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莫要入寶山而空回!
幾個月前,我曾在台中一位書法家教室的臉書粉專與之互動。
昨天,該位書法家來訊息告知:
「本月開設書法師資培訓班。」
我答之:
「本人無意從事書法教學,
練書法乃個人修身養性!
謝謝!」
該書法家言:
「一直想推廣!
9月可能會出字帖。」
我答曰:
「那您就加油吧!
本人學書法,一向只練古人法帖,不學今人者。
今人書法但欣賞而已。謝謝!」
………………………………
我學生時代學書法,是喜歡書法藝術;
學佛之後練書法,則是在基本的「藝術技法」之上,更著重於「禪修靜心」,藉此作為身心靈的修持與調養。
多年前,我受邀於一位書法家在台中市美術館舉辦書法展的開幕茶會。該位書法家在開幕致詞時,提到:「練書法可以修身養性」。
致詞完,看展的時候,我就藉機「請教」他:「您覺得書法如何能修身養性?」
結果,這位書法家(並且還是中文博士、大學教師)竟然傻眼,呆了半天,只好勉強支吾回應:「嗯~這個呢~因為書寫的內容,很多是古人的經典文字,邊寫邊閱讀,這樣就能修身養性。」
當時我不置可否,心想,若此,那直接讀古書不是更能「修身養性」?
古代的書法家,都是文人學士或官員,很少「職業書法家」,也就是,並不以書法作為「謀生」的主要方式。
現今的書法家,大概以「謀生」,甚至「求名利」的居多吧?
若沒有藉書法來修身養性,徒學其「形」而未入其「神」,可說「入寶山而空回」,真是可惜了!
阿彌陀佛!
..............................................................
[臉書網友回應]
請問您有書法如何禪修靜心的文章或心得,可供分享嗎?感謝您。
[我的回覆]
這幾年我在臉書發表我的書法作品時,有零星片段的提到書法禪修,目前尚未整理出一篇「完整的正式文章」。以下先將這些片段找來給你,日後會整理完整篇發表。
〈書法禪修記〉
〈案頭爐香裊裊~〉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196022370420752
〈臨池禪修(對句綴成七絕一首)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95982646
〈自在揮毫:澄心滌慮〉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513709391985380
〈靜心〉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214590888563900
〈就愛隸書的飛揚舒展(臨摹《曹全碑》)〉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108896133
〈「書法禪修」與「練字」有何不同?〉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1887474834608832
〈太極拳與書法皆是「禪修」〉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122047846
〈我練書法,主要是「禪修」〉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Master/posts/2067858516590465
以上,差不多了,主要就這些片段文字。其他有關書法禪修的隻字片語,我書法作品隨緣隨處俯拾即是,不及備載,你若有追蹤我的臉書,都可以看到。
今天寫此文,意料中會有網友提問「書法禪修」,因我文中沒有述及。果然立即有人提問也。有人關切,就是促我整理為文的動力啦!呵呵!
...............................
(2019/8/18 續)
[網友回應]
從老師的文章,感覺書法禪修的方法,與專心、靜心、調整呼吸有關,是否如此?
[我的回覆]
書法禪修基本原則是如此,最主要是心的內攝。
當然,環境的整潔清靜也很重要。你看我有一張寫書法的照片,我的桌上乾乾淨淨,除了必要用品,沒有別的東西;而一般書法家的書桌,就堆滿了書法用具與雜物。
禪修,首要是清靜,環境的清靜,與心的清靜。
自在老師隨筆
(2019.8.17.撰文及整理於自在精舍)
...............................................
◎圖:錢起〈逢俠者〉(自在老師書法20190817)
◎原發表於個人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ztzai/posts/2453268641362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