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可大可小丨麥能
2025/03/19 11:42
瀏覽665
迴響0
推薦1
引用0

「我」班上的學生,年齡最長者七十七歲,最小的則只有七歲。然而,在一老一小身上,「我」卻看到了同樣的滿足與喜樂。他們喜樂的原因是什麼呢? ‍‍‍‍‍‍‍‍‍‍‍‍‍‍‍‍‍‍‍‍‍‍‍‍‍‍‍‍

如何啟動閱讀DNA,從讀書中獲益?歡迎查看文末海報,瞭解《雲端講壇3:全民閱讀/讀書會系列》。

最近,又被家長問起:「您收學生嗎?」可以看得出,父母親十分關愛他們的小孩,想要為喜歡繪畫的女兒,找一位老師習畫。那天,與一對父母在聚會前共桌吃午餐,小女孩就坐在身邊。我偏過頭問:「你長大以後,想當畫家嗎?」沒想到,這樣一句開場白,竟然換來女孩提高嗓門,一陣激動地回答:「哼,我為什麼一定要當畫家?我的口才很好,將來可以當律師,其他方面也很強,可以當科學家、工程師......為什麼要當畫家?我才不要當畫家呢!」她這麼一說,可真是把周圍的幾個大人給震住了。

我在餘震下,安撫地說:「你當然不一定要做畫家,只是問問嘛。」坐在對面的媽媽,有些不好意思:「對啊,你也不一定能當得成哪。」小女孩,仍然嘟著嘴,在那裡生著氣,媽媽見狀,趕緊說:「我女兒是真的很喜歡畫畫。」我問女孩:「你今年幾歲啦?」、「九歲。」媽媽補充:「快十歲了。」我說:「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又轉頭對大人們說:「我像她的年紀時,哪懂得這麼多,就是一個單純的小孩。」女孩不服氣地接話了:「這樣說,我就不單純囉。」我放慢語調:「別緊張,我只是說你比我聰明啦!」看著眼前這對謙遜的父母,對自己女兒流露出疼惜寵愛的眼神,不難想像,再過幾年,女孩進入「青少年期」的光景......

我給那位聰明女孩的母親一個實在的建議,就是可以多帶女兒看些美術館,因為,好的東西看多了,自然會「增強功力」。這位反應靈活的女孩,不禁讓我想起幾年前,在營會認識的一位當時年僅七歲的小女孩。她叫小樂(Joy),異常安靜與乖順,簡直就不像是一個「小孩」。

那回,是搭小樂爸媽的順風車,一路從波士頓開往賓州營地。在車上,小樂的媽媽突然問道:「我女兒可不可以去上你的班?」我為難地說:「班上都是大人耶,她會很無聊吧。」、「喔,沒關係,她很乖,一點都不會吵,只要讓她畫畫就好。」、「但我仍用成人詞彙授課可以嗎?」媽媽回答:「沒問題。」

我半信半疑地望著後座的小樂問:「你真的很乖?」身軀瘦小的小樂,無聲但很明確地點了點頭。真所謂「吃人嘴軟,拿人手短」,面對這種情況,內心糾結,勉為其難地在成人班中破例收了這位「幼齡學生」。

那年,班上年紀最大的學員是七十七歲。這位七十七歲的阿公級人物,是一位退休的老牧師。據他女兒透露,爸爸如果不當牧師,最想做的就是畫家。得知牧師本來功底就不錯,水彩、粉彩都畫得很好,也曾一度擔心,萬一他不能適應我的教學方式,那該怎樣溝通等等......當然,最大的顧慮是:如何在七歲與七十七歲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幸好,小樂真的很乖,在講課或欣賞他人作品時,老老實實地坐在座位上,除了有時無聊會打盹之外,真是定力十足!她的天真,只在動手畫畫時才會展現無疑。最常聽小樂說的一句,就是:「我畫好了。」老牧師說:「你怎麼畫得這麼快?」沒幾分鐘後,小樂又是一聲:「我畫好了。」

我靈機一動,對小樂說:「那你幫我們一人畫一張畫像好嗎?」於是後面,我們將小樂畫的畫,一張又一張,全部貼在一面大牆上。小女孩在屬於她自己的畫廊前,高興得如同魚兒般游來游去!而那位老牧師,則是處變不驚,在眾多「我畫好了」的句子下,老神在在地也完成了滿意之作。

那次的教學經驗,使我有了一個深刻的啟發:小,並不代表不可以專心;老,並不意味一定保守。只要有一顆「願意」與「喜歡」的心,不管年紀多大或多小,都可以在開放自在中享受所愛。雖然,有時候是可以「大小通吃」,但也要在對方有「意願」配合的情況下才行。那可不,在七歲與七十七歲之中,可以同時看到油然而生的喜悅與滿足,就是最佳寫照!

-END-

作者簡介

麥能

全職藝術工作者,獲頒古根漢繪畫研究員(Guggenheim Fellow 2007),熱愛色彩,鍾情繪畫,使用個人符號,訴說與神、與人、與自然的生命故事。

課程推薦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創作 散文
自訂分類:麥能文章
下一則: 在冬天裡想著春天丨麥能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