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29 日星期四
郵輪於 7 am 靠港伊斯坦堡在歐洲這岸. 天氣很好, 我夢想中的伊斯坦堡又出現了, 真是開心.
土耳其目前還沒成功加入歐盟, 因此我們下船前, 要掃一張 QR code, 當作落地簽證; 而且當地還是使用里拉, 而不是歐元.
經過海關後, 迎來一位土耳其地陪 Hafis, 他在台灣師大念過中文, 所以直接用國語幫我們做介紹. 顯然他說當年在台灣念了 6 年才畢業是真的, 因為他的國語有一點兒卡卡的, 雖然還是聽得懂, 呵呵.
我 14 年前來過土耳其, 這次又只有遊覽兩個已經參觀過的地方, 所以偷懶一下, 先貼上之前的文章作為今日旅遊的參考 (請見: 土耳其之旅)
第一站來到 Topkapi 皇宮, 這座很像童話故事的城堡大門, 還是沒變.
穿過公園, 經過城堡大門的安檢後, 買票進入皇宮. 這次直接帶我們去參觀廚房以及廚具與餐具. 這裡的餐具, 因應當年和明朝的交流, 所以都是中國的瓷器; 連一些酒器或鼎, 也都有中式的花鳥雕刻.
接著參觀有各式時鐘的展覽館, 但因為燈光比較暗, 加上人多, 我的照片都有點兒模糊. 兵器展很有趣, 我和曉蓮還針對裡面翻譯的英文討論了一下. 我娘對這些展覽沒興趣, 所以阿嘉陪著她在外面等. 以我的個性和興趣, 這種地方我是可以逛上一整天的!
接著來到珠寶室, 參觀那一顆 86 克拉的鑽石, 以及一些鑲金帶玉的床椅燭台掛飾後, 來到外面的觀景陽台.
我記得 14 年前來的時候, 觀海陽台很大呀, 怎麼這次只來到小小的空間? 阿嘉說 "就是這裡沒錯呀!" 後來我查看 14 年前的記錄, 是不同的陽台!
時隔 14 年, 其實有些景點不一樣了, 有些規定也改了. 但古時的軍人服裝還是一樣, 而且土耳其人很友善, 可以跟他們拍照.
他們很有趣, 站崗時可以走來走去, 擠眉弄眼; 但遇到民眾要拍照時, 立刻裝出一副嚴肅的面孔. 我對土耳其人的印象一直很好, 就是覺得他們相對的比歐洲人還友善親切.
下一站參觀聖索菲亞大教堂 (Ayasofia). 現在的規定改了, 觀光客先在外面的酷熱中排隊, 安檢後, 穿過古老的梯廊, 直接到二樓參觀, 一樓已經不開放了.
進入清真寺, 按照規定, 女生必須用披巾遮頭, 且手臂和小腿不能裸露. 此時很熱, 要媽媽拿外套蓋在頭上, 惹得她很不高興. 我跟她說這是回教的規定, 就好像佛教吃素一樣, 要尊重人家的習俗; 而且回教對女性很不尊重, 跟一般人的認知不一樣, 她才不甘願地披著外套進去. 阿嘉見狀, 自願帶媽媽先離開, 到出口處等我們, 反正媽媽對這種參觀也沒興趣, 有看沒看 對她來說都一樣.
Hafis 帶我們在二樓參觀並介紹, 老實說, 我對 14 年前學到的歷史和文化也忘得差不多了, 但他知道我們有好幾位來過, 所以有時候竟然是像出考題似的問我們還記不記得! 呵呵, 當然是幾乎忘光啦, 因為這是回教的文化, 我平常沒接觸到, 只記得一部分而已.
經由 Hafis 的介紹, 又想起了一些故事. 土耳其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 並沒有因為回教文化而把原先天主教的藝術完全摧毀. 在這座清真寺中, 原先的 "聖母瑪利亞抱著耶穌" 的畫像 (表示天主教的 "三位一體, Trinity"), 用白布遮了起來, 意思是 "我沒有把你毀掉, 卻不讓世人看到你" 的溫和作法. (但我 14 年前拍到的照片, 顯示當年並沒有遮白布)
Hafis 跟我在聊天中, 講到東部庫德族之亂已經弭平, 但土耳其政府在經濟上毫無作為, 導致土耳其幣值大貶, 生活物價卻大漲, 老百姓生活變得很痛苦. 我一聽現在台幣對土耳其幣的匯率是 1:0.7 嚇了一跳--> 我當年可是 1:20 哪! 我當年一杯咖啡 0.5 里拉, 現在要 5-6 里拉了. 對我們而言, 其實變便宜了; 但對土耳其人來說, 通貨膨脹嚴重到恐怖!
下一站只有經過藍色清真寺, 讓大家拍拍照. 6 根宣禮塔中, 有一根正在整修.
回頭再看一眼聖索菲亞大教堂, 我們今天的遊覽就結束了.
走向餐廳前, 經過賽馬競技場, 又看到那座從埃及進口的方尖碑.
中午在長城飯店吃午餐, 經過多日的歐美伙食, 突然吃到還算正統的中餐, 大家都覺得很開心.
餐後還有時間, 有幾位團員要去逛街, 我則決定先帶媽媽回船上. 在等車的時候, 看到居然有綠色的國旗!? 我問 Hafis, 他看了看, 只簡單說 "那是東土耳其和西土耳其的差別."
我後來查資料, 幾乎查不到紅綠國旗的差別, 只有一篇文章提到 "綠色代表哈里發", 也就是 "回教最高統治者" 的意思. 所以還是不懂為什麼會有綠色的國旗. 至於國旗上的星星和彎月, 彎月很典型, 就是回教的意思, 但星星則眾說紛紜. 以前的導遊是跟我說 "那代表伯利恆之星, 表示天主教的意思." 後來又有人說五芒星代表土耳其的五大地理區!?
回船上前, 竟然有免稅店. 可是, 橄欖油相當貴, 一小瓶就要 10 歐元, 最後只買了兩瓶乳液 (比 Costco 賣的還便宜, 大約 8 折). 上船後, 帶媽媽去吃冰淇淋. 9 樓陽台上的吧檯, 每天提供一種口味的免費冰淇淋; 今天是草莓口味, 入口軟綿, 又不會太甜, 實在是很棒.
爬到 18 樓甲板望向土耳其最後一眼, 下午 4:30 開船, 要離開這迷人的城市......
晚上我在 Soleil 餐廳點牛排來吃, 前菜點的義大利麵, 口味完全不輸主菜, 讚!
5 月 30 日星期五
今天中午 12 點才會靠岸米克諾斯島 (Mykonos), 所以早上先去 19 樓甲板拍照.
老實說, 像這樣的郵輪, 如果再多一間安靜清涼可看海景的圖書室, 我應該可以在船上住一個月沒問題, 呵呵!
郵輪提前 15 分鐘靠岸在新港 (new port), 阿嘉帶我們下船; 搭乘一人 2.5 歐元的當地接駁船, 前往舊城區.
米克諾斯是希臘的三大渡假島嶼之一 (另兩座就是 Crete 和 Santorini), 島嶼不大, 人口不多, 卻因陽光, 沙灘以及白色屋宇而成了歐美人喜歡的渡假勝地.
渡輪時間大約 15 分鐘, 來到舊城區的港口. 這兒的第一地標, 是一座很小間的東正教教堂.
我發現東正教相當樸實, 教堂裡面沒有金碧輝煌的裝飾, 也沒有穿金戴銀的神像. 在逐漸走向奢華風的佛教和天主教的今日, 東正教似乎還維持住那份保守古樸的莊嚴.
這兒海風好強, 但海水的顏色, 搭配全白的屋舍, 讓這小島呈現出另一種浪漫風味.
我們在港邊拍拍照後, 阿嘉帶我們走進舊城區的白色巷弄, 要先去吃午餐.
阿良看到一支大錨, 立刻走過去要我幫他拍照.
途經有名的奶油教堂, 這其實是一座由 5 間教堂組合而成的建築群, 在 16 世紀建於 Mykonos 島的西北方, 便以當時此區的區名將之稱為 Paraportiani church.
Mykonos 的地質是花崗岩, 但是這教堂被漆上白色後, 由於建築群的參差不齊, 整體外形竟變得很像融化的奶油, 也因此獲得了 "奶油教堂" 的外號而馳名海內外. 事實上, 這教堂群其實是個五百多年的古蹟呢!
穿過巷弄, 兩旁都是商店, 對於喜歡 shopping 的人而言, 這幾條迂迴盤旋的街道, 絕對是很好逛的, 但同時也很容易迷路, 呵呵!
幾分鐘後, 我們來到位於海邊的餐廳, Nice n easy, 吃著很地中海式的生菜沙拉; 我和阿良各點了一杯調酒來喝, 但我的明明是哈密瓜調味的, 卻被加了些檸檬而變成有點兒酸!
幾位 waiter 非常親切可愛, 三不五時會用手指比個 "心" 拋過來, 還會用中文說 "謝謝". 等主菜上桌時, 大家都驚呼一聲 "這麼大的花枝!"
這花枝比臉還大, 烤地有點兒老, 但因為夠新鮮, 所以還是美味多汁. 可是, 真的太大了, 我嚼到下頷關節好酸才終於吃完, 呼~~
這一區海岸被稱為 "小威尼斯", 我發現當年威尼斯人的影響力很大, 地中海的幾個小島, 幾乎都有這種外號 "小威尼斯" 的海港.
吃過午餐, 大夥兒往山坡上走去, 因為這小島的另一個知名地標, 就是位在山坡上的風車群 (Kato Mili windmill).
這是 16 世紀威尼斯人蓋來碾米的風車, 據說以前非常多, 現在僅留下這 6 座, 其中有些還位於私人土地內, 或甚至變成紀念品商店.
為了拍順光照, 我帶媽媽走到風車後方, 但這裡的海風好強, 差點兒要站不穩, 媽媽不想再繼續走, 我便要她在原地等我, 我自己走進風車陣去拍照. 沒想到, 等我拍完照, 她居然不見了!
我打她手機, 沒接; 只好打電話問阿嘉和曉蓮, 他們也都沒看到我娘!
我走回餐廳, 又在巷弄中找尋, 甚至走回渡輪口, 還是沒看到她. 打了幾通電話, 她還是沒接. 半小時後, 她終於想起 "手機" 這東西, 自己打電話給我, 說她不知道自己在哪裡!
我請她身旁的商家接電話, 終於知道她可能的位置 (她從風車陣走出來後, 往山坡的另一邊走下去), 我剛剛還有在這兒拍照咧!
一位希臘年輕人帶她走回到山坡上, 我們在風車陣 "交班"! 謝過那位年輕人後, 實在也沒心情逛這些小巷弄了, 便帶著我娘回到渡輪口, 然後和曉蓮阿良, 一起搭渡輪回船上. 回程的渡輪在舊港停了一次, 才回到新港.
Mykonos 是個很好拍照的小島, 但是需要一點兒腳力, 也要有方向感, 否則很容易在裡面迷路. 當然, 其實真的迷路的話, 只要認清方位, 在小巷弄中左拐右彎的, 走久了還是會到啦, 因為這島真的很小.
郵輪今天 8:30 pm 開船, 晚上我帶了第二罐啤酒, 到泳池邊看電影. 今晚播的是芭比電影, 畫面太唯美了, 看起來好假喔!
但這罐啤酒比較好喝, 以後可以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