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書法家/官員──康熙館閣體代表人物──以楷書&行書聞名的[勵杜訥]
勵杜訥,(1628-1703),清朝官員、書法家。
初名杜訥,字近公,一字澹園,生於直隸靜海(天津市靜海縣)(一說生於浙江),
出生
早年失去父母,由杜姓養父收養,故改名為杜訥。
雍正元年(1723),贈禮部尚書。
雍正八年(1730),入祀賢良祠。乾隆帝即位,加贈太子太傅。
清朝順治六年(1649)為諸生。
康熙二年召求善於書寫之文士,訥以諸生試第一,參纂世祖實錄。
康熙十九年(1680)特授翰林院編修,充日講起居注官。
康熙二十一年(1682)復原姓,名勵杜訥。歷官右贊善、左贊善、翰林院侍講、光祿寺少卿、通政使司參議、右通政、太僕寺卿、宗人府府丞、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官至刑部右侍郎,四代皆通書畫。諡文恪.
雍正元年(1723)追贈禮部尚書、太子太傅。有子勵廷儀為進士。
勵杜訥善書法,尤精楷書,以典重工緻的館閣體見長,並能作擘窠大字,用筆圓渾,結體疏朗,氣韻靈動。
據稱,勵杜訥在朝廷選拔善書之士的考試中被錄取後,正值宮殿更換匾額,眾翰林奉敕書寫匾文,皆不如皇上意,只有勵杜訥所書被選中。
勵杜訥書法揚名海內,主要在於他是康熙時代館閣體的巔峯人物和傑出代表,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然而,館閣體只是勵杜訥書法的一種面貌,他以這種莊重博大的楷書和榜書獲得朝野讚賞。
同時,他又以信筆揮灑的行書體現了個性。
現藏天津博物館的《行書范仲淹五言古詩軸》,寬約二尺,個性從此行書軸可見一斑。
筆腕渾灑自如,字體沉着而飛動,意度翩翩,道勁蒼涼,風格在顏、趙之間,時出古人之外。
參考/引用資料:
https://baike.baidu.hk/item/%E5%8B%B5%E6%9D%9C%E8%A8%A5/179108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B%B5%E6%9D%9C%E8%A8%A5
https://www.hcsartmuseum.com/authors/10165/
https://www.itsfun.com.tw/%E5%8B%B5%E6%9D%9C%E8%A8%A5/wiki-8921218-3027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