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英國作曲家[亞瑟蘇利文]+劇作家[W. S. 吉伯特]首次成功作品──兩幕喜歌劇──《皮納福號軍艦/H.M.S. Pinafore》
2025/10/11 17:03
瀏覽52
迴響0
推薦6
引用0

英國作曲家[亞瑟蘇利文]+劇作家[W. S. 吉伯特]首次成功作品──兩幕喜歌劇──《皮納福號軍艦/H.M.S. Pinafore

 

Gilbert&Sullivan

《皮納福號軍艦》(H.M.S. Pinafore)是一部兩幕喜歌劇,由英國作曲家亞瑟蘇利文(Arthur Sullivan)作曲,英國劇作家W. S. 吉伯特(W. S. Gilbert)撰寫劇本。

該劇為薩伏依歌劇之一,為吉伯特與蘇利文第四次合作,也是兩人合作首次獲得巨大成功。

1878年5月25日在倫敦首演,連演571場,是當時所有音樂劇院連演場次第二多的歌劇,僅次於《科爾內維爾的鐘》(Les cloches de Corneville)。

 

吉伯特借鑒了他早期的幾首「巴布民謠/Bab Ballad」詩,為這一情節注入了歡笑與荒誕。

這部歌劇的幽默聚焦於《魔術師》(The Sorcerer)的主題——不同社會階層成員之間的愛情,並諷刺英國普遍的階級制度。

《皮納福號軍艦》也善意地嘲諷了愛國主義、政黨政治、皇家海軍以及不合格人員晉升至權力位置的現象。

劇名幽默地將一種女性服裝——圍裙——與可怕的軍艦象徵聯繫起來。

 

 

故事發生在英國皇家海軍皮納福號戰艦上。

船長的女兒約瑟芬愛上下層水手拉爾夫·拉克斯特勞,但她的父親打算讓她嫁給海軍大臣約瑟夫·波特爵士。

她起初遵從父親的意願,但約瑟夫爵士倡導人類平等,促使拉爾夫和約瑟芬推翻傳統的社會秩序。

他們彼此表白,並最終計劃私奔。船長發現了他們的計劃,但正如吉爾伯特和沙利文的許多歌劇一樣,故事接近尾聲時,在故事的結尾所有的事情有戲劇性的轉變。

 

 

 

 

《皮納福號軍艦》在英國、美國及其他地區廣受歡迎,吉伯特和蘇利文的一系列作品也取得類似的成功,包括《彭贊斯的海盜》和《天皇》。

他們的作品後來被稱為薩沃伊歌劇,在大西洋兩岸的音樂舞台上佔據主導地位達十多年,至今仍在上演。

這些歌劇,尤其是《皮納福》,其結構和風格被廣泛模仿,並對現代音樂劇的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2003 Dunedin, New Zealan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oGV6p5j95A

 

200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l0fNaqj-WQ

1985.Noel Pearso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Hk92uQMBdk

 

 

1973 The Doyly Carte Opera Company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iNGprcxFI

 

Danish 1970 TV Movi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1tNwX5x-8

 

參考/引用/轉載來源: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M.S._Pinafor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A%AE%E7%BA%B3%E7%A6%8F%E5%8F%B7%E5%86%9B%E8%88%B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JwFjgQ7Ago

 

https://www.eno.org/discover-opera/articles/an-introduction-to-hms-pinafore/

 

https://gsarchive.net/pinafore/pf_lib.pdf

 

有誰推薦more
發表迴響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