
迴響0
推薦17
引用0

在夢境教室,老虎老師問我下次的作業主題選好了嗎?我想到「給予」。

老師說,給予是一個施與受的二元概念,我們應該改變這個觀念。你有知識、感情或物件想要與人分享,那是你的意圖,你可以「分享」,而不是「給予」或「付出」,也不是捐贈。無論是親子、情侶、同儕或任何關係,或者陌生人偶然間的互動,都一樣。你有東西要分享,那是因為你感動、喜悅或覺得重要,別人願意一起分享,你要感謝他;如果別人不願參與你的分享或半途想要抽身,都是對方的自由。如果你不是心甘情願,那就不是分享,更不算是付出、給予或捐贈,而是虧損。

人際交流的能量,以螺旋式彈射到彼此身上,像龍捲風的形狀,但有可能是激烈的,也可能是和緩的,有可能是正能量,也可能是負能量。能量在對方那裡攪動之後,摻雜了他的情緒,再傳遞回你身上。如果持續地互動,能量就反覆在你身上攪一攪傳送到他那裡,再從他身上攪一攪彈射回你這裡。因為不斷添加新的情緒攪拌進能量螺旋裡,所以回彈的能量可能產生很大的質變。

例如,父母對小孩的愛,其中可能百分之五十是正能量,百分之三十是對自己的結晶成果的成就感、百分之十的期望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百分之十的佔有慾,每個人的數字不同;能量傳到孩子身上時,可能是百分之二十的正能量、百分之三十的壓力與百分之五十對關注的渴望攪拌在一起,再反彈到父母身上。情侶之間,可能百分之七十屬於追求浪漫的慾望,加上百分之三十的佔有慾,諸如此類,互相彈射激情、衝突或幸福的能量。

如果對於任何有形和無形的事物,都能抱持「分享」的心態,純粹地「分享」一份情感、一種喜悅、一個發現、一個大秘寶⋯⋯可以分享的越多,心靈自然越來越豐盛,消弭虧損與匱乏的恐慌。

看來,我有很多東西可以分享,這些東西都是心靈可以創造出來的!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悲傷的遊戲
下一則: 相信美好,創造人生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