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s ...
udn網路城邦
【宣佈】讀者須知
2019/10/06 05:50
瀏覽130,851
迴響22
推薦46
引用0

我從一開始寫博客,就希望它一方面能教育中文世界的民衆,使大家對現代社會有正確深入的認知,另一方面,它也是華人知識份子,在魑魅魍魎充斥的假新聞覆蓋下,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理性桃花源。

所以我必須對事實與邏輯有絕對的堅持。留言欄是大家互動的管道,是這個博客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尤其我寫文章秉持簡單易讀的原則,所以總會有些細節被跳過。如果有讀者能注意到並提問,剛好可以給我一個詳細解釋的機會。

但是一旦給予群衆自由和權利,就會有人濫用它們。爲了維持留言欄的高水準,以避免浪費我和讀者群的時間,做爲博客的唯一管理人,我的職責自然包括刪除任何對整體水平和讀者經驗沒有助益的留言。

這些道理,我在2015年都已經反復在留言欄解釋過了,其後願意留下來的讀者也都明白並同意。但是今年又有一大批新讀者到訪,我雖然一再提醒他們先讀完舊文和既有的留言(用意之一就是希望他們瞭解有關留言的規範),但是不守規矩、不聽勸告的還是有的,這對我來説,是精力的浪費和心理上的困擾。

所以我決定把這些規範整理出來,以後有留言被刪除者,可以直接參考:

  1. 我已經寫了200多篇文章,回答了近7000條留言,這些論述大部分是歷久彌新的;新讀者必須先讀完既有的文章和留言,再參與討論,以避免重複大家已知的論點。其實即使是老讀者,有空時去復習一下舊文章,也能溫故知新,不見得不會有新的體會和收益。
  2. 留言時,除了内容之外,也必須注意格式,與正文的精簡風格保持一致。尤其是一句一個段落的俳句格式,非常刺眼,更違背邏輯辯證的基本原則,我將格殺勿論。
  3. 我不接受“到此一游”之類的無意義留言,爲自己做廣告的更不會被容忍。你如果覺得自己的文章很好,請發表在你自己的博客,不要到這塊净土上留下一坨痕跡。
  4. 除非你是我當年的博導,我沒有時間去閲讀你指定的文章。如果有論點要討論,是讀者自己的責任去閲讀、分析、歸納,然後在留言欄精簡地整理出來。這裏的重點在於精簡;留言越長,耗費我的時間精力越多,我對不入流的論點就越不會容忍。
  5. 留言應該放在適當相關的正文之下,而不是最新的文章或訪客簿。不過我知道《UDN》的Bug很多,如果無法在文章下留言,請先選擇“舊版”,或許會有幫助;真沒有選擇,才考慮使用訪客簿,但請瞭解你得到回復的機率非常接近零。
  6. 港臺電視名嘴的發言,或者其他慣常造假起鬨的論壇,尤其是不用實名的大V(博客已經確認為可信訊息來源的例外),我一概沒有興趣,請不要轉述討論,浪費大家時間。轉述媒體論點的簡單標準,除了必須知道作者的真實身份,内容也必須能通過Russells Teapot的檢驗標準,才可以留言討論。即使是國際知名媒體,如果我已經評論它們正在進行謠言攻勢,也一律比照處理。
  7. 空喊口號,不論是哪一種顔色、哪一個立場,都和小兒的哭鬧沒有差別,會被立刻驅逐。
  8. 我的結論都是由嚴密的邏輯演繹而得,所需的關鍵事實也必然被明白列出。如果有不同意的,請注意以下幾點:

    A)正文裏的錯誤如果不是主邏輯論述的重要關鍵,只是枝微末節,那麽就不能無限上綱,連帶抹殺總結論。

    B)我的遣詞用字都經過細心的斟酌,邏輯論述極盡精確,請讀者仔細地閲讀,在提出異議之前,先想清楚,不要隨便凴浮面印象來理解。

    C)要指出邏輯錯誤,必須精確論證;要指出事實謬誤,請明白列出參考資料。請注意,中國網絡謠言不是合格的事實證據。

    D)如果不能明確指出正文的錯誤所在,而只是不同意結論者,就必須自帶完整而嚴密的事實和邏輯體系,以便我和其他讀者做分析,否則依空喊口號處理。(特別提醒一下,你如果必須走到這一步,也就是找不出正文裏的事實邏輯錯誤,還要繼續爭辯下去,强迫我來詳細看你的長篇大論,已經是九死一生了;除非你真是相關議題上的大師,否則還是三思而後行的好。)

  9. 爲了避免剛到博客就胡亂發言的人浪費大家的時間,UDN賬號必須有六個月以上的歷史才能留言,否則一律刪除。
  10. 因台灣當局的言論管制,本人不便繼續討論與武統相關的議題,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復習如《再談統一》等既有博文。至於台灣政爭的細節,愚昧無比,也不配在此討論。
  11. 讀者留言若是我覺得有任何理由不適合保留,就會徑行刪除;刪除後堅持重發者,會被禁言或刪號。

嚴重或反復違反規則的人,即使不被拉黑,以後一出現也會直接刪除,我不會再浪費時間讀你的留言内容來做上述的幾項考慮。總之,能讓我來回答你的問題,是一個特權,請好自珍惜。

【後註一】老讀者應該很熟悉這個博客的許多不成文慣例,不過爲了方便新讀者,我想在此解釋一下,其中最重要的,是準確性。如果能從已知事實做絕對嚴密的邏輯論證,我會以最簡練的文字把它表達出來,這時準確性應該在99+%(考慮有<1%機率事實被誤報);大部分的正文論述屬於此類。但是許多有趣的話題,並沒有足夠可靠的公開消息來做滴水不漏的邏輯分析,必須依靠常理和間接證據來做推斷,如果我能有90-99%的把握,那麽我會說“我判斷”、“我認爲”或者“我預測”,例如去年我在bolton離職前十幾天就預言他在位不久長,就屬於這一級別。如果只有70-90%的確定性,我會加上“我覺得”。沒有至少七成把握的事,我一般不予置評,如果非要討論不可,就會給出百分比的確定程度,或者用?號來標明,以為警示。總體來説,這些“認爲”和“覺得”的預測和判斷,事後復盤得到的準確率在90%左右(軍事類議題除外;軍事保密嚴格,公共信息可靠性很低,我對博客評論無法提供保證),所以我事先的預估應該不算是盲目樂觀。 p="">

大部分時事的未來發展是N選1的選擇題,瞎猜猜中的機率是1/N,而N往往是個兩位數字,所以一般人猜對的機率基本在5%左右。但是“我覺得”三字在這個博客既不代表隨興臆測,也沒有主觀偏見,它純粹只是一個標簽,對應著70-90%的準確度,這仍然比一般評論高出近兩個難度級別(估計準確的難度,我喜歡定義為對和錯的機率比的常用對數值,所以log(70%/30%)-log(5%/95%)=1.65);這是因爲一般人主要受邏輯推理能力限制,而博客的分析只受限於事實資料的公開性和準確性。

其次,我對留言欄回復比較隨便,如果是以往已經論證過的結論,會直接應用,既不再重推,也不一定會列舉出處。換句話説,把整個博客包括留言從頭到尾讀上幾遍,完全吸收每個重要的論證結果,是讀者在發言參與討論之前的責任,也是本文第一條要求的另一個理由。

【後註二】有關轉載文章的要求,我在留言欄回復過多次,不過似乎有必要在此統一回答:因爲本博客的目的之一是無償教育華語界知識分子,只要遵守以下三個條件,我歡迎轉載:

(1)不爲自己牟利,也不爲損害任何人(道德性批評不是損害);

(2)全文照登,沒有扭曲刪改,這也自動排除翻譯的選項;

(3)注明出處(亦即本博客),以方便其他讀者溯源。

如果爲了非華人的親朋好友理解博文,必須先行翻譯,請私下傳閲,不要公開。我説的道理對英美群衆是絕對的對牛彈琴,不可能有正面反應,徒然冒惹禍上身的危險。

【後註三,2022/06/08】上周在《八方論壇》提到我很高興幾年前對波音的分析終於被學術界借鏡引申寫成正式的論文之後,很多讀者以爲我在說反話,這是誤解。博客的獨創論點被媒體和自媒體人轉述,至少已經有幾千個案例,其後往往一傳十、十傳百,成爲中文輿論的常識;事後新讀者反過來以爲我在拾人牙慧,也已不計其數。我既不指望金錢報酬、也不在乎學術名聲,所以向來都鼓勵轉述,唯一的“希望”是轉述者能注明出處(不是“要求”,因爲非學術性的網絡文化沒有這個慣例,而且被反復轉述之後,原始出處也自然會被遺忘),其用意本來就在於要引發學術界的注意,將正確的知識注入他們的寫作;畢竟只有專業主流接受了這些新的觀點,才可能影響官方的政策,而對國家社會做出實際的貢獻,正是博客的主要目標。

因此我想在此澄清,有學術界人士終於發現這個博客,直接來此獲取第一手資料,尋求新論文的題材,是我非常歡迎的好事:省的自媒體反復轉述,不但曠日費時,而且往往扭曲失準。作爲反饋,請在論文中將博文出處列為參考來源,如果接受大衆媒體采訪,也請提起。這不是要滿足我的虛榮,而是爲了提升博客的知名度,從而拓寬理性思想的傳播管道。

【後註四,2023/03/02】幾年前我曾在留言討論過程中,澄清解釋正文的第四條規則,但新讀者可能會遺漏,所以在此重複一次,亦即個別讀者對他人文章的評價,如同音樂一樣,是相對於自身認知層次的主觀判斷,所以因人而異,請不要假設全世界都必須分享你的熱情,更不意味著我也有必要花時間去仔細閲讀。博客容許留言發問引用第三者言論,在於方便有興趣的讀者去進一步參考(所以爲了保護全體讀者群,第六條規則禁止引用不入流的意見來源),我只針對寫在留言欄的敘述就事論事;發問者是否精確理解他人的文章不是我的責任,也不是值得博客深究的議題。

有誰推薦more
全站分類:不分類 不分類
自訂分類:不分類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迴響(22) :
22樓. China Han
2024/04/10 09:19
您好王博士,视频网站内容已做修改 https://space.bilibili.com/3494355098667575 简介添加博客镜像地址,评论区添加每篇文章镜像地址。
好的。其他想轉載博客内容的讀者,請參考這個案例,遵守規則,並直接和管理鏡像網站的黃先生聯係。 王孟源2024/04/13 07:48回覆
21樓. Taizi Huang
2024/04/10 00:23
China Han 你好,镜像网站的网址是 https://wmyblog.site 。如果有问题,可以在 Github  (https://github.com/taizihuang/wmyblog)上提 issue。
很好,謝謝。 王孟源2024/04/13 07:01回覆
20樓. China Han
2024/04/08 17:24
您好王博士,这是根据您的文章,通过AI制作的视频,在大陆网站上传播,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听到您的声音https://space.bilibili.com/3494355098667575
謝謝你的努力;這些視頻的確符合我對轉載的要求,亦即注明出處和不做扭曲。不過博客的格式不方便列舉此類鏈接,大陸的鏡像網站才是正確的歸宿。請你聯絡管理《微博》賬戶的張先生,由他介紹你給管理鏡像的Taizi Huang黃先生。 王孟源2024/04/09 23:38回覆
19樓. 今柏
2024/01/31 10:40

王先生您好,我是潜水多年的老读者。乌鹊南飞提到记录王先生以往的预测,而我恰好在复习王先生所有博文时,制作了这样的一个表格。其第二页也包含了这些历史预判的滚动准确率。欢迎各位一起改进。

感谢王先生无私的分享和奉献,在下受益匪浅。我曾留美十余载,前几年毅然辞职回国的决策,也是受到了王先生博文的启发和鼓舞。

链接如下:

https://docs.google.com/spreadsheets/d/19pNS_jhegfy1RyfNwIondKDpw5Dgu4wh/edit?usp=sharing&ouid=110093711234901357575&rtpof=true&sd=true

謝謝你的努力,不過除了遠遠不夠完整之外(例如有一整個大類的先見被忽略,例如博客在其他人之前許多年就理解某議題的正確定位,參考SWIFT、IMF、美元、法治、媒體等等;更別提整體認知架構),我想指出一個很重要的混肴失誤。
討論時事時,什麽是最優解(這裏又分對國家社會的最優解和對個人私利的最優解,博客大部分時間討論的是前者),以及決策者是否選擇最優解,其實是完全獨立的兩回事。我說博客預測有九成以上的勝率,指的是事後復盤證實最優解判斷正確;至於當事人有沒有足夠的腦子或品德去選擇最優解,不是我這樣的外人所能置喙。例如我對台灣政客的言行一向不願置評,對Prigozhin的自殺性行爲不可能預期,對中方的反復割肉喂鷹更是痛心疾首地勸阻批評。你的統計方法將勸阻無效也都算為“錯誤”,也就是把易綱和潘建偉和他們上級管理無方的罪過都堆到我頭上,考慮到博客恰恰是最為嚴厲的批評者,這顯然是極端顛倒黑白的做法。 王孟源2024/02/01 06:50回覆
18樓. 乌鹊南飞
2024/01/31 04:46
王先生在节目反复强调自己预测的准确性,在路人看来总有王婆卖瓜之嫌,而且很多路人本身的记忆力和知识也欠缺。本来吹捧的工作是要靠别人来做,但是如果有真正影响力的大佬认识王先生,也不用劳烦先生费神写文章上节目了。我想我们读者可以从头整理先生文章里的预测并与现实对照,从事实上证明先生的先见之明,而且也算个版权记录。
這是Dunning-Kruger效應的附帶作用:讀者群認真學習博客之後,自然會走下笨蛋峰,越來越自謙内省,連帶著越來越不願斬釘截鐵地做公開論斷。很不幸的,當前的外在環境要求真知者出面大聲疾呼,所以我不但不得不親自下場,也反復鼓勵讀者幫忙發聲,把正確的分析和結論傳播出去。 王孟源2024/01/31 05:47回覆
博客之所以特殊,正在於一切就事論事、以理服人,離開論證細節來建立權威與上述原則背道而馳,我的公信力大家自己心裏有數就行,不適合大張旗鼓地做宣傳。 王孟源2024/02/01 06:53回覆
17樓. cmhshirley
2023/03/22 01:43
王老师好,最近开始用拼多多购买些生活中使用一两次的小东西,价格真的很便宜,感觉国内的东西在美国都能买到了,online access很方便。我想问这不算是倾销吗?为什么美国不制裁制止?还是说等到一定规模了,政府才采取行动对付?
低端產業外包是美國40年來的國策,再多一條銷售管道有何奇怪?商業巨頭如Walmart和Amazon都是倚靠著中國製造而崛起的,除非Temu從他們手中奪取足夠利潤,才會有動力找藉口來做打擊;不過我覺得中短期内不會發生,因爲Temu競爭替代的主要是Ali Express. 王孟源2023/03/22 03:31回覆
16樓. Taizi Huang
2022/10/16 21:14

王先生,和您说一下文字稿的最新进展。目前22期八方论谈的访问,时间较老的一半已经转成了文字稿,链接是 https://docs.qq.com/s/qxQ70C6zEz1ncz2ruL1YBG ,文档权限是完全公开的,预计还需不到一个月就能完全做好。

欢迎读者帮忙修改勘误订正或是加上时间戳。音频资源的链接是 https://taizihuang.github.io/wmyblog/html/dialogue360.html ,读者可在线收听或者下载。

很好;我代表全體讀者向你致謝。 王孟源2022/10/17 05:01回覆
15樓. Taizi Huang
2022/09/11 01:47
我曾经做过您最近几期采访的文字稿,如https://taizihuang.github.io/wmyblog/transcript/220411.txt。方法就是将mp3音频导入小米手机自带的录音机app中(没有时长限制,且免费),语音转文字,然后手动矫正。您刚提到复述视频采访的内容有重复之嫌,我觉得解决方法就是把您上过的二十多期节目都做成文字稿,我先制作一个粗糙的版本,后期可以由网友勘误完善。
那就再麻煩你了。 王孟源2022/09/11 04:17回覆
14樓. Taizi Huang
2022/06/18 19:36

今天本页面正文部分添加了一条注释:“軍事類議題除外;軍事保密嚴格,公共信息可靠性很低,我對博客評論無法提供保證”,我想可能有的读者没有注意到,所以留言提醒一下。浏览本博客的commit历史能看到王先生对文章内容是字斟句酌,呕心沥血不为过。

其實《讀者須知》所談的規則,原本是2015年前後在留言欄討論過程中逐步列出的,多年後整理成正文,難免有些遺漏,這一條也是如此:昨天我忽然想起早年提過這一點,雖然找不到原出處了,但還是應該對博文做增補。 王孟源2022/06/18 21:27回覆
在北京爲我代管微博賬戶的張先生剛剛通知我,想要和你討論鏡像網站的細節。請你到《觀網》搜索“世界對白”,然後用私信和他交流。 王孟源2022/06/21 02:47回覆
13樓. Taizi Huang
2022/05/14 22:13

博客镜像每小时抓取一次,内容只增不减(已删除留言只作简单标记),博客历史可以完整保留。

近期在镜像上放上了您在八方论谈所有采访的音频(本人已订阅),做成了podcast,后期有新节目也会及时更新,方便读者随时收听。

网站上线一年多,目前每周访问人数稳定在800人上下,其中65%为大陆,15%为美国,10%为港台。

好的,謝謝。 王孟源2022/05/15 06:33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