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自在說法-真假莫辨的「客套話」不累人嗎?
2013/05/08 07:55
瀏覽1,471
迴響1
推薦5
引用0

 

真假莫辨的「客套話」不累人嗎?


  相信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聽與說「客套話」的經驗。「經驗」豐富的人,大多知道,「客套話」聽聽就好,不必當真。可是若「客套話」說得跟「真的」一樣,讓人信以為真,就會損傷了情誼,也賠上了個人信用。我自己就有幾次這樣的經驗。

 

  十幾年前,與一位大學時代頗為要好的同學電話連絡,這位好同學當時在某縣市的公立高中教書,也結婚生子了。

  多年不見,電話連絡起來,相當熱切,彼此相談甚歡,末了,同學邀請我假日去他家坐坐。

  本來我以為這只是「客套話」,也就跟著哈啦,然而他十分熱切,竭誠力邀,讓我覺得「盛情難卻」,若不領情過意不去......

  掛上電話後,我便與先生討論,於是決定下禮拜前去拜訪。隨即又撥電話過去,興致勃勃的跟同學說此事,畢竟大學畢業後僅於他的婚禮上見過一面之後就沒有再見面......

  不料同學立刻變臉,不悅的說他的假日有多麼忙,又要回父母家探視,又要帶小孩等等,要跟他約會,都要「排隊」到兩三個月之後,講得一副「忙碌大名人」似的......

  我詫異的回他說:「你剛剛不是很熱情邀請我『假日』去你家?結果你根本沒空讓人去拜訪你,這樣又何必?!我是看你講得一副『盛情難卻』,才想『好吧,那就來去吧!』你沒空就不要這樣邀請我!」

  電話中彼此就吵了起來,當然,這位「排場」很大的老同學,彼此也就再也沒有連絡了。

  這位在高中教書的大學老同學,畢業後的那些年,我們都會在年底互寄賀年卡。開始都是如一般朋友般,購買文具店的賀卡,親自手書賀年詞句,然後署名。後來接連兩年,我收到的僅是印有他名字的賀年卡,沒有手書詞句與簽名。我心中頗有微詞,幾時一個「高中老師」,需要「印」賀年卡來「應付」諸多人情?就算是你桃李滿天下,不得不用「印刷品」來「應付」;寄給「老同學」卻這麼沒誠意,把彼此的交情當什麼?後來我提醒他,他次年才又如常寄了一次親筆書寫的賀卡。這便是他的「排場」也。

 

  另一個經驗是:

  我先生有個要好的同學,我們與他家多年都有來往,對其父母,我先生也很禮貌的每年會去拜年。

  前幾年,那同學的父母,因緣際會搬到我們太平這裡來住,地緣關係,我們便過去探望一番。

  有一回,我要去那附近辦事,於是順道過去探視坐坐。老先生老太太非常歡喜,一番寒暄之後,我說要去辦事。他們兩老便邀我回頭到他家吃午飯。我原也以為是「客套話」,便說不用麻煩了。結果兩老「竭誠力邀」,一副「盛情難卻」般,若拒絕似乎太不給「面子」,我只好答應。

  辦完事,回頭到他們家「吃午飯」,結果兩老面有難色,有點為難的說他們中午吃飯「很簡單」,我說「簡單」沒關係,我也隨便吃。

  結果他們的「簡單午餐」是兩片烤吐司,配一杯麥片(這不是「早餐」嗎?),問我這樣可以嗎?哇!我都來了,難道要說「不好」而「落跑」嗎?

  那伯母身體不大好,勉為其難的替我煎了個荷包蛋,算是「不太寒酸」;那伯父指著一排大大小小的奶粉罐子說,這是奶粉,那是麥片,這還有什麼穀類等等,要我自己配在一起沖泡......

  我很尷尬,倒不是嫌棄什麼,只覺得自己似乎「打擾」了他們「簡單」的生活,心想這「熱情邀請」又何必呢?

  吃完「午餐」,我幫他們洗碗後告辭了。從此再也不單獨去他們家了,因為他們表面雖熱情,卻似乎不大喜歡人家去打擾他們「簡單隨意」的生活。

 

  還有一次經驗:

  是我與先生大學時候社團裡要好的學長,也住在台中,多年前我們常去他們家拜訪。每回去,告辭的時候,我們也邀請他們有空來家裡坐坐,他們當然也「客套」的連聲應「好」,但都沒有來,我們對於這樣的「客套回應」也就「了解」了。

  學長的太太是台中某高中老師。多年前有一次,他們依然「客套」的應「好」,我們說:「你們都講假的,結果都沒來。」這位高中老師就非常熱情的說,這次「一定去」,說「下個禮拜會去」,並問我們路線怎麼走,我們還畫地圖給他們,他們十分認真的看著地圖,說「要去的時候會打電話」,講得一副「真心誠意赴約」的模樣。

  結果,我等了「一個禮拜」沒等到,於是打電話過去問,那位高中女老師,一副不以為意的說:「我說『要去的時候會打電話』,我又沒有『打電話』,就表示『沒有要去』。」

  好吧!這就是你這個人的「信用」!?我覺得自己被「耍」了!當然,此後便很少再去他們家了。

 

  這就是我幾次真假難辨的「客套話」的經驗。

  我不大喜歡「客套話」,因為還要猜測對方的意思。我自己也很少講。過去我經常很熱情的邀請朋友來家裡坐坐,享用我泡的養生茶。結果很少人「當真」而來。現在我不再主動熱情邀請了,連「客套話」都懶得說,因為「真心話」都沒人相信,又何必再「客套」呢?也覺得那些習於「客套」的人,不值得我「真誠」邀請!

 

  前幾年,我在YMCA學日語。教我們的,是一位資深的日籍老師,七十出頭的年紀。

  有一次,在課堂上,一位同學問,可不可以打電話給老師,在電話中跟老師作「日語會話練習」?老師說:「好啊!」

  到了下一次上課,老師問那位同學說:「某某,你不是說要打電話給我嗎?我等了一個禮拜呢!」結果那位同學回說:「我只是問可不可以,沒有說什麼時候。」

 

  曾聽人說過,中國人喜歡講「客套話」,但對於外國人,千萬不能講,因為他們搞不清楚,以為你是說真的,到時候會怪你「不守信用」。既然這樣,我們為什麼還要在「客套話」裡周旋所謂的「世俗人情」呢?真假莫辨,費人猜疑,浪費精神,不僅損失「信用」,還更傷情誼!

 

  真正的情誼,不需要「客套」,凡「客套」者必是「虛情」也,既是「虛情」,又何須浪費精神呢?

 

  我想,佛法的「不妄語戒」,應該也包括「不說客套話」吧!節省這些「俗情」的精神耗費,減少不必要的煩惱,不是更能清心自在的生活嗎?

 

阿彌陀佛!

 

 

自在老師寫於閒雲居

2013/5/8 清晨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心情隨筆 心靈
自訂分類:自在說法
迴響(1) :
1樓. 過眼雲煙
2013/12/24 12:14
十分認同!!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