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硬規格、軟規格、隱藏的規格: PM你該堅持甚麼?
2019/03/12 15:14
瀏覽2,920
迴響0
推薦0
引用0

訂定規格是PM的基本職責, 在產品開發流程裡的第一項就是Marketing Requirement Specs (MRS), 基本上沒有MRS就不能繼續往下一步進行, 形同整個Project未能成立; 也有遇過研發人員非要PM把話說清楚, 否則就不開工的。一般而言, PM得在提出MRS之前, 先完成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NPI)的計畫, 並獲得高層同意後, 才能正式啟動開發流程, 但往往NPI流於形式, 或是高層心中早有一把尺, 要不要做早就決定了, 所以PM真正的職責就落在如何開出MRS了。

MRS是在標示產品需要的規格, 如果是ODM/OEM的案子, 就從客戶提出的RFQ開始, 正規的RFQ紀載都很詳細, 跟客戶來回幾次後, Project Award時定案, 就可視同MRS, 容易許多, 難怪台商都喜歡做ODM/OEM, 我只要做好研發及製造管理就好了, 省事又低風險。 如果是Own Brand? PMMRS就得很費勁了。

規格 (Specification)可分為硬規格(Hard specs)、軟規格(Soft specs)及隱藏的規格(Hidden specs, 或是 Guts feeling), 這三種型態的規格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產品, 非常有趣: 

(一) 硬規格 Hard Specs:

這是最容易定義的規格, 也許可稱之為『死規格』, 基本上是按表操課, 按照技術及市場趨勢寫下需要那些要件, 例如WiFi是abcd哪幾項? 藍芽是345? 幾個按鍵等.. 比較會有爭議的是操作規格的範圍及安規檢測項目等, 不過再怎麼看, 硬規格大都是『顯性』的規格, 容易找到參考值, 而且對系統整合廠商而言, 操之在我的東西還真不多, 很多都是選用的主IC就已經限制住了, 因此力氣大都會放在主IC的選擇上。PM只要多讀書、多比較、多談聽, 大致在一般性產品的硬規格都不會有太大的困難, 即便是創新性的產品, 硬規格大多還是有線可循的。 

(二) 軟規格 Soft Specs:

這是相對難搞的規格, 最基本的是操作流程的定義, 按了甚麼鍵該產生哪些動作? 螢幕或是LED該怎麼顯示? 成品該如何裝設? 這些牽涉到使用者該如何操作的問題, 是真正考驗PM的第一步。再往前一點, 硬體設計及軟體設計的規格, 這就牽涉到比較廣泛的問題, 有美工設計的美學、有行為分析的人因、有軟硬整合的人機介面等, 往往也不是單一PM就能提出的, 多半是由PM召開會議, 廣邀群英來共商國策, 然後大家落下一句話『由PM決定!』, 就看著PM愣在那邊, 一臉無辜的樣子(哈! 常景)。PM的功力在軟規格上是最能展現的,如何開出一個漂亮的操作流程、如何描述一個產品的完整面貌、如何說服大家相信這樣操作是對的?最重要的是PM能描述到多詳細?我個人認為越能描述詳盡的PM就是功力越強的PM, 對往後產品開發也越有幫助。 

(三)隱藏的規格 Hidden Specs:

何謂隱藏的規格?就是『不可說』啊!為何不可說?一是因為無法描述, 二是因為難以啟齒! 而這就是『美與好』的問題, 『美』是個主觀的描述, 最常見的大家對ID設計的看法, 圓的扁的?直角R角?暗紅豬肝紅?這該如何定義呢?通常是由ID team提出幾個構想, 然後由大家來評選, 每個設計款項ID都有他美學的觀點, 此時也是老闆最愛展現權威的時刻, 對多數票選出來的提案, 當老大的勢必得提出個翻案不可, 然後來個A的上蓋加上B的下蓋, 非戳它一下不能展現老大的威信 (哈! 又是常景), 往往得來回個三四趟不行。我不是很喜歡這樣的權威, 我相信專業, 所以在我能決定的場合, 一定是大家投票選擇的, 雖然有幾票會是聯合國理事會的決定票。

所以『美』還好解決, 『好』就頗困難了! 如果說『美』是一種主觀的認知與權威的展現, 那『好』就是一種直覺的賭注與善意的隱瞞。我所謂的『好』是指我們認為應該把產品做到甚麼程度才算完成, 也就是『做到多好才算好』, 或是『做到多好就算好』了!? 可以把好分成三個層次: 追求極致的好、剛剛好的好、這樣就好的好。

            A. 追求極致的好: 就像是要賣精品一樣, 選最好的料, 不計成本的篩選, 寄望客戶認同這個苦心, 就是多付premium。如果決策上是要往高端靠攏, 那PM在這產品的定義上, 除了猛加軟硬規格外, 還得多花心力在『堅持』這件事上了, 堅持非達到設計規格要求不可、堅持非達成美觀美工技藝不可、堅持非達到操作順暢相容不可、堅持非達到生產品質一致不可、堅定說服市場接受premium... 台商在缺乏『國家品牌溢價』的情況下, 仍得保持與歐美日品牌一個等級的差距, 往往使我們的堅持只能獲得局部的回報, 但仍值得我們去堅持。PM在這樣的過程中, 常常會被K得滿頭包, 因此得知道甚麼地方是該堅持到底, 甚麼地方可以放寬些? 我個人認為, 以ICT產業而言, Timing是很重要的, PM在做判斷時, 應該以Time-to-Market 為考量, 以免premium因競爭者先行而喪失其價值。

          B. 剛剛好的好: 這就是在講究CP值, 台商最希望自己的產品有最好的CP值, 規格剛剛好符合趨勢、成本售價剛好能達成預估的毛利、生產及品質剛好能讓工廠順利運作, 這時候PM的考量點應該以『容易做到』為優先, 規格上挑選現有成熟或支援完整的元件及製程、設計上選擇好組裝、不易出差錯的機構件、選擇性達成局部領先、創造有利賣點即可... 以凸顯有限行銷賣點來掩飾其餘的平凡, 有時可能是體積大一點但很好組裝, 有時多些有的沒的功能以掩飾畫質的平庸, 諸如此類的選擇, 就是PM想要達成『剛剛好』的挑戰。

        C. 這樣就好的好: 說好聽點是能省則省, 說難聽點就是想偷工減料! 但真能做到堪用又兼顧基本保固, 還真得需要些想像力及創意才行。零組件能用就好、材料能成型組裝就好、基本功能能有就好、製程人工能省能不用就好、進價及售價能低就好... 在甚麼都能減、都能省、都能砍的情況下, 還能把東西做出來, 這也不是件簡單的事, 需要有承擔後果的勇氣, 除非只想做一次就跑路。這時候的PM得有能力去拆解每個細項, 勇於說服設計者使用特定元件材料, 敢在自己的MRS上打折而又不做字面上的更改, 敢宣稱自己臉不紅氣不喘的特色, 這個PM還真不是一般人能當的, 當然必須有老闆的強烈指示及支持才行, 這黑鍋可是背不起的!

所以PM你該堅持甚麼呢? 硬規格應堅持下去, 軟規格應協商共議, 隱藏的規格則要能展現你的個人風格!

你可能會有興趣的文章: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