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听着很多口号长大,但是学了物理以后,致力于发展独立的理性批判思考能力,发现有些口号乍听之下是陈腔滥调,但其实很有道理;有些被一般人当成不证自明的真理,实际上却是哄人的宣传,经不起仔细推敲。后来进了金融界,更是大家都说一套做一套,必须察其言而观其行;可是真相与诚恳却又不一定是同一回事,很多时候眾人的自私或无私行为也是基于错误的认知,并不是对他们自己或别人最好的选项。所以我常常想起孔子说的,“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每句话的检验标准,都只能是事实真相;谁说的,多少人赞成,他们背后的动机是什么,都只有参考价值,并不能取代是非真偽的判断。至于把争辩双方各打五十大板的假中庸(美国媒体称之为“Balanced Reporting”,“平衡的报导”;Fox News最喜欢搞这个,例如要讨好基督教保守派,就把演化论和创造论相提并论,要求学校在生物课里既教达尔文、也教上帝造人的教义)更纯是骗人的把戏:在对错、是非、真假、善恶之间,哪有什么平衡可言?而台湾人现在老是挂在口头上的“多元”和“包容”,在实用上也必须以不害人、不虚假为前提,否则就立刻沦为邪恶和愚蠢的遮羞布。
冷战结束25年来,害人最惨的错误口号莫过于“不自由,毋寧死”(“Give me liberty or give me death!”)。自由当然是人类天生的心理倾向,但是它的优先顺序,对絶大多数的人来说,是远低于生存的。如果读者还是不相信“不自由,毋寧死”是胡说八道,请问问自己,为什么刑法里会有有期徒刑?为什么不干脆通通枪毙算了,皆大欢喜?不过其实人类各种需求的合理优先顺序是个复杂的题目,我以后会另写一篇文章专门讨论。在这里,我只先指出,人命关天,提升基本的生活水准才是所有政府的第一要务,所有政治问题的决定因素,什么自由也好、尊严也好,都比生命和生存次要得太多了;真正吃不饱、穿不暖的穷人是不会在乎政治自由的。例如现在美国已经有13.4%的人口是穷人(亦即“时常担心没有下一顿饭吃的”;13.4%远远高于世界上所有其他工业化国家,在中国这个比率是6.9%;两者皆为2013年数据),而这些人的投票率却远低于其他的收入阶级。在香港搞占中的,更显然是吃饱喝足的悠閒群体,很多是一辈子饭来张口、茶来伸手的学生。而他们的诉求,连自由都谈不上(香港一向在欧美出版的经济自由度排名表上名列前茅,今年的排名是第一;根据一周前英美媒体上广泛刊登的这篇文章:http://www.cnn.com/2014/11/03/world/asia/hong-kong-banker-drugs/《离开香港救了我一命》,香港买毒、卖淫的自由已经明显地太过头了),而是“民主”,在实际上只是美式直选的代名词。“民主”,显然不是人类天生的心理需求之一,它只是为满足人民需求而发明的许多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选项。在实践上,美式直选的问题极多极大,真正诚实的学者早已承认它不是最佳的选择(参见前文《西方对中国制度的短视》和《从期中选举看美国民主》)。但在过去25年,美国的宣传机器仍然在苏联、东欧、亚洲、非洲、中东各地,成功地以“自由”为口号,美式直选为标准,以间接颠覆或直接侵略为手段,推翻了许多对美国无用或敌对的政府(对美国有用的政府另当别论,例如沙乌地不但在财务上资助多个恐怖组织,更曾在三年前公然派兵血腥镇压Bahrain的民主示威,枪杀了至少两百多名手无寸铁的群眾,与天安门事件相当,可是美国大眾媒体却装作没事;两个礼拜前,英国民眾占领国会附近的广场,一天后就被强力清场,同日英国首相Camero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都发言支持占中,对自己国内的示威却只字未提,美国媒体当然也假装没看到)。死在美国的自由民主宣传下的无辜百姓只在伊拉克就有20到60万,经济损失则以苏联和东欧最惨(详见前文《从乌克兰看今日美俄的政略与战略》),远超十万亿美元。
台湾政府近年来娇宠各类意识型态集团,为了“自由”、“民主”、“尊严”和“正义”,把经济损失当做无关痛痒的小代价,这就是台湾社会没有任何经济学常识的后果。因为除非一个国家已经完全消灭了贫穷,一个穷人都没有(这连北欧国家都不敢说已经做到了,更别提台湾),整体经济的发展是改善生存环境的必要条件,也就是对人命的贡献。人命不是无价的,否则台湾每年都有超过三千人因为车祸而死亡,把速限减半必然会减少死亡数字,为什么不做呢?因为那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太大了,所以不值得。人类既然愿意冒生命危険来促进经济发展,损耗整体社会的财富就是浪费人命,等同杀人。这其实是很基本的经济学概念,在第一学期的经济学课程(美国叫做Econ101)里就有了。测量人命的价格并不难:美国每年有4000多人殉职死亡,把一个死亡率很高的职业(如伐木工人的年死亡率是0.10%)和性质相似但死亡率低的职业相比,前者的收入应该高些,以补偿工作人员必须冒的生命危険;把收入差除以死亡率差,就得到人命的价值。根据美国白宫管理预算办公室(OMB,Office of Management and Budget)2012年的数据,美国的人命价值在700万到900万之间,大约是人均GDP的150倍。台湾人均GDP的150倍,是大约一亿新台币,这就是台湾人命的估计值。李登辉上台后搞戒急用忍、放纵黑金、推行劣质日式民主、阉割公权力,台湾的经济成长率快速从7%掉到不足3%;二十多年下来,还在闹反服贸;可以实现而没有实现的经济成长,怎么算(包括和韩国相比)都超过一万亿新台币,也就是相当于损失了几万条人命。这些人命,有些是烧碳自杀的,有些是因生活水准低而生病或受伤而早死,还有些是纯粹心理上的折磨,只因为它们是分散配发给全民,大家就无视了。相形之下,最近为了黑心油,全岛闹翻了天,可是这些黑心食品再怎么毒,加起来所能伤害的人命顶多是几百条;台湾社会的顾小失大,实在是可笑、可悲到极点了。
我在前文《中共的下一个產业技术攻关:晶片》里曾引用联合国2012年的数据,提到中共在1980到2010年的三十年里,帮助了六亿人口脱离赤贫,是同期全世界净扶贫成果的百分之百,远超过人类歷史上任何时期任何国家的成就。而经济成长之所以与人命有关连,就在于扶贫;像美国过去二十多年,经济规模翻倍,但是GDP增额全进了最富的1%的荷包,中位数购买力(Median Purchasing Power)和1989年基本上没有变动,而吃不饱穿不暖的人口则成倍增加,这様的经济成长对人命根本没有贡献,反而是在开倒车。所以任何政府的第一要务是保护人命,在实际执行上就是扶贫,而大规模的扶贫靠的是两件事:首先是整体经济发展,其次是减低贫富差距。在过去这一代的人类歷史上,我们可以根据扶贫,也就是保护人命的成果,来对政府打分数:中共得的是A,韩国得了B,香港得了C,台湾拿了D,而美国则是不及格的F。所以香港占中的民主诉求,就如同一个拿70分的学生闹着要仿效一个不及格的同学一様天天打电动玩具。民主和电动玩具一様,本身并不邪恶,只是耽误了办正事,可又偏偏对意志薄弱、头脑简单或没有正事可干的人有很大的吸引力。此外在占中的过程中,香港的经济已经损失了几十亿美元,至少相当于几百条人命了;这些人命当然不是从闹事的那些吃饱喝足的悠閒群体中出的,不过有知识有良心的人对这些杀了人还自我感觉良好的示威者,必须要有正确的批判。
发表日期 : 2014-11-11 00:48
16 条留言
姚广孝 留言 :
(随便鄙视只看新文和只看有评论有热闹的人,看了好久这篇文章没有人评论,我就献丑写一篇长的,总结总结)
所以任何政府的第一要务是保护人命,在实际执行上就是扶贫,而大规模的扶贫靠的是两件事:首先是整体经济发展,其次是减低贫富差距。
这个论断是对的。
什么是人权,最大的人权就是生存的权利。
现在中国的人权已经大幅高于亚洲第一大民主国家印度,大幅高于亚洲第二大民主国家印度尼西亚,大幅第三大国家民主巴基斯坦。之后还有很多,不做累述。
以上各国生比中国生的难(医疗差),生命的长度也比中国短(人均寿命短),就连外国人也懒得去以上三个亚洲最大的民主国家生活旅游几天。(治安差)
这三个国家是和1949年同一起跑线上的,美国在1949年已经领先中国50年以上。
结果这个世界上的媒体一致认为中国的人权有问题,却不会觉得以上几个国家人权有问题。就算让那些写稿的记者选择,他们也会选择来人权和民主的都有问题的中国(工资高,治安好)也不会去民主自由的印度,印尼,巴基斯坦。这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东南亚也有这样的奇葩怪事,最民主的菲律宾人民反而最最想去的就是最威权的新加坡。但是政治新闻上就要反过来写。说新加坡的制度有问题,说菲律宾是最民主的国家。
因为媒体都是有任务的。因为老百姓需要扭曲的世界自high。
我做一点补充。为什么第三世界需要一个威权政府,因为最简单的是不威权,老百姓就不会听你指挥,老百姓就是短视和无知的,不听你指挥就不会实现整体经济发展,更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短期内镇痛的)那么就永生永世的落后西方。这也是西方愿意看到的,英美强行推广民主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地方,因为他们饱受当年近乎君主制统治下的德日当年的爆发力威胁。为了全世界安心做奴隶,全面鼓吹什么自由,民主。
=============================================
“相形之下,最近为了黑心油,全岛闹翻了天,可是这些黑心食品再怎么毒,加起来所能伤害的人命顶多是几百条;台湾社会的顾小失大,实在是可笑、可悲到极点了。“
所以很多人不会喜欢承认的一点是,人的幸福感其实是宣传导致的,你每天要思考什么,关注什么, 对比物是什么,都是消息帮忙传递。所以我经常回想,这个时候我为什么要关注这个,这条新闻为什么要占用我的大脑去思考。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我想和博主分享的事,这个2015年大陆网民对于哪个人死去最悲哀?竟然是一个四线女星,姚贝娜。中央政治局过世了5位党的领导人没什么人关注。当你去跟他们讲,他们就讲你政府的人管我什么事。
现在大陆放开意识形态的壁垒,复兴国学,尤其是复兴王阳明(唯心主义),这个时候大陆网民疯狂学习另外一个姓王的,王思聪(大陆首富之子)。
所以老百姓基本上那些看不到无形的大事,只能看到有形的极端的小事,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坚定认为政府要高度的控制媒体。自由媒体就是让多方控制,到时候政府干什么都会有一大波人反对,结果就是什么都干不成。
对于你说的中国人对于中国政府扶贫6亿其实也没有什么觉得自豪的,因为太笼统的概念,因为中国人的世界观是由美国人帮忙塑造的,他们觉得自己比美国人生活的差,就是中国政府有问题。就是中国的制度有问题。
他们不会像当年和中国一个起跑线上的亚洲头三强民主国家还在为温饱挣扎。
他们也不会想美国,日本,德国的强势的基础也不是什么民主制度缔造的。
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委曲的世界观。哪里有极度的权力,这个世界就越发极度偏离事实和逻辑。现在的世界就是活在西方媒体的扭曲之下。谁安安全全做奴隶,亡党亡国,谁就是好的,我们给他们发诺贝尔奖(戈尔巴乔夫),谁富国强民,谁的制度就有问题(李光耀)。 (2015-09-13)
王孟源 回复:
我对大部分留言都做回覆,读者好奇也没什么不对的。美国对世界舆论的垄断是第三世界国家进步的一大阻力,中国示范的独立道路则为他们减轻了这个宣传上的压力,影响不只有13亿人。
Keats-long 留言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015-10-10)
王孟源 回复:
孟子和我一样也是人本主义者。我和他算是很有缘,连名字都是为他而取的:源泉混混,不舍昼夜。
Emily wu 留言 :
王孟源 回复:
衹要标明出处,并不滥做删改,欢迎你转录。我照顾这个部落格已经很忙了,无意另起炉灶。
weimimi 留言 :
王孟源 回复:
这不衹是悲哀而已,有很大的真正经济损失。尤其美国财阀连自己国内的老百姓都不放过,臺湾的弱势群体被间接搜刮而吃的亏实在让我非常难过。
KELLY 留言 :
颇有类似之处
请王兄批评指教
http://blog.udn.com/kellygun20000/45866055
成龙说台湾民主是个"笑话".我认为都太客气.
在我来看.台湾的民主不但是"儿戏".还是个"闹剧"
柯文哲这辈子当了几十年的医生.从早到晚待在医院里"嗡嗡嗡".一下子就要变成中华民国首都市长.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做好
而蔡英文从未有地方行政经验.沉潜这8年也没有担任过任何公职.马上又要领导这个国家.有可能做好吗?
--
台湾是在"选"领导人.大陆是在"培养"领导人
民粹政治VS专家政治
中共他们虽然是一党专政.但对于人才的选拔有层层的审核评鑑筛选机制.基本上能当上领导人都是经过地方几十年行政的歷练千锤百炼绝对是菁英中的菁英.像台湾这样当过一年悠游卡公司董事长就要选首都市长或是当医生几十年后突然当首都市长的荒谬情景绝对不可能在对岸发生.
--
「中国模式」是独裁、专制、极权政权和选举式民主之外的另一种政权形式。
共產党应该被视为是中国官僚系统的一部份,主要功能在于培育和选拔官僚干部,但并不垄断政治权力,因为对政治有兴趣和抱负的人都可以加入共產党(党员数超过八千万),经由党内的竞争,争取政治权力。
选举式民主强调政党之间的竞争,而中国政治强调同党个人之间的竞争;选举式民主接受没有政治经歷的素人「空降」从政,只要能赢得选举即可,而中国视政治为专业,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歷练升迁。
--
近日出现一段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的动漫短片,引起热议。
该段被认为「尺度很大」的5分多钟短片中, 习近平 以卡通形像出现,以他的晋升之路为例介绍了中国领导人的选拔过程,同时与英美等国的领导人產生机制作出对比。
下为影片正确网址.强烈建议大家好好看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LUcE_2FSk
中国信心:中国的制度优越性远超欧美 我们要有自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aGAKNhx9g
在影片16:02 处提到:中国领导人要晋身政治局常委.至少要当过2省(或直辖市)的委书记.治理过一亿以上人口.以习近平为例.他当过福建浙江上海的省(市)委书记.治理过1亿2千万人.将近印度的经济总量.又加上5年的中央歷练熟悉接班业务才当上领导人.所以中国这政治选才制度是全世界最有竞争力!
--
几个月之前真的希望他是中华民国的总统,现在很庆幸他只是台北市长而不是总统。
这样的料还能当台北市长这恐怕是今年最大政治笑话!
柯文哲:社子岛未来将交公民投票方式决定???
社子岛未来应依专家评估最适合此地的发展去规划,而不是公投随居民喜好!
身为一个市长如果只会办公投,那何必选市长?身为市长,无法做长远的规画
而要靠公投来决定政策,那还真是可悲
感觉这个市长没有中心思想
凡是除了靠民粹决定就是靠大家公投决定
说好听点...这是人民作主大家决定
说难听点...他根本没有长远规划,无法提出政策,又不愿位错误的政策做负责
如此纵使最后的政策错误了,因为是公投,所以他根本不需要付任何责任
--
大陆是一个『开明专制』的政权,虽然不民主,可是他高度尊重专业意见,依照学者与专家的意见来进行施政,对比台湾,虽然有民主的外衣,可是政府的施政却不按照专业意见,一切以民粹为依归,这样的型式又有比较好吗?这样的台湾与这样的民主是否还有希望?
回到台湾,打开熟悉的台湾电视节目,就是一堆名嘴、民代在彼此叫駡。台湾现在民粹当道、理性消失,长期下来,台湾一定落后于大陆。
一边是专家治国,一边是民粹治国,大陆虽然暂时落后,可是我已经看到两岸的对比与差距了。
---
于19世纪出现的民粹主义(Populism),是指政客与投机者,议题皆选择与多数民眾站在一起,挑起群眾与政府间的对抗。但多数民眾不是民意吗?为什么民粹主义是负面形容词?问题在于,许多政客与投机者明知该政策仅短期有利,长期有害或无法持续,甚至根本违法违宪,却主动误导民眾思维框架,或顺应部份选票而盲目力挺 .
---
柯文哲:首长半夜慰问 作秀无实质效益??
就实际面来说.柯文哲说的并没错.但柯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政治并非只讲现实利益.还要顾虑人情世故义理与民情感受.
这也是自称社会化程度低的柯常被批评白目的原因
照柯的逻辑.亲人或员工深夜临时出意外送医急救.难道赶去探望关心也是作秀无实质效益??
柯文哲:他过去的生活经验很扁狭
我早说KP这社会化程度低的医生若不修正作风,四年后,他不仅将一事无成收场,还将留下「最白目」首长之名。
柯文哲的表现与民眾的期待有很大的落差,这是他的盲点所在。首先,是专业素养太差:柯文哲志大言大,改革打弊横衝直撞,但一谈到专业就不及格,对法律规范一无所知,却不听幕僚意见。其次,是权威人格:他以为搞两次i-voting就是民主,但做起事来却独断独行,部属稍有不同意见立刻被打枪或当眾训斥,企业界和他会面也屡遭羞辱;他毫无礼貌,更缺乏民主素养。第三,错误的治理认知:他把全副精力放在揭弊,却疏忽常态性的行政及前瞻性的建设,揭弊又变成政治打压;他提出一些改革构想似乎都仅凭个人一时兴起,根本缺乏可行性。
柯文哲若不修正作风,四年后,他不仅将一事无成收场,还将留下「最白目」首长之名。
柯文哲回应,他过去的生活经验很扁狭,不给人留情面,在台大医院担任17年加护病房主任骂更凶????
像台湾这样当医生几十年后突然当首都市长的荒谬情景绝对不可能在对岸发生.
----
北捷总经理孙以浚答询称,是参照经济部投审会认定,但话还没讲完,柯当场骂孙:「你这样我会把你换掉」,还挥手把孙赶下台。有网友批,不依投审会规定难道能自己认定吗?柯简直无视法条。
孙是柯市府从知名的鼎汉国际工程公司延揽的交通运输专才。孙事后接受电访说,经济部两周前已认定,台湾雅仕维是港资,他只是如实讲出。
-------------
柯不听官员讲意见,这种羞辱人的作法,有尊严的人很难留在柯团队。
王建煊说,不怀好意的有心人士盯上公务员,随后就是羞辱一番,「公务员被羞辱非国家之福」,「未来找人当部长,人家都不敢」。
==>
新加坡的高薪除了养廉.最重要的就是吸引人才.在台湾当官不但薪水不高.还动辄被羞辱不受尊重.长久下来吸引不到人才.绝非台湾之福~
国家就好像一个员工几千万的大企业.想找最一流的人才当执行长却不愿花大钱.台湾能找到多少个张善政愿意放弃千万年薪为国服务?新加坡的总理部长月薪动辄几百万台币.原因很简单:就是养廉之外也要向民间企业挖人才.某些短视近利的人为了薪水斤斤计较以肥猫自肥角度看待加薪.最后吃亏的还是人民自己.
-------------
柯P以除弊的观点看市政,以「除弊」的手段来施政,柯P真正的迷失是以「除弊」的手段来处理市政,重点放在「处罚」。
事实上站在行政首长的观点来说,重点应该放在「防范」,不是「处罚」,最近台北市又出现创举,三更半夜对停在红线的车辆开罚,多数人当然反对,柯P还是坚持执行,其所持的理由是取缔违法并不分白天或晚上。他就是因为「除弊」的心态太重,忘了政府设了很多规矩是用来「服务」人民,不是用来「约束」人民。在重要道路画红线,其目的是要「服务」人民,让交通顺畅,画红线以免因停在路边的车辆阻碍交通。扮演行政首长的柯P没有思考到,三更半夜会有交通阻塞的问题吗?
--
柯文哲的EQ低,另一原因是无知却自以为是。柯文哲在急诊室里或许是专家,但在市政上他仍是个生手,柯文哲却常常凭直觉行事,不懂装懂,并高姿态谴责别人,彷佛他是唯一真理。
例如,柯文哲取消YouBike前卅分钟免费政策,实施后市府虽增加六百万元收入,但每月租借数减少五十三万次,等于增加近四万公斤的碳排放量,可谓因小失大。除此之外,公车票调涨、重阳敬老礼金停发、裁减派出所改设行动派出所等,也有类似结果。柯文哲也许自命很会「开源节流」,又崇尚「使用者付费」的精神,但有些政策具有社会安全、节能减碳等复合性功能,柯文哲只从「钱」的角度去看问题,无异用无知压倒了专业。
--
从i-voting开始.我早说KP这社会化程度低的医生只会搞民粹只会省钱除弊缺乏大格局兴利.自我吹嘘智商157.却动辄要听从平均智商100市井小民的民调.讲好听是尊重民意啦~但说穿了就是不尊重专业专家只会搞民粹
当年毛泽东搞文革,中国大陆因此赔上一个世代的命运。现在柯P的寧静文革,则是一种慢性自残,让大家盯着既有的池子防弊守成,而忘记兴利造饼的重要性。如果柯P不突破民粹意识型态对峙,而以全民福祉为念,恐怕开再多的会议i-voting,也都徒劳无功。
(2016-03-05)
王孟源 回复:
柯文哲的行政能力等于零,但是在理性和常识上还是明显高于蔡英文的。
spencer 留言 :
近日美国波士顿谘询公司发表一份报告,指出中国
在民生福祉改善程度得到97.5分的高分,排名全球第二。其他国家的民生福祉改善指数是49.5分。
看到这则报导,我很惊讶,印像中中国政府是专制政权,是非民选政府,为何仍旧在改善民生上做出重大
贡献?
(2016-08-08)
王孟源 回复:
中国不但占有全球80%的扶贫记录,而且更难得的是在第三世界真正推动物美价廉的基础建设,对世界贫苦民众普遍造福。
spencer 留言 :
看了这几则报导后,我在思考我过去的认知是是不是有问题?
请教王博士的看法
谢谢您
关于中国民生福祉改善的新闻如下:
1.可持续性经济发展持续报告出炉,中国结果喜忧参半www.bcg.com.cn/.../pressrelease20150529001.html
2.德媒:民生福祉指数出炉 中国改善程度第二
hk.crntt.com/.../104320349.html (2016-08-08)
Leemon 留言 :
用执政党惯用的术语,可以表述如下,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產力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贯穿这个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和全国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產力,才能根本改变社会生產的落后面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类似的表述出现在执政党的十三大(1987),十五大(1997),十六大(2002),十七大(2007)报告中。这一点可以说是执政党的一项长期国策,而某些媒体出于种种原因,故意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已。 (2016-08-08)
K. 留言 :
因为民生只是争选票的其中一个因素,上述理论的虚偽之处便在于设定了一个前提,民生「永远是最重要且唯一」的决定选票因素,但事实不是这样,无数的例子证明,种族、宗教、性别、社会认同等等,都比民生更能决定选票,因此对各党来说,理性的选择根本不是竞争民生,而是竞争这些意识形态议题
更加恶劣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撕裂越严重,只投某党的铁票就会越多,因此在很多地方,包括台湾人们可以看见的,一个党的理性选择反而是不断撕裂社会
其实,一开始的那种说法若要成立,前提应该是:「这个社会已经没有任何意识形态分歧,能竞争的只剩下民生」,过去的一些西方国家(以及现在的极少数)的确是这个样子,但这种情况一是很偶然的,二是很脆弱的,只要出现意识形态分歧,上述的负面循环就会不断加深 (2016-08-08)
王孟源 回复:
其实民选制要成功的必要条件还多的很,不过你説的已经很中肯了。
南山卧虫 留言 :
不同意"低潮"的说法。
简言之,民权绝不仅指直接表现出来的投票权--巴西/印度/菲律宾等国,这方面都很高潮,但我不觉得他们的"民权"有多好。刚巧观察者网有篇报导,可作参考。
刘典:看了巴西,才知道中国的治安福利有多好
www.guancha.cn/LiuDian/2016_08_09_370536.shtml
(2016-08-09)
狐禅 留言 :
王孟源 回复:
这(为民服务的官僚文化)是中国独有的优势,是近年来成功的因素之一。
spencer 留言 :
中国大陆政府确实在改善人民生活上做出重大贡献及努力。 (2016-08-12)
史谛夫 留言 :
一位英国银行家的告白:「离开香港救了我的人生」
前香港银行员,CNN特约报导
2014年11月4日修订
我第一次走在香港湾仔的要道上,我无法置信我所看到的,那里所有的
妈妈酒吧,妓女们公然在外面试图要把街上的男的往里带。
在第一个星期里,就有人要提供古柯碱给我,虽然那个阶段我没有要,
后来我想要时,货很容易拿到。
我认识有 100 个家伙,年岁在 20 到 50 之间,我敢说他们当中大概有 30
个是固定在吸古柯碱,我所认识的人并非都在银行工作,但大部分是。
他们都是西方人。
我认识银行业的人,无论是设在伦敦、芝加哥和悉尼的行员们,他们都
跟香港一样有着相同的压力。是的,在那些城市里的某些我所认识的人
是古柯碱的吸食者,但是我所认识的人其本身有在嗑药的比例是极小的,
几乎是不存在,那么这只能化约为两件事,毒品是否容易取得,以及有
多少人会来使用;亦即香港当地普遍对古柯碱的接受度。
当我读到湾仔谋杀案件的新闻,据说凶手是名英国行员时,我第一个反
应是「我希望我不认识那个人,拜托,不要是我所认识的人,」因为极
可能就会是。我认识一些家伙,他们真得是把自己给搞毁了,而我现在
才刚意识到,我在香港变了很多,有时几乎是丧失人性了。
取毒品
我用的这个人,你可以从下午 4 点开始给他打个电话或传个简讯,然后
一小时之内 – 我记得他的纪录是 10 分钟 – 他的一位司机就已经坐在你办
公室外面的一辆汽车里;你只需要告诉别人你要快闪出去抽跟菸。
你钻进他的车里,他就仅仅将车开到转角处,在你 30 秒之后下车以前,
你已拿到古柯碱并给了他钱。他有四或五处送货地点是他最喜欢进行交
易的地方,它们都在离办公室不远的步行距离之内。如果你那伙子正忙
着或是没回话的时候,你就知道有别人已叫了他要跟他拿东西。大概有
一百个夜晚我曾经想要拿货,但我只记得仅仅只有一个晚上我没能拿到。
你可以走进湾仔几乎任何一间酒吧,站在那里喝上一杯,然后很快就能
凭迹象挑出另一位古柯碱的使用者;他们每 20 分钟会去趟厕所,或流淌
着鼻水,或滴里嘟噜一些废话。如果东西摆在面前他们不会拒绝,那感
觉像是在非正式的俱乐部里你只知道成员们的小名 – 但你们全部都在彼
此身上找寻毒品。
一公克的价格在 90 至 130 美元之间(700港币至1,000港元之间)。一开
始时我一个月只有一次,几年之后我发现自己一个星期内就弄了四次。
出去一个晚上我会用掉一克。但之后我经常发现自连续着三或四天狂饮
不归。
你可以那样搞是因为湾仔有一两间酒吧会营业到早晨 9 点才打烊,然后
当他们把你踢出场之后,你就步行穿越马路到另一家早上 9 点就开店的
酒吧 – 只要你能够成功地横跨马路而没有被任何东西撞上的话。
那些开到早上 9 点的酒吧 – 它们不是有女孩子在外站岗的妈妈酒吧,但
里头总是会有妓女来央求你以夸张的价格请她们喝一杯,之后通常不会
耗太久就会探询你是否想跟她们一起回旅馆,你不需主动开口问。我个
人总是说不,因为我对我的啤酒和可乐更感兴趣。
「没人真的那么担心」
如果你不继续狂饮个烂醉而只喝到凌晨 3 点,你是还可以正常去上班。
我就是这样的人 –– 仍然能够应付工作不出包;但如果我已经狂欢三天不
缀,则我就得捏造个理由说生病了,或出了什么事,或找人帮你掩护。
一般来说,没有人真的那么担心。在我的办公室里有三个家伙会经常会
不假外出个三或四天,当然老婆们担心而去摇响每个人的电话。人们会
想办法来寻获他们,但你八成已经知道了「他们没事,他们只不过是呆
在某个酒吧里面,处理古柯碱,几天之后他们就会出现,表现出惭愧的
样子并答应不会再犯,一周内是不会了。」
在湾仔,当你外出时你知道你不会惹上违法的麻烦,你可以进入厕所里,
进到小隔间里,在厕所后面的壁架上分切你的古柯碱。你可以清楚地看
到这些在你眼前发生,–– 每20分钟进入厕所的人––毫不遮掩他们正在办
事所发出的声音。
这些女的显然是非常非常地容易到手、如果你想要的话。我知道哪些家
伙的第一优先是喝酒,我知道哪些家伙的第一优先是嗑药,我也知道哪
些家伙的第一优先是这些女人。概括地说你不会看到这第三种人在附近
閒混太久,因为他们总会随一个女的消失在某个地方。
香港就跟一个人一样可以击毁你。 在湾仔的场景里,随处有林立的情色
酒吧,随时可到手的古柯碱,随便可通宵狂饮的整夜,浸淫在这样的环
境中,令你终于相信它们是正常的生活。
当你走访其他城市时,就感觉像「为什么他们没有店开通宵的地方? 想
要找个人弄些古柯碱来还真是挺麻烦的。」
我本来是脱离不了香港的。
我本来是会被毁掉的。
离开香港救了我的人生。 (2017-06-22)
山猫 留言 :
王孟源 回复:
这个传统是殖民时代留下来的;英国本土的下层民众也喜欢酗酒狂欢,上中產阶级却不能如此方便地纵欲,只有在殖民地才容许公开卖淫和贩毒。
frances 留言 :
LangKweFomg is world famous for being the night life district in HK ; full of bars , night clubs , drugs and sex.etc...Any visitor who wants to have a quiet night sleep should not choose accommodation from that "Zone", lesson learnt? haha! (2017-07-04)
王孟源 回复:
The Brits do have a tradition of alcohol abuse, but our discussion here is about drugs and prostitution. These are definitely not openly tolerated in Britain itself, however prevalent they may be underground.
山猫 留言 :
王孟源 回复:
中国人已经被证实有特别的排斥酒精的基因,所以酗酒问题远没有其他人种严重。不知这个基因会不会有让人喜欢赌博的副作用。
限會員,要發表迴響,請先登入
- 8樓. 酸的甜果馅饼2023/11/29 05:23我看到留言中涉及了很多孟子的思想,但是孟子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这不是把尊严放在了生存之上么。我向来在现实的中利益与理想尊严间选择我的理想尊严的,就算我正言危身性命不保也是愿意的。但民众可能更多在尊严和生存间选择生存。动物可以在食物的控制下轻易被驯服,毫无犹豫的放弃尊严。仓禀实而知礼节,我想如果更多人摆脱了对物质的匮乏,享受到了有尊严的被对待,他们可能会更自发的倾向尊严这个价值。我还想问王老师社会公益的最大化的问题,比如一群被工作环境严重危害生命健康权的矿工或者老无所依病无所医的农民工,这类的弱势群体,是否会比其他正常生活中的成员拥有更大权重?公益的最大化是同时让绝大多数人口都获得好处吗?如果让100户中产阶级的伙食水平下降,让这个农民工有钱医疗,算不算公益的最大化?如果让中国其他8亿人的生活水平下降,提高6亿月收入1000以下的中国人,是公益最大化吗?如果公益最大化的话,意味着美国全体国民的生活下降来提高第三世界人民生存。带着90%的人在现存秩序下生活提高,或者损害30-40%人的生活来提高改善最受压迫的20%的人的生活,哪种方式算公益的最大化呢?尊嚴向來是只有中產階級(“士”)才享有的奢侈,在維生艱難的前提下一般人不會在乎。換用經濟學術語來説,常人眼中財富所對應的效用函數(Utility Function)是對數性的:越多則邊際價值越低,所以如果忽略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並假設不被扭曲或騙補,劫富濟貧的政策性財富再分配有利於社會公益最大化;這也是扶貧政策的邏輯基礎。
博客堅持就事論事,引用孟子或任何人的目的,是印證我們早先已經自行獨立完成的嚴謹邏輯論證。你的論述邏輯是以言取人和盲信權威,恰恰與求真所必須遵循的科學原則相反,嚴重警告一次,禁言一個月。 王孟源 於 2023/11/30 22:41回覆 - 7樓. 路哥哥2021/01/26 18:31上面有人谈到扶贫,我忍不住推荐刚出的电视剧《山海情》。这是少有的能让我感动流泪的影视剧。里面有一位非常伟大的扶贫教授,原型就是林占熺,。中国有不少这样的理想主义者,我认为扶贫会成功的。為公益而無私奉獻的人,雖是少數,但總是存在的;台灣也有,到處都有,問題只在於社會默契和風氣是否容許拒絕同流合污,如果容許,是否受公權力獎勵尊重、還是懲罰羞辱。
饒毅教授是受了獎勵尊重、還是懲罰羞辱?更進一步說,科技部和中國學術界的大佬們真的容許他的行爲嗎? 王孟源 於 2021/01/27 07:18回覆 - 6樓. MAXWELL2021/01/25 16:43
上面有人提到了扶贫,我想起《睡前消息》178期(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Aqz5E8kKN4)提到的贵州大方县的扶贫工程,政府和恒大这类外来企业想尽了各种办法在大方县搞扶贫,也舍得花钱,资金投了上百亿。大家也都很努力,一个贵州穷县愿意拿出每月5000元工资招老师,农业扶贫工业扶贫都用上了,但由于恶劣的地理环境,直到财政被拖垮,县里也没有能够建立起造血能力。我老家就是贵州的,贵州这里群山连绵,大多数地方相邻几公里往往就有几百米的高差或者中间有山谷和山脉,交通建设成本非常高,我从贵州这里坐高铁去上海读大学要跨过许许多多建造在高山峡谷之间的桥梁和在群山中开凿的隧道。中国不比美国这样拥有广袤的平原,如果一个地方平原广布,人均耕地高,只是没有资金发展而贫困,那依靠自由市场也能解决很多问题,但中国西部地区比如大凉山,大方县这样的地方就算你搞扶贫也是投资成本极高,回报率极低,很难建立有效的造血能力,或许离开这些地方更合适,但是如果搞移民搬迁那往哪般,要做通搬迁人群的思想工作,还要找到合适的地方安置他们这也是一大笔账。
是的,搬遷一直是中國扶貧工作的選項之一,不過一般只發生在村階層。貴州扶貧的困難,可能在於撞上以縣為執行單位無可避免的極限;換句話説,地理上先天的劣勢,必須從全省、甚至跨省的角度來優化解決。
不論如何,扶貧原本就是極爲困難的工作,卻又極端重要,不能因爲一時的挫折而放棄。 王孟源 於 2021/01/26 07:19回覆 - 5樓. MAXWELL2020/05/15 20:20这几十年来中国受白左跟自由主义等西方价值观的侵蚀也很严重,很多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对西方的价值观崇拜得无以复加,对他们的理论照单全收,比如中国知名女明星、媒体人之流呼吁中国政府去接受难民;中国的许多专家学者只是西方话语体系的二道贩子;中国的互联网上开始是公知无脑吹捧国外、贬低中国,然后是极端爱狗人士用西方极端动保那套做法高速拦车救狗、围攻异己,现在又是各种女拳主义者诋毁中国男人、跪舔白人黑人。近几年的民族主义崛起或许也跟此有关。
舆论的高地你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我看现任政府也开始想摆脱美国的这一套意识形态的约束,要走自己的路,提倡四个自信。复旦大学张维为教授就提到了“良政善治”,与王兄所述的“官方负责任、人民有实惠”不谋而合。用习主席的话说就是“中国共产党要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後知後覺的,不只是老百姓,其實絕大部分的所謂“學者”也是一樣的,因爲他們也是官僚體系下的產物。
官僚系統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制度和規律僵硬化,結果得利的必然只是表面上願意無條件接受所有不合理規則細節、實際上為私利而鑽營的小人。真正尊重事實和邏輯的人,則必定無法完全接受不合理、低效率的現象,也就會被系統自動排斥。然而官僚體制是維持穩定和傳承的基礎,不能一舉推翻。
所以解決官僚惰性的方法,是任命實幹的主官,並賦予做出實際重大貢獻的確切任務。在任務導向的前提下,不斷修正既有制度的缺點,推動人事變動和法制改革。
Trump的四年任期和最近的新冠疫情,大幅加速了美國的衰退和中國的崛起進程,所以改革的迫切性也被凸顯出來。習近平八年來做了不少事,但是組織、制度和社會文化上的問題還多著很,改革的步調不但不應該減緩,反而必須更加大刀闊斧才對。 王孟源 於 2020/05/17 08:25回覆 - 4樓. 星星_星2020/04/27 19:43
冷战结束25年来,害人最惨的错误口号莫过于“不自由,毋寧死”
新冠疫情背景下,西方民众各种骚操作,二刷王先生博客看到这句话,感觉说得再准确不过了。
現在又過了五年,西方在絕對自由主義和絕對個人主義的坑裏越陷越深。這次疫情是當頭棒喝,但是絕大多數國家積重難返,反而是第三世界看得清楚,比較容易獲得正確的教訓。 王孟源 於 2020/04/29 11:42回覆 - 3樓. K.2020/01/20 19:08G.A.Cohen批判过伯林的这种消极自由观
这有一个归纳总结:https://www.douban.com/note/567613329/
引用:
科恩这篇文章最初是1998年纪念以赛亚·伯林的一篇演讲辞(伯林于1997年逝世),后经修改发表。在文章中,科恩开宗明义,明确提出他不认同伯林关于自由与金钱的观点。伯林认为缺钱不是缺乏自由,而是缺乏运用自由的条件。而在科恩看来,缺少金钱,贫困,就是缺少自由。没有钱,很多事情不能做,等于没有自由,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日常经验提供了无数明显的证据来支撑这个观点。当然,贫困不是限制自由的唯一因素,但科恩认为,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科恩的论证开始于对自由右翼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进行分解。右翼认为,在一个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中,所有人享有相同的自由(权利意义上的自由)。而左翼则认为,右翼说的自由只是形式上的,由于处境不同,很多事情并不能自由地去做。比如一个老太太,要去看自己的妹妹,可是她没有钱买火车票,怎么能说她有看望妹妹的自由呢?右翼对此的回应是,你们将自由和资源搞混了。你没法负担,不代表你缺少做这个事情的自由,只是缺少做这个事情的手段,也就是缺乏做它的能力。
(略)
科恩赞同伯林对罗斯福新政的立场,但是不认同伯林的观点,即所谓自由和经济保障是截然分开的两种价值、经济保障的促进是以自由为代价。他认为金钱的缺乏与某种自由的缺乏是相伴随的。金钱上的匮乏,和智力、能力的匮乏不同,在免于干预的自由的意义上,天赋的匮乏并不总是会扭曲自由。当智力或者能力有欠缺的时候,并不会遭到任何干预。但如果缺乏金钱,一定遭到干预,因此,科恩强有力地提出,即使我们接受自由等于免于干预的定义,金钱的匮乏仍会导致自由的匮乏。
(抱歉发错了,请删掉前面的回复,谢谢)有關這一點,我很喜歡法國詩人Anatole France的名句:“La majestueuse égalité des lois, qui interdit au riche comme au pauvre de coucher sous les ponts, de mendier dans les rues et de voler du pain.”“我們偉大的法律之前,貧富一律平等,都被禁止睡在橋下,在街上乞討或者偷麵包果腹。”
或者用更現代的背景:貧富貴賤一律平等,都必須有故宮官員引導,才能開車進入。 王孟源 於 2020/01/22 02:22回覆 - 2樓. GUI-龟2020/01/05 01:45回复
前段时间我看了个政治学概论的网课,里边提到了两种自由,分别是positive liberty和negative liberty,这个理论的提出是冷战时期Isaiah Berlin为了批判苏联阵营弄出来的。positive liberty意译过来应该是”自主“,即个人理性意志的不受侵犯,它更接近马克思主义所声称的谋求人类的最终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negative liberty意译过来应该是”不被人管“,即他人无权干涉我的行为,它接近于现在西方宣传口径里的自由,凡是对他人无直接损害的行为,任何人均无权干涉。这两个概念不太容易解释清楚,我用一个理想化例子说明。同样一份工作,A地一天工资100元,B地一天工资50元,两地一天生活成本均为50元,那么对于一些出生于B地又因为各种各样原因付不起旅费去A地的人来说,他们被迫只能在B地工作,永远去不了A地积累财富。从positive liberty的角度看,这些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们的理性意志是去A地,而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无法实现自我的理性意志,所以不自由。从negative liberty的角度看,这些人是自由的,虽然他们去不了A地,但只要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阻拦他们,他们就践行了自己的自由意志,因此他们是自由的。
到这里为止这还只是思想之争,我相信两边都会各自有一批支持者,毕竟每个人经历都各自不同,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也很正常。我疑心的是冷战时期尚有至少两种自由之争,为什么今天人们只要提及自由这一概念只会想到西方宣传口径的那套,看王博士博客许久,我的结论是西方宣传体系对自由这一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因为negative liberty那套怎么看都觉得更有利于大资本家对底层群众进行洗脑宣传,只要形式上和程序上给予人们自由,就可以偷偷剥夺掉人们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自由。实际美国底层人的生活就是类似我上述例子中描述的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被人偷走了谋取更好生活的自由却浑然不觉,依旧觉得自己是自由的。
不过这只是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结论,实际未必是正确的,直到昨天我看观网的一个视频(为何中国学者谈起“民主自由”,理论却都来自美国?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1326564?from=search&seid=12080277601813608431),就非常确定我是正确的了。单纯的思想辩论会让概念的定义越来越多,而概念定义的固化是背后权力运作的结果。民主自由等概念的固化确实就是美国权力有意为之的结果。你説到重點了。這個道理,其實我以前也已經一再提起,只不過采用了不同的角度和説法,亦即資本主義社會裏,一切向金錢看齊,可是剛好在金錢上就一點自由都沒有。沒有錢能有自由購買商品和服務嗎?有自由來無中生有造錢嗎?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那麽這樣的制度當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由巨富統治的絕對集權。 王孟源 於 2020/01/05 03:18回覆 - 1樓. Fanboy2019/12/28 22:15
不好意思又来老文里找内容了。您这里提到人类的各种需求有准备写文专门讨论,这个我很感兴趣。我对于现在主流的马斯洛层次理论有很大的疑问。原本生理和安全需求确实应该是最重要的,但是把财产和雇佣关系列进安全需求则有些奇怪。往上的三层在现实中则完全不必是前面的满足了才去追求后面的。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希望您简单讨论一下您的看法。
大部分人对于真相的需求,优先级远不如心理藉慰高,这和大众的非理性应该存在因果关系。