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禪語:「護持三寶」的真義
佛教界要在家居士「護持三寶」。
而真正的「護持三寶」,
不是教你捐錢蓋廟、去道場做義工、供養現在的世俗僧!
而是護持「自性三寶」:
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淨也。
學佛修行,
覺悟真如本心、修持正法、清淨身口意三業,
時時守護勿失,才是真正的「護持三寶」。
不要弄錯了!
...............................................................
[附記]
我讀過百餘部佛經,沒有看到佛陀時代,對「在家人」有什麼「要求」,就是教育眾生如何修行,說恭敬三寶有福報等等。
佛陀對眾生,只有「教育」,沒有「要求」,所有施主的「供養」,都是自願自發性的,不是「要求」來的!
不知何以今日的佛教界,搞「僧尊俗卑」,要求、甚至規定一堆,把徒眾當僕役使喚,這是對在家人的不尊重,有違「眾生平等」精神的!
自在老師學佛初期,因為常去某公開道場「逛」,看看有什麼經書可結緣,就曾被「使喚」去幫忙雜務!對佛教界的不尊重人,感受深刻。
自在老師禪語
(2023/3/16於自在精舍)
....................................................
◎圖:《無量壽經》「堅勇求正覺」/ 自在老師書(20220831)
◎原發表於「自在老師」粉絲專頁:(2023/3/16)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6022155047827439
◎自在老師相關文章:
〈現在對佛教徒、出家人適合怎麼稱呼?〉(2023.3.14.)
- 2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23/03/17 23:57
在拙作中也談過對「師父」二字的反感:
自我介紹提到如甘師,那位比丘立刻教訓我「不應該稱如甘師,應該稱甘師父」。頓了幾秒鐘,我說:「在大陸,開車的都叫師父。」老和尚立刻說:「是呀!」…….. 又說:「不是父親的父,是人字旁的……. 」我打斷他的話,說:「太傅的傅」。但是心裡想着:「這兩位的差別怎麼那麼大?」
大作已拜讀並回應。
貧道先前有文,您應該看過:
〈現在對佛教徒、出家人適合怎麼稱呼?〉(2023.3.14.)
https://blog.udn.com/TztzaiMaster/178603144
吾文中言:「看《維摩詰經》裡,維摩詰居士稱呼佛陀諸大弟子,是直呼其名的!」
記得我小時候,社會上稱出家人就是「和尚」、「尼姑」,沒有那麼多「僧尊俗卑」的陋習,對「僧」過度尊崇而目中無人,看待一般人就是「業障眾生」,相當不尊重!
故我學佛受過幾次這些不尊重的對待之後,我就遠離了佛教界,遠離「俗僧」,不接觸,不打招呼,網路遇到,但稱「阿彌陀佛!」
我自修我道,清淨自在。
自在老師 於 2023/03/18 01:05回覆
- 1樓. 馮紀游陸游:漫長當下2023/03/17 22:08
深有同感。其實目前大部分出家人的「心」都早已「還俗」了。哈哈哈
祝週末愉快
不是「心還俗」,是根本「沒出家!」
佛經裡將「出家」分為四種:
一、身心俱出家
二、身出家心不出家
三、身不出家而心出家
四、身心俱不出家。
查「維基百科」有詳述。
貧道是第三種。
《佛藏經》裡面,佛陀痛責後代這些不修持正法、貪著世間名聞利養的比丘,說「不承認這些是我弟子」,根本就不夠格為僧,將來要墮入惡道的。
有興趣可詳讀,網路也有佛經原文,搜尋《佛藏經》即有。
我只是不想在正文中評述,吾文但以講述「正法」教育眾生為要,不事批評也。
自在老師 於 2023/03/18 01:29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